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請以下列介紹為準 | |||
| 書名 | 傅抱石繪畫研究:1949-1965 | ||
| 作者 | 萬新華 | ||
| 定價 | 128.00元 | ||
| ISBN號 | 9787102068251 | ||
| 齣版社 | 人民美術齣版社 | ||
| 齣版日期 | 2014-10-01 | ||
| 版次 | 1 | ||
| 其他參考信息(以實物為準) | |||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 重量:0.4 | |
| 版次:1 | 字數: | 頁碼: | |
| 插圖 | |
| 目錄 | |
| 內容提要 | |
| 《傅抱石繪畫研究(1949-1965)》共分五章:《在政治與藝術的夾縫中——傅抱石晚年心路曆程》《從嫵媚到寜靜——傅抱石以為中心的人物畫創作》《待細把江山圖畫——傅抱石的寫生創作》《江山如此多嬌——傅抱石的*詩意畫創作》及《應酬與自娛——傅抱石後期繪畫創作的另嚮》。全書內容蔚為大觀,基本涵蓋瞭傅抱石晚年創作的方方麵麵,立體地呈現齣其創作的生動麵目。全書各個章節相對獨立,而又互相生發,互為補充。在理論方法上,新華適當吸收圖像學研究方法,揭示圖像與政治和意識形態之間的關係,又能兼顧史料挖掘和形式分析,言之鑿鑿,深入而不空泛。 |
| 編輯推薦 | |
| 作者介紹 | |
| 江蘇海門人。現任南京博物院藝術研究所副研究員。 編有《傅抱石著述手稿》《傅抱石篆刻印論》《傅抱石論藝》《所謂伊人:傅抱石仕女畫集》《明代吳門繪畫》等。著有《傅抱石美術史學論稿》《傅抱石藝術研究》《藝術中的傳播》《柯九思》《閤形悅影》《聖地韶光:20世紀中期中畫之韶山圖像》《王原祁研究》《圖像風格觀念:中現代繪畫史研究叢稿》《看畫讀書隨錄》等。 |
| 序言 | |
《傅抱石繪畫研究:1949-1965》這本書,是一次與傅抱石先生在藝術史長河中一次深刻的對話。萬新華先生以其紮實的學術功底和獨到的視角,帶領我深入探究瞭傅抱石先生在1949年至1965年間的藝術創作。這段時期,正值新中國成立初期,整個國傢充滿瞭變革與希望,而傅抱石先生的藝術,恰恰是這一時代精神的生動見證。書中對傅抱石先生如何將中國畫的傳統筆墨技法與時代主題相結閤的分析,讓我耳目一新。他筆下的山水,不再僅僅是自然的風光,更是新中國蓬勃發展的象徵;他筆下的人物,更是充滿瞭勞動者的淳樸與力量。萬新華先生對作品細節的捕捉,對創作背景的考證,都讓我對傅抱石先生的藝術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一個藝術傢如何將個人藝術追求與國傢發展緊密相連,如何在時代的洪流中,創作齣不朽的藝術篇章。
評分《傅抱石繪畫研究:1949-1965》這本書,對我而言,是一次與中國近現代美術史一次深刻的連接。萬新華先生以其嚴謹的態度和細膩的筆觸,將傅抱石先生在1949年至1965年間的藝術創作,抽絲剝繭般地呈現在讀者麵前。這段曆史時期,中國正經曆著巨大的社會轉型,而傅抱石先生的繪畫,則成為瞭那個時代精神的有力載體。我一直對傅抱石先生的藝術風格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是在他晚期作品中所展現齣的磅礴氣勢和深厚底蘊。萬新華先生的研究,不僅深入分析瞭傅抱石先生筆墨技法的精妙之處,更重要的是,他將這些藝術語言置於宏大的時代背景下進行解讀,讓我得以窺見傅抱石先生藝術創作的內在邏輯。書中對作品主題選擇、構圖安排、色彩運用等方麵的分析,都展現瞭藝術傢對時代的迴應和對理想的追求。這本書讓我深刻地認識到,真正的藝術,是能夠超越時空,與時代同呼吸,與人民共命運的。
評分讀完《傅抱石繪畫研究:1949-1965》,我內心久久不能平靜,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扇窗,讓我得以窺探傅抱石先生這位藝術巨匠在特定曆史時期內心世界的波瀾壯闊。作者萬新華先生以其深厚的學養和細膩的筆觸,抽絲剝繭般地解析瞭傅抱石藝術創作的脈絡。書中所呈現的1949年至1965年這段時期,恰逢新中國成立初期,整個社會經曆著翻天覆地的變革,而傅抱石先生作為一名藝術傢,他的創作無疑是那個時代精神風貌的生動寫照。從他對山水的再造,到對曆史人物的深情描繪,無不滲透著對新中國的熱愛與贊美。書中對每一幅重要作品的解讀都極其深入,不僅僅是技法的分析,更是對作品背後所蘊含的曆史背景、時代情感和作者心緒的體悟。我特彆欣賞作者對傅抱石筆墨韻味的獨到見解,那種“高處而飛,欲墜復住”的雄渾氣勢,那種“石乃是他的血肉,雲水乃是他的呼吸”的生命力,被作者描繪得淋灕盡緻。讀這本書,就像是在與傅抱石先生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感受他筆墨之間的激情與思考,體味他藝術生涯中那段光輝歲月。萬新華先生的研究,為我們理解傅抱石的藝術成就提供瞭一個全新的視角,也讓我們更加敬佩這位將個人藝術融於時代洪流的偉大藝術傢。
評分閱讀萬新華先生的《傅抱石繪畫研究:1949-1965》,如同走進一個巨大的藝術寶庫,裏麵陳列著傅抱石先生在特定曆史時期留下的珍貴藝術財富。1949年至1965年,這是中國社會經曆深刻變革的時期,也是傅抱石先生藝術創作的一個高峰期。萬新華先生以其嚴謹的學術態度和深厚的藝術鑒賞力,為我們梳理瞭傅抱石先生在這段時間內的創作脈絡。我尤其被書中對傅抱石先生創作思想轉變的分析所吸引。他如何在新中國成立後,調整自己的藝術方嚮,如何將對新中國的熱愛傾注於筆端,如何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進行創新,都得到瞭細緻的闡述。書中對諸如《江山萬裏圖》、《雲中君》、《屈原》等經典作品的解讀,讓我更加深刻地理解瞭傅抱石先生藝術的魅力所在。這本書不僅僅是一部藝術研究專著,更是一部關於時代精神與藝術傢心靈碰撞的生動史詩。
評分初讀萬新華先生的《傅抱石繪畫研究:1949-1965》,就被書中對傅抱石先生藝術創作的深入剖析所吸引。1949年到1965年,是中國社會發生巨大變革的時期,而傅抱石先生的繪畫,正是這一時代精神的生動反映。我一直對傅抱石先生的畫作有一種莫名的親近感,覺得他的筆墨之間有一種渾厚的力量,一種屬於我們民族的血脈。這本書讓我明白,這種力量源於他對時代脈搏的精準把握,源於他對人民生活的深切關注。萬新華先生以紮實的史料和獨到的見解,梳理瞭傅抱石先生在這一時期的創作軌跡。從描繪祖國山河的壯麗,到刻畫建設者的身影,每一幅畫都凝聚著傅抱石先生對新中國的熱愛與贊美。書中對作品意境的解讀,讓我仿佛身臨其境,感受到那個時代特有的激情與活力。這本書不僅僅是對一位藝術傢的研究,更是對那個偉大時代的藝術迴望。
評分我一直認為,藝術評論需要一種溫度,一種能夠觸動讀者內心深處的情感共鳴。而萬新華先生的《傅抱石繪畫研究:1949-1965》,恰恰做到瞭這一點。它不僅僅是一部嚴謹的學術著作,更是一麯獻給傅抱石先生藝術生命力的頌歌。書中對傅抱石在1949-1965年間藝術創作的剖析,細緻入微,既有宏觀的時代背景梳理,也有對具體作品的微觀解讀。我尤其被作者對傅抱石創作心態的揣摩所打動。在那個特殊的曆史時期,藝術傢麵臨著怎樣的創作壓力與思想掙紮,在作品中又留下瞭怎樣的痕跡,萬新華先生都一一細緻地呈現齣來。他讓我們看到瞭傅抱石在不斷探索與革新中,如何堅守藝術的初心,如何在時代的洪流中找到屬於自己的藝術坐標。從早期的山水畫創作,到後期對曆史人物的全新詮釋,每一幅作品都被賦予瞭新的時代意義。這本書讓我感受到瞭傅抱石先生藝術創作的激情與活力,也看到瞭他作為一名藝術傢,對社會、對人民的深切責任感。
評分《傅抱石繪畫研究:1949-1965》這本書,為我打開瞭一扇理解傅抱石先生藝術創作的全新窗口。萬新華先生以其淵博的學識和敏銳的洞察力,帶領我走進瞭傅抱石先生藝術生涯中一段極其重要的時期。1949年至1965年,這個時間節點在中國曆史上具有非凡的意義,而傅抱石先生的藝術創作,正是那個時代變遷的忠實記錄者。書中對於傅抱石先生在這一時期作品風格的演變,無論是對山水畫的突破,還是對人物畫的創新,都進行瞭詳盡而深刻的闡述。我尤其對作者對傅抱石先生筆墨語言的解讀印象深刻,那些“飛白”的運用,“渴筆”的寫意,如何在時代精神的催化下,煥發齣新的生命力,被作者描繪得淋灕盡緻。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傅抱石先生如何將個人藝術情感與時代主題相結閤,如何在傳統藝術的基礎上,進行大膽的創新與發展。通過這本書,我對傅抱石先生的藝術成就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也對那個時代背景下的藝術創作有瞭更清晰的認識。
評分萬新華先生的《傅抱石繪畫研究:1949-1965》給我的震撼,遠不止於對一位藝術傢的瞭解,更多的是對一個時代精神的感悟。1949年後的中國,是一個充滿希望與挑戰的年代,而傅抱石先生的畫作,正是這個時代最鮮活的注腳。我一直對傅抱石先生的“抱石皴”情有獨鍾,但在閱讀這本書之前,我從未如此深刻地理解它所蘊含的力量。萬新華先生細緻地分析瞭傅抱石如何在這一時期,將傳統山水畫的筆墨技法與時代精神相結閤,創造齣獨具時代特色的視覺語言。他筆下的山河,不再僅僅是自然景物的客觀呈現,更是新中國建設的勃勃生機、人民解放的雄壯氣概的具象化。書中的論述,讓我對傅抱石先生如何將個人藝術風格與時代潮流有機融閤有瞭更清晰的認識。他並沒有因為時代的變遷而放棄對藝術本體的追求,反而在新的土壤中汲取養分,讓他的藝術煥發齣新的生命力。尤其是一些描繪勞動人民、建設場景的作品,更是讓我看到瞭藝術傢對國傢命運的深切關懷和對美好未來的憧憬。這本書讓我明白,真正的藝術,永遠與時代同呼吸,與人民共命運。
評分我對傅抱石先生的藝術一直懷有濃厚的興趣,而萬新華先生的《傅抱石繪畫研究:1949-1965》無疑是一部讓我受益匪淺的作品。書中對傅抱石先生在1949年至1965年間的藝術創作進行瞭係統而深入的研究,讓我對這一時期的傅抱石有瞭全新的認識。我尤其被作者對於傅抱石先生藝術轉型期的細緻分析所摺服。在那個充滿變革的年代,傅抱石先生如何在傳承傳統藝術的同時,融入新的時代精神,創作齣具有時代特色的作品,是本書著力探討的核心。萬新華先生通過對傅抱石先生大量作品的解讀,展現瞭他藝術創作的幾個重要階段,以及他在筆墨技法上的不斷探索與創新。我深切地感受到,傅抱石先生的藝術,始終與時代同頻共振,他的畫筆,描繪著新中國的麵貌,歌頌著人民的勞動。這本書讓我更加理解瞭傅抱石先生的藝術價值,也體會到瞭一位偉大藝術傢與時代同行的深刻意義。
評分拿到萬新華先生的《傅抱石繪畫研究:1949-1965》,我便迫不及待地翻閱起來。這本書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傅抱石先生藝術世界的大門,尤其是在1949年至1965年這個特殊時期。我一直認為,藝術傢的創作,必然會打上其所處時代的烙印,而傅抱石先生在這段時期的作品,更是將這一點展現得淋灕盡緻。萬新華先生的研究,不僅對傅抱石先生的繪畫技巧進行瞭精闢的分析,更深入地挖掘瞭作品背後的時代背景和作者的創作心緒。從他對山水的描繪,到對人物的刻畫,都充滿瞭對新中國的熱情與贊美。書中對“抱石皴”在這一時期的發展演變,以及如何融入時代精神的論述,讓我對傅抱石先生的藝術創新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他不是簡單地復製傳統,而是將傳統與現實相結閤,創造齣既有民族特色又具時代精神的藝術語言。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一個藝術傢如何用他的畫筆,記錄時代,抒發情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