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法傢經典之作
中國曆代統治者奉行外法內儒的政策,《商君書》作為法傢代錶作,影響中國幾韆年,曆代必讀的治國寶捲。
★現代企業管理可藉鑒之書
用於企業管理與商業經營,可以幫助個人緻富發財;用於政治改革和社會治理,可以實現富國強兵。
《商君書》又稱《商子》,是由商鞅的言行和思想及法傢後學著作匯編而成。《漢書?藝文誌》中著錄29篇,現存26篇,其中第16篇、第21篇有目無文,實存24篇。一般認為本書是商鞅及其一派法傢的著作閤編。書中主張依法治國、重農抑商、重戰尚武、重刑輕賞,貶斥儒傢學說、縱橫傢及遊俠。
商鞅(約前395—前338),戰國時期政治傢、思想傢,法傢代錶人物,衛國人,又稱衛鞅、公孫鞅。喜刑名之術,通過變法使秦國成為富裕強大的國傢,史稱“商鞅變法”。
更法第X
墾令第二
農戰第三
去強第四
說民第五
算地第六
開塞第七
壹言第八
錯法第九
戰法第十
立本第十一
兵守第十二
靳令第十三
修權第十四
徠民第十五
刑約第十六
賞刑第十七
畫策第十八
境內第十九
弱民第二十
禦盜第二十一
外內第二十二
君臣第二十三
禁使第二十四
慎法第二十五
定分第二十六
附錄一 六法
附錄二 史記·商君列傳
【原文】
聖人知治國之要,故令民歸心於農。歸心於農,則民樸而可正也,純純①則易使也,信②可以守戰也。壹則少詐而重居③,壹則可以賞罰進也,壹則可以外用也。夫民之上死製也,以其旦暮從事於農。夫民之不可用也,見言談遊士事君之可以尊身也,商賈之可以富傢也,技藝之足以口④也。民見此三者之便且利也,則必避農。避農,則民輕其居,輕其居則必不為上守戰也。凡治國者,患民之散而不可摶也,是以聖人作壹,摶之也。國作壹一歲者,十歲強;作壹十歲者,百歲強;作壹百歲者,韆歲強;韆歲強者王。君修賞罰以輔壹教,是以其教有所常,而政有成也。
【注釋】
①純純:淳樸厚道。
②信:真誠,誠信。
③重居:安土重遷。
④口:糊口。,通“糊”。
【譯文】
聖明的君主懂得治理國傢的要領。因此命令百姓專心務農。專心務農,百姓就樸實好管理,淳樸就容易役使,誠信便可
以守城作戰。百姓專心農戰,就很少奸詐而安土重遷,百姓專心農戰,就能用奬賞和懲罰鼓勵上進,百姓專心農戰,就可以讓他們來對外作戰。百姓附國君為瞭法令犧牲自己,是因為他們從早到晚都從事農耕。百姓如果不能被役使,是因為看到靠空談遊說的人以侍奉國君而尊貴,商人可以發財緻富,手工業者也能養傢糊口。百姓看到這三種人輕鬆又賺錢,就必定會逃避農耕。逃避農耕,百姓就會輕易遷居。輕易遷居,就一定不會替國君守土作戰。凡是治國的人都害怕百姓散漫而不能凝聚。所以聖明的君主實行農戰政策,就是為瞭把百姓凝聚起來。百姓專心於農戰一年,國傢就能強大十年;百姓專心於農戰十年,國傢就能強大一百年;百姓專心於農戰一百年,國傢就能強大一韆年,強大一韆年就能稱王於天下。國君設定賞罰措施作為農戰的輔助手段,所以對百姓的教化有常法,治理國傢也就會有成效。
【原文】
王者得治民之至要,故不待賞賜而民上,不待爵祿而民從事①,不待刑罰而民緻死。國危主憂,說者成伍,無益於安危也。夫國危主憂也者,強敵大國也。人君不能服強敵破大國也,則修守備,便地形②,摶民力,以待外事③,然後患可以去,而王可緻也。是以明君修政作壹,去無用,止浮學事淫④之民,壹之農,然後國傢可富,而民力可摶也。
【注釋】
①從事:從事農戰。
②便地形:占據有利地形。
③外事:外敵入侵。
④事淫:從事不正當職業。
【譯文】
國君掌握瞭統治百姓X關鍵的原則,所以不等國君賞賜民眾,民眾便附國君,不等國君封爵加祿百姓便從事農戰,不等國君使用刑罰百姓就拼死效命。當國傢危亡、國君憂愁的時候,空談之士成群,卻對國傢的安危沒有任何好處。國傢危亡、國君憂愁是因為遇上瞭強大的敵國。國君不能戰勝強敵,攻破大國,就要修整防禦設施,占據有利地形,聚集百姓力量,應付外敵入侵,這樣外患可以消除,而稱王天下的目的纔能達到。因此明君治理國傢應專心農戰,去除那些無用的東西,禁止百姓學習浮華的學問、從事不正當職業,讓他們專心農耕,這樣國傢就能富強,百姓的力量也可以凝聚瞭。
這部《商君書》的譯注本,著實讓我大開眼界,尤其是在對原文的精準把握和白話文的流暢轉換上,做得相當到位。初讀先秦典籍,往往容易被那些晦澀的文言文繞暈,但這個版本通過細緻的注釋,如同在迷霧中點亮瞭一盞盞路燈,讓人能清晰地跟上商鞅變法背後的深刻邏輯。特彆是關於“耕戰”思想的闡述,原本以為隻是簡單的軍事和農業政策,讀完注釋纔明白其中蘊含的法傢權力結構重塑理念,那種對國傢機器的極緻理性化追求,讀來令人不寒而栗,卻又不得不佩服其徹底性。它不僅是曆史資料,更是對古代治理智慧的一種深刻剖析,讓我對法傢思想的理解從錶麵的“嚴苛”上升到瞭對製度構建的理性反思。不同於其他版本隻做字麵翻譯,這裏的注釋更注重闡釋當時的社會背景和思想淵源,讓讀者能真正體會到“變法”的艱巨性與必然性。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和排版設計,簡直是國學愛好者夢寐以求的“良心之作”。文白對照的版式布局非常閤理,左邊是原文,右邊是譯文和詳細注釋,閱讀起來絲毫不費力,可以隨時在古文的韻味和現代語境的理解之間無縫切換。我特彆欣賞它在細節處理上的用心,比如對一些關鍵曆史人物的生平側注,以及對特定曆史名詞的補充解釋,這些都極大地降低瞭閱讀門檻,讓一個非專業人士也能輕鬆領會法傢思想的精髓。譯文的風格也把握得恰到好處,既保持瞭應有的莊重感,又避免瞭現代白話的輕佻,讀起來古樸而不滯澀,非常適閤作為係統學習《商君書》的入門教材。這套書放在書架上本身就是一種享受,散發著濃厚的學術氣息。
評分坦率地說,我原本以為《商君書》這種偏重於政治實操的經典,讀起來會非常枯燥,充滿瞭冷酷的權術邏輯。然而,這個“中華國學經典精粹”係列中的這一冊,通過極富洞察力的譯文和注釋,成功地將商鞅的“循名責實”、“壹刑法”等核心概念生動地展現瞭齣來。譯文的作者顯然對先秦哲學有深入研究,他不僅僅是在翻譯文字,更是在解讀商鞅那個時代如何試圖“重塑人性”以服務於國傢利益的宏大圖景。閱讀過程中,我多次停下來思考,這種“公權力至上”的理念在當今社會背景下,有哪些可以藉鑒的閤理內核,又有哪些必須警惕的危險傾嚮。這種與古人對話的感覺,是閱讀其他簡單注釋版本所無法比擬的,它激發瞭我更深層次的思辨欲望。
評分從收藏的角度來看,這本《商君書》的價值也無可替代。它被歸入“中華國學經典精粹·諸子百傢經典本”係列,本身的定位就決定瞭它在學術上的嚴謹性與權威性。紙張的質感、印刷的清晰度,都體現瞭齣版方對傳統經典的尊重。更重要的是,注釋的深度超越瞭一般的普及讀物,它更像是一部為嚴肅學習者準備的工具書,提供瞭大量的曆史語境和思想脈絡的梳理,讓你在閱讀原文時,能夠清晰地分辨齣哪些是商鞅本人的觀點,哪些是後世對其思想的衍化和爭議。這種層層遞進的解析結構,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效率和深度,讓人感覺自己不僅僅是在讀一本舊書,而是在進行一次高規格的學術考察。
評分我個人對“文白對照”的閱讀體驗有著近乎苛刻的要求,很多市麵上的版本,要麼是白話翻譯得太過“自由”,失去瞭原文的張力,要麼是注釋過於簡略,根本無法支撐起復雜的哲學思辨。但《商君書》的這個版本,在譯文的信達雅之間找到瞭一個絕佳的平衡點。特彆是對於那些涉及具體法令條文的段落,注釋的力度非常到位,詳細解釋瞭每一項製度的實施細節和預期效果,這使得讀者能夠清晰地看到商鞅如何將抽象的法治理念落地為可執行的社會工程。相比於一些側重於哲學探討的諸子百傢著作,此書的實踐性更強,而這本書的整理,恰好突齣瞭其作為古代“管理學聖經”的特質,為研究古代國傢治理提供瞭一個非常可靠且詳盡的文本支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