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犯罪心理画像:行为证据分析入门
定价:88.00元
作者:(美)特维 ,李玫瑾
出版社:公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04-01
ISBN:978781109061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试图建议一个参考课本用于犯罪心理画像演绎方法的应用。它有一个大胆的设想,在建立和完善与之相关的专业术语和专业核心观念的同时,能十分清晰和形象地对这种方法加以介绍。此外,另一个目标是,建立刑事物证、行为证据和犯罪心理画像之间联系的牢固基础。
本书的内容共有28章,分别介绍了犯罪心理画像的历史,犯罪心理画像的基本方法,还有如何从犯罪现场、证据、伤害形态、被害人、犯罪行为、犯罪动机、犯罪人特征等角度进行犯罪心理画像。此外,本书还介绍了对一些常见案件类型如、、犯罪和网络犯罪的心理画像研究。在本书中,作者还专设一章用于论述“心理画像作为一门职业”所需要的严谨态度和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作者对这一研究领域的审慎和严肃的态度。
目录
译者的话
为中文版的序言
英文作者介绍
版序
第二版序
版前言:犯罪心理画像的专业化
第二版前言:新千年中的刑事侦查
答谢声明
第1章 犯罪心理画像的历史
第2章 归纳性犯罪心理画像
第3章 演绎性犯罪心理画像
第4章 案件评估
第5章 犯罪再现简介
第6章 证据动态变化
第7章 分析伤害形态
第8章 被害人研究
第9章 死因心理剖析
第10章 虚假报案
第11章 犯罪现场特征
第12章 有组织力和无组织力——错误的二分法
第13章 理解犯罪惯技
第14章 伪造犯罪现场
第15章 识别犯罪人标记
第16章 犯罪动机
第17章 犯罪人特征
第18章 法庭上的犯罪心理画像
第19章 纵火和爆炸——行为表现
第20章 心理行为
第21章 施虐狂行为
第22章 款余案件
第23章 性窒息
第24章 追踪骚扰
第25章 系列
第26章 系列
第27章 网络模式:因特网上的犯罪行为
第28章 道德规范与犯罪心理画像专家
附录
作者介绍
布伦特·E·特维(Brent E.Turvey),理科硕士,他是一个私家的法庭科学和犯罪心理画像学家。作为知识解决公司的全职人员,他负责教授犯罪心理画像、系列和系列方面的课程。作为Bond大学澳大利亚黄金海岸校区的犯罪学系的副讲理由,他每年都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在
文摘
序言
一本厚重却引人入胜的著作,即便我非专业人士,也能从中窥见一丝门道。它不仅仅是关于罪犯的心理分析,更是对人类行为深层动机的一次探索。翻开它,仿佛走进了另一个世界,一个由无数细微线索编织而成的犯罪现场。作者仿佛是一位侦探,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和严谨的逻辑,从那些被忽视的细节中抽丝剥茧,还原出事件的真相。书中对各种犯罪行为的分类、动机的剖析,以及不同犯罪类型中行为模式的共性与差异,都让我大开眼界。尤其是一些案例的解读,让我深刻体会到,犯罪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书中对精神病态、反社会人格等概念的阐释,更是让我对人性中的阴暗面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对那些生活在社会边缘的群体有了更多的理解。尽管某些理论和案例涉及较为专业的心理学知识,但作者和译者的通力合作,使得文字流畅易懂,许多复杂的概念都得到了清晰的解释,配以恰当的案例,使得理解过程更加顺畅。我特别欣赏的是,这本书并没有将犯罪分子刻画成非人化的怪物,而是试图去理解他们行为背后的逻辑,这是一种更具人文关怀的视角。对于任何对人性、犯罪心理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这都是一本值得细细品读的书籍,它不仅能满足你的好奇心,更能引发你对社会、对人性的深刻思考。
评分《犯罪心理画像:行为证据分析入门》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犯罪世界深处的大门。在这扇门后,我看到了行为的密码,听到了潜藏的动机。作者并非简单地罗列犯罪事实,而是像一位技艺精湛的工匠,将破碎的线索一一拼凑,最终呈现出一个完整且令人信服的犯罪画像。我被书中对“非语言沟通”的分析所深深吸引,那些微小的肢体动作、眼神交流,甚至是现场的物品摆放,都可能隐藏着重要的心理信息。这本书让我明白,犯罪不仅仅是智力与勇气的较量,更是一场心理的博弈。作者对不同犯罪者群体特征的描绘,以及他们行为模式的归纳,都极具参考价值。尽管有些案例的情节令人心惊,但作者冷静客观的分析,却能让我从理性的角度去审视这些极端行为。我尤其欣赏书中对“预警信号”的识别和解读,这让我意识到,很多犯罪是可以被提前发现和阻止的。阅读此书,让我对犯罪心理学这一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让我对人类心理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仿佛窥见了人性中最隐秘的角落。
评分在阅读《犯罪心理画像》的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一个由智慧和逻辑构筑的迷宫,每一页都充满了挑战与惊喜。作者以其深厚的专业功底和独特的叙事方式,将冰冷的犯罪行为转化为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我惊叹于作者如何能够从极其有限的信息中,勾勒出犯罪者的生动画像,仿佛他们就站在我的眼前,诉说着他们的故事。书中对犯罪现场的还原,对证词的辨析,以及对潜在嫌疑人动机的推测,都展现了非凡的智慧。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反常行为”的解读,那些看似不合逻辑的举动,在作者的笔下,却成为了揭示真相的关键线索。这本书让我明白了,真正的犯罪心理画像,并非是天马行空的猜测,而是建立在严谨的科学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之上。它不仅仅是关于“为什么”,更是关于“如何”,如何通过科学的方法,去理解那些最极端的行为。阅读此书,让我对侦查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也对那些默默守护着社会安宁的专业人士充满了敬意。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知识的传播,更在于它激发了我们对真相的渴望和对正义的追求。
评分翻开《犯罪心理画像》的扉页,我便被一种沉浸式的体验所吸引。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犯罪心理的书籍,更像是一部关于人性的深度探索。作者以其精准的笔触,描绘了形形色色的犯罪者,他们不仅仅是冷冰冰的符号,更是有着复杂内心世界的个体。书中对于犯罪动机的剖析,让我开始反思,是什么样的经历,什么样的扭曲,才导致了他们走上犯罪的道路?我尤其被书中对“施虐者”和“受害者”之间心理互动的分析所打动,这让我看到了人性的脆弱与坚韧,也看到了环境对个体成长的巨大影响。尽管书中包含了不少专业术语,但作者和译者都努力让内容变得易于理解,通过生动的案例,将复杂的理论具象化,让我能够轻松地跟随作者的思路,走进犯罪者的内心世界。我深刻体会到,理解犯罪,并非是为了原谅,而是为了更好地预防和制止。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社会责任的重新审视。
评分这本《犯罪心理画像》带给我的震撼,远不止于对犯罪情节的好奇。它更像是一堂生动的行为学课程,教我如何观察,如何分析,如何从看似杂乱无章的表象中找到隐藏的规律。我开始尝试着用书中的视角去看待生活中的种种现象,去揣摩人们言语和行动背后的真实意图。作者提出的“行为证据”概念,对我来说是一种全新的认知模式。那些不经意间的习惯、遗留在现场的痕迹、甚至是受害者和犯罪者之间的微妙互动,都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成为解读心理的关键。书中对不同类型犯罪者思维模式的描绘,让我对罪犯的非理性行为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认识到,很多时候,他们并非只是简单的“坏人”,而是受制于特定的心理结构和环境因素。我尤其被书中对“模仿犯罪”和“仪式化犯罪”的分析所吸引,这让我意识到,一些行为背后可能存在着更深层次的心理需求或象征意义。尽管我可能无法完全掌握书中的所有专业术语和分析方法,但其核心思想——通过行为分析来理解心理——已经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中。这本书无疑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对人类行为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那些隐藏在光明之下的黑暗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