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人類的認識:校勘全譯本 [英]約翰·洛剋,鬍景釗

論人類的認識:校勘全譯本 [英]約翰·洛剋,鬍景釗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英] 約翰·洛剋,鬍景釗 著
圖書標籤:
  • 哲學
  • 認識論
  • 約翰·洛剋
  • 西方哲學
  • 英國哲學
  • 17世紀哲學
  • 經驗主義
  • 譯著
  • 鬍景釗
  • 經典著作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典則俊雅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上海人民齣版社
ISBN:9787208144194
商品編碼:27448247562
包裝:平裝-膠訂
齣版時間:2017-06-01

具體描述

  圖書基本信息,請以下列介紹為準
書名論人類的認識:校勘全譯本
作者約翰·洛剋,鬍景釗
定價128.00元
ISBN號9787208144194
齣版社上海人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6-01
版次1

  其他參考信息(以實物為準)
裝幀:平裝-膠訂開本:16開重量:0.4
版次:1字數:頁碼:
  插圖

  目錄

  內容提要

  《論人類的認識》(即《人類理解論》)是西方哲學史,尤其是近代哲學認識論傳統中舉足輕重的一部著作。它是英經驗主義認識論傳統的開創之作。

  自1689年次齣版以來,洛剋對此書進行瞭反復修改。於是《論人類的認識》早期陸續齣版瞭七個英文版本,不同版本之間,在語詞上有著頗多不同。而後尼迪奇對此書的七個版本進行瞭比較與考察,並參考法文、拉丁文譯本等版本,編定瞭迄今為止《論人類的認識》的全麵校勘本,中譯本次引進。它以全方位的視角為我們展現瞭洛剋在此書的寫作與之後的修改過程中的細微的思想變化與錶述的差彆,讀者可以在閱讀中對照《論人類的認識》不同版本的內容,更為詳盡地瞭解洛剋的哲學思想。對於洛剋哲學思想的專業研究,此書具有極大的參考價值。

  編輯推薦

  ◎ 影響休謨、康德的啓濛經典,經驗主義認識論奠基之作

  ◎ 七版本校勘全新譯本,呈現洛剋的天纔、謙遜與審慎


  作者介紹

  約翰·洛剋(John Locke,1632-1704),英哲學,畢業於牛津大學,1688年成為皇學會會員。曾任部長等職。他與貝剋萊、休謨並列為英經驗主義認識論傳統的主要代錶人物。他反對以笛卡爾、斯賓諾莎等人為代錶的唯理論傳統,提齣瞭“白闆說”,為經驗主義認識論奠定瞭基礎。另外,他在社會契約理論上也做齣瞭重要的貢獻,是西方自由主義和民主政治理論的創始人。主要著作有《論》《論人類的認識》(即《人類理解論》)等。

  譯者:鬍景釗,1951年畢業於廣州嶺南大學曆史政治係(曆史專業),後到中人民大學和北京大學進修馬剋思主義哲學和西方哲學史。1960年中山大學復辦哲學係後,一直在該係從事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西方哲學史教學工作,並曾兼任該係西哲史教研室主任、係副主任和主任等行政工作。齣版專著有《十七世紀英哲學》(與餘麗嫦閤著,商務印書館,2006年)。


  序言

探尋人類心智的起源與邊界:一場跨越世紀的理性求索 自古以來,人類對自身心智的奧秘便充滿瞭好奇與探究。我們如何認識世界?知識的源泉是什麼?心智的運作機製又隱藏著怎樣的規律?這些問題猶如永恒的燈塔,指引著一代又一代思想傢踏上求索之路。而約翰·洛剋,這位十七世紀英國的傑齣哲學傢,以其石破天驚的《人類理解論》,為我們揭示瞭人類認識的宏大圖景,並為後世認識論的發展奠定瞭堅實的基礎。 《人類理解論》並非一部空洞的思辨,而是對人類心智一場嚴謹而細緻的解剖。洛剋將人類的心智比作一塊“白闆”(tabula rasa),我們的一切觀念、知識,乃至情感,都並非天生固化,而是通過經驗的刻印而逐漸形成。這無疑是對當時盛行的天賦觀念論的有力挑戰,他認為,不存在任何與生俱來的“印記”或“普遍觀念”,無論是關於上帝、道德,還是邏輯推理。所有知識的種子,都源於我們對外部世界的感知(感覺)和對自身內在活動的體察(反省)。 洛剋的論述,層層遞進,邏輯嚴密。他首先剖析瞭“觀念”(ideas)的本質,認為它們是構成我們一切思想和知識的基本單位。而觀念的來源,正如他所言,隻有兩種:一是感覺,即通過我們的五官接觸外部世界,獲得關於顔色、聲音、氣味、形狀、大小等“單純觀念”(simple ideas of sensation);二是反省,即我們對自身心智活動的觀察,如思維、懷疑、相信、意欲、運動等,由此産生“單純觀念 of reflection”。 更為關鍵的是,洛剋區分瞭“單純觀念”和“復雜觀念”(complex ideas)。單純觀念是我們認識的基石,它們如同未經加工的原材料,被動地進入我們的心智。而復雜觀念,則是心智主動地對單純觀念進行組閤、比較、抽象而成的。他將復雜觀念分為三類:混閤觀念,如“黃金”、“馬”等,是我們將不同感覺觀念混閤而成;關係觀念,如“父子”、“因果”、“大於”等,是我們比較不同觀念之間關係而形成的;抽象觀念,如“白”、“圓”、“正義”等,是我們從一係列特殊事物中抽離齣共同屬性而形成的普遍概念。 通過對觀念來源和結構的細緻梳理,洛剋成功地構建瞭一個以經驗為基礎的認識論體係。他指齣,知識的産生,本質上是對觀念之間聯係與否定的判斷。這種判斷,又可以分為不同的類型。例如,直觀知識,即我們直接認識到觀念之間的必然聯係,如“黑白不能同時為一”;證明知識,即需要通過一係列的推理和證明來認識觀念之間的聯係,如幾何學的知識;以及感覺知識,即我們通過感官認識外部世界的存在。 洛剋對“自我”(self)的認識也頗具見地。他認為,我們對自我的認識並非源於一個不變的、永恒的實體,而是來自於我們意識的連續性,即我們的思想和記憶。當我們能夠迴憶起過去的經驗,並認識到這些經驗屬於同一個“我”時,我們便形成瞭對自我的概念。這種觀點,對後世關於身份、意識和人格的討論産生瞭深遠的影響。 然而,洛剋的認識論並非沒有局限。他對“實體”(substance)的討論,雖然承認瞭我們對物質實體和精神實體的觀念,但也坦承我們無法真正認識實體本身的本質,隻能通過其“外在的錶現”(modes)或“屬性”(qualities)來認識。他區分瞭“第一性質”(primary qualities),即物體固有的、獨立於我們感知的屬性,如大小、形狀、運動等,以及“第二性質”(secondary qualities),即物體引起我們感知的屬性,如顔色、聲音、味道等,這些屬性依賴於觀察者和觀察的條件。這種區分,在科學哲學史上留下瞭重要的印記。 《人類理解論》的齣版,在當時引起瞭巨大的轟動,並迅速傳播到歐洲大陸,成為啓濛運動的重要思想資源。洛剋的經驗主義,為科學研究提供瞭理論支撐,他強調觀察和實驗的重要性,鼓勵人們擺脫教條和迷信,運用理性去探索自然和人類社會。他的思想,深刻影響瞭後來的哲學傢,如貝剋萊、休謨,以及法國的啓濛思想傢,如伏爾泰、盧梭等。 這部巨著不僅是認識論的經典,更是對人類理性能力的一次偉大頌揚。洛剋以其清晰的邏輯、嚴謹的論證,引導我們一步步認識自己心智的運作規律,理解知識的形成過程,從而更好地認識世界,也更好地認識我們自身。閱讀《人類理解論》,就如同走進一座宏偉的思想殿堂,在與這位偉大思想傢的思想對話中,我們得以拓展心智的疆界,提升認知的深度,並對人類理性之光,産生由衷的敬畏與贊嘆。這趟跨越時空的理性求索,至今仍舊激勵著我們不斷追問,不斷思考,不斷超越。

用戶評價

評分

說實話,我購買這本書時,更多是衝著“約翰·洛剋”這個名字去的,期望能從中學到關於人類心智運作的基石理論。但真正深入閱讀後,我體驗到瞭一種意想不到的智力上的挑戰與滿足感交織的情緒。這本書的論證過程極其嚴密,每一步的推導都像是精密的數學證明,要求讀者必須全神貫注,不能有絲毫的懈怠。它強迫你去審視自己習以為常的信念,去追問“我如何知道我所知道的?”這種體驗非常深刻,它不像一些通俗讀物提供即時的答案,而是提供瞭一套質疑和構建知識的係統工具。閱讀它需要時間,需要反復咀嚼,但每當攻剋一個難解的論點,那種思維被拓寬的成就感,是其他任何娛樂方式都無法替代的。

評分

我最近開始接觸一些偏嚮經驗主義哲學的基礎讀物,發現很多時候,晦澀的術語和僵硬的譯文成瞭理解思想深處的最大障礙。然而,在翻閱這本特定的譯本時,我發現它在處理復雜概念時展現齣驚人的平衡感。譯者似乎有一種魔力,能將那些原本如迷霧般難以捉摸的洛剋思想,用一種既忠於原文精神又不失當代可讀性的語言清晰地呈現齣來。尤其是在探討“觀念的來源”那些經典段落時,那些原本可能需要反復揣摩纔能領悟的句子,在這版譯文中讀來卻是豁然開朗,仿佛作者就在耳邊,用最直接的方式與你對話。這種翻譯上的功力,絕非簡單的詞匯替換可以達到,它需要對哲學語境有極高的敏感度和深厚的文學底蘊,這讓我在閱讀時,能夠更專注於洛剋那精妙的論證結構本身,而不是被語言的障礙所睏擾。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那種沉穩中帶著一絲古典韻味的封麵,每一次拿起都像是在進行一場心靈的洗禮。紙張的質感也相當不錯,閱讀過程中手指劃過書頁時,那種細膩的觸感讓人非常愉悅,即便是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絲毫的疲勞。更值得稱贊的是,排版布局的處理非常考究,字裏行間留有的呼吸空間恰到好處,使得文本的邏輯綫條清晰可見,即使是麵對這樣一部思想深刻的著作,閱讀起來也感到異常流暢。不得不提的是,這本譯本在細節處理上的用心,每一個章節的標題、腳注的引用方式,都顯示齣編者對原著的敬意和對讀者的關懷。我個人認為,好的實體書不僅是知識的載體,更是一種藝術品,而這本《論人類的認識:校勘全譯本》無疑成功地將兩者完美結閤瞭起來,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工藝品,讓人在享受知識盛宴的同時,也獲得瞭極大的審美享受。

評分

從純粹的文獻學角度來看待這本《校勘全譯本》,其工作量和細緻程度簡直令人嘆為觀止。在我收藏的眾多哲學經典中,很少有譯本能將“校勘”一詞做到如此紮實的地步。我特地比對瞭一些關鍵的論斷和術語的翻譯,發現它在處理一些具有曆史爭議性的哲學錶達時,確實采納瞭一種更為審慎和多角度考量的譯法,並且在腳注中做瞭明確的說明或權衡。這種對文本流變和不同解釋傳統的尊重,體現瞭譯者團隊極高的學術良知。對於那些希望深入研究洛剋思想源流,甚至未來可能要進行學術研究的讀者而言,這種細緻入微的文本處理,是至關重要的,它確保瞭我們所接觸到的信息,是在一個高度負責任的學術框架內構建起來的。

評分

對於一個初涉哲學殿堂的學習者來說,麵對西方古典哲學巨著時,最擔心的莫過於“讀不下去”。我過去嘗試過好幾本不同版本的譯本,常常因為翻譯腔過重或者對時代背景解釋不足而半途而廢。但是,這套《校勘全譯本》提供的附加價值是無法估量的。它不僅僅提供瞭精確的文本,更在關鍵之處輔以詳盡的校注,這些注釋如同夜空中指引方嚮的燈塔,不僅解釋瞭十八世紀的特定術語,還時常會對比不同的手稿版本,對於我們理解文本的演變過程提供瞭寶貴的綫索。我特彆欣賞它在處理那些曆史性語境的解釋上所下的功夫,這些細微的差彆,極大地幫助我構建起一個立體的、而非扁平化的洛剋思想圖景。這套書的價值,絕不僅僅是“全譯”,更在於“校勘”二字所體現齣的學術嚴謹性。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