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四年來首部作品
“佛法能夠解決你們的所有問題”
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四年來首部作品。“佛法能夠解決你們的所有問題。”
宗薩仁波切在《八萬四韆問》前言中寫道:“當我和中國朋友們吃飯或喝咖啡時,他們並沒有把我當成預測彩票中奬號碼的算命先生,而是以其探究未知事物的願望,引燃瞭很多場對話的火花。”
書中所論,都是大傢所關心的話題,同時也可能是一個熱心尋求智慧的中國人常遇到疑惑的地方。包括如何認識佛教、因果與輪迴、佛法與日常生活、煩惱、愛情、關係、婚姻、我執、上師、活佛、傳承、佛教與現代教育、佛教與藝術、佛教與社會等。宗薩仁波切以超凡的智慧和幽默的語言為舟楫,幫助大傢在這個物質主義空前強大的世界裏弄明白自己是誰,從哪裏來,要去往哪裏。
這本小書,將為人們解答所有問題。
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
當今影響力的佛教上師之一,
全世界公認極具創新精神的年輕仁波切。
秉持不丹藏傳佛教優良傳承,倡導無宗派運動。
著作《正見》引發中國知識分子學佛熱潮,
另著有《人間是劇場》《佛教的見地與修道》《不是為瞭快樂》等多部著作。
曾導演電影《高山上的世界杯》《旅行傢與魔法師》。
建立“悉達多本願佛學會”,全球設有十一處教學與修行中心;
創辦“欽哲基金會”與“蓮心基金會”兩處公益機構;
發起“八萬四韆”公益計劃,目標是將所有佛陀的教言翻譯為現代語言,並免費與大眾共享。
001 認識佛教
佛教是獲得解脫和自由之道。
023 關於因果與輪迴
輪迴中的事情隻會暫時顯得美好。
051 關於修心和修行
修心的目標是真正懂得一切事物的真理。
077學修佛法與日常生活
學修佛法不是逃避現實,而是從我們誤認為是現實的那種幻覺中逃離。
105 關於煩惱、愛情、關係、婚姻與我執
你感到孤單和無聊,所以想要一個伴侶;而你也是自私的,所以想要獨立。
137乘
佛法就像不同種類的醫藥與療法,對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形下奏效。
163上師和傳承
上師是醫生,我們是病人,而佛法是藥。
187活佛體製與轉世
有時候我想我寜願在城市的某個地方重生為妓女,這樣可以避開精神物質主義的貪腐而利益眾生。
203 佛教與現代教育、藝術及社會
我們的孩子正在忘記自己是人。
229 關於死亡
死亡是生命不可避免的一大部分。事實上,在佛教裏,死亡隨時都在發生。
在我少年時,中國的現象非常神秘莫測,我從大人們那裏聽到各式各樣的事。一方麵,中國是個讓人生畏的國度;但同時中國也是一個佛國,擁有一些 為重要的佛教聖地,一些偉大的帝王曾是曆史上 為重要的佛法護持者。我也是聽著文殊師利菩薩在五颱山化現的傳奇故事長大的。
多年以後,我有幾次機會訪問瞭中國。盡管時間流逝, 有關中國的悖論和矛盾給我帶來的睏惑卻從未停止。一方麵, 據我有限的觀察,今天中國的城市裏,Prada專賣店好像比書店更多;但同時,我卻在機場和火車站的暢銷書櫃颱上看到關於精神和靈修的、特彆是佛教類的書籍,這使我覺得不可思議。在這個國傢,有的年輕人賣腎去換iPhone;同時,在這個國傢,也有很多年輕聰明的大學畢業生能夠瞬間拋棄世俗榮耀去追尋心靈真理。
對我而言,這恰好證實瞭佛陀說過的話——無論我們人類發明瞭多少辦法來讓事物變得更簡單易行、功能強大、可測度、可稱量,因無法讓一切盡在掌握而帶來的憤怒也永遠不會消失。事實上,我們在物質上越富有, 我們的不安全感和不確定性就越強烈而明顯。
然而,和很多國傢不同,中國有著追求更高真理的傳統和習慣。中國孕育瞭一些世上 偉大、 有智慧的人, 如老子和莊子。我毫不懷疑,即便在這個物質主義的時代, 在霓虹燈、摩天大樓、咖啡館和百貨商場之間,那些不安於眼前情景並想要 這一切的中國人,會尋找一些更有意義的東西。
一如往昔,我感覺佛教將會在中國人的心靈中扮演重要角色——無論是在理智層麵、在迷信層麵,還是在真實覺悟的層麵。我自己就是一名佛教徒, 近去西安法門寺朝拜佛指捨利的時候,我深受鼓舞,倍感欣慰。在那裏,人們對佛指捨利無微不至的照料與無以復加的恭敬,即使在佛陀的故鄉菩提伽耶也是看不到的。
所以我感覺佛教會在中國駐留,至少目前來說是這樣。為什麼不呢?如果我們所擁有的全都可量、可數、可見,那生命就沒有什麼意義可言瞭。能夠拯救人類的是我們對其背後的秘密—— 有力量卻不可測度的心靈奧秘——的關心與好奇。而在中國道傢和佛教的傳承裏, 探索這種奧秘的傳統可謂源遠流長。
當我和中國朋友們吃飯或喝咖啡時,他們無論老少, 都並不僅僅把我當成可以預測彩票中奬號碼或香港賽馬贏傢的算命先生,而是以其想要探究奧秘、瞭解未知事物的願望,引燃瞭很多場對話的火花。
如今這個年代,當我們啜飲咖啡、茶或者法國白蘭地時,我們極少討論詩歌、書籍和哲學,無論是古代的還是當代的。如果我們討論這些,咖啡和法國白蘭地將會變得很有格調。倫理道德傢可能會認為,喝著白蘭地或者吸著雪茄煙討論佛法是不閤適的。但考慮到物質主義的力量是如此強大,我們的時間又是如此短暫,一個精神主義者可能會認為,即便我們隻是在咖啡桌邊零星而隨意地聊上幾句佛法,也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
這本書中的問答是在咖啡館裏或足球比賽間産生的, 並不是什麼深奧或者能給人啓發的內容。但是如果你碰巧讀到它們——如果你沒有什麼特彆殊勝的業,抑或你與佛法的業緣僅限於我們問答的可憐水平上——你可能會因此産生好奇心,從而更加專注地去探尋那些物質主義世界所無法測度或預測的事物。
希望至少對一部分人而言,這本小書能發揮另外一種作用。和世界上其他地方一樣,中國在不斷改變。盡管信息技術的新形式激增,但諷刺的是,過量的信息供給卻使很多年輕人似乎比從前更加疏離。全球上百萬人正在日益激烈地掙紮,為瞭在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裏給自己找一處容身之地——不僅指一份好工作,還包括找到一種辦法來弄明白自己究竟是誰。為瞭尋求身份認同, 我們甚至聽說數以韆計的人采取瞭難以想象的極端手段。因此,要指導人們在這個世界上找到一處適當的位置, 有效信息就顯得日益關鍵。希望接下來的對話至少能夠為一些正懷著熱誠而探索的人開啓大門。
與其他同類書籍相比,這本書最獨特也最讓我受益匪淺的地方在於其堅定的“行動導嚮性”。它不僅僅停留在理論的闡述,更重要的是,它提供瞭一套完整且可操作的內在修正框架。很多書籍讀完後,激動之餘,轉頭就迴到瞭老樣子,因為缺乏落地執行的路徑。但這本書不同,它似乎為每一種精神上的“病癥”都提供瞭配套的“藥方”和“康復訓練計劃”。作者在關鍵處會非常直接地提齣要求:“現在,請你停下來,做這件事。”這種近乎師徒間的直接對話感,強迫讀者從被動的接受者轉變為主動的實踐者。正是這種對知行閤一的執著要求,讓這本書不再是一本可以束之高閣的“好書”,而是一本需要被反復翻閱、被生活檢驗的“工具書”,其價值是隨著實踐的深入而持續增值的。
評分這本書對“現代睏境”的剖析入木三分,其犀利程度遠超我閱讀過的許多社會學或心理學著作。它沒有故作姿態地去批判外部環境,反而將焦點精準地對準瞭我們內在的慣性思維和情緒陷阱。作者似乎擁有一個能穿透錶象的X光眼,一眼就能看穿我們用以構建安全感的那些虛假結構。我記得有一章專門探討瞭信息過載時代的“注意力稀缺”,他描述的那種精神上的焦躁不安和無休止的比較心,簡直就是我過去幾周日常生活的精確復刻。這種被“看見”的感受,起初是有些刺痛的,但隨之而來的是一種如釋重負的輕鬆感——原來,我並非是唯一一個被時代洪流裹挾的人。這種深切的共鳴感,是任何算法推薦或碎片化知識都無法提供的,它需要的是一位真正洞悉人心的導師,纔能帶來的深度療愈。
評分從文學角度來看,這本書的語言張力令人嘆為觀止。它絕非那種乾巴巴的教條宣講,相反,字裏行間流淌著一種古典的韻味和深厚的文化底蘊。作者似乎信手拈來就能引用一些看似不相關的典故或詩句,但神奇的是,這些引用不僅沒有打斷閱讀的流暢性,反而如同精準的坐標點,將抽象的觀點錨定在瞭堅實的文化土壤上。尤其是在描述某些境界或體驗時,作者的筆觸變得極其詩意,那份對美好和圓滿的嚮往,通過文字被渲染得無比清晰和誘人。這種高雅的文風,使得閱讀過程本身也成為一種審美享受,它提升瞭我們對自身精神世界的期待值,讓我們明白,追求真理的道路,也應該是一條充滿美感的道路,而非布滿荊棘的苦役。
評分閱讀這本書的過程,更像是一場精心策劃的心靈徒步旅行,而非簡單的信息獲取。作者的敘事風格極為靈活多變,時而如山澗清泉般潺潺流淌,娓娓道來生活中的細微觀察與體悟;時而又如高山雷霆般,以一種不容置疑的清晰度和力量,直擊那些我們常年自我麻痹的核心認知盲點。我尤其欣賞他處理復雜概念時的那種遊刃有餘,他似乎擁有一種魔力,可以將那些看似高不可攀的哲學思辨,轉化為日常生活中觸手可及的實例。比如,他對“無常”的闡述,並非停留在空泛的理論層麵,而是巧妙地穿插瞭許多現代人都會遇到的情境,讓人在會心一笑之餘,猛然驚覺自己習以為常的執著是多麼脆弱而可笑。這種高超的教學藝術,使得閱讀體驗充滿瞭驚喜,每一次翻頁都充滿期待,深怕錯過哪怕一個至關重要的轉摺點,生怕遺漏瞭那個能點亮全局的關鍵鑰匙。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和裝幀給我留下瞭極其深刻的印象。那種沉穩而不失典雅的色調,配閤著精心的排版,讓人一拿到手中就能感受到一股寜靜而莊重之氣。紙張的選擇似乎也經過瞭深思熟慮,觸感細膩,翻閱時發齣的沙沙聲響,仿佛將人帶入瞭一個遠離塵囂的專注空間。我特彆欣賞作者在字體運用上的匠心,主標題的磅礴大氣與內文的清晰易讀達到瞭完美的平衡,使得即使是初次接觸這類深度思考的讀者,也能毫不費力地沉浸其中。每一次拿起它,都像是在進行一次莊重的儀式,準備好接收那些跨越時空的智慧光芒。這種對物質載體的極緻追求,本身就是對內容尊重的一種體現,它預示著裏麵承載的絕非是膚淺的口號,而是需要時間去品味和消化的精髓所在。我甚至花瞭不少時間去欣賞書脊上的小細節處理,那種不張揚的精緻,恰恰彰顯瞭作者及其團隊對“正法”應有儀態的深刻理解,讓人由衷地感到物超所值,絕對值得被珍藏在書架的最顯眼位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