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咬文嚼字閤訂本 平裝本
書名:2017年《咬文嚼字》閤訂本(平)
【作者】:《咬文嚼字》編輯部編
【譯者】:
【校對/注釋】:
【ISBN】:978-7-5321-6541-4
【中圖法分類號】: H14
【開本】:32開
【頁數】:796
【字數】:500000
【版次】: 1
【印次】: 1
【印數】:30000
【定價】:40.00元
【齣版社】:上海文藝齣版社·上海咬文嚼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齣版時間】: 2018-2-15
【印刷時間】: 2018-2-15
【用紙】:膠版紙
【裝幀】: 平裝
【商品重量】:
【商品尺寸】:184mm*130mm
【漢語詞錶主題詞】:漢語-語法分析
【普通關鍵詞】:規範漢語 語法分析
【學科關鍵詞】:規範漢語
【讀者對象】:對漢字文化有興趣的讀者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簡介】:《咬文嚼字》雜誌為全國知名期刊,創刊於1995年,2015年被列為全國百強期刊。
"【編輯推薦】這是《咬文嚼字》雜誌2017年度閤訂本(平裝)。《咬文嚼字》雜誌是全國知名的期刊,為全國百強期刊。知識實用,信息密集,文字生動,材料新穎。作為關注社會語文運用的語文類刊物,《咬文嚼字》有著廣泛的社會影響。每年的閤訂本經過細緻的修訂,具有一定的品牌效應。
"
【內容簡介】:知名社會語文類刊物《咬文嚼字》雜誌,從1995年開始每年齣版一本閤訂本,這是2017年度的雜誌閤訂本(平裝)。閤訂本保持瞭一貫的特色:知識實用,信息密集,文字生動,材料新穎。閤訂本收錄一年一度公布的十大流行語、十大差錯,引起各大媒體的廣泛關注,社會熱議。作為關注社會語文運用的語文類刊物,《咬文嚼字》有著廣泛的社會影響,12個月的雜誌匯集成閤訂本時又經過瞭細緻的修訂工作。《咬文嚼字》閤訂本過長期積澱,具有一定的品牌效應。
【目錄】:
捲首幽默
語林漫步
眾矢之的
一針見血
文章病院
百傢會診
藉題發揮
追蹤熒屏
時尚詞苑
語壇掌故
點擊雙典
有此一說
碰碰車
嚮我開炮
百科指謬
鎖定名人
教材掃描
校園叢談
詞語春鞦
十字街頭
……
【前言/序言】
遵守規範 靈活應變
(序)
田小琳
國傢的統一,民族的團結,都需要語言文字的規範。兩韆多年前秦始皇“書同文”政策的製定,為我們今人做瞭楷模。正因為漢字的統一,使我們這個多方言的國傢有瞭書麵暢通交流的可能,亦令我們中華民族的曆代典籍得以保存,代代相習相傳,至今不泯。
規範是運用語言文字要遵守的基調。200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傢通用語言文字法》公布,已經過瞭18年。這是國傢為語言文字規範第一次全麵正式立法。2013年國務院公布瞭《通用規範漢字錶》,收8105字,這是新時代文字的規範,對提升國傢通用語言文字的規範化、標準化、信息化具有重要意義。這個《通用規範漢字錶》對現代漢語語料的覆蓋率達99.98%,可見是精心製定的標準。此外,還有其它一係列的規範標準。遵守語言文字的法則是我們公民的職責。
誠然,我們已經進入瞭互聯網時代,各類電腦、手機、電子産品的廣泛應用,讓我們少瞭提筆寫字的機會。用拼音輸入中文,與自己書寫相比,又快又方便。但是,這不是給我們一個提筆忘字的理由。漢字作為書寫工具,幾乎每個字都是形音義的結閤體,也代錶著漢語的最小的單位——語素。語素是構詞的基本單位,上麵說到的8105個字,絕大部分都是單音節語素,它們前前後後互相組閤起來,就成瞭幾萬個詞語。漢語的語素庫儲藏如此豐富,足以應付構建新時代需要的新詞新語。
一個人掌握的詞語越多,中文程度越高,錶達能力就越強,咬文嚼字的本事也越大。相反,掌握詞語的數量不夠,運用詞語句式經常齣錯,疏忽咬文嚼字,中文程度就不高,錶達能力就受到影響。這是一個語文基本功的問題啊,電腦、手機都替不瞭你,也救不瞭你。
《咬文嚼字》雜誌創辦23年瞭。這麼多年來,雜誌自覺擔當起瞭規範語言文字的重任,關心全社會的語言生活,從報刊雜誌到名傢名作,從廣告製作到影視對白,發現問題,指齣問題,糾正誤用,提醒大傢注意。這等於開設瞭一個語言文字“法庭”。據說,《咬文嚼字》要普查某年某月某日一些報紙上的差錯時,各報主編、編輯便立時緊張起來呢!結果一公布,各報差錯有實例分析,有數字見證,文字水平立見高下。雖然沒有罰則,沒有罰款,也形成瞭一種無形的壓力,督促各報紙改進文字水平,為讀者作好榜樣。我們為《咬文嚼字》嚴肅認真、毫不苟且的工作態度點贊。
也許有些年輕讀者說,互聯網時代網絡新詞語層齣不窮,不能把我們喜歡用的詞語都“規範”瞭吧!說得沒錯,語言是隨著社會而發展變化的。語言三要素(語音、詞匯、語法)中,詞匯的變化最顯著,新陳代謝最快。新事物、新概念、新思想一定要藉助新詞語來錶達。《咬文嚼字》雜誌每年都公布“十大流行語”,就是一種應變,應時代要求而變。把大傢用的最多的熱門詞語統計齣來,公布齣來。像《咬文嚼字》編輯部2016年12月公布的“2016年十大流行語”就有:“供給側”“工匠精神”“小目標”“洪荒之力”“吃瓜群眾”“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葛優躺”“套路”“一言不閤就xx”“藍瘦,香菇”。(刊於《咬文嚼字》2017年第1期)每一個流行語的來源用法都有詳細說明。過幾年再看看,也許有的就不流行瞭。
當然,網絡詞語也好,書報期刊上的新詞語也好,帶拉丁字母的字母詞也好,各種方式形成的新詞新語,都要經過“約定俗成”的沉澱,都要經過時間老人的挑選。首先被屏棄的就是那些粗俗的汙穢的詞語,香港人說“講粗口”,這是不符閤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習慣的。我們不希望在“粗口”上標新立異,那就是歪門邪道瞭。那些新鮮的反映新時代的新詞新語,必定會為大眾喜聞樂見,並運用於口頭和書麵的錶達中。
值得注意的是《咬文嚼字》雜誌在2017年全年12期都設有“華語圈”專欄。讀者由此可以看到各華語社區的一些語言文字現象,令人開闊眼界,耳目一新!“華語圈”的作者有香港、澳門、颱灣地區的學者,也有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印度尼西亞等國的學者,他們介紹的語言文字使用情況都與當地的政治、經濟、文化背景密切聯係,是當地語言生活的生動反映。有些社區詞語內地也可以試試吸收。例如,在香港特區、澳門特區以及新馬泰都普遍使用的“垃圾蟲”一詞,形象地比喻瞭不講公共衛生的人。大人教育孩子常說:“不能隨便亂扔垃圾,不能當垃圾蟲啊!”孩子從小樹立瞭不當“垃圾蟲”的道德觀念,一輩子受益。《全球華語詞典》(2010,商務印書館)、《全球華語大詞典》(2016,商務印書館)都收錄瞭“垃圾蟲”這個社區詞。應該說,“華語圈”專欄的設立,也是《咬文嚼字》雜誌靈活應變的具體體現。
規範與應變本身就是我們語言生活中相輔相成的兩方麵。《咬文嚼字》雜誌的文章,篇篇生動活潑,短小精悍,既注重社會生活裏語言文字的規範,又能夠隨時代的發展反映語言文字的變化,實屬不易。
在結束這篇序言時,我願意將這本薄薄的雜誌推薦給所有中小學的語文老師,裏麵很多的語言故事可以增添課堂活躍的氣氛;我願意將這本小小的雜誌推薦給報社雜誌社齣版社的編輯,裏麵對於語病的中肯分析,足以讓我們頭腦清醒,提高齣版物的文字素質;我願意將這本薄薄小小的雜誌推薦給所有對中文有興趣的朋友,包括華語圈的朋友,裏麵的文章繁花似錦,徜徉其間,便增長瞭你的知識,培養瞭你的語感,提升瞭你的智商。
【讀者評論】:
我是一名地理老師,原以為《咬文嚼字》是語文刊物,與我關係不大。一次,在學校圖書館偶見《咬文嚼字》,發現她是一本綜閤性的“小百科”,曆史、地理等其他學科的知識也有所涉獵。這本刊物不僅有助於語文教學,對曆史、地理等其他學科的教學也大有裨益。
——季春燕
一次,語文老師對我說,看看《咬文嚼字》吧,於是我一有空就到學校閱覽室去閱讀。沒過多久,便被她吸引住瞭。現在我的語文成績大幅提升,已經在年級名列前茅瞭。《咬文嚼字》對我的最大幫助,是培養瞭我的語文思維。
——王一鳴
《咬文嚼字》一直是我工作上的好夥伴,我每年都會買最新的《咬文嚼字》閤訂本擱在辦公桌上,從創刊到現在已全部備齊。在工作中遇到瞭語文難題,工具書中又查不到,我就翻翻裏麵的文章,往往能找到滿意的答案。
——殷宙昕
我去年代錶單位參加一個全國性的編輯技能大賽,獲奬瞭。要報告大傢的是,獲奬的“秘密武器”是《咬文嚼字》,許多考點都來自其中的文章。
——張曉琳
初次翻閱時,我原本隻是打算隨便翻翻,沒想到瞬間就被那種邏輯的嚴謹性和論證的深度所吸引,完全停不下來。它不像那種浮於錶麵的文字遊戲,而是深入到漢語詞匯和俗語背後的曆史根源和演變脈絡。舉個例子,其中對某個常用成語的考證部分,作者竟然能追溯到甲骨文甚至更早的文獻記載,那種抽絲剝繭的分析過程,簡直就是一場精彩的語言考古。閱讀過程中,我發現自己經常需要停下來,拿齣手機去查閱一些古代典籍的背景資料,這種主動探索知識的過程,比被動接受信息要有趣得多。文字的鋪陳並非枯燥的說教,而是充滿瞭智慧的火花和幽默的諷刺,讓你在會心一笑中,不知不覺地吸收瞭大量的知識。它教會我的,不僅僅是“如何正確使用詞語”,更是“如何用更審慎、更負責任的態度去對待每一個錶達”。這種對語言精度的執著,在如今這個追求效率和碎片化錶達的時代,顯得尤為珍貴和難得。
評分從實用性上講,這本書的價值是持久的。與那些時效性很強的新聞評論不同,它探討的語言規則和文化現象具有更長的生命周期。我習慣在寫重要的報告或者進行嚴肅的文案創作前,把它放在手邊,快速翻閱一下那些關於修辭、邏輯和用典的章節。它就像一個隨身攜帶的語言“校對儀”,能立刻提醒我,我的錶達是否過於隨意,我的邏輯鏈條是否不夠緊密。更重要的是,它培養瞭一種內在的“語言潔癖”,讓你對那些粗糙、敷衍的錶達感到不適,從而驅動自己去尋找更精確、更有力量的詞匯。這種內在驅動力的養成,纔是這本書帶給我最寶貴的財富。它不僅是一本“讀物”,更是一部陪伴我職業生涯中不斷精進錶達能力的“工具書”,其價值隨著時間的推移,隻會愈發凸顯齣來。
評分坦率地說,這本書的閱讀門檻並不低,它要求讀者具備一定的文史素養和耐心,但隻要你跨過瞭最初的適應期,迎接你的將是知識的巨大迴饋。那些復雜的引文和考據,初看可能會讓人望而卻步,但一旦理解瞭作者構建論證的底層邏輯,你會發現其中的精妙之處。它就像是攀登一座知識的高峰,初期需要付齣體力,但一旦登上頂端,眼前的風景是無與倫比的開闊。我尤其喜歡那些篇幅較短、觀點犀利的雜文部分,它們像是一串串精準的冷箭,射中瞭當下文壇和媒體中那些故作高深卻實則空洞的錶達。這些文字的魅力在於它們的“真”,不矯飾、不迎閤大眾,隻忠實於自己對語言的理解和熱愛。對於那些真正熱愛文字、渴望提升錶達精準度的學習者來說,這本書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存在,它提供的不是答案,而是思考的工具和方法論。
評分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個獨特的觀察社會百態的視角——通過語言的裂縫。很多社會現象和文化思潮,其實都潛藏在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口頭禪和流行語之中。我特彆欣賞其中對一些新造詞匯和網絡熱詞的批判性審視,作者沒有一味地排斥,而是以一種審慎的態度去剖析它們誕生的社會土壤,以及它們對現有語言體係可能帶來的衝擊。這種既入世又齣世的分析角度,讓我對當下社會的一些浮躁之氣有瞭更清晰的認識。讀完這些篇目,你會發現,每一次的爭論、每一次的誤解,很多時候都可以追溯到我們對某個詞義的理解偏差上。它像是一把手術刀,精準地剖開瞭那些隱藏在日常交談中的語義陷阱。這哪裏是單純的語言文字刊物,分明是一本深入淺齣的社會觀察日誌,隻不過它的敘事載體是那些被我們忽略的“咬文嚼字”之處。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實在讓人眼前一亮,拿在手裏沉甸甸的,那種厚實的質感,簡直就是對“閤訂本”這個詞最忠實的詮釋。封麵設計簡約而不失內涵,那種樸實的藍灰色調,透露齣一種沉穩的書捲氣。我特意把它放在書架上最顯眼的位置,每次路過,都能感受到它散發齣的那種知識的厚度。裝訂工藝看得齣是下過功夫的,即便內容如此密集,翻閱起來也頗為順暢,頁邊距的處理恰到好處,既保證瞭文字的閱讀舒適度,又不會讓人覺得過於擁擠。尤其贊賞的是紙張的選擇,那種略帶米黃的色澤,不僅保護瞭視力,更增添瞭一份懷舊的韻味,讓人仿佛觸摸到瞭那個年代的文化氣息。這本書的物理形態本身,就是一種對語言文字精雕細琢態度的體現,光是捧著它,就覺得自己的品味都被提升瞭好幾個檔次。那種沉甸甸的、實在的閱讀體驗,是那些輕飄飄的電子書完全無法比擬的。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案頭雅件,彰顯瞭主人對語言藝術的尊重與熱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