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文江海外书信集初编(精)》由张雷编著。
丁文江(1887-1936),字在君,江苏泰兴人, 1911毕业于英国格拉斯哥大学(Glasgow University)地质系,一生以地质事业为己任。丁文 江不仅是民国地质学的重要***,而且还为民国学 界的干才,他曾任中国地质调查所所长、中央研究院 总干事等职,是民国学术**的重要人物。丁文江一 生交游甚广,与胡适、翁文灏、傅斯年等都相知甚深 。学界对于丁文江已有相当的整理和论述,传记年谱 以及文集均有面世。然而,丁文江负笈英伦七年,是 “一个欧化*深的中国人,一个科学化*深的中国人 。”他谙熟中西,长袖善舞,其海外交游网络同样广 阔。丁文江海外交游人群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在 华工作的学者,二是来华考察的学者,三是驻华机构 代表。丁文江的交游在范围上跨越地质学、考古学、 人类学等。在时间上前期以英国为主,后期以美国为 主。丁文江与这些人的通信是民国学术**合作的一 种重要模式,通过这些书信也可窥民国学术的**网 络。
丁文江的**交游网络
编著说明
丁文江通讯人物简介
书信影印件及文本
1910年
1911年
1913年
1914年
1915年
1916年
1917年
1919年
1920年
1921年
1922年
1923年
1924年
1925年
1926年
1927年
1928年
1929年
1930年
1931年
1932年
1933年
1934年
1935年
1936年
1955年
附录
后记
这本厚重的精装本,光是捧在手里就能感受到它承载的历史分量。书页泛着淡淡的黄,边缘有些许磨损,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岁月的流转。内页的印刷清晰,排版考究,看得出装帧的用心。我花了很长时间才将它从头到尾读完,那种沉浸感真是无与伦比。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扇通往过去世界的窗口。作者的文笔朴实而真挚,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堆砌,却字字珠玑,直抵人心。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停下来,仔细揣摩那些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和思考。这本书的价值,或许不在于它提供了多么惊世骇俗的观点,而在于它完整地记录了一段真实而珍贵的人生轨迹。每一次翻阅,都能有新的感悟,仿佛与作者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尤其对于历史爱好者来说,这简直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珍宝。
评分初次接触这本书,是经由一位研究近代史的教授推荐。他强调,这本书对于理解特定历史时期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至关重要。拿到手后,我立刻被其独特的装帧设计所吸引,那厚实的封面和精致的烫金字体,透露出一种历经沧桑的典雅气质。阅读过程更像是一次精神的洗礼。作者的叙事视角非常独特,他似乎总能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下,精准捕捉到个体命运的细微波动。他的思想的深度和广度令人叹服,涵盖了社会变迁、个人抱负与现实困境之间的复杂张力。我特别欣赏他在处理一些敏感话题时所展现出的克制与深刻。这本书绝非轻松的读物,它需要读者投入相当的精力和专注力去消化其中的信息量和情感密度。每次合上书本,都会留下长久的沉思,让人不禁去反思我们当下所处的环境与那些先驱者的不懈追求之间的联系。
评分这本书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源于其无可替代的原始性和坦诚。它没有经过后世的修饰或解读,而是直接呈现了作者在特定时刻的所思所感。这种未经滤镜的真实感,是现代许多传记作品难以企及的。阅读时,我仿佛能闻到空气中那种陈旧纸张特有的气味,感受到那个遥远年代的脉搏。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那种对国家、对学术的赤诚之心,极具感染力。它不像教科书那样冰冷地陈述事实,而是用生命的热度去诠释历史的重量。对于希望深入了解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群像的读者而言,这本书是绕不开的经典。它教会我,真正的学问,是需要融入生命体验才能孕育出的不朽之作。
评分老实说,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具有挑战性的,但绝对是值得的。它的文字风格略显古典,有些句子需要反复咀嚼才能体会其精妙之处。我必须承认,在某些章节,我需要借助一些背景资料来更好地理解作者所处的具体情境和人物关系。然而,正是这种“需要努力”的过程,才让最终的收获显得如此充实。书中的情绪张力处理得非常到位,时而激昂,时而低沉,像一首跌宕起伏的交响乐。我能清晰地感受到作者在面对重大抉择时的挣扎与坚持。它提供了一种难得的视角,让我们得以窥见一个伟大灵魂是如何在时代洪流中保持其独立性和高贵品质的。这本书的收藏价值也极高,从纸张的质感到装订的工艺,都体现了出版方对这部作品的敬意。
评分我一直认为,优秀的传记类作品,最终都会超越个体生命的范畴,成为对人性的深刻洞察。这本书便是如此。它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极好,该详尽处不厌其烦,该收敛处戛然而止,留给读者巨大的想象空间。那些关于学术争论、人生取舍的片段,即便放到今天来看,依然能引发强烈的共鸣。书中的智慧,并非高高在上的理论,而是浸润在日常的书信往来中的生活哲学。装帧的精美更像是锦上添花,核心价值在于其内容对精神世界的丰富。我常常在夜深人静时翻开它,与作者进行一场心照不宣的对话,从中汲取力量。这本书,是我书架上分量最重的一份精神财富,值得反复品读,细细参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