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 生活的藝術 9787540476304

(正版) 生活的藝術 9787540476304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林語堂,博集天捲 齣品 著
圖書標籤:
  • 生活藝術
  • 人生哲理
  • 西方文化
  • 生活方式
  • 自我提升
  • 實用指南
  • 經典名著
  • 文化
  • 哲學
  • 思維方式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竹雲風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湖南文藝齣版社
ISBN:9787540476304
商品編碼:26750103168
包裝:精裝
齣版時間:2016-06-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生活的藝術

定價:28.00元

作者:林語堂,博集天捲 齣品

齣版社:湖南文藝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6-01

ISBN:9787540476304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聽大師笑談的悠閑人生

睿智展示中國人的曠懷達觀

林語堂觀照華人世界的*重要的代錶作

內容提要


林語堂在書中談論瞭莊子的淡泊,贊揚瞭陶淵明的閑適,誦讀瞭《歸去來兮辭》,還講解瞭《聖經》故事,談及中國人如何品茗,如何行酒令,如何觀山,如何玩水,如何看雲,如何鑒石,如何養花、蓄鳥、賞雪、聽雨、吟風、弄月,等等。林語堂將中國人曠懷達觀、陶情遣興的生活方式和浪漫高雅的東方情調皆訴諸筆下,娓娓道齣瞭一個可供仿效的生活方式的範本、快意人生的典型,展現齣詩樣人生、纔情人生、幽默人生、智慧人生的彆樣風情。

目錄


自序

章 醒覺

一 人生之研究

二 一個準科學公式

三 以放浪者為理想的人

第二章 關於人類的觀念

一 基督徒、希臘人、中國人

二 與塵世結不解緣

三 一個生物學的觀念

四 詩樣的人生

第三章 我們的動物性遺産

一 猴子的故事

二 猴子般的形象

三 論不免一死

四 論肚子

五 論強壯的肌肉

六 論靈心

第四章 論近人情

一 論人類的尊嚴

二 近乎戲弄的好奇:人類文明的勃興

三 論夢想

四 論幽默感

五 論任性與不可捉摸

六 個人主義

第五章 誰會享受人生

一 發現自己:莊子

二 情智勇:孟子

三 玩世、愚鈍、潛隱:

四 “中庸哲學”:子思

五 愛好人生者:陶淵明

第六章 生命的享受

一 快樂問題

二 人類的快樂屬於感覺

三 金聖嘆之不亦快哉三十三則

四 對唯物主義的誤解

五 心靈的歡樂怎樣

第七章 悠閑的重要

一 人類是在工作的動物

二 中國的悠閑理論

三 悠閑生活的崇尚

四 塵世是的天堂

五 運氣是什麼

六美國三大惡習

第八章 傢庭之樂

一 趨近生物觀念

二 獨身主義——文明的畸形産物

三 性的吸引

四 中國式傢庭理想

五 樂享餘年

第九章 生活的享受

一 安臥眠床

二 坐在椅中

三 談話

四 茶和

五 淡巴菇和香

六 酒令

七 食品和藥物

八 幾件奇特的西俗

九 西裝的不閤人性

十 房屋和內部布置

第十章 享受大自然

一 樂園已經喪失瞭嗎

二 論宏大

三 兩個中國女子

四 論石與樹

五 論花和摺枝花

六 袁中郎的瓶花

七 張潮的警句

第十一章 旅行的享受

一 論遊覽

二 《冥寥子遊》

第十二章 文化的享受

一 智識上的鑒彆力

二 以藝術為遊戲和個性

三 讀書的藝術

四 寫作的藝術

第十三章 與上帝的關係

一 宗教的恢復

二 我為什麼是一個異教徒

第十四章 思想的藝術

一 閤於人情的思想之必要

二 迴嚮常識

三 近情

注釋索引

作者介紹


林語堂(1895—1976)一代國學大師,曾多次獲得諾貝爾文學奬提名的中國作傢。著有《生活的藝術》《吾國與吾民》《京華煙雲》等,並將孔孟老莊哲學和陶淵明、李白、蘇東坡、曹雪芹等人的文學作品英譯推介海外,是位以英文書寫揚名海外的中國作傢,也是集語言學傢、哲學傢、文學傢於一身的知名學者。

文摘


序言



《生活藝術》:一段跨越時空的哲學對話 本書並非一本教人如何“過日子”的實用指南,也非一套淺顯的人生雞湯。相反,它是一扇通往古希臘哲學殿堂的窗戶,邀請讀者與蘇格拉底、柏拉圖、亞裏士多德等先哲進行一場跨越韆年的深刻對話。在這裏,“生活藝術”並非指代浮華的享樂或技巧的堆砌,而是指嚮一種更深邃、更本質的探求——關於“什麼是好的生活?”,“如何纔能過上真正充實、有意義的人生?” 一、 追尋德行:理性與自知的花園 古希臘哲學的核心,在於對“德行”(aretē)的推崇。本書將帶領讀者深入理解,德行並非與生俱來的天賦,而是通過理性思考、不懈實踐纔能培養齣的優良品質。智慧、勇氣、節製、正義,這些被先哲們視為構成高尚人格的基石,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得以體現和磨礪的?書中將通過對不同哲學流派的解讀,展現他們對德行之源泉、實現途徑以及其在個人幸福和社會和諧中不可或缺的地位的深刻洞見。 我們將看到,蘇格拉底以其著名的“産婆術”,引導人們認識自身的無知,從而激發對真理的渴望,這是邁嚮德行之路的第一步。柏拉圖則通過“理念論”,指明瞭追求超越感官世界的永恒真理的重要性,為道德判斷提供瞭堅實的基礎。而亞裏士多德則將德行視為“中道”,強調在極端之間尋求平衡,通過習慣和實踐來養成。本書將深入剖析這些思想,揭示理性如何成為我們駕馭欲望、做齣明智選擇的羅盤,而真正的自知,則是認識自己的局限,從而不斷完善自我的起點。 二、 探索幸福:超越物質的精神之舞 在現代社會,幸福往往與物質財富、社會地位緊密相連。然而,古希臘哲學傢們早已對此提齣瞭質疑。他們認為,真正的幸福(eudaimonia)是一種精神上的滿足,一種與理性、德行相伴相生的安寜與充實。本書將深入探討,如何擺脫對外在條件的過度依賴,轉而嚮內尋求幸福的源泉。 我們將追隨伊壁鳩魯的腳步,理解快樂並非縱欲,而是指身體的無痛苦和靈魂的寜靜,一種平和而滿足的生活狀態。同時,我們也將審視斯多葛學派的智慧,他們如何教導人們接受不可控的命運,專注於自己能夠掌控的思想和行為,從而在逆境中保持內心的平靜與堅韌。本書將通過這些哲學傢的思想,幫助讀者建立一種更成熟、更持久的幸福觀,認識到真正的幸福,源於我們內心的力量和對生命價值的深刻理解。 三、 審視社會:城邦與個體的和諧共生 個人的生活藝術,並非孤立存在,而是與社會環境息息相關。古希臘哲學傢們對“城邦”(polis)的關注,正是源於他們對良好社會秩序與公民美德的重視。本書將帶領讀者思考,一個理想的城邦應該具備怎樣的特質?公民在其中應該扮演怎樣的角色? 我們將審視柏拉圖在《理想國》中描繪的“哲學王”統治,以及他對社會分工與正義的設想。亞裏士多德則在《政治學》中,將城邦視為促進公民德行發展、實現群體幸福的必要載體,並探討瞭不同政體的優劣。本書將引導讀者反思,個體如何在遵循社會規則的同時,保持獨立思考和批判精神,如何通過積極參與公共事務,為構建一個更公正、更繁榮的社會貢獻力量。這種個體與社會的辯證關係,是實現真正“生活藝術”不可或缺的一環。 四、 認識死亡:生命的終極課題 死亡,是生命無法迴避的終極課題。不同的哲學流派,對死亡的態度和解讀各不相同,卻都指嚮瞭如何平靜地麵對這一未知。本書將引導讀者思考,死亡是否意味著生命的終結?我們又該如何安頓對死亡的恐懼? 我們將看到,蘇格拉底在臨刑前,依然從容地與學生們談論靈魂的不朽,將死亡視為靈魂解脫束縛、迴歸本源的機會。伊壁鳩魯則認為,死亡並不可怕,因為“當我們在時,死亡不在;當死亡在時,我們不在”,將死亡視為一種虛無,不必為此憂慮。斯多葛學派則強調,死亡是自然的一部分,是生命的必然結局,我們應以平靜的心態接受它,並將精力專注於當下的生活。本書將通過這些智慧的啓迪,幫助讀者建立一種對死亡更豁達、更少恐懼的態度,從而更加珍惜生命的當下。 結語:一場永恒的生命探索 《生活藝術》所呈現的,並非一套固定不變的教條,而是一場永無止境的生命探索。它鼓勵我們質疑、思考、反思,並最終找到屬於自己的,最真誠、最有意義的生活方式。閱讀本書,如同與一位睿智的長者對坐,傾聽他關於生命、德行、幸福、社會乃至死亡的深刻見解。它並非要為你指明方嚮,而是要為你提供思考的工具和廣闊的視野,讓你能夠更清晰地認識自己,更從容地麵對生活,最終,成為自己人生的藝術傢。

用戶評價

評分

讀這本書的過程,讓我體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頓悟”感。很多時候,我們生活在慣性的軌道上,對很多事情習以為常,甚至覺得理所當然。但這本書就像一把鑰匙,悄悄地打開瞭我思維的另一個維度。書中有些觀點,初讀時可能覺得有些顛覆,但細細品味,又會發現它有著深刻的邏輯和道理。它不是讓你去改變什麼,而是讓你去“看見”,去看見那些被遮蔽的真相,去看見那些被忽略的可能性。尤其是在處理人際關係和自我認知方麵,這本書給我帶來瞭很大的啓發。它讓我明白,很多時候,問題的根源並不在於外界,而在於我們自己的內心。這種內省的力量,是任何外界的改變都無法比擬的。

評分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獨特,既有詩意的浪漫,又不失哲學的深度。作者的文字像一股清泉,緩緩流淌進我的心田,洗滌著塵埃。我特彆欣賞作者在描寫一些細微的情感和生活場景時,那種細膩入微的筆觸,仿佛我能親身感受到陽光灑在皮膚上的溫度,聞到空氣中淡淡的花香。同時,書中那些富有哲思的段落,又讓我開始審視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它不是那種生硬的說教,而是將深刻的道理融入到優美的文字中,讓你在不知不覺中受到啓迪。每一次閱讀,都像是一次心靈的旅行,讓我對生活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感悟。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很有意思,那種淡淡的莫蘭迪色調,搭配上簡潔的字體,第一眼就讓人覺得寜靜而有質感。我拿到手的時候,就迫不及待地翻看瞭幾頁,裏麵的排版也非常舒服,字體大小適中,行間距也恰到好處,讀起來不會有壓迫感。我平時就很喜歡在睡前或者午後,泡一杯茶,找一本這樣的書來讀,感覺整個人都能慢下來。這本書給我最直觀的感受就是“舒服”,不是那種空洞的“舒服”,而是從視覺到閱讀體驗,都讓人感受到一種精心打磨的誠意。很多書在設計上都比較隨意,甚至有些粗糙,但這本書明顯是在細節上花瞭不少心思,這一點非常難得,也讓我對書中內容充滿瞭期待,相信它一定能帶來一場心靈的洗禮。

評分

總的來說,這本書給我帶來瞭一種“迴到本真”的感覺。在現代社會,我們被各種信息和欲望裹挾著,常常感到迷失和焦慮。而這本書,就像一股清流,提醒我放慢腳步,去感受生活本身的美好,去關注那些真正重要的東西。它不是教你如何去“成功”或“富有”,而是引導你去發現內心的平靜和滿足。我從中學習到瞭如何更好地與自己相處,如何用一種更平和的心態去麵對生活中的起起伏伏。這本書讓我意識到,真正的“生活藝術”,並非遙不可及,而是就蘊藏在我們日常的點滴之中,隻是需要我們去用心去體會,去發現。

評分

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走進瞭一個充滿智慧的老友的客廳,他沒有說教,沒有空泛的大道理,隻是用一種平和而真誠的語氣,分享著自己對生活獨到的見解。我特彆喜歡其中一些小故事的講述方式,它們不是那種驚心動魄的情節,而是生活中再尋常不過的片段,但經過作者的提煉,卻閃爍齣人生的光芒。讀著讀著,我常常會不自覺地聯想到自己的經曆,那些被忽略的、被遺忘的,似乎都在作者的筆下找到瞭新的解讀。這讓我意識到,原來生活中的許多煩惱,或許隻是因為我們沒有用一種更廣闊、更豁達的視角去審視它們。這本書就像一麵鏡子,照齣瞭我內心深處的一些睏惑,也點亮瞭我對於如何更好地生活的思考。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