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如何培养儿童右脑
定价:10.00元
作者:(日)七田真 ,张慧
出版社:科技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8-01
ISBN:978750234531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日本教育专家七田真教授认为,人类右脑具有不可思议的能力,但在成长过程中 ,这种能力 却逐渐消失。所以要让孩子成为天才,在幼儿期的儿童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本书在纠正家长片面的育儿教育的同时,提倡“心灵教育”。作为家长,不仅要重视孩子的 “存在感”,而且要重视对孩子进行右脑教育。书中介绍的关于开发儿童右脑的方法简单,具有可行性;一些育儿经验具有借鉴性。
本书适合婴幼儿父母、幼儿教育工作者阅读。
目录
序 用爱、语言让孩子在赞扬声中成长——幼儿教育是一种梦想教育
1 心灵式幼儿教育法是一种爱的教育
幼儿教育——亲子共同的梦想教育
幼儿教育中重要的是“心灵教育”
孩子的成长在于母亲的爱
充分感受到母爱的孩子,将来也会充满爱心
对孩子的“存在感”给予承认
2 通过教育开启孩子的心灵
心灵教育的基础——肯定、赞扬和爱
在训斥中学到的只是死的知识
依赖型的话语——打开孩子心灵的钥匙
“心灵教育”对学习能力的作用
“心灵教育”,战无不胜
章 所有的孩子都是好样的——孩子是家长塑造 出来的
1 孩子按照母亲的想法成长
母亲的消极态度塑造出消极的孩子
孩子会按照母亲的想法成长
幼儿教育的目的
只有下面这三种场合才有必要训斥
不要把“自由”当成“放任不管”
2 表扬教育还是批评教育
挖掘孩子干劲的方法
如何纠正孩子的顽固与任性
成功育儿的六大要点
重视孩子的存在
新时代的幼儿教育
第二章 孩子在一天天成长,注意关心孩子身体的变化——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环境
1 食物——身体、大脑、心灵的营养来源
在幼儿教育中必须考虑的环境因素
生活环境对儿童身心的侵蚀
由食物引起的血液污染是致病的原因
通过改变食物来清洁血液
2 日益丰富的食物对儿童的侵蚀
化学物质对食物的污染
喝好水,身体棒
锻炼腿部力量
第三章 关注儿童心理 发掘潜在能力——孩子慢慢地变可爱了
1 无视儿童心理,抑制能力发展
从0岁开始的教育
基础知识越来越差
幼儿教育中的错误观念
切勿错过大脑成长发育期
2 母子协同,快乐成长
母亲对育儿的过度投入引起的失败
使儿童茁壮成长的原理
母亲要首先改变对孩子的消极观念
第四章 追求协调的幼儿教育——右脑教育法——用想像力使孩子平衡发展
1 关于右脑教育的建议
右脑中隐藏的能力
家长的努力,孩子的转变
右脑具有的未知力
“感觉”是一切右脑能力的基础
掌管想像力的右脑
右脑在不知不觉间得到使用
“想像训练”,人人可为
运用想像力的孩子
想像力在应考中发挥的威力
2 激活右脑的想像训练
开发想像力的方法
右脑开发研讨会参加者的感想
让想像中的“小人”四处驰骋
不可思议的自我治愈力与7.8赫兹
自制磁带,进行想像训练
第五章 孩子在睡眠中的变化——轻松开启想像力的“5分钟暗示法”
1 孩子真能在睡眠中发生变化吗?
梦的力量
梦能治病,并非奇闻
发挥梦境的想像力
“5分钟暗示法”的四个要点
“5分钟暗示法”对儿童潜在能力的提高
“5分钟暗示法”帮助焦躁不安的母亲改善情绪
家长与孩子都受益的“5分钟暗示法”
“5分钟暗示法”带来每天的新变化
在睡眠中走向成功
“5分钟暗示法”,释放心头的压力
2 ESP游戏,开发想像力
在玩耍中开发右脑的能力
什么是ESP游戏
提高记忆力的“右脑记忆游戏”
第六章 21世纪的幼儿教育——开发孩子新的能力
1 所有儿童都拥有超乎家长想像的“脑力”
让孩子知道自己拥有无限的能力
大脑研究的进展
心智提高大脑的机能
不改变观念就无法培养“脑力”
光引导发掘儿童的潜在能力
速读能力的开发,带来ESP能力
21世纪人类的能力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2 看不见的力量——意识
使用右脑意识击球的选手
孩子都是“超”能力者
结束 “心灵教育”培养出的儿童——令人瞩目的脚步,从幼儿到成人的变化
1 孩子在“心灵教育”的帮助下茁壮成长
没有上过任何强化班的孩子顺利考上东京大学
“怎么会有如此优异的成绩呢?”
学力迟滞儿也能考入学习院大学
应试教育——临睡前30分钟进行
一举成为赛跑冠军
2 “心灵教育”并不是英才教育
接受七田教育的孩子
“心灵教育”强调的是结果,不是目的
“心灵教育”在自己孩子身上显现的成果
作者介绍
七田真,1929年出生于日本岛根县,美国纽波特大学日本分校教育学部教授,教育学博士,国际右脑开发专家,国际学士院会员,日本数学检定协会顾问,七田儿童学校校长,七田教育研究会会长。40多年来致力于倡导和实践右脑教育的研究、开发和推广。目前日本有超过300所幼儿教
文摘
序言
读完这本书,我仿佛完成了一次对自我育儿方式的彻底“体检”。以往,我总是在焦虑中前行,总担心自己做得不够好,担心孩子是不是比别人家的孩子“落后”了。这本书的行文风格非常沉稳、充满人文关怀,它没有贩卖焦虑,反而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前辈,耐心地告诉我:“慢下来,去感受。”书中对于“想象力”的论述尤其深刻,它提醒我们,想象力不是无用的幻想,而是未来创新能力的基石。我开始尝试着在日常对话中,加入更多开放性的提问,鼓励孩子去构建他们自己的故事世界,而不是急于给出标准答案。举个例子,当孩子问“为什么天是蓝的”时,我不再是机械地背诵科学知识,而是引导他去观察不同时间的光线变化,去想象如果天是绿色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这种转变,让亲子间的交流变得更加立体和有趣,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构建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将抽象的教育理念,落地成了可操作的日常实践,并且是建立在对孩子天性的尊重之上的,这对于当代家长来说,无疑是一种及时的“减压阀”。
评分不得不说,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对我个人成长的启发,或许比对孩子教育的启发还要大一些。它的基调是那样一种宁静而坚定的力量,让人在面对教育的种种不确定性时,能够找到内心的锚点。书中关于“专注力培养”的那几段论述,尤其让我印象深刻。它并没有提倡长时间的“苦功”,而是强调了“心流体验”的重要性。我过去总以为孩子只有坐在书桌前够久,才算是在学习。但这本书教我认识到,当孩子全神贯注于他真正热爱的事物时,哪怕只有十分钟,其学习效率和深度也远超一小时的敷衍应付。我据此调整了家里的“学习时间”安排,不再强求固定的时段,而是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状态来灵活安排。最令人惊喜的是,当我不再把注意力过度集中在“时间长度”上时,孩子反而能更自然地进入高度专注的状态。这种思维模式的转换,让我作为家长,也学会了更加灵活和智慧地处理生活中的各种挑战,不再被僵化的规则所束缚。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和结构布局,展现出一种非同一般的匠心独运。它不像一般的育儿指南那样,将内容切割得支离破碎,而是层层递进,逻辑严密,仿佛在为读者铺设一条通往理解儿童心智深处的秘密通道。我特别欣赏其中对于“非语言沟通”的重视。我们常常过于关注孩子说了什么,却忽略了他们通过肢体动作、眼神交流和情绪反应所传递的信息。书中提供了一系列详细的观察方法和解读案例,让我意识到,自己过去可能错过了孩子无数次向我发出的“求助信号”或“喜悦分享”。例如,书中提到如何区分孩子疲惫的哭闹和真正表达不满的哭闹,这在实际生活中极具指导意义。自从开始有意识地去“倾听”这些沉默的声音,我与孩子的关系明显更加和谐了。以前那些因为误解而产生的家庭小摩擦,也因为沟通的深度增加而大大减少了。这本书不是一本速成手册,它要求读者投入时间去学习和实践,但它给予的回报,却是对亲子关系更深层次的理解和稳固。
评分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敢于挑战主流教育观念,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和丰富的实践案例来佐证其主张。它不是那种空喊口号的书,而是充满了对儿童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尤其值得称赞的是,书中对“感知统合”的讨论,让我这个过去只关注智力发展的母亲,开始重视孩子的身体协调和感官体验。很多时候,孩子表现出的“坐不住”、“多动”,并非是品行问题,而是其内在的感官系统仍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更多的刺激和平衡。我根据书中的建议,增加了许多跑跳、攀爬、沙土游戏等“粗大运动”的机会,而不是急于让他们安静下来进行精细操作。这种“反直觉”的教育方法,一开始让我有些忐忑,但实践证明,当孩子的身体感觉系统得到充分满足后,他们的情绪会更加稳定,学习的意愿也会自然增强。这本书像是一把钥匙,为我们开启了一扇通往理解儿童真实需求的门,让我们从“控制者”转变为“协助者”,这种角色的转变,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飞跃。
评分这本新近拜读的育儿宝典,简直是为我们这些在“鸡娃”的浪潮中摸不着头脑的父母们点亮了一盏指路明灯。我以前总觉得,教育孩子无非就是盯着他们的分数,报各种辅导班,希望他们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然而,这本书的视角完全颠覆了我的固有观念。它没有过多纠缠于那些枯燥的理论术语,而是用非常生活化的语言,讲述了如何观察和激发孩子内心深处那种与生俱来的潜能。特别是其中关于“环境创设”的那一章,简直是醍醐灌顶。作者细致地描述了如何将家中打造成一个充满想象力和感官刺激的空间,而不是一个冰冷的学习机器。我立刻回去对照着调整了孩子的房间布局,增加了一些可以触摸、可以互动的材料,效果立竿见影。我的孩子不再像以前那样,一回家就抱着平板电脑不撒手,而是开始主动去探索那些被重新布置过的角落,那种由内而外散发出的求知欲和专注力,是我以前用任何方法都难以强求的。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教你如何“教”,而在于教会你如何“引导”,如何成为孩子探索世界的最佳伙伴和支持者,这种潜移默化的力量,远胜于任何填鸭式的灌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