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完美隔代教育:爷爷奶奶如何带好孩子
定价:29.80
ISBN:9787538886306
出版社: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字数:150千字
开本:16开
版次:2016年3月diyi版
★解决隔代教育问题的基本方法:
★方法一:祖辈父辈对孩子教育的思想认识应统一。
★方法二:祖辈要注意接受新思想、新知识,科学教养孩子。
★方法三:祖辈父辈协商建立必要可行的家规,同时给孩子一定的自由度。
★方法四:祖辈家长要理智爱孩子,要分清爱和溺爱的界限。
★方法五:祖辈积极创造机会让孩子和其父母多接触,沟通感情。
★方法六:父辈要端正态度,不管多么忙,都要抽时间陪孩子。
★方法七:父辈要经常与祖辈沟通,统一认识、明确目标、步调一致。
★当好“隔代家长”,没有那么难!
★破解隔代教育难题,让祖辈轻轻松松带孩子。
由于时代发展的影响,一些年轻家长或者因为自己的工作繁忙,或者因为离婚而把孩子的教育、生活等责任,全部推给了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些祖父母们自觉地成为全面照顾第三代的“现代父母”。这种由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称之为“隔代教育”。
然而,“隔代如隔山”。在教养孙子女这件事情上,祖辈可能会遭遇各种各样棘手的问题。本书分析了隔代教育的利弊,提出了生活中隔代教育与亲子教育之间可能出现的矛盾,尤其是针对隔代教育中zuì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重点解析,包括喂养方式、心理教育、品格塑造等,让隔代教育也科学可行。
diyi章 发挥优势,爷爷奶奶也能带出好孩子
丰富的育儿经验,让孩子的成长更顺利......................... 002
充裕的时间和精力,让孩子拥有不间断的爱................... 005
丰富的人生阅历,是教育孩子的优良资本...................... 007
人老有童心,让孩子的童年不孤单................................ 009
平和的心态,让孩子的成长环境更轻松......................... 011
第二章 千万别溺爱,早独立的孩子更优秀
不包办代替,让孩子不再依赖...................................... 016
绝不满足孩子的不合理要求......................................... 020
要舍得让孩子吃点苦................................................... 024
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 029
支持孩子做他们感兴趣的事......................................... 032
孩子吵架,祖父母别插手............................................. 034
正确看待孩子的“搞破坏”行为....................................... 039
让孩子学会一个人睡觉................................................ 043
把孙辈培养成小小理财家............................................. 047
第三章 巧妙沟通,祖孙之间隔代不隔心
与其做一个高明的说者,不如做一个高明的听者............ 052
唠唠叨叨害处大,爷爷奶奶要牢记................................ 056
要用真诚的赏识和鼓励,赢得孙辈的心......................... 061
信任孩子,做孩子的好朋友......................................... 065
学会听懂孩子的“弦外之音”........................................... 068
放下长辈的姿态,听听孩子的心声................................ 071
批评孩子也要讲技巧................................................... 076
帮孩子赶走不良情绪................................................... 081
非语言沟通方式同样很重要 085
第四章 良好品格易塑造,爷爷奶奶早知道
培养孩子诚实守信的好品格......................................... 092
谦虚的孩子进步快...................................................... 095
孩子的孝心要从小培养................................................ 100
引导孩子学会分享...................................................... 103
懂礼貌的孩子才受人欢迎............................................. 107
让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113
让孩子学会对自己负责................................................ 117
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很多年轻父母因为工作太紧张或者没做好抚育孩子的心理和知识准备,就把孩子托付给了爷爷奶奶等祖辈人照顾,祖父母们就开始作为教养孩子的“主力军”冲锋陷阵,这些祖父母自觉地成为全面照顾第三代的“现代父母”。我们把这种由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称之为隔代教育。
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存在“隔代教育”的国家。在国外,孩子很小就进了幼儿园、托儿所,18岁独立成人,所以基本上没有隔代教育。据调查显示,在我国城镇有近五成的孩子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孩子的年龄越小,与祖辈家长在一起生活的比例就越高。随着社会高龄化趋势的形成,隔代教育现象越来越普遍。
隔代教育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有人说,隔代抚养教育有害无益,会把孩子给毁了。其实这话过于片面、绝对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是由伯祖父抚养长大的,俄国文学家高尔基是由他的外祖母对他实施的早期启蒙教育,我国著名的运动员刘翔也是隔代教育的一个成功典范……事实表明,祖父母不但能带好孙子,也能把孙子培养成材。事实上,能不能带好孩子,关键不在于谁带,而在于教育思想观念是否科学。
俗话说,“家有一老,赛似一宝”。对于教育孩子,老人有别人无法比拟的独特优势。祖辈们富有爱心,对孙辈非常疼爱,也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与孩子在一起生活,并且能够耐心地与孩子沟通。更重要的是祖辈具有抚养和教育孩子的实践经验,对孩子在不同的年龄容易出现什么问题以及该怎么处理,知道得要比年轻父母多得多,这是由于祖辈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社会阅历和人生感悟,他们知道孩子应该在一个愉快、宽松的环境中生活,不强求一定要这样或那样。并且事实证明,许多由祖辈带大的孩子身体素质都比较好,他们在生活适应与安全保障方面都要强于其他孩子。
给“隔代家长”的12点提醒:
(01)别因为怕危险就限制孩子活动,注意保护便是。
(02)别老抱着孩子,要让孩子自己多做户外活动。
(03)别包办代替,孩子能做的事情尽量让他自己动手。
(04)观念上发生冲突,要多进行沟通,不要固执己见。
(05)别因为当年亏待了儿女,就以补偿心理对待孙辈。
(06)父母限制孩子,祖辈要尽量与孩子父母保持一致。
(07)避免纵容孩子,防止孩子养成贪吃零食的习惯。
(08)孩子口味比较清淡,要避免以自己的口味做饭。
(09)别总给孩子穿太多衣服,以免影响孩子的正常发展。
(10)别买东西讨好孩子,防止养成孩子撒泼耍赖的毛病。
(11)多阅读育儿书刊,多接触新的育儿理念与方法。
(12)多沟通,多交流育儿经验,弥补“隔代教育”的不足。
当孩子怠惰、不专心读书时,爷爷奶奶不妨停止语言的劝诫,让孩子反省自己的过失,孩子能改正就不要再过多地指责。爷爷奶奶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注意保护和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对孩子的点滴进步及时加以肯定和鼓励,对孩子的缺点和错误要宽容,并且让孩子申辩。批评孩子的时候话不宜多。要知道很多孩子听了批评的话都会“缄默不语,心不在焉”,自信心和自尊心受到很大打击。爷爷奶奶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7. 勿让打扰成为唠叨的另一种形式
很多爷爷奶奶为了减轻孩子沉重的学习压力,就协助孩子做功课,如爷爷奶奶坐在孩子的身旁看着他写字,一会儿提醒孩子字要写得端正,一会儿又说哪个字写错了;或者孩子专心计数时,一会儿端茶,一会儿给孩子扇扇子……这其实也是爷爷奶奶唠叨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常常导致孩子无法专心读书。
zuì近,刚满7岁的静静特别喜欢帮大人做事情了。只要周末在家,什么打扫房间啊,倒垃圾啊,叠衣服啦,收拾书本啦等都会做得不亦乐乎。一到这个时候,奶奶就特别高兴地对人说:“呵呵,你看,静静又帮我做事了,这孩子越来越懂事了!”在奶奶的表扬和鼓励下,静静干得更起劲了,衣服叠得越来越好,鞋子、书本等物品也收拾得整整齐齐。
后来,收拾东西、做家务对静静来说已经成了一种乐趣。她不但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大人的许多事情她也要帮着做,比如帮外公倒水、端水,清理桌子,去外面倒垃圾,有时候静静还会从商店帮家人买一些生活用品回来。
而每当静静完成一件事,就算她做得有些不合人意,奶奶和爷爷也会不遗余力地夸奖她,鼓励她。每当这个时候静静就特别开心,好像自己有很大的本事一样,居然可以做好多大人才可以做的事情。
从上文可以看出,静静在奶奶的鼓励与赏识之下,做得越来越棒,也越来越懂事。
我是一个比较注重实用操作的读者,这本书最让我满意的地方,就是它的可操作性和细致入微。它不像有些书那样光说不练,而是提供了一系列可以直接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工具箱”。比如,书中有一张关于“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情绪应对卡”,上面清楚地列出了孩子发脾气时,爷爷奶奶该怎么反应,哪些话是禁忌。我直接把那页打印出来贴在了冰箱上,现在每当孩子情绪失控,我先生的父母就能迅速找到对应的“脚本”来应对,场面立刻就缓和了。再比如,它详细区分了“祖辈的经验价值区”和“现代教育的必要革新区”,这为我们划分工作提供了明确的界限。在做饭、生活习惯这些经验区,我们完全放权;而在阅读习惯、价值观培养这些革新区,我们提供主导。这种清晰的定位,极大地减少了摩擦。而且,这本书的篇幅适中,排版清爽,重点突出,就算是文化程度不高的长辈,拿起来也能很快抓住重点,阅读体验非常棒。对于那些渴望和谐、高效隔代教育的家庭来说,这本书简直是必备的“实战手册”。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为我们家量身定做的!我一直觉得,隔代教育是个大学问,既要尊重老一辈的经验,又不能完全照搬那些可能已经过时的观念。这本书的妙处就在于,它没有搞“非黑即白”,而是非常巧妙地找到了一个平衡点。它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理论说教,而是充满了生活气息的案例分析。比如,关于孩子沉迷电子产品的问题,书中提供的那些循序渐进的引导方法,比我直接没收手机的效果要好上百倍。我记得有一个章节专门讲了如何鼓励爷爷奶奶放下“我是长辈我就说了算”的心态,转变为“我们是育儿合伙人”的角色,这一点对我家影响太大了。我们以前经常因为教育理念不同而拌嘴,但自从读了这本书,我发现很多矛盾都可以通过有效的沟通技巧来化解。它教会了我,赞美和肯定,比批评和指责更能让老人家接受新的育儿方式。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亲切,读起来毫不费力,就像是邻家经验丰富的朋友在耳边分享心得,让人感觉温暖又踏实。它不仅仅是给爷爷奶奶看的“指南”,其实对我们做父母的,也是一次深入反思自己育儿观的绝佳机会。强烈推荐给所有正在经历或即将经历隔代育儿的家庭,它能帮你省去无数不必要的家庭战争!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温暖,非常温暖。它没有将矛盾激化,而是用一种极具同理心的笔触,描绘了祖辈对孙辈的无私奉献,以及这份爱里可能蕴含的“副作用”。我感觉作者非常懂得中国式家庭的情感逻辑。很多育儿书只会强调“科学育儿”,却忽略了情感联结的重要性。这本书里,我看到很多关于如何让爷爷奶奶感受到自己依然被需要、被重视的技巧。比如,设计一些只有他们能完成的“小任务”,让他们在育儿中找到成就感,而不是被架空。这让我反思,我们做父母的,常常只关注了“孩子学到了什么”,却忘了“长辈的心理健康也很重要”。书中提到,隔代教育的成功,最终衡量的标准应该是“家庭整体的幸福指数”,而不是某个孩子考了多少分。这种宏观又兼具人情味的角度,让我对未来更有信心。读完之后,我没有觉得压力更大了,反而有一种释然,仿佛找到了一个可以与长辈们一起并肩作战的盟友。
评分我是一个对教育理念比较挑剔的人,通常认为很多畅销书为了迎合大众,都会把问题过度简化。但这本书的视角相当独特,它将隔代教育置于更宏大的“家庭传承”这一背景下来探讨。它深入分析了不同代际价值观的差异——比如老一辈强调“吃饱穿暖,安全第一”,而我们这一代更关注“心理健康,独立思考”。作者并没有批判任何一方,而是展示了如何巧妙地将这两种看似冲突的价值体系进行“混血”,创造出一种更适应现代社会的新型家庭教育模式。其中关于“如何向长辈解释早教的意义”那几页,我反复看了好几遍,作者提供的类比和故事,非常贴合老人的生活经验,让他们能从自己的认知体系内理解我们为什么要坚持做那些“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这本书的文字功底很扎实,它用故事在讲道理,用案例在推理论证,读起来丝毫不枯燥,反而充满了智慧的火花。它让我意识到,隔代教育不是一场“谁说了算”的权力斗争,而是一场关于如何共同塑造一个完整、有韧性的小生命的美好“协奏曲”。
评分天呐,这本书的深度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我本来以为它不过是本轻松的育儿小册子,结果简直像是一本社会学对现代家庭结构变迁的观察报告。它没有停留在“怎么哄孩子睡觉”这种表层问题,而是探讨了在快速社会变迁下,老年人的角色焦虑和年轻父母的“育儿高压”。作者对老年人心理的洞察力简直惊人,理解他们为什么会过度干预——那份对孙辈的爱和一种“怕被社会边缘化”的潜在恐惧。书中对于如何建立“代际边界感”的论述,简直是醍醐灌顶。我以前总觉得,不让老人插手就是不尊重他们,这本书帮我理清了,真正的尊重是建立在清晰的责任划分和相互信任之上的。它提供了一套非常成熟的沟通框架,教你如何在维护家庭和睦的前提下,坚定地执行自己的教育决策。我特别喜欢它提出的“三明治沟通法”,将老人的意见放在中间,两边夹着我们的核心诉求,既表达了倾听,又确保了核心目标的达成。这本书的结构严谨,逻辑清晰,引用了大量的心理学研究支撑,让它的建议有理有据,绝非空穴来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