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 | 伟大的计算原理|5738048 |
| 图书定价: | 69元 |
| 图书作者: | (美)彼得J.丹宁(Peter J. Denning);(美)克雷格H.马特尔(Craig H. Martell) |
|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 出版日期: | 2017/5/1 0:00:00 |
| ISBN号: | 9787111567264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0 |
| 版次: | 1-1 |
| 内容简介 |
| 本书系统总结了从算法到系统横跨整个计算机领域的6类计算原理(计算、通信、协作、记忆、评估和设计),旨在构建起一个框架帮助读者认识计算思维,领会其核心思想──计算原理的相互影响以及问题有效解决的思维方式,并将计算思维运用到计算机科学以外的其他领域。 本书适合作为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思维课程以及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的教学参考书,也适合IT领域的程序员及专业人员阅读。 |
| 目录 |
出版者的话 译者序 序 前言 第1章 作为科学的计算 1 计算的范型 5 计算的重要原理 9 计算在科学中的位置 12 本书的关注点 13 总结 14 致谢 14 第2章 计算领域 15 领域和基本原理 16 信息安全 19 人工智能 20 云计算 22 大数据 24 总结 26 第3章 信息 27 信息的表示 28 通信系统 30 信息的测量 34 信息的转换 38 交互系统 40 解决悖论 41 信息和发现 42 总结 43 致谢 44 第4章 机器 45 机器 46 可以计算的机器 49 程序及其表示 53 栈式计算机:计算机系统的一种简单模型 54 过程与异常 56 选择的不确定性 61 结论 64 第5章 程序设计 65 程序、程序员和程序设计语言 66 程序设计实践 68 程序中的错误 70 自动翻译 72 总结 76 第6章 计算 78 简单问题 80 实例1 简单的线性搜索 81 实例2 二分搜索 81 实例3 排序 82 实例4 矩阵乘法 84 指数级困难问题 85 实例5 所有的十位数 85 实例6 背包问题 85 实例7 参观所有城市 86 实例8 合数分解 87 计算困难但容易验证的问题 88 NP完全 89 不可计算问题 92 总结 96 第7章 存储 98 存储系统 99 存储器的基本使用模型 100 命名 101 映射 105 虚拟存储 105 共享 107 能力 108 认证 111 层级结构中的定位 112 为什么局部性是基础 116 结论 117 第8章 并行 119 并行计算的早期方向 120 并行系统的模型 123 协作的顺序进程 124 功能系统 124 事件驱动的系统 125 MapReduce系统 125 协作的顺序进程 125 功能系统 131 结论 134 第9章 排队 136 排队论遇上计算机科学 137 用模型计算和预测 139 服务器、作业、网络和规则 140 瓶颈 144 平衡方程 146 ATM 147 电话交换机 148 分时系统 149 用模型来计算 150 结论 152 第10章 设计 154 什么是设计 156 软件系统的准则 158 需求 158 正确性 159 容错性 159 时效性 160 适用性 160 设计原理、模式和示意 161 原理 161 模式 162 示意 163 软件系统的设计原理 163 层级式聚合 164 封装 165 级别 166 虚拟机 168 对象 170 客户端与服务器 171 总结 172 第11章 网络 173 弹性网络 174 数据包交换 175 互联网络协议 178 传输控制协议 179 客户端与服务器 180 域名系统 181 网络软件的组织结构 183 万维网 184 网络科学 187 致谢 188 第12章 后记 189 没有意识的机器 189 智能机器 189 架构和算法 191 经验思维 192 一个崭新的机器时代来临 192 我们的思维方式正在转变 193 设计的核心性 193 各章概要 195 注释 200 参考文献 213 索引 227 |
我得说,这本书的叙事结构非常新颖,它采用了多时间线交织的叙事手法,让你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拼凑真相,每一次的跳跃都像是在解开一个精心设计的谜题。主角团的互动是全书的一大亮点,他们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拥有迥异的价值观,在共同面对极端环境时产生的冲突、磨合与最终的融合,展现了人性中最复杂也最光辉的一面。我尤其欣赏作者对“异星文明”的刻画,他们没有落入俗套地将其描绘成非善即恶的极端形象,而是赋予了他们一套完整且逻辑自洽的社会体系和生存哲学。那种“我们以为的真理,在更广阔的宇宙中可能只是一个笑话”的震撼感,是很多同类作品难以企及的深度。读到最后,你会发现,这本书探讨的远不止是科技和冒险,它更像是一部关于存在主义和文化冲突的哲学寓言,读完后久久不能释怀,需要时间去沉淀和消化。
评分这本《星际漂流记》的封面设计简直是一绝,深邃的宇宙背景下,一艘孤独的小飞船仿佛被无尽的黑暗吞噬,那种宿命感和对未知的敬畏交织在一起,让人忍不住想知道船上的主人公经历了怎样的奇遇。故事的开篇非常抓人,作者用非常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主角在休眠舱中醒来,面对一片陌生的星域时的迷茫与绝望。他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英雄,更像是一个被命运推着走的普通人,这种真实感立刻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书中对于宇宙的物理现象的描述,比如引力场的扭曲、超光速航行带来的时空错位感,都处理得恰到好处,既有足够的科学硬核支撑,又不会让人觉得枯燥难懂。更妙的是,作者穿插了大量主角对地球往事的追忆,那些关于亲情、友情的片段,在冰冷的宇宙中显得格外温暖而珍贵,让人在紧张的求生情节中,找到了一丝情感的慰藉。这本书的节奏掌握得极好,紧张时让人屏息凝神,舒缓时又引人深思,是一部非常值得细细品味的科幻佳作。
评分我通常对那种充斥着太空歌剧和激光对决的小说不太感冒,但《远方的回响》完全打破了我的固有印象。它更像是一部“太空心理惊悚片”,紧张感不是来源于外部的敌人,而是来自于内部的猜疑和环境的压迫。作者非常擅长营造一种令人不安的寂静感。在广袤的虚空中,任何微小的声响、任何不合时宜的闪烁,都会被放大成巨大的威胁。随着情节的推进,你会发现,主角们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所处的现实是否真实,这种叙事上的不确定性,使得阅读体验充满了惊悚的快感。而且,书中对于资源匮乏和生态平衡的讨论,也充满了对当下人类社会的反思,使得故事的格局在微观的求生斗争与宏观的文明警示之间自由切换,读起来非常过瘾,绝对是“一口气读完,然后立刻想再读一遍”的类型。
评分这本书的细节处理达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每一个小小的道具、每一个出现的术语,似乎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背景故事。它构建了一个极其严谨的世界观,比如不同星系之间的贸易规则、基于量子纠缠的信息加密技术,作者似乎都做了大量的背景研究。读这本书的体验,就像是跟随一位经验丰富的探险家,拿到了一份详尽的地图,每翻过一页,都是对这个未知领域的深入探索。我尤其喜欢那些关于“时间”在不同星际尺度下流逝差异的描写,它微妙地影响了人物的决策和情感联结,使得短暂的相遇和漫长的等待都充满了重量感。总而言之,这是一部需要你全神贯注才能体会其精妙之处的作品,适合那些喜欢深度探索和逻辑自洽设定的硬核科幻爱好者,读完后感觉自己的知识库都被拓宽了不少。
评分从文学性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文字功底实在令人赞叹。它的语言是流动的,富有诗意的,即便是描述机械故障或飞船内部的冰冷场景,也能通过精妙的比喻和节奏感,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比如,有一段描写主角试图修复受损的生命维持系统,作者将其比喻为“在时间的缝隙中,用颤抖的手试图缝合撕裂的命运之网”,那种绝望中的挣扎,读起来让人心头一紧。书中还穿插了一些非常哲思性的独白,关于记忆的本质、身份的定义,这些思考并没有生硬地植入对话中,而是自然地融入了主角的内心挣扎里。这本书的成功之处在于,它没有过度依赖宏大的场面来取悦读者,而是将焦点聚焦在个体内心的风暴上,让读者通过角色的眼睛,去重新审视我们习以为常的世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