| GB 51044-2014 煤矿采空区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17年版) | ||
| 定价 | 35.00 | |
| 出版社 | 中国计划出版社 | |
| 版次 | B1 | |
| 出版时间 | 2018年01月 | |
| 开本 | 04 | |
| 作者 | ||
| 装帧 | 01 | |
| 页数 | 0 | |
| 字数 | 0 | |
| ISBN编码 | 1551820191 | |
书 名 GB 51044-2014 煤矿采空区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17年版)
书 号 155182.0191
定 价 35.00
出版单位 中国计划出版社
标准类别 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勘察测量
语 言 中文
等 级 ****
标准编号 GB 51044-2014
标准名称 煤矿采空区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17年版)
英文名称 Code for investigation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in the coal mine goaf
替代标准
主编部门 中国煤炭建设协会
发布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发布日期 2017/10/30
实施日期 2018/2/1
发行日期 2018/3/9
公 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
第1710号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
《煤矿采空区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局部修订的公告
现批准《煤矿采空区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1044—2014 局
部修订的条文,自2018年2月1日起实施。经此次修订的原条文
同时废止。
局部修订的条文及具体内容,将刊登在我部有关网站和近期
出版的《工程建设标准化》刊物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7年10月30日"
标准简介 本规范适用于煤矿采空区的治理、地质灾害防治及在采空区影响范围内新建、改建或扩建工业与民用建(构)筑物等工程建设的岩土工程勘察。
目 录 "1 总 则
2 术语和符号
3 基本规定
4 勘察阶段工作内容
5 煤矿采空区调查与测绘
6 地球物理勘探
7 勘探与取样
8 采空区地表移动变形监测
9 地下水
10 原位测试及室内试验
11 地表移动和变形预测
12 采空区稳定性和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
13 采空区治理措施
14 岩土工程分析评价和成果报告
附录A 覆岩破坏类型
附录B 压矿量估算
附录C 采动边坡稳定性预测
附录D 采空区地表移动盆地分区
附录E 工程物探方法及适用条件
附录F 钻探施工要点及技术要求
附录G 采空区钻探现场描述要点及三带判定依据
附录H 采空区移动变形的计算方法与计算公式
附录J 部分矿区地表移动实测参数表
附录K 煤(岩)柱安全稳定性系数计算
附录L 采空区垮落带、断裂带计算方法
附录M 采空区剩余空隙体积计算
本规范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附:条文说明"
字 数 144千字
页 数 164
相关标准 GB 51180-2016 煤矿采空区建(构)筑物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我是一名在煤矿安全生产领域工作多年的技术人员,平日里最关注的就是如何有效防范和治理采空区的安全隐患。这本书,严格来说,我关注的更多是它所引用的规范和标准,以及这些规范是如何体现在实际工程中的。我仔细翻阅了其中的一些章节,对书中关于采空区变形监测和预测的论述印象深刻。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老旧的采空区,其内部结构可能已经发生改变,传统的勘察手段可能难以完全捕捉其风险。这本书在这方面给出了一些新的建议,比如如何利用先进的监测设备,结合数值模拟方法,来动态评估采空区的稳定性。我特别留意到书中关于“采空区充填”部分的描述,这对于一些已经存在的、存在潜在危险的采空区来说,是一种重要的治理手段。书中对充填材料的选择、充填工艺的控制以及充填后监测的要点都做了详细的规定,这为我们制定采空区治理方案提供了坚实的依据。虽然我不是直接的勘察工程师,但作为使用者,我非常赞赏这本书所体现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规范,从而切实提高煤矿采空区的安全管理水平。
评分我是一名在校研究生,正在进行一项关于煤炭开采对地质环境影响的研究。这本书,对于我来说,是一本非常重要的参考资料。我最关注的是书中关于采空区成因、发育规律以及其对地层结构影响的理论部分。这本书对采空区形成的各种地质因素和采矿方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帮助我理解了为什么不同的开采条件会形成不同形态和规模的采空区。书中还对采空区上方地层的变形破坏机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包括了沉降、冒落、滑坡等多种形式。这对于我研究采空区与地质灾害之间的关联性非常有帮助。我还特别留意了书中关于“采空区分布特征”和“采空区稳定性评价指标”的章节,这些内容为我的研究提供了量化的依据和评价标准。通过阅读这些章节,我对采空区的宏观分布规律和微观力学特性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为我后续的数据分析和模型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总而言之,这本书为我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让我能够更深入地探究煤矿采空区对地质环境的复杂影响。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整体结构和内容的系统性印象深刻。作为一名资深的地质工程师,我在长期的工作中,虽然积累了不少关于采空区勘察的经验,但总感觉缺乏一个权威的、能够指导我规范操作的统一标准。这本书的出现,恰恰弥补了这一不足。它从勘察的各个环节,包括勘察目的的确定、勘察方法的选择、勘察内容的布置、成果的解释和报告的编写,都给出了详尽的规定和建议。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勘察钻孔设计”和“地下物探方法应用”的章节。在实际勘察中,如何合理布置钻孔、选择合适的物探手段,直接关系到勘察的效率和精度。这本书在这方面提供了明确的指导,例如不同地质条件下应优先考虑哪些物探方法,以及如何结合钻孔和物探数据进行综合解释。此外,书中关于“采空区地下水勘察”和“采空区灾害风险评估”的章节,也为我们系统地评估采空区的潜在风险提供了全面的框架。这本书的编写,体现了行业内多年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提炼,是一部真正具有指导意义的专业技术规范。
评分这本《煤矿采空区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17年版)》对我来说,简直是及时雨!我一直在研究一个古老的矿区,那里的地质情况非常复杂,采空区的稳定性问题一直让我头疼。之前查阅了很多资料,但总觉得不够系统、不够深入,特别是对于如何准确评估采空区的变形和沉降,始终缺乏一个清晰、可操作的指导。这本书的出现,就像为我打开了一扇窗。它详细阐述了煤矿采空区岩土工程勘察的整个流程,从前期资料的收集、分析,到现场勘察方法的选择,再到各类勘察成果的解释和应用,都进行了条分缕析的讲解。尤其是书中关于采空区稳定性评价的一些方法和模型,给我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工具。我尝试运用书中介绍的一些勘察技术,比如地质雷达和电阻率成像,来探测地下采空区的范围和形态,效果出乎意料地好。而且,书中的图例和案例分析也十分丰富,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总的来说,这本书的实用性和指导性都非常强,对于我们这些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工作的工程师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宝藏。它不仅提升了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我们的勘察工作,让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
评分最近我开始接触一些关于地下空间开发的项目,其中涉及到不少与采空区相关的工程问题。这本书,虽然书名听起来专业性很强,但对我这样的跨领域学习者来说,也提供了非常宝贵的视角。我感兴趣的是书中关于如何评估采空区对周边环境影响的部分。毕竟,采空区的存在不仅仅影响到地表沉降,还可能对地下水、生态环境甚至周边建筑物产生不可忽视的作用。这本书在这方面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它不仅强调了对采空区本身的勘察,还将其置于一个更广阔的环境背景下进行考量。我特别想了解的是书中关于“采空区堵水”和“采空区固废处理”的章节。在地下空间利用的过程中,如何有效控制地下水的渗漏,以及如何安全地处理采空区内的废弃物,都是至关重要的环节。这本书在这些方面提供了一些技术指引和规范要求,让我对这些复杂的问题有了初步的认识。虽然具体的勘察方法我还需要进一步学习,但这本书至少指明了方向,让我知道在进行相关项目时,需要关注哪些关键问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