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名称:一定要告诉女儿的那些事
作者:[英]菲力浦·切斯特菲尔德
定价:35.0
出版社:
出版日期:
ISBN:9787550272606
印次: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小16开
内容简介
本书改编自18世纪的英国政治家菲力浦·切斯特菲尔德写给女儿的书信集,编者从中出符合现代亲子教养观念的精华部分,既能够协助父母更进一步深入了解孩子的内心,也适合引导孩子自我学习成长。
目录
给充满梦想的你
001奠定人生的基础? 12
002你长大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14
003永远保持好奇心? 16
004为人诚实并充满自信? 18
005成功者的秘诀? 20
006妈妈是你老师? 22
007培养良好的习惯? 24
008学习规划生活? 26
009为自己说的话负责? 28
010赞美是进步的力? 30
011养成记笔记的习惯?? 32
给学习待人处事的你
012以单纯的心看? 34
013学习控制脾气? 36
014懂得展现长处? 38
015礼貌是步? 42
016正确的礼仪观念? 44
017拒绝的艺术? 46
018珍惜会批评你的朋友? 48
019犯错时不找借口? 50
020不要在背后批评朋友? 52
021培养良好的适应力? 56
022学会爱自己? 58
给希望男女平等的你
023请主动付出爱心? 60
024男女一样? 64
025别让困境吓倒自己? 66
026坦率地与异性相处? 68
027给初次面对月经的你? 70
028与异性交往的正确态度? 72
029“一定要幸福”的义务? 74
030睡眠要充足? 76
031为了健康请远离速食? 80
032健康比身材更重要? 82
033两性平等不是梦? 84
给拥有充实人生的你
034把握短暂的空闲时刻? 86
035玩乐并不是坏事? 88
036多去郊外走走吧? 90
037学习正确的金钱观? 92
038通过历史来了解? 94
039学习英文以拓展视野? 98
040阅读书籍不应设限? 102
04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04
042试着培养自己的爱好? 106
043永保一颗乐观的心? 108
044勇于挑战自我? 110
编辑
★切斯特菲尔德的家庭教育传世之作,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经典改编。※在韩国出版后,2年内重印了18次,同时,本书在中国台湾也是亲子教育领域的书。
★适合的教育理念,配以多幅活泼生动的插图,本书亲切的形象一定会让广大的爸爸妈妈和小朋友们喜欢。
★既能够协助父母更进一步深入了解孩子的内心,也是*适合引导孩子自我学习.
还有一本让我耳目一新的是关于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媒介素养的指南。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这本书显得尤为重要。它不是在说教孩子“不要相信网络上的东西”,而是提供了一套清晰的“信息辨识流程图”。作者将复杂的概念简化为几个易于记忆的步骤,比如“谁在说话?他想让我相信什么?有什么证据支持?是否有其他可能性?”。书中针对青少年容易接触到的社交媒体、短视频等媒介形态,设计了专门的分析练习,教会孩子们如何识别情感操纵和虚假叙事。对我个人而言,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提供了一种与孩子讨论敏感话题的新方式——从“对错之争”转向“信息验证”。我们不再是单纯地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而是邀请他们一起成为“信息侦探”。这种方法极大地激发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思考者。这本书的风格偏向于现代、互动性强,非常适合作为家庭进行“思维升级”的集体学习材料。
评分另一本聚焦于培养孩子内在驱动力的书籍,彻底颠覆了我过去那种“设定目标、监督执行”的教育思路。这本书的核心观点在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如何点燃兴趣才是关键”。它详细剖析了“控制型教育”和“自主型教育”对孩子长期学习动机的影响。作者通过大量的神经科学研究和儿童发展案例,论证了当孩子感受到对自身行为的掌控感时,他们的大脑会分泌更多与奖励和学习相关的化学物质。书中探讨了很多“给予选择权”的具体策略,比如不是命令孩子去学钢琴,而是提供三到四种他们感兴趣的艺术形式(如音乐、绘画、编程入门课),让他们在既定的框架内自行选择。更重要的是,它强调了“过程赞美”的重要性,如何将“你真聪明”转化为“我看到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尝试了三种不同的方法,这很棒”。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一个不需要外部鞭策,也能自我成长的个体。它带来的不是压力,而是一种更长远、更具解放性的视角,让我们能够退后一步,真正成为孩子成长的“园丁”,而不是“监工”。
评分我最近接触到一本着重于情绪调节和逆境商(AQ)培养的读物,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将挫折视为孩子学习的关键资源,而不是需要被清除的障碍。书中提出了一个非常有操作性的概念——“灾难复盘法”。当孩子经历失败或遭遇委屈时,父母不应立即出面“灭火”,而是引导孩子像科学家一样,系统地分析事件的A面(发生什么),B面(我的感受),C面(我可以从中学习到什么),以及D面(下次可以怎么做)。这种结构化的处理方式,极大地减轻了情绪的混乱感,让孩子学会将负面体验转化为可控的信息。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务实,充满了“脚踏实地”的建议,比如如何利用“迷你失败”来提前进行心理演习。它强调的是韧性,是那种即使跌倒了,也能拍拍灰尘,带着新经验站起来的能力。读完后,我发现自己对待孩子的小小失利时,心态明显放松了许多,不再那么焦虑地想去弥补一切,而是更专注于帮助他们建立起应对不确定性的内在“工具箱”。
评分最近读了关于亲子关系和青少年成长的几本书,发现有些真的是能让人眼前一亮,让人感觉像是找到了某种“通关秘籍”。比如,有一本特别强调非暴力沟通在家庭中的应用,作者花了大量篇幅去解析日常生活中那些看似无伤大雅的指责和评判,是如何像慢性毒药一样侵蚀孩子自尊心的。书中举了非常具体的例子,比如孩子考试没考好时,父母脱口而出的“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或者“你总是这样粗心大意”,并提供了替代性的、表达自身感受和需求的方式。它教我们如何真正去“倾听”孩子言语背后的情绪,而不是急于给出解决方案或道德评判。这本书让我深刻反思了自己过去那些“好心办坏事”的沟通模式。它不是那种空泛地讲“要多鼓励”的书,而是落实在每一个细微对话场景中的实操指南。尤其对于处理青春期孩子那种敏感、易怒的情绪爆发期,书中提供的“暂停键”技巧——即在双方都情绪激动时,先物理性地拉开距离,约定一个冷静后的再谈时间——简直是救命稻草。它让沟通从一场情感的角力,变成了一场相互尊重的探讨,这种转变是需要刻意练习的,而这本书恰恰提供了练习的脚本。
评分有一本专门探讨女孩心理健康和自我认同的书,内容非常细腻和触动人心。它没有过多谈论具体的学科知识,而是深入挖掘了社会文化对小女孩的刻板印象是如何影响她们的自我评估的。书中用大量的篇幅讨论了“完美主义陷阱”——很多女孩为了符合外界(包括父母)的期待,而过度压抑自己的真实想法和不那么“光彩”的部分。作者用文学化的笔触描绘了青春期女孩面对身体变化、人际关系压力时的内心波澜,特别是关于“友谊中的嫉妒与排他性”的处理,提供了非常成熟的分析框架。它不仅仅是告诉女孩“你要自信”,而是告诉父母如何帮助她们建立一个稳固的、不以外界评价为转移的自我价值体系。书中关于“身体意象焦虑”的章节尤其深刻,它教导家长如何以一种平静、接纳的态度与孩子讨论外貌,将重点从“看起来如何”转移到“感觉如何”和“能做什么”上来。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对女孩的教育,必须更加关注她们内在的感知世界,保护好她们那份最初的、未经社会污染的敏感和真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