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 2018新版 理查德塞勒 著 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理查德·泰勒作品

助推 2018新版 理查德塞勒 著 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理查德·泰勒作品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行为经济学
  • 决策学
  • 心理学
  • 经济学
  • 行为金融学
  • Nudge
  • 理查德·泰勒
  • 诺贝尔经济学奖
  • 自助
  • 影响力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慧雅丰荷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84918
商品编码:27025045234
包装:精装

具体描述

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理查德·泰勒作品,解读如何做出有关健康、财富与幸福的佳决策


书名:助推
定价:59.00元
作者:理查德塞勒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2018-03
页码:358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ISBN:9787508684918


什么事情我们做起来既耗时又费心?是做出大大小小的决策。但是,我们往往深陷难以计数的偏见和非理性中,做出荒谬的判断。通过本书,你将了解什么是助推,以及助推如何能够帮助我们提升智慧,做出更明智的决策。这本书凝聚了塞勒和桑斯坦的研究成果,塞勒也不愧诺奖的肯定——“通过探究有限理性、社会偏好以及自我控制的缺失,他演示出这些人类特性如何系统性地影响了个人决定以及市场结果”。


"  《助推》是一本关于行为经济学的经典著作。塞勒在这本书中,指出政府需要用行为经济学方面的知识对政策进行优化设计,制作更便民的公共政策的工具,引导人们在教育、投资、卫生及环境保护等领域做出让人们更健康、更富有、更快乐的决策,对社会乃至全球都有助益的选择。同时,该书关于助推的理论对全球的养老制度起到了深远且积极的影响。
"


"推荐序一/ III
推荐序二/ XIII
引 言 / 001
部分 社会人和经济人 / 019
第1章 偏差和谬误如何欺骗我们的眼睛? / 021
第2章 如何抵制诱惑? / 046
第3章 如何控制社会对我们的影响? / 062
第4章 我们何时需要助推? / 086
第5章 如何优化选择体系? / 096
第二部分 钱 / 121
第6章 “明天储蓄更多”计划 / 123
第7章 幼稚的投资 / 140第8 章 信用市场 / 157
第9 章 社会保障私有化 / 172
第三部分 医疗健康 / 185
第10 章 “处方药” / 187
第11 章 如何促进器官捐献? / 206
第12 章 如何拯救我们的星球? / 215
第四部分 自由选择 / 231
第13 章 我们该如何为孩子挑选学校? / 233
第14 章 如何现有医疗体系? / 242
第15 章 婚姻有没有可能私人化? / 250
第五部分 支持还是反对? / 263
第16 章 欢迎来到助推的世界! / 265
第17 章 谁会反对助推? / 273
第18 章 助推:真正的第三条道路 / 291
后 记 / 295
致 谢 / 301
注 释 / 303
参考文献 / 311"


"(美国)理查德?塞勒(Richard H.Thaler) 

  生于1945 年,1974 年毕业于罗切斯特大学,拥有经济学博士学位。他目前在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执教,任金融和行为科学及行为决策研究主任。此外,他还在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NBER)主持行为经济学的研究工作。塞勒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社会心理学、行为经济学等交叉学科。他被公认为行为经济学和金融学领域的先驱。
  2015年,理查德·塞勒当选美国经济学学会主席。
  2017 年,因对行为经济学的贡献,理查德·塞勒被授予诺贝尔经济学奖。
其主要著作还有《赢家的诅咒》和《“错误”的行为》。

(美国)卡斯?桑斯坦(Cass R.Sunstein)
  曾任职于美国司法部、美国国会司法委员会和马萨诸塞州法
院。桑斯坦的研究领域包括政策管理、宪法、环境法、经济法、行
为经济学等。他的各项研究成果已成为包括美国情报局在
内的各类公共机构和企业的研究对象。著有《为什么助推》《简
化》等。"


行为经济学的热潮即将以席卷之势来临……丹·艾瑞里所著的《怪诞行为学》和这本书的出版充分显露了它的热度……这一次,经济学家们不再只是关注理论本身,而是将新的智慧用于改进普通人的生活质量,帮助人们更多地做出更好的选择。   ——《商业周刊》


"后记
写于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
如何用助推避免金融危机的噩梦再次发生?

本书第1版完稿于2007年夏,并于2008年2月出版。本版写于2008年夏,而本后记写于2008年11月末,正值多事之秋。美国刚刚选举巴拉克·奥巴马为总统。奥巴马睿智过人,几乎全世界都在庆贺他当选美国总统。然而,承载着人们对他的殷切期待,奥巴马总统将与其他国家领导人一道面对艰巨的挑战。
我们的世界正面临经济大萧条以来严重的金融危机。可以说,很少有决策者或经济学家能够预见这场危机的到来。在美国,美联储前主席艾伦·格林斯潘也承认,他没有事先预见到这场危机的到来,在危机到来时只有“目瞪口呆”。我们不禁要问,对人类自身行为的正确理解能否帮助我们解释目前发生的一切,助推能否帮助我们避免此类噩梦再度发生?
总而言之,这场危机的根源可以从次级抵押贷款投资中找到答案。所谓次级抵押贷款,指的是向那些没有资格享受市场利率的人发放的贷款。美国房价的激增态势在2004 年便缓缓趋向停顿。2008 年年初,许多借款者便出现了违约行为,并面临抵押品赎回权的丧失。结果,次级抵押贷款投资便成了一场灾难。投资公司和抵押贷款公司的失败引发了美国信贷市场流动性的严重降低并逐渐波及世界。反过来,流动性的降低使得股价大跌,造成了一系列其他形式的经济危害(包括许多商业失败),并使得全世界各国政府意识到,采取救市措施已迫在眉睫。
尽管这场危机令经济界措手不及,但有些行为经济学家(以罗伯特·席勒为首)却早已预见到这场危机。其实,有眼光的观察家们很早就发现,房地产价格存在泡沫,因为在1997—2006 年年间房价的增长幅度与历史发展趋势严重不相符。美国处于一种投机泡沫中,这一泡沫终注定要破灭。本书中所探讨的社会人的三个特性能够帮助我们解释2008 年发生的这一切。这三个特性就是有限的理性、缺乏自我控制以及从众效应。

有限的理性

我们已经强调,当情况变得复杂时,人们便会出现错误。这使我们看到了金融危机中本应引起我们注意的一面:在过去20 年时间里,金融世界已经变得越来越复杂。不久前,多数的抵押贷款还仅仅是30 年期固定利率,人们也只在乎能够以低的月供还款。但是,目前的抵押贷款却形式多样,即便是这方面的专家,对不同形式的贷款也难以权衡出利弊。还款初期较低的月供可能会误导人们,从而使他们终不得不面对高额的还款总额和高风险。
造成次级抵押贷款灾难的关键原因是大量的借款人并不理解他们的贷款条件。即便有人竭力要去读懂这些条款,他们也会发现自己头晕目眩,但抵押贷款经纪人却一再向他们保证这一交易“稳赚不赔”。然而,相对于提供的投资者,借款者的复杂程度就不值一提了。不久之前,抵押贷款全部由发放贷款的银行所控制。而现在,这些抵押贷款被打包成扑朔迷离的产品,也就是所谓的证券化的抵押贷款,这是一种新型的、晦涩的衍生产品,比如记账违约交换和流动性认沽期权(liquidity puts)等。
读者很可能不知道什么是流动性认沽期权,这很正常,因为即便是花旗银行的高管也不知道它到底是什么东西。因此,公司终只能遭受巨大损失,被迫接受数以千亿的纳税人的钱以自救。
实际上,花旗银行的失败从2007 年起就初露端倪了,这本应为华尔街及其他国际机构敲响警钟,然而它们却没有看到这一点。公平地讲,许多世界大的金融公司(不管现在是深陷困境还是已经破产)的高层并没有看到他们所发行或交易的复杂的新型证券存在着风险。

缺乏自我控制

经济人不存在自我控制方面的问题,因此经济人的词典中并没有“诱惑”一词。然而,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诱惑”的问题。每当有甜点送上门时,他们便立刻会忍不住多吃一点儿,终只能落得一身肥肉。目前的危机就是由这种看上去难以抗拒的抵押贷款再融资(而不是偿付抵押贷款)的诱惑而引起的。
不久前,购房人在获得传统抵押贷款后,只会一门心思地在退休之前将其还清。当时,即便再融资能够带来好处,很多人也不会去关注它,原因是人们并不喜欢它。
  然而,后来便出现了抵押贷款经纪人,这些人使再融资变得轻而易举。进入21 世纪,随着利率的降低、房价的飙升、较低的诱惑利率以及积极活跃的抵押贷款经纪人的出现,再融资(和第二抵押贷款)看上去就像是伊甸园里的苹果那样诱人。然而,一旦房价下跌、利率上升,好日子便宣告结束了。

从众效应

为什么有这么多人相信房地产价格会永远上升?从历史数据来看,房地产价格在1997—2004 年迅速飙升。在这段时间里,许多人都认为,房价只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上涨,这成了他们坚定不移的信仰。但是很明显,这一信仰是完全错误的。实际上,1960—1997 年房价是相对稳定的,从1997 年才开始飙升。
正如席勒所指出的,对房地产泡沫好的解释与对20 世纪90 年代末的股市泡沫的解释如出一辙:在两种情况下,人们都是被一种社会风传的论调所影响。这会使人们产生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从而在他们购置房产和抵押贷款选择方面产生明显的负面结果。
2005 年,席勒和卡尔·卡斯对圣弗朗西斯科的购房者进行了调查。很多人都认为,在未来10 年时间内,房价每年会增长9 !另外,有1/3 的人认为,这一数字要远远超过9。他们的这一没有根据的乐观观点来自两个方面:近几年房价的明显提高以及来自其他人的富有感染力的乐观情绪。
当然,公众的这些知识不仅来自道听途说和他们所看到的疯狂销售,媒体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20 世纪90 年代末和21 世纪初,媒体大量报道说,目前房价正在快速上升(的确如此),并且价格将继续不断上扬(错误)。后,如果专家也认可了这一“共识”,那么即便是看上去再有风险甚至可能会使许多人面临灾难的交易,也会令人难以拒绝。
认为合理应对经济危机便完全意味着要通过助推来解决的想法是愚蠢的。由于金融公司对全球经济所造成影响的代价巨大,并且由于许多脆弱的工人和房屋拥有者面临着风险,加强监督和直接监管便成为当务之急。然而,对于未来,类似于助推的措施同样应该成为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掌权者需要采取措施帮助人们合理面对复杂的食物供给、抵挡诱惑,并且避免被社会影响所误导。
关于复杂事物的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法是追求简单,比如只允许标准的30 年固定利率抵押贷款。但这是一个巨大的错误,拒绝复杂性便意味着扼杀创新。更好的方法是提高透明度和公开度。掌权者可以通过向所有相关方施压的方法降低未来失败的可能,从而使得人们对复杂产品的风险有更清醒的认识。
让我们来回忆一下本书中提出的RECAP。对于抵押贷款,现有的公开资料应当附带可机读资料,这能够使得第三方网站解读并消化这些条款的详细细节。对投资银行业务和对冲基金来讲,强制性的透明度将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即便执行官意识不到公司所面临的风险,投资者也将对问题进行分析。
政府和市场应当全力合作,共同抵制诱惑。我们希望借款者存下一些积蓄,从而更具备买房的资格。具备良知的贷款者可以使用助推帮助人们摆脱再融资的困扰,比如建议对再融资条款进行简化。如果有可能的话,私人和公共机构也可以尽力引入一种旧的社会风尚,即尽早归还抵押贷款,而不是越晚越好,甚至等到人们退休以后。
对于避免从众效应可能带来的破坏性,信息的通畅也是一个重要的做法。即便你认识的所有人都说某家饭店的菜有多么美味,你已有的认知也可能会阻止你去那里吃饭,因为你对那里的菜并不感兴趣。(同理,如果2003 年所有人都告诉你应当去购置房产,你也有可能拒绝,因为你看过相关的统计数字。)决策者应当在帮助消费者看到各类投资中存在的风险方面狠下功夫。法学伊丽莎白·瓦伦认为,美国应当设立一个金融产品委员会,其目标之一便应当是通过建立大型统计数据库和及时发布风险和趋势信息来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很难说目前美国或其他国家的政府是否应当创立一种新的官僚系统,但是现在的政府机构应当全力地尽到信息公开的义务。我们可以参考一下超市中食品的营养标签。实际上,大多数人并不去看这些标签,但总有人会去看,这些标签的存在便足以使得市场更好地运转下去。
为了向有限的理性、诱惑和从众效应发起挑战,我们甚至可以考虑启用简单易行的默认条件来控制抵押贷款及其他一些金融工具,除非消费者明确表明其倾向于选择其他的选项。我们推荐的方法应当是自愿和针对个人的。至少,对多数借款人来讲,一个“好的惯例”标准的出台会达到下面的效果:对于情况像你一样的人来讲,这就是我们所推荐的方案。对于那些想偏离默认做法并且甘愿冒更大风险的人来讲,我们也应当给他们提供相关的信息,并提醒他们慎重决策。我们也可以考虑使用一种类似于助推的干预方式,比如建立一套默认条件系统。相比那些强制措施和禁令,这种干预效果要好得多。
贪婪与腐败助长了这次危机,且人性的固有弱点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如果只是一味地谴责人性的贪婪和腐败,而不去进行自我反思并理解有限的理性、缺乏自我控制和从众效应所带来的潜在危害,那么我们将永远无法避免未来再次出现危机。
"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其他图书的详细简介,字数约1500字,不包含您提到的那本书《助推 2018新版》的内容,旨在提供丰富的信息和深度: ---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 作者: 尤瓦尔·赫拉利 (Yuval Noah Harari) 译者: 林俊宏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份: 2014年(中文版) 内容概述与主题深度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Sapiens: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是一部宏大叙事,它以令人震撼的广度和深刻的洞察力,梳理了智人(Homo sapiens)如何从非洲稀疏的狩猎采集群体,一步步演化成为地球的主宰,并探讨了人类文明未来的走向。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拒绝采用传统的历史编年史或简单的事件罗列,而是从生物学、人类学、考古学和哲学的交叉视角,构建了一个关于“我们是谁”以及“我们如何走到今天这一步”的全新叙事框架。 赫拉利将人类历史的进程划分为几次关键的“革命”,每一次革命都彻底重塑了人类的生存方式、社会结构乃至认知能力。 第一部分:认知革命(约7万年前)—— 虚构故事的力量 本书的基石建立在“认知革命”之上。作者认为,智人之所以能在与其他古人类(如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的残酷竞争中胜出,关键不在于个体力量的强大,而在于他们发展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独特能力:构建和相信“虚构的故事”。 这些虚构的故事,或者说“想象的实在”(Imagined Realities),包括神灵、民族、国家、法律、金钱,乃至现代的商业公司。它们并非物理存在,但只要群体中的绝大多数人都相信它们的存在,它们就能发挥出强大的社会组织力量。这种能力使得智人能够跨越小型部落的限制,进行大规模、灵活的协作。赫拉利深入剖析了宗教、神话和意识形态如何成为粘合剂,将数百万甚至数十亿陌生人维系在一起,共同为一个共同的叙事而努力。 第二部分:农业革命(约1.2万年前)—— 史上最大的骗局? 作者对被传统历史歌颂的“农业革命”提出了一个极具争议性的观点:这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骗局”。 他指出,虽然农业革命使人类食物总量增加,支撑了更大的人口基数,但对于个体智人而言,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实际上在许多方面退化了。农民相比狩猎采集者,饮食结构更单一,劳动时间更长,更容易遭受饥荒和传染病。小麦、水稻等作物“驯化”了人类,而不是人类驯化了作物。 农业革命的后果是人口爆炸和定居生活,这直接导致了社会阶层的固化、私人财产的出现以及阶级不平等。人类开始被“需要积累更多粮食”的逻辑所驱使,进入了一个永不停歇的生产与积累的循环。 第三部分:人类的融合——帝国的崛起与金钱的通用性 随着农业的成功,文明的规模不断扩大,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与融合也成为历史的主旋律。赫拉利探讨了帝国、金钱和宗教这三大力量如何促成了人类社会的趋同和一体化。 金钱被视为最普世的互信系统。它超越了地域、语言和文化藩篱,提供了一种可靠的价值储存和交换媒介,极大地促进了跨文化贸易和连接。 帝国则通过武力、行政和文化同化,将各种不同的民族和文化强行纳入一个统一的政治框架下,尽管这种融合往往伴随着暴力和压迫,但它客观上加速了知识和技术的传播。 普世宗教(如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则提供了一套超越地方习俗的、适用于全人类的道德和秩序规范,进一步巩固了人类的集体认同。 第四部分:科学革命(约500年前)—— 承认“无知”的飞跃 科学革命的爆发被视为人类历史的第三次巨大转折。其核心不在于发现新知识,而在于人类愿意公开承认自己的无知。 赫拉利强调,古代的知识体系(如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往往声称已经掌握了所有重要的真理。而现代科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建立在“我们不知道”的基础上,并系统地通过观察和数学工具去探寻未知。 科学的飞速发展与资本主义的扩张紧密结合。科学研究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资本主义的“承诺未来增长”的机制,恰好为这种投资提供了动力。两者相互滋养,形成了强大的驱动力,使得人类在过去五个世纪中,获得了空前的物质力量,能够以前所未有的规模改造地球。 结语:成为“神”的人类? 在全书的最后部分,赫拉利将目光投向未来。他审视了现代科学和技术(尤其是生物工程和人工智能)正在赋予人类的能力——“神化”。人类不再满足于理解世界,而是试图重新设计生命本身,延长寿命,提升智力,甚至探索永生。 然而,作者提出了尖锐的问题:我们获得了巨大的力量,但我们是否更快乐了?我们是否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人类正在进入一个由“设计生命”的时代,但我们对“什么才是好的生活”的哲学探讨却远远落后于技术的发展速度。这本书最终不是给出现成答案,而是邀请读者深入思考,在拥有神一般力量的现代人,其最终目标和存在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人类简史》以其宏大的视野、严密的逻辑和挑战既有观念的勇气,为理解人类文明的过去、现在和潜在的未来,提供了一个不可或缺的思维工具。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助推》的书名,就自带一种动感和启发性,让人立刻产生想要一探究竟的冲动。而作者理查德·塞勒,更是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这简直是对这本书内容价值的最高肯定。我一直对行为经济学领域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因为我认为它比传统的经济学模型更能贴近真实的个体和社会运作。我们人类的决策,从来都不是冰冷的逻辑运算,而是充满了情感、偏见、社会互动以及各种微妙的心理暗示。塞勒的“助推理论”,就是在这片沃土上开出的最耀眼的花朵。我特别好奇,这本“2018新版”的书,是否在原有的经典理论基础上,又加入了更多的新鲜案例、更深入的分析,甚至是针对当前社会热点问题的新视角。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关于“助推”如何被巧妙地应用于不同场景的答案,比如如何通过优化选择架构来引导人们在公共事务中做出更符合集体利益的决策,又或者如何在个人层面,通过一些微小的改变,来提升幸福感和生活质量。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像书名一样,为我的认知和行为带来一次“助推”,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人类行为的本质,并学会如何更有效地影响和改善世界。

评分

拿到这本书,第一感觉就是它的分量。不是说纸张的厚重,而是内容上给人的那种厚实感和权威性。理查德·塞勒,这个名字本身就代表了经济学界的一次重要突破,将行为经济学推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我一直觉得,传统的经济学模型过于理想化,它假设人是绝对理性的“经济人”,但这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是不存在的。我们常常会因为情绪、认知偏差、社会环境等因素,做出与所谓“最优选择”相悖的事情。塞勒的研究,恰恰填补了这一空白,他用严谨的科学方法,揭示了人类行为的“不理性”之处,并提出了“助推”这一概念,这简直就是为理解和改造世界提供了一把钥匙。这本书“2018新版”,意味着它可能包含了塞勒在获得诺贝尔奖后,对“助推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化。我特别期待能够深入了解“助推”的各种具体设计原则和应用场景,比如在公共政策制定、企业管理、个人生活规划等方面,如何巧妙地运用这些“助推”来达成更好的结果,同时又不损害个人的自主性。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理论的阐述,更能提供一些可操作的指南,让我能够将这些洞见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成为一个更有效的决策者和影响力者。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乍一看,就带着一种往前冲的劲儿。“助推”,这个词本身就很有力量,让人联想到那些关键时刻,需要一点点外力来让你摆脱困境,或者加速前进。我一直对心理学和经济学交叉的领域很感兴趣,毕竟,我们很多时候的行为都受到了潜意识和情绪的影响,而不仅仅是纯粹的理性计算。理查德·塞勒的名字,更是直接把我的好奇心点燃了。2017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他提出的“助推理论”(Nudge Theory)肯定有着深刻的洞察和实际的指导意义。这本书,据说是他“2018新版”的作品,不知道是不是在原有的理论基础上,有了更新的案例,更深入的思考,或者更实用的应用方法。我很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将经济学的理性模型与人类行为的非理性偏差巧妙地结合起来,通过微小的“助推”,就能在不剥夺选择自由的前提下,引导人们做出更利于自己的选择。比如,在个人理财方面,我们常常会因为拖延或者信息过载而做出不明智的决定,如果能有一些温和的“助推”,比如自动存款、默认选项的设计,是不是就能有效地提高储蓄率?又或者是在公共卫生领域,如何设计“助推”来鼓励人们健康饮食,积极锻炼?我对于这些具体的操作层面的可能性充满了期待,希望这本书能像书名一样,给我带来一些关于如何理解和影响自己与他人行为的“助推”力量。

评分

“助推”,这个词本身就充满了积极向上的力量,它暗示着一种温和而有效的影响,能够帮助人们克服惰性,做出更好的选择。而作者理查德·塞勒,作为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更是为这本书增添了无可比拟的光环。他的行为经济学研究,彻底颠覆了我过去对理性决策的刻板印象,让我看到了人类行为中那些“不那么理性”却又真实存在的驱动力。我对于这本“2018新版”的书籍,充满了期待,因为我深信,塞勒在获得诺贝尔奖之后,一定会对“助推理论”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更丰富的实践。我很想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设计“选择架构”,在不强制、不禁止的前提下,引导人们做出更优选择的。我想知道,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助推”,在教育、医疗、金融、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能够产生多么巨大的积极效应。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经济学的著作,更是一本关于如何理解人性、如何优化决策、如何建设一个更美好社会的“操作手册”。我渴望从中汲取智慧,去理解和运用“助推”的力量,为自己和他人的生活带来积极的改变。

评分

说实话,我对“助推”这个概念本身就充满了好奇,尤其是在得知作者是理查德·塞勒,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之后,这种好奇更是达到了顶点。他的研究,彻底改变了我对经济学和人类行为的认知。过去,我总是倾向于从纯粹的理性逻辑去分析问题,但塞勒的作品,让我意识到,人类的决策过程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充满了各种非理性的因素。这本书,作为“2018新版”,我相信它不仅仅是对原有理论的简单重述,更有可能包含了作者在获奖之后,对“助推”理论的进一步思考和实践。我特别想知道,作者是如何通过一系列巧妙的实验和观察,来证明“助推”的有效性的。那些具体的案例,那些令人拍案叫绝的设计,一定能够让我更直观地理解这个理论的魅力。我很期待书中能有关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甚至是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运用“助推”来解决问题的内容。比如说,如何帮助人们克服拖延症,如何鼓励人们采纳更健康的生活方式,或者如何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帮助人们做出更明智的选择。这本书,在我看来,就像是一本关于如何“聪明地”影响和改变世界的指南,而我迫切地想去学习其中的智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