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书名 | 让爱更智慧 | ||
| 作者 | 赵雨林 | ||
| 定价 | 39.80元 | ||
| ISBN号 | 9787539997391 | ||
| 出版社 | 江苏文艺出版社 | ||
| 出版日期 | 2017-06-01 | ||
| 版次 | 1 | ||
|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16开 | 重量:0.4 | |
| 版次:1 | 字数: | 页码: | |
| 插图 | |
| 目录 | |
| 内容提要 | |
《让爱更智慧》是双赢教育理念的提出者和倡导人赵雨林的*著作,全书共分五章,讲解了父母如何通过“说、做、引、教、爱”五种科学教育方法,配合其的3A/3M学习理论(3A:行为-态度-能力;3M:生命健康-生命价值-生命智慧)融入其中,以“9种角色取代1种身份”的教育理念,处理好同孩子的关系,让孩子在各个方面接受科学的引导和正确的教育,全面发展,学习成绩更好;同时也能改善亲子关系,让庭更和谐。 |
| 编辑推荐 | |
◎“5·3·9”庭教育法,让父母之爱更智慧 1.说、做、教、引、爱,5个方面攻破亲子关系壁垒。 2.保障、激发、传递,3种模式让孩子学习更有效。 3.朋友、教练、教师、导师、助手、观众、对手、保镖、保姆,用“9型角色代替1种身份”,改善90%中父母错误的庭教育观念。 ◎带父母走出“巨婴”,让孩子成长更自由 教中父母扔掉“巨婴思维”,走出“巨婴”,改善亲子间“共生绞杀”的关系,让孩子成长更自由。父母先学会爱,再给与爱,亲子关系更和谐。 ◎近20年的庭教育经验,解决中父母庭教育的核心问题 双赢教育理念的提出者和倡导人,赵雨林有近20年的庭教育经验,对庭教育提出了科学的指导方法。配合其的3A/3M学习理论,从根儿上解决中父母面临的亲子问题。 |
| 作者介绍 | |
赵雨林 九三学社成员,学习科学与庭教育专,现任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学习科学与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全双赢教育学习效能提升课题组组长,双赢教育理念提出者和倡导人。研究成果有3A学习理论、3A教学教法优化模式、3A双赢训练和3M庭教育三道模型等。 代表作有《超级学霸》《学会跟孩子说话》《中小学生学习完全提高指南及手册》等。 |
| 序言 | |
从阅读体验上来说,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巧妙,它似乎是按照一个孩子从萌芽到独立的过程来组织内容的,使得不同阶段的父母都能找到自己的切入点。我个人最喜欢它在处理“沟通中的非语言信号”这一块的论述。它没有仅仅停留在教我们看懂孩子的肢体语言,而是深入分析了父母自己的潜意识投射是如何通过微小的面部表情或身体姿态传递给孩子的,这一点常常被忽视。书中通过一些小小的案例,生动地展示了“你以为我在听,但我其实在评判”的沟通僵局是如何形成的。这种对细节的捕捉和分析,体现了作者极高的敏锐度。整本书读下来,感觉像上了一堂深度定制的沟通工作坊,它不是在教你如何“说漂亮话”,而是在教你如何“更真实、更有效地连接”。它让我开始关注自己与孩子在一起时,那些无声的交流,并意识到,真正的爱,往往藏在那些最细微的瞬间里。
评分说实话,我是一个非常注重逻辑和实证的读者,市面上那些泛滥的“鸡汤式”育儿书对我来说简直是灾难。但是,这本书的论述方式,尤其是在探讨“情感智能”与亲子教养结合的部分,给我带来了极大的震撼。作者并没有停留在描述情绪的重要性,而是非常扎实地介绍了神经科学和心理学的一些基础知识,用非常易懂的语言解释了大脑是如何处理压力和安全感的。这种基于科学的探讨,使得书中的建议不再是空穴来风的主观臆断,而是有了坚实的理论支撑。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共情式倾听”的章节,它详细拆解了无效倾听和有效倾听的区别,并给出了大量可以立刻在家庭中实践的对话模板。这种既有深度理论又有落地实践的结构,极大地提高了我的阅读效率和应用价值。我尝试着运用书中的技巧,在孩子遇到学习压力时,先进行情绪接纳,而不是急于提供解决方案,结果发现孩子愿意开口的程度明显提高了。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本可以反复研读的工具手册,而不是读完就束之高阁的快餐读物。
评分这本书真是让人眼前一亮,我原本以为这又是一本老生常谈的“如何成为好父母”指南,没想到读进去之后,发现它完全跳脱了那些空泛的说教,真正深入到了亲子关系的核心地带。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又充满洞察力,仿佛能看透父母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那些纠结、焦虑和自我怀疑。我尤其欣赏它在处理“界限感”问题上的阐述,不再是简单的要求家长要“立规矩”,而是引导我们去理解孩子在不同成长阶段对自主权的需求,以及如何在这个过程中保持既有温度又有原则的平衡。书中提供的一些具体情境分析,比如孩子面对挫折时的反应、青春期沟通的障碍等等,都非常贴近现实生活,让我在阅读时不断产生“对,我就是这么做的,但为什么效果不好”的共鸣。它不是提供一个标准答案,而是提供了一套思考的工具箱,让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去的一些教育习惯,并尝试用更具同理心的方式去回应孩子的行为,而不是简单地贴上“叛逆”或者“不听话”的标签。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手里多了一张更清晰的地图,虽然路途依旧有崎岖,但至少我知道该如何更好地导航了。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风格有一种令人安心的克制感,它不像有些书那样咄咄逼人地推销某种激进的教育理念,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见多识广的长辈,用沉静且富有智慧的口吻与你娓娓道来。我感受最深的是它对“父母自我成长”的强调。很多育儿书只关注“如何管好孩子”,这本书却花了相当大的篇幅来探讨“父母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和期望”。书中提到了很多关于完美主义和内疚感的探讨,这些恰恰是现代家长最容易陷入的陷阱。它提醒我们,孩子是独立于我们的人生脚本之外的个体,他们的成功与否,不应该成为衡量我们作为父母价值的唯一标准。这种“先照顾好自己,才能更好地爱别人”的理念,让我如释重负。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不是为了记笔记,而是为了进行更深层次的自我对话。这种由内而外的改变,比任何生硬的技巧学习都要来得持久和根本。
评分我是一个在传统家庭文化中成长起来的人,对于“尊重”和“权威”之间的拿捏一直很困惑。这本书提供了一种非常现代且具有普世价值的视角来重新审视这个问题。它并没有完全否定权威的必要性,而是将其重新定义为一种“负责任的引导”,而不是“单向的服从”。书中通过对比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亲子互动模式,帮助我跳出了“非黑即白”的思维定势。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后果自然呈现”的讨论,它鼓励家长允许孩子在安全的范围内体验自己行为带来的真实后果,而不是过度保护或事后弥补。这种理念在执行起来需要极大的勇气和耐心,但作者的论证过程非常充分,让人信服。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更具哲学思辨性的育儿框架,让我们能从更宏观的角度去看待亲子关系中的权力动态,从而建立起一种相互尊重的伙伴关系,而非简单的控制与被控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