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懷疑的時代需要怎樣的信仰
定價:42.00元
作者:徐賁
齣版社:東方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01-01
ISBN:9787506059381
字數:
頁碼:
版次:1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31kg
編輯推薦
1、本書作者徐賁,是國內外知名的獨立學者,研究領域以公共生活、文化批評為主。徐賁在《南方周末》、《新京報》等多傢平煤開有專欄,個人新浪點擊量近三韆萬。徐賁的文筆優美,學術功底深厚,文章具有立場獨立,思考深入,分析理性,觀點鮮明的特點。
2、轉型期的中國,信仰因遭遇普遍的懷疑而齣現危機。懷疑的時代需要怎樣的信仰?這是一個人人都在尋找答案的問題。本書中,徐賁想要告訴讀者的,正是什麼是正確的信仰,以及如何建立正確的信仰。
內容提要
這是一個懷疑的時代,這是一個信仰齣現危機的年代。懷疑的時代需要怎樣的信仰?這是一個人人都在尋找答案的問題。
本書中,徐賁沒有用抽象空洞的理論與道德說教來迴答這個問題,而是以國內外一個個具體的事件為切入點,通過理性而深入的分析,告訴讀者懷疑的時代需要以自由為靈魂的信仰,以及通過什麼樣的文化教育、公共說理和人文情懷來凝聚以自由為靈魂的信仰共識。
目錄
全書目錄
序 懷疑的時代需要自由的信仰
篇 文化是一種怎樣的教育力量
1 “423” 世界閱讀日有感
2 少年公民道德教育和核心價值
3 “學習工農兵” 的神話和教訓
4 乾部赴美國部門能學什麼
5 選拔人纔與社會公正
6 監獄是用“國學” 重塑靈魂的地方嗎
7 “唱歌” 是一種什麼樣的國民教育
8 沒文化的超級人工智能電腦“沃森”
9 動用校規的處罰太嚴厲嗎
10 人是要臉的動物
11 不要粗暴禁止青少年的感情
12 讓孩子慢慢長大
13 “1.0” 版本的大學生德育教育
14 笑話、幽默和公共話語
15 如果大學不發
16 美國學生不熱衷坐辦公室
17 我們可以從奧運期待什麼
18 警句格言的引述問題
19 筆記産生不瞭學問
20 教孩子一點技能以外的東西
21 美國“富二代” 的價值觀
22 從“狼爸育纔” 看懲罰式教育
23 “舌尖上的中國” 和飲食禁忌
24 文化是怎樣一種教育力量
第二篇 拒絕在骯髒的之河裏沉淪
1 拒絕在骯髒的之河裏沉淪
2 媒體與政治的危險攜手
3 正麵陳述有助於有效溝通
4 你能把“看法” 證明成“事實” 嗎
5 不要讓“網罵” 變成“破口大罵”
6 微博為什麼不是好的說理形式
7 再談“微博” 與“說理”
8 古代的“微博”:三議“微博”和“說理”
9 網絡說理要從“變溫和”開始
10 人為什麼會受
11 抗議與說理
12 到底誰有理,問問“第三方”
13 公共話語中的“法則”和“紅、黑法則”
14 “好人綜閤癥” 是一種心理疾病
15 “好人吃虧” 和“好人不吃虧”
16 國民教育不能隻用來培養順民
17 誰有資格當教授
18 有利可圖的“有機知識分子”
19 中國文科的厄運與責任
20 信任是一種怎樣的“有所不疑”
21 警惕“非人化”背後的敵意
第三篇人道是一種社會價值
1 對動物的“人道”也是一種社會價值
2 殘忍的想象
3 保護動物也是愛護人類
4 動物保護不要摻雜民族主義情緒
5 不算啃老的“啃老族”
6 不貧睏的貧睏亞裔美國人
7 寬容的限度
8 稀土和棉花糖
9 美國人如何感受本之死
10 讓生者安居,讓死者安寜
11 死刑監察官為何反對死刑
12 “9.11”十周年之際的“美國問題”
13 外來價值有那麼可怕嗎
14 戰爭罪行與人性的黑暗
15 自殺救援是一項社會責任
16 人為什麼害怕詛咒
17 大學之門不應對失足青年關閉
18 穿上學位服的時刻
19 “孝”的教育
20 沃爾瑪有理由嗎
21 歲末的死者追懷
第四篇 迷惘者的信仰與共識
1 我們也曾經是迷惘的一代
2 政治身份與政治信仰
3 非理性不能産生真信仰
4 政治“韆禧主義” 的信仰魔力
5 美國人如何測試個人政治信念
6 群眾社會裏的政治信念
7 幸福是感覺, 更是價值觀
8 沒有信仰的政治人物令人害怕
9 敬神和求神
10 末日預言與不幸福
11 軟實力和價值觀
12 “理性”與“信仰”,所爭為何
13 公民社會中無神論者的“理性集會”
14 社會需要自由、理性的文科
15 什麼是“共識”的理性話語
16 人為什麼會在內心覺得羞恥
17 中國人拜偶像的心靈危機
18 拜偶像無信仰與人的墮落
19 雕像與“身心皆美”
20 “物欲奴化” 的病根
21 中國特色的“修辭學”
後記
作者介紹
徐賁1950年齣生於蘇州,美國馬薩諸塞州大學英語文學博士。美國加州聖瑪利學院英文係教授,復旦大學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教授。著作包括:SituationalTensions of Critic-Intellectuals、DisenchantedDemocracy、《走嚮後現代和後殖民》、《知識分子和公共政治》、《學做“精明的公民”》(即將齣版)等。
文摘
序言
初讀此書,最大的感受是它成功地激活瞭我腦海中沉睡已久的好奇心和批判精神。作者的文字極富張力,他有一種將復雜議題剝繭抽絲的魔力,使得那些原本看似高不可攀的形而上學探討,變得觸手可及。我尤其欣賞作者在引用和論述過程中展現齣的廣博的學識背景,他信手拈來便能勾連起古今中外的思想脈絡,讓人在閱讀中不斷地産生“原來如此”的頓悟感。這不是一本輕鬆的讀物,它要求讀者投入心神,跟上作者跳躍性的思維節奏,但這種投入絕對是值得的,因為它迴報以更清晰的世界觀結構。這本書就像一個精密的棱鏡,它將我們日常所見的單一光束,摺射齣光譜上豐富多彩的層次。在探討信仰缺失的根源時,作者的分析角度刁鑽而深刻,他沒有將矛頭簡單指嚮外部環境的壓力,反而深入挖掘瞭現代人內在的自我認知睏境。讀完第一部分後,我甚至開始審視自己過去對某些既定信念的盲從,那種被重新審視和校準的思維過程,讓人感到一種久違的精神上的振奮。
評分這本書的行文風格,像是一位睿智的老者在嚮一個充滿睏惑的年輕人娓娓道來,既有深厚的曆史縱深感,又不失對當下睏境的敏銳捕捉。它的敘事節奏張弛有度,在需要進行嚴謹論證時,文字嚴謹如磐石;而在闡述個人感悟和引人深思的觀點時,筆鋒又變得極為靈動和富有詩意。我注意到作者在構建論點時,非常注重對“語境”的考量,他深知,任何一種“信仰”的形成都離不開其特定的社會和文化背景。因此,他沒有簡單地倡導迴歸某種固化的教條,而是引導我們去思考,在當下的語境中,如何構建一種既能抵禦虛無主義侵蝕,又能保持開放性和批判性的精神支撐。這種構建性的姿態,極大地提升瞭本書的價值。它不是在販賣確定性,而是在教授我們如何與不確定性共存,並從中提煉齣屬於自己的精神錨點。對我個人而言,這本書提供瞭一種新的思維工具,讓我能夠更有效地過濾掉社會噪音,專注於內在的真實需求。
評分這本書最打動我的一點是其內在蘊含的深厚的人文關懷。在探討“懷疑”的時代性時,作者的文字裏沒有一絲一毫的傲慢或居高臨下的說教,反而流淌著對每一個在迷霧中摸索前行的人的理解與同情。他深知,信仰的缺失並非易事,它往往伴隨著巨大的精神痛苦和身份認同危機。因此,作者的引導是極其審慎和充滿尊重的。他引導我們去審視那些“曾經支撐我們”的結構為什麼會崩塌,並進一步探討,在新時代,我們如何纔能擁有一個“有質量的”信仰,這種質量體現在其堅韌性、可驗證性以及與個體生命的契閤度上。這本書的結構安排也體現瞭這一點,從對時代病癥的診斷,到對曆史經驗的梳理,最終落腳於個體精神的重建,整個過程如同一次精細的手術,目標是幫助讀者找到一個更健康、更可持續的精神立足點。讀完後,我感到一種沉靜的力量,不是盲目的樂觀,而是基於清醒認知之上的,麵嚮未來的勇氣。
評分閱讀此書的體驗,更像是一次精心策劃的智力探險。作者的語言組織能力極強,他擅長使用精煉的句子來錶達宏大的概念,使得那些晦澀的哲學議題變得清晰有力。我特彆喜歡他那種近乎“解構主義”的分析手法,他不會滿足於停留在現象層麵,而是層層深入,直抵問題的核心。例如,當討論到現代人對“意義”的焦慮時,作者並沒有落入常見的“心靈雞湯”式的窠臼,而是從人類學的、社會學的多個維度進行交叉印證,構建瞭一個立體化的理解框架。這種多維度的視角切換,極大地豐富瞭我對“信仰”這個概念的理解範圍,它不再僅僅局限於宗教範疇,而擴展到個體對職業的投入、對社群的歸屬感,乃至對美和真理的追求。全書的論證過程如同一場精妙的辯論賽,步步為營,環環相扣,讓人在跟隨作者思緒前行的過程中,不斷進行自我反思和觀點修正。它帶來的不是輕鬆的閱讀快感,而是一種持續的、富有建設性的思想震動。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簡潔有力,黑色的背景上用醒目的白色和紅色字體標題,給人一種強烈的視覺衝擊感,仿佛在直麵那些深植於我們文化土壤中的巨大睏惑。拿到書的那一刻,就感受到它沉甸甸的質感,這不僅僅是紙張的重量,更像是一種思想重量的預示。我迫不及待地翻開序言,作者開篇就拋齣瞭一個極具思辨性的命題,直指我們當下這個信息爆炸、價值多元的時代,人們普遍彌漫著一種對既有真理體係的疏離與不信任。這種“懷疑”並非簡單的犬儒主義,而更像是一種在信息洪流中掙紮求索的姿態。我特彆欣賞作者那種冷靜而又不失熱忱的筆調,他沒有急於給齣標準答案,而是像一個經驗豐富的嚮導,帶著讀者深入迷霧,去探索信仰的本質。閱讀過程中,我多次停下來,反復咀覦那些精妙的比喻和論證結構,它們像一個個精準的探針,刺破瞭許多我以往習以為常的認知錶象。全書的邏輯鏈條構建得異常嚴密,從宏大的哲學思辨,逐步過渡到日常生活中的具體場景,讓理論不再是空中樓閣,而是可以觸摸、可以檢驗的現實關懷。這絕對是一本值得在夜深人靜時,手捧一杯清茶,進行深度沉浸式閱讀的上佳之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