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籍译典丛书(全7册)汉藏史集+布顿佛教史+觉囊派教法史+安多政教史(上下)+贤者喜宴 吐蕃史贤者

藏籍译典丛书(全7册)汉藏史集+布顿佛教史+觉囊派教法史+安多政教史(上下)+贤者喜宴 吐蕃史贤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庆英 译
图书标签:
  • 藏族历史
  • 佛教史
  • 吐蕃史
  • 汉藏关系
  • 藏传佛教
  • 布顿
  • 觉囊派
  • 安多
  • 贤者喜宴
  • 历史文献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恒元盛世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青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25053028
商品编码:27218456532
出版时间:2008-11-01

具体描述

汉藏史集                                                            定价:45

布顿佛教史                                                        定价:42

觉囊派教法史                                                    定价:36

安多政教史(上下)                                         定价:168

贤者喜宴 吐蕃史+贤者喜宴 噶玛岗仓史         定价:198

........

书名:贤者喜宴(套装共2)/藏籍译典丛书

:198元

作者:[明] 巴卧·祖拉陈瓦 著;黄颢,周润年 注

出版社:青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4-01

ISBN:9787225053028

字数:545000

页码:123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16开

商品重量:

暂无相关内容(以实物为准)

目录



前言
章 赞普囊日松赞之前的吐蕃历史
第二章 赞普松赞干布的政绩
第三章 赞普松赞干布迎娶公主及初创佛教
第四章 赞普芒松芒赞、都松芒杰隆囊及墀德祖赞的事迹
第五章 赞普墀松德赞的事迹
第六章 赞普墀松德赞从印度和汉地迎请高僧
第七章 墀松德赞兴建桑耶寺等事迹
第八章 藏人受戒出家及制定佛教大法
第九章 墀松德赞颁布兴佛诏书及有关碑文
第十章 墀松德赞制定各种习规及法律
第十一章 顿渐净辩及“三户养僧”
第十二章 墀松德赞晚年与墀德松赞执政
第十三章 赞普墀祖德赞的事迹
第十四章 赞普朗达玛的事迹
第十五章 朗达玛之嫡系及其佛教
第十六章 吐蕃奴隶起义及王子云丹和约松之后裔
第十七章 德祖衮后裔及其兴佛之举措
第十八章 阿底峡进藏前后的吐蕃社会及佛教
第十九章 保护大昭寺及修缮桑耶、叶尔巴等寺


前言
章 世噶玛巴活佛都松钦巴(1110~1193)
第二章 第二世噶玛巴活佛噶玛巴什(1206~1283)
第三章 第三世噶玛巴活佛让迥多吉(1284~1339)
第四章 第四世噶玛巴活佛若必多吉(1340~1383)
第五章 世红帽系活佛扎巴僧格(1283~1 349)
第六章 第二世红帽系活佛贝喀觉旺波(1350~1405)
第七章 第五世噶玛巴活佛德新协巴(1384~1415)
第八章 第三世红帽系活佛却贝益西(1406~1452)
第九章 第六世噶玛巴活佛统瓦顿丹(1416~1453)
第十章 第七世噶玛巴活佛却扎嘉措(1454~1506)
第十一章 第四世红帽系活佛却吉扎巴益西贝桑波(1453~1522)
第十二章 噶玛噶举派的大师
第十三章 第八世噶玛巴活佛米觉多杰(1507~1554)
附录
藏文与拉丁字母转写符号对照表
参考书目
译后记

暂无相关内容(以实物为准)暂无相关内容(以实物为准)

《吐蕃王朝史证》 引言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吐蕃王朝以其雄踞青藏高原的辉煌,在东方文明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从赞普的崛起,到其对外征服与交流,再到王朝的衰落与演变,吐蕃的历史不仅是高原民族的叙事,更是世界古代史中不可或缺的篇章。然而,对于吐蕃王朝的兴衰历程,尤其是其政治、军事、社会结构的具体运作,以及与周边文明的互动细节,学界至今仍存在诸多待解之谜。现有研究多散见于各种文献或专著,缺乏一部系统梳理、辨析史料、整合研究成果的综合性著作。《吐蕃王朝史证》正是基于这一需求而撰写,旨在通过对现有汉文、藏文史籍及考古发现的深入梳理与辨析,力求呈现一个更为真实、立体、细致的吐蕃王朝历史面貌。 本书内容梗概 《吐蕃王朝史证》并非对现有史料的简单罗列,而是着重于史料的“证”——即通过审慎的考证与辨析,揭示史料背后的真相,弥合史书的空白,澄明历史的疑点。本书将围绕吐蕃王朝的核心要素展开,运用历史学、考古学、文献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旨在为读者提供一部既有学术深度,又具可读性的吐蕃王朝通史。 第一卷:吐蕃王朝的奠基与扩张(约公元七世纪初至九世纪初) 本卷聚焦于吐蕃王朝从兴起到鼎盛的阶段,重点考察其政治制度的建立、军事力量的崛起以及对外扩张的历程。 吐蕃的早期社会与政治形态: 探讨赞普制度的起源,吐蕃早期氏族与部落的构成,以及其社会结构与经济基础。将结合考古发现,分析吐蕃早期文化遗存,推测其物质生活与精神信仰。 松赞干布改革与文成公主入藏: 详细梳理松赞干布时期在政治、法律、文字、宗教等方面的重大改革。深入分析文成公主入藏的历史意义,以及汉藏文化交流对吐蕃社会的影响,辨析史籍中关于这一时期的不同说法。 吐蕃的军事组织与对外征服: 考证吐蕃军队的编制、战术及武器装备。分析吐蕃王朝对外征服的策略与方向,特别是其在帕米尔高原、河西走廊、安西都护府等地的军事行动,以及与唐朝、葛逻禄、石国等势力的较量。 吐蕃的统治与管理: 探讨吐蕃在征服地区推行的统治政策,包括地方行政设置、税收制度、法律体系等。分析吐蕃王朝如何维系庞大的疆域,以及其在中央集权与地方自治之间的动态平衡。 佛教的传入与初步发展: 考察佛教在吐蕃王朝早期传入的途径、传播方式以及遇到的阻力。重点关注赤松德赞时期佛教的官方地位的确立,以及早期寺院的兴建与僧团的组织。 第二卷:吐蕃王朝的内部挑战与文化繁荣(约公元九世纪初至九世纪末) 本卷将重心放在吐蕃王朝内部的动荡,以及在这一时期仍然得以发展繁荣的文化和社会生活。 朗达玛灭佛与宗教政治的冲突: 深入分析朗达玛灭佛事件的背景、过程及其深远影响。探讨吐蕃王朝政治与宗教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灭佛政策对吐蕃社会造成的冲击。 吐蕃王朝的财政与经济: 详细考察吐蕃王朝的经济来源,包括农业、畜牧业、手工业以及对外贸易。分析其财政收入的构成与支出,以及经济政策对王朝稳定性的影响。 吐蕃的社会结构与阶层: 梳理吐蕃社会的等级制度,包括贵族、平民、奴隶等不同阶层。探讨各阶层的权利与义务,以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吐蕃的对外关系与交流: 除了与唐朝的交流,还将考察吐蕃与吐谷浑、回纥、南诏等周边政权的关系。分析吐蕃在丝绸之路上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其与其他文明在经济、文化、宗教上的互动。 吐蕃的文学、艺术与科学: 考察吐蕃王朝在文学(如史诗、民歌)、艺术(如壁画、雕塑)以及天文、医学等科学领域的发展成就。分析这些成就与吐蕃社会生活、宗教信仰之间的联系。 吐蕃王朝的衰落与分裂: 探讨导致吐蕃王朝衰落的内外部因素,包括政治腐败、地方割据、外族入侵等。分析王朝分裂后的格局,以及其对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的影响。 第三卷:吐蕃历史研究的史料辨析与方法论 本卷将聚焦于吐蕃历史研究的学术方法与史料问题,为读者提供一个审视历史研究的视角。 汉文史籍中的吐蕃记录辨析: 重点梳理《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等汉文史籍中关于吐蕃的记载,辨析其史料价值、可能存在的偏见及不同记载之间的矛盾。 藏文史籍中的吐蕃历史叙事: 介绍重要的藏文史籍,如《吐蕃王朝大事年表》、《红史》、《巴协》等,分析其内容特点、史料价值及在吐蕃历史研究中的地位。 考古发现与吐蕃历史研究: 介绍吐蕃时期的重要考古发现,如墓葬、遗址、壁画、碑刻等,分析这些发现如何印证或修正史籍记载,以及其在还原吐蕃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吐蕃文字与铭文研究: 探讨吐蕃文字的演变与发展,以及吐蕃时期重要碑刻、文献的解读。分析这些文字资料如何为我们了解吐蕃的政治、经济、宗教及社会生活提供一手证据。 吐蕃历史研究的争议与前沿: 梳理当前吐蕃历史研究中的主要争议点,如吐蕃王朝的具体疆域、王朝灭亡的原因、佛教在吐蕃的传播路径等。介绍吐蕃历史研究的最新进展与研究方向。 本书特色 史料辨析与考证为核心: 本书并非简单搬运史料,而是强调对史料的批判性解读与深入考证,力求还原历史的真相。 跨学科研究方法: 综合运用历史学、文献学、考古学、语言学等多种学科的研究方法,构建多维度、立体化的吐蕃王朝历史叙事。 系统性与整体性: 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宗教等多个层面,全面展现吐蕃王朝的兴衰历程,力求提供一个完整的历史画卷。 兼顾学术性与可读性: 在保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注重语言的清晰与流畅,使本书既能满足专业研究者的需求,也能为广大历史爱好者提供深入了解吐蕃历史的窗口。 填补研究空白: 针对当前吐蕃历史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本书将重点梳理与辨析关键史料,澄清历史疑点,为相关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参考。 结语 吐蕃王朝的历史,是一部充满传奇与挑战的史诗。通过《吐蕃王朝史证》,我们希望能带领读者穿越时空的迷雾,走进那个辉煌而又复杂的时代,近距离地感受吐蕃民族的智慧与力量,理解他们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舞台上扮演的重要角色。本书的出版,不仅是对吐蕃王朝历史的一次系统性梳理与深入探究,更是对历史研究方法的一次实践与探索。我们相信,它将有助于增进学界对吐蕃历史的认识,并激发更多人对这一神秘而伟大的文明产生浓厚的兴趣。

用户评价

评分

这套书最让我震撼的地方,在于它呈现的文化张力和历史的多元性。它不仅仅是在讲述“过去”发生了什么,更重要的是,它揭示了藏地内部不同群体、不同思潮之间是如何互动、冲突与融合的。你会清晰地看到,一个文化在面对外部影响和内部变革时所展现出的强大生命力。尤其是对于那些细微的教义之争或权力转移的描述,那种细腻程度,让人仿佛能触摸到历史的脉搏。它打破了我之前对某些历史概念的刻板印象,让我意识到,历史从来都不是单向度的直线发展,而是充满了岔路口和多重叙事的复杂交织体。

评分

这套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厚重却不失典雅,那种沉甸甸的历史厚度扑面而来,光是摆在书架上,就仿佛能感受到那些遥远岁月的重量。我记得我第一次翻开它的时候,首先被吸引的是那些精美的插图和排版,看起来是下了大功夫的,不仅仅是内容的堆砌,更像是对传统藏地文献的一种致敬。纸张的质感也很好,触摸起来很舒服,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累。对于一个对历史和文化有执着追求的人来说,这种用心制作的实体书,远比电子版来得有温度。它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像是一件艺术品,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也能享受到视觉上的愉悦。拿到手的那一刻,我就知道,这绝对不是那种随随便便就能翻完的书,它需要静下心来慢慢品味,去感受其中蕴含的匠人精神。

评分

阅读体验上,我得承认,这套书的门槛并不低,它不是那种可以轻松消遣的读物。每一次翻阅,都像是在攀登一座知识的高山,需要保持高度的专注力。我发现自己常常需要对照着地图和时间线才能完全跟上作者的思路,但这正是它迷人的地方——它拒绝肤浅,要求你真正投入进去。不同于一般的通俗历史读物,它更像是提供了一套严谨的学术工具箱,里面装满了精密的史料和考证。对于我这种喜欢刨根问底的人来说,这种严谨性反而是极大的享受,因为你知道你正在接触的是经过反复打磨的知识结晶,而不是道听途说或者想当然的臆断。

评分

坦白讲,如果只是想对西藏历史有个大概了解,这套书可能过于厚重了。但如果你已经是某个领域的“老饕”,渴望深入到文献的肌理之中,寻求更可靠的参照系,那么这套书的价值就无法估量了。它就像是一位博学的向导,带着你走进了常人难以涉足的藏地知识密林深处,让你见识到文献的广度和深度。每一册都像是一块独立的拼图,但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历史长卷。合上书本时,心中涌起的更多是敬畏感——对那些文字的创造者,以及对这段漫长而丰富的历史本身的敬畏。这套书,无疑是近期我收藏中最具分量的一笔。

评分

说实话,我最初接触这套书是抱着一种“朝圣”的心态,因为里面涉及的很多主题,在目前的汉文世界里,往往是零散和碎片化的。比如那些关于特定教派历史的深度挖掘,或者是对某些历史事件的罕见记载,都是非常宝贵的。读下来最大的感受是,它构建了一个非常宏大且细致的叙事框架,让你能够跳出单一的视角去看待西藏历史的复杂性。作者们显然是下了深厚功夫的,不仅仅是文献的梳理,更重要的是他们对这些复杂历史脉络的梳理和解读能力,使得原本晦涩难懂的内容变得相对清晰起来。这套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深度进入特定领域的通道,让我看到了很多以前只能想象却难以触及的知识细节。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