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书名 | 傅抱石绘画研究:1949-1965 | ||
| 作者 | 万新华 | ||
| 定价 | 128.00元 | ||
| ISBN号 | 9787102068251 | ||
| 出版社 | 人民美术出版社 | ||
| 出版日期 | 2014-10-01 | ||
| 版次 | 1 | ||
|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
| 装帧:平装 | 开本:16开 | 重量:0.4 | |
| 版次:1 | 字数: | 页码: | |
| 插图 | |
| 目录 | |
| 内容提要 | |
| 《傅抱石绘画研究(1949-1965)》共分五章:《在政治与艺术的夹缝中——傅抱石晚年心路历程》《从妩媚到宁静——傅抱石以为中心的人物画创作》《待细把江山图画——傅抱石的写生创作》《江山如此多娇——傅抱石的*诗意画创作》及《应酬与自娱——傅抱石后期绘画创作的另向》。全书内容蔚为大观,基本涵盖了傅抱石晚年创作的方方面面,立体地呈现出其创作的生动面目。全书各个章节相对独立,而又互相生发,互为补充。在理论方法上,新华适当吸收图像学研究方法,揭示图像与政治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又能兼顾史料挖掘和形式分析,言之凿凿,深入而不空泛。 |
| 编辑推荐 | |
| 作者介绍 | |
| 江苏海门人。现任南京博物院艺术研究所副研究员。 编有《傅抱石著述手稿》《傅抱石篆刻印论》《傅抱石论艺》《所谓伊人:傅抱石仕女画集》《明代吴门绘画》等。著有《傅抱石美术史学论稿》《傅抱石艺术研究》《艺术中的传播》《柯九思》《合形悦影》《圣地韶光:20世纪中期中画之韶山图像》《王原祁研究》《图像风格观念:中现代绘画史研究丛稿》《看画读书随录》等。 |
| 序言 | |
《傅抱石绘画研究:1949-1965》这本书,对我而言,是一次与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一次深刻的连接。万新华先生以其严谨的态度和细腻的笔触,将傅抱石先生在1949年至1965年间的艺术创作,抽丝剥茧般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段历史时期,中国正经历着巨大的社会转型,而傅抱石先生的绘画,则成为了那个时代精神的有力载体。我一直对傅抱石先生的艺术风格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他晚期作品中所展现出的磅礴气势和深厚底蕴。万新华先生的研究,不仅深入分析了傅抱石先生笔墨技法的精妙之处,更重要的是,他将这些艺术语言置于宏大的时代背景下进行解读,让我得以窥见傅抱石先生艺术创作的内在逻辑。书中对作品主题选择、构图安排、色彩运用等方面的分析,都展现了艺术家对时代的回应和对理想的追求。这本书让我深刻地认识到,真正的艺术,是能够超越时空,与时代同呼吸,与人民共命运的。
评分我对傅抱石先生的艺术一直怀有浓厚的兴趣,而万新华先生的《傅抱石绘画研究:1949-1965》无疑是一部让我受益匪浅的作品。书中对傅抱石先生在1949年至1965年间的艺术创作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让我对这一时期的傅抱石有了全新的认识。我尤其被作者对于傅抱石先生艺术转型期的细致分析所折服。在那个充满变革的年代,傅抱石先生如何在传承传统艺术的同时,融入新的时代精神,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的作品,是本书着力探讨的核心。万新华先生通过对傅抱石先生大量作品的解读,展现了他艺术创作的几个重要阶段,以及他在笔墨技法上的不断探索与创新。我深切地感受到,傅抱石先生的艺术,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他的画笔,描绘着新中国的面貌,歌颂着人民的劳动。这本书让我更加理解了傅抱石先生的艺术价值,也体会到了一位伟大艺术家与时代同行的深刻意义。
评分阅读万新华先生的《傅抱石绘画研究:1949-1965》,如同走进一个巨大的艺术宝库,里面陈列着傅抱石先生在特定历史时期留下的珍贵艺术财富。1949年至1965年,这是中国社会经历深刻变革的时期,也是傅抱石先生艺术创作的一个高峰期。万新华先生以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深厚的艺术鉴赏力,为我们梳理了傅抱石先生在这段时间内的创作脉络。我尤其被书中对傅抱石先生创作思想转变的分析所吸引。他如何在新中国成立后,调整自己的艺术方向,如何将对新中国的热爱倾注于笔端,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都得到了细致的阐述。书中对诸如《江山万里图》、《云中君》、《屈原》等经典作品的解读,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傅抱石先生艺术的魅力所在。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艺术研究专著,更是一部关于时代精神与艺术家心灵碰撞的生动史诗。
评分《傅抱石绘画研究:1949-1965》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理解傅抱石先生艺术创作的全新窗口。万新华先生以其渊博的学识和敏锐的洞察力,带领我走进了傅抱石先生艺术生涯中一段极其重要的时期。1949年至1965年,这个时间节点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非凡的意义,而傅抱石先生的艺术创作,正是那个时代变迁的忠实记录者。书中对于傅抱石先生在这一时期作品风格的演变,无论是对山水画的突破,还是对人物画的创新,都进行了详尽而深刻的阐述。我尤其对作者对傅抱石先生笔墨语言的解读印象深刻,那些“飞白”的运用,“渴笔”的写意,如何在时代精神的催化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被作者描绘得淋漓尽致。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傅抱石先生如何将个人艺术情感与时代主题相结合,如何在传统艺术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创新与发展。通过这本书,我对傅抱石先生的艺术成就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对那个时代背景下的艺术创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评分《傅抱石绘画研究:1949-1965》这本书,是一次与傅抱石先生在艺术史长河中一次深刻的对话。万新华先生以其扎实的学术功底和独到的视角,带领我深入探究了傅抱石先生在1949年至1965年间的艺术创作。这段时期,正值新中国成立初期,整个国家充满了变革与希望,而傅抱石先生的艺术,恰恰是这一时代精神的生动见证。书中对傅抱石先生如何将中国画的传统笔墨技法与时代主题相结合的分析,让我耳目一新。他笔下的山水,不再仅仅是自然的风光,更是新中国蓬勃发展的象征;他笔下的人物,更是充满了劳动者的淳朴与力量。万新华先生对作品细节的捕捉,对创作背景的考证,都让我对傅抱石先生的艺术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艺术家如何将个人艺术追求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如何在时代的洪流中,创作出不朽的艺术篇章。
评分初读万新华先生的《傅抱石绘画研究:1949-1965》,就被书中对傅抱石先生艺术创作的深入剖析所吸引。1949年到1965年,是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的时期,而傅抱石先生的绘画,正是这一时代精神的生动反映。我一直对傅抱石先生的画作有一种莫名的亲近感,觉得他的笔墨之间有一种浑厚的力量,一种属于我们民族的血脉。这本书让我明白,这种力量源于他对时代脉搏的精准把握,源于他对人民生活的深切关注。万新华先生以扎实的史料和独到的见解,梳理了傅抱石先生在这一时期的创作轨迹。从描绘祖国山河的壮丽,到刻画建设者的身影,每一幅画都凝聚着傅抱石先生对新中国的热爱与赞美。书中对作品意境的解读,让我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那个时代特有的激情与活力。这本书不仅仅是对一位艺术家的研究,更是对那个伟大时代的艺术回望。
评分万新华先生的《傅抱石绘画研究:1949-1965》给我的震撼,远不止于对一位艺术家的了解,更多的是对一个时代精神的感悟。1949年后的中国,是一个充满希望与挑战的年代,而傅抱石先生的画作,正是这个时代最鲜活的注脚。我一直对傅抱石先生的“抱石皴”情有独钟,但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从未如此深刻地理解它所蕴含的力量。万新华先生细致地分析了傅抱石如何在这一时期,将传统山水画的笔墨技法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创造出独具时代特色的视觉语言。他笔下的山河,不再仅仅是自然景物的客观呈现,更是新中国建设的勃勃生机、人民解放的雄壮气概的具象化。书中的论述,让我对傅抱石先生如何将个人艺术风格与时代潮流有机融合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他并没有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放弃对艺术本体的追求,反而在新的土壤中汲取养分,让他的艺术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尤其是一些描绘劳动人民、建设场景的作品,更是让我看到了艺术家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艺术,永远与时代同呼吸,与人民共命运。
评分我一直认为,艺术评论需要一种温度,一种能够触动读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而万新华先生的《傅抱石绘画研究:1949-1965》,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它不仅仅是一部严谨的学术著作,更是一曲献给傅抱石先生艺术生命力的颂歌。书中对傅抱石在1949-1965年间艺术创作的剖析,细致入微,既有宏观的时代背景梳理,也有对具体作品的微观解读。我尤其被作者对傅抱石创作心态的揣摩所打动。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艺术家面临着怎样的创作压力与思想挣扎,在作品中又留下了怎样的痕迹,万新华先生都一一细致地呈现出来。他让我们看到了傅抱石在不断探索与革新中,如何坚守艺术的初心,如何在时代的洪流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艺术坐标。从早期的山水画创作,到后期对历史人物的全新诠释,每一幅作品都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傅抱石先生艺术创作的激情与活力,也看到了他作为一名艺术家,对社会、对人民的深切责任感。
评分拿到万新华先生的《傅抱石绘画研究:1949-1965》,我便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傅抱石先生艺术世界的大门,尤其是在1949年至1965年这个特殊时期。我一直认为,艺术家的创作,必然会打上其所处时代的烙印,而傅抱石先生在这段时期的作品,更是将这一点展现得淋漓尽致。万新华先生的研究,不仅对傅抱石先生的绘画技巧进行了精辟的分析,更深入地挖掘了作品背后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创作心绪。从他对山水的描绘,到对人物的刻画,都充满了对新中国的热情与赞美。书中对“抱石皴”在这一时期的发展演变,以及如何融入时代精神的论述,让我对傅抱石先生的艺术创新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不是简单地复制传统,而是将传统与现实相结合,创造出既有民族特色又具时代精神的艺术语言。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艺术家如何用他的画笔,记录时代,抒发情怀。
评分读完《傅抱石绘画研究:1949-1965》,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探傅抱石先生这位艺术巨匠在特定历史时期内心世界的波澜壮阔。作者万新华先生以其深厚的学养和细腻的笔触,抽丝剥茧般地解析了傅抱石艺术创作的脉络。书中所呈现的1949年至1965年这段时期,恰逢新中国成立初期,整个社会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革,而傅抱石先生作为一名艺术家,他的创作无疑是那个时代精神风貌的生动写照。从他对山水的再造,到对历史人物的深情描绘,无不渗透着对新中国的热爱与赞美。书中对每一幅重要作品的解读都极其深入,不仅仅是技法的分析,更是对作品背后所蕴含的历史背景、时代情感和作者心绪的体悟。我特别欣赏作者对傅抱石笔墨韵味的独到见解,那种“高处而飞,欲坠复住”的雄浑气势,那种“石乃是他的血肉,云水乃是他的呼吸”的生命力,被作者描绘得淋漓尽致。读这本书,就像是在与傅抱石先生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感受他笔墨之间的激情与思考,体味他艺术生涯中那段光辉岁月。万新华先生的研究,为我们理解傅抱石的艺术成就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也让我们更加敬佩这位将个人艺术融于时代洪流的伟大艺术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