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数学史视野出发,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入手,通过史海钩沉、史料梳理、课堂实录及实时评析、提示解读四个板块,展示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从数学史角度进行数学教育的真实案例,对于一线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应用数学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史素养,进行了生动的示范和启发。
作者简介蔡宏圣:江苏省启东市教师发展中心小幼教研室主任,正高级教师;小学数学特级教师,江苏省教学名师,长三角基础教育小学数学学科专家。广西师范学院初等教育学院、杭州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兼职教授,江苏省内外五地青年教师培养工程导师。
长期耕耘在小学数学教学领域,“和谐数学”的学术主张鲜明,“深刻、新颖、灵动”的教学风格显著,小学HPM(数学史与数学教学关系)研究的成果突出,在《课程·教材·教法》《人民教育》等杂志发表论文100多篇,有关教学成果被《小学教学(数学版)》《江苏教育》《小学数学教师》《广西教育》等省级期刊专题报道。
目 录写在前面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发现这也是条路
1 在历史中甄别儿童的学习障碍——以“认识负数”为例
【史海钩沉】令人晕头转向的负数
【史料梳理】是什么妨碍了数学家们接受负数
【教学探索】“0,它—不—是—数”
【提示解读】多剖析人类认知提升的障碍
2 让历史来言说“教什么”——以“用字母表示数”为例
【史海钩沉】从算术到代数
【史料梳理】为什么是韦达被誉为“近代代数学之父”
【教学探索】“还是写不完”
【提示解读】在回味中把握认知突围的关键节点
3 以史为镜捕捉知识的核心价值——以“圆的面积”为例
【史海钩沉】所有的探索只为了“化曲为直”
【史料梳理】“无限分割”才是攀登未来的天梯
【教学探索】“我觉得后会变成一根针”
【提示解读】独到的,才是值得放大的
4 历史的方向就是教学努力的方向——以“认识平行”为例
【史海钩沉】欧氏几何的发展史几乎就是平行的思辨史
【史料梳理】历史能“养人”
【教学探索】“要一动不动地移”
【提示解读】越统一,就越深刻
5 读史犹如拼图——以“乘法的初步认识”为例
【史海钩沉】数的起源大概是这样的……
【史料梳理】更为可贵的是确立历史意识
【教学探索】“我这算式叫2加9个”
【提示解读】数学史的读透与读活
6 数学史的链接、再现与融入——以“24时记时法”为例
【史海钩沉】时间测量:约定俗成和科学定义并用
【史料梳理】“日”是人类把握时间的原点
【教学探索】“时针一天要转两圈的”
【提示解读】数学史的遴选与使用
7 课堂中的历史只能是经典的那几步——以“认识厘米”为例
【史海钩沉】计量:从随心所欲到科学规范
【史料梳理】重要的是单位及其统一
【教学探索】“5根要比3根长”
【提示解读】再现历史,不复制历史
8 懂历史,才更懂定义是多么苍白——以“认识方程”为例
【史海钩沉】方程:初等代数的“宠儿”
【史料梳理】创造“方程”知识的本源动机
【教学探索】“不,我们还有很多问题!”
【提示解读】定义,并不是重要的
9 争论,在历史面前都会噤声——以“乘法竖式”为例
【史海钩沉】整数乘除计算的前世今生
【史料梳理】规则,有时就是一种约定
【教学探索】“能否把三个竖式写成一个竖式”
【提示解读】让个性化的方法多“飞”一会儿
10 有些为什么只能由历史来回答——以“小数的意义”为例
【史海钩沉】被逼着诞生的小数
【史料梳理】小数和十进制记数法更有渊源
【教学探索】“‘一’后面还有计数单位,用‘一’再除以10”
【提示解读】用历史弥补逻辑的无能
............
从阅读体验上来说,这本书的文字风格是非常引人入胜的,它成功地避免了学术著作常见的僵硬和冷漠感。作者的笔触充满了人文关怀,他对那些为数学发展做出贡献的先驱者们的描绘,使得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他们身上的探索精神、受到的挫折与最终的成功,都让人感同身受。这使得阅读过程变成了一种精神上的激励,而非仅仅是信息的接收。它不仅仅是记录“是什么”,更着重于阐述“为什么会这样”,这种对内在驱动力的挖掘,让这本书读起来充满了生命力,完全没有那种教科书式的沉闷感。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采用了非常典雅的深蓝色调,配上烫金的字体,显得既有学者的沉稳,又不失现代感。拿到手里的时候,那种纸张的质感就很舒服,厚实而有韧性,翻阅起来非常享受。我尤其欣赏出版社在细节上花费的心思,比如内页的排版,字号大小和行间距都把握得恰到好处,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整体来说,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我放在书架上,远远看去,就觉得它散发着一种知识的厚重感,让人忍不住想去探索里面的内容,非常符合我对一本严肃学术读物的期待。
评分这本书的逻辑结构处理得极其精妙,层次分明,过渡自然流畅得令人惊叹。作者似乎深谙如何引导读者的思维,总能在看似不相关联的两个数学分支之间,搭建起一座坚实的桥梁。我记得有一章节专门探讨了概率论在早期航海技术中的应用,前一页还在讲古希腊的逻辑推理,下一页就无缝衔接到十六世纪的风险评估,这种宏观视野和微观细节的完美结合,让我清晰地看到了数学思想是如何一步步积累和进化的。整个阅读过程充满了“原来如此”的顿悟感,阅读体验非常酣畅淋漓,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或晦涩难懂之处。
评分初翻阅这本著作时,我最深刻的感受是作者的叙事角度非常新颖和富有洞察力。他并没有采取那种枯燥的编年史式的罗列,而是将数学概念的演变过程融入到生动的历史情境中去讲述。我注意到作者在论述某个早期几何学概念时,会穿插当时社会文化背景的描述,这使得那些抽象的数学定理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符号,而是真正承载了人类智慧和时代烙印的产物。这种将知识与历史交织的写法,极大地激发了我对数学本质的好处的探究欲望,感觉像是在跟随一位智慧的长者进行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而不是简单地学习知识点。
评分坦白说,我之前对某些数学分支的理解一直停留在表面,总觉得那些概念太过于抽离和工具化。然而,在读完这本关于数学发展历程的著作后,我对数学的整体认知有了一个质的提升。它让我明白,每一个定理、每一个公式的背后,都凝结着无数人的思考、争论乃至是美丽的直觉。这本书就像一幅精心绘制的数学地图,指引着我看到了那些隐藏在复杂公式背后的思想脉络和历史轨迹。这种深层次的理解,让我对未来在任何领域接触到数学知识时,都能以一种更加尊重和欣赏的态度去看待它,其价值远超我最初的预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