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先生著作系列—文化学大义(简体精装) 湖北新华书店

钱穆先生著作系列—文化学大义(简体精装) 湖北新华书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钱穆 著
图书标签:
  • 钱穆
  • 文化学
  • 历史
  • 哲学
  • 中国文化
  • 传统文化
  • 学术著作
  • 精装本
  • 湖北新华书店
  • 文化经典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湖北新华书店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ISBN:9787510863523
商品编码:27517086413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8-04-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钱穆先生著作系列—文化学大义(简体精装) 作者 钱穆
定价 38.00元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ISBN 9787510863523 出版日期 2018-04-01
字数 113000 页码 218
版次 1 装帧 精装
开本 32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先生自言,凡其所讲,无不自对国家民族之一腔热忱中来,皆是从一生在不断的国难之鼓励与指导下困心衡虑而得。书中所谈内容,对于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文化精神观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作者简介

钱穆先生(1895.7.30-1990.8.30)字宾四,1912年改名穆。先生自1912年始任小学、中学教员。1930年,他由顾颉刚先生推介,入北平燕京大学执教,从此跻身学术界。历任燕京、北京、清华、四川、齐鲁、西南联大等大学教授,也曾任无锡江南大学文学院院长。1949年迁居香港,与君毅、张丕介等创建新亚书院,任院长。1967年10月,钱穆先生移居台北,被选为中研院院士,台北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1990年8月在台北逝世。

钱穆先生博通经史文学,擅长考据,一生勤勉,著述不倦。先生毕生著书七十余种,另有大量学术论文,共约一千八百万字。他在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的通论方面,多有创获,尤其在先秦学术史、秦汉史、两汉经学、宋明理学、清代与近世思想史等领域,造诣甚深。钱穆先生在现代中国学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


   目录

弁言

再版序

一 为什么要讲文化学

二 文化学是什么一种学问

三 文化的三阶层

四 文化之两类型

五 文化七要素

六 中西文化比较

七 文化的衰老与新生

八 世界文化之远景

附录

一 世界文化之新生

二 孔子与世界文化新生

三 人类新文化与新科学

四 中国文化与人权思想

五  中国文化演进之三大阶程及其未来之演进

六 个人与家国

七 西方个人主义与中国为己主义

八 中西政教之分合

九 天性与学问

   编辑推荐

   文摘

   序言

《文化学大义》:重塑民族精神的现代回响 本书并非仅仅是一部学术著作,它更像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一场直抵国人心灵深处的深刻反思。钱穆先生以其深厚的学养和宏大的视野,在本系列著作中,以《文化学大义》为核心,试图解构与重建我们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它挑战了近代以来许多对中国文化流于片面、甚至是否定的论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理解中华文明的独特性、韧性与生命力。 历史的厚重,现代的求解 《文化学大义》的出发点,是对中国文化在世界文明史中的地位与价值进行重新评估。钱穆先生指出,西方文化以其物质文明的飞跃而著称,但中国文化则在精神层面,尤其是在人伦日用、道德修养、政治制度的和谐统一上,展现出更为深邃的智慧。他并非否定西方的成就,而是强调中国文化拥有其独特的贡献,并且这种贡献,在现代社会,恰恰是解决诸多危机、重塑民族精神的关键所在。 本书的精髓在于,它将抽象的文化概念,落回到具体的生活实践和历史演变之中。钱穆先生并非空谈理论,他深入分析了中国历代王朝的兴衰、思想家们的论辩、以及社会结构的变化,来阐释中国文化如何内生出自我调节与发展的动力。他着重探讨了“家国同构”的政治伦理、中国式的人格养成、“文以载道”的教育理念等,这些都是理解中国文化独特性的重要切入点。 超越“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藩篱 在近代中国,面对西方文明的冲击,“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曾是一种普遍的应对策略。钱穆先生的《文化学大义》则进一步升华了这一思考。他认为,仅仅将中国文化视为一个“体”而停滞不前,或将西方文化视为“用”而盲目模仿,都可能导致文化的失根。真正的出路在于,深入理解中国文化的“大义”,挖掘其内在的生命力,然后在此基础上,有选择地、创造性地吸收外来文明的精华,最终实现中华文化的现代转化与创新。 本书对于“大义”的阐释,并非僵化的教条,而是一种动态的、发展的观念。它强调的是一种精神气质,一种思维方式,一种价值取向,这些是构成中华民族主体性的根本。钱穆先生以恳切的语言,号召我们重新认识并珍视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属于我们自己的现代文明。 对教育与社会的重要启示 《文化学大义》对当代的教育体系和社会发展,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在教育领域,它提醒我们,不能仅仅关注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人格的塑造和人文精神的培养。中国传统教育中强调的“道德”、“修身”、“家国情怀”,在今天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在社会层面,本书也为我们应对全球化浪潮下的文化认同危机,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它鼓励我们,在开放包容的同时,坚定文化自信,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通过对中国文化“大义”的深入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辨析是非,抵制文化的侵蚀,并在多元的世界格局中,发出中国独特的声音。 一部值得反复阅读的经典 《文化学大义》并非一本轻易读懂的书,它需要读者投入时间和精力,去体会钱穆先生字里行间的深意。但正是这份挑战,使其成为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经典。每一次重读,都能从中汲取新的营养,对中国文化,对我们自身,获得更深的理解。 本书的问世,标志着对中国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以其深刻的洞见、严谨的论证和对民族文化的深情,为我们提供了一面镜子,让我们能够照见自己的历史,理解自己的文化,更重要的是,它为我们指明了通往民族复兴的道路——一条植根于深厚文化根基,又面向未来的创新之路。 湖北新华书店以简体精装的形式推出钱穆先生著作系列,正是对这一宝贵思想遗产的珍重与传承。这套系列著作,必将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人,重新认识、热爱并传承这份属于我们的辉煌文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入不竭的精神动力。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一本关于中国古代哲学史的书,我深切感受到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这本书并非简单地罗列历代哲学家及其思想,而是试图勾勒出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展现了不同思想流派在特定历史语境下的产生、发展与演变。作者以其深厚的学养,将那些抽象的哲学概念,如“道”、“仁”、“礼”等,置于生动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故事中进行阐释,使得原本枯燥的理论变得鲜活起来。我尤其被书中对儒家、道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比较分析所吸引,作者并非简单地将它们割裂开来,而是深入挖掘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与相互影响,展现了中国古代思想的统一性与多样性。书中对史料的运用也恰到好处,既有对经典文献的深入解读,又不乏对考古发现的引用,让读者对古代思想的物质载体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总而言之,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认识中国古代思想的大门,让我对中华文化的根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激发了我进一步探索中华文明其他领域的兴趣。

评分

近期,我沉浸在一本关于中国古代艺术史的著作中,如同置身于一个流光溢彩的博物馆。作者以一种近乎艺术家般的细腻笔触,描绘了从原始社会的陶器到明清宫廷绘画的漫长艺术发展历程。书中对不同时期艺术风格的分析,不仅仅是形式上的描述,更着重于探讨艺术创作背后的社会文化背景、哲学观念以及审美趣味。我特别欣赏作者对青铜器、石窟造像、书法、绘画等不同艺术门类的深入剖析,他不仅介绍了代表性的作品,还挖掘了这些作品背后蕴含的故事和象征意义。例如,书中对汉代画像石的解读,让我看到了古人对生活的热情以及对来世的期盼;对宋代山水画的描绘,则让我体会到中国文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在艺术中的体现。作者的文字极富感染力,仿佛能够穿越时空,将我带到那个艺术蓬勃发展的时代,与那些伟大的艺术家们进行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这本书让我对中国古代艺术有了全新的认识,也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在艺术上的独特创造力和审美情趣。

评分

最近读到一本关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的书,犹如在历史的长河中进行一次深刻的哲学思考。本书并非简单地对历代王朝的官僚体系进行梳理,而是着眼于制度的演变逻辑、背后的权力运作以及对社会的影响。作者以其宏大的历史视野,将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置于一个长时段的框架下进行考察,深入分析了从分封制到中央集权制,从宗法制到法治思想的转变过程。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权臣”、“外戚”、“宦官”等政治现象的分析印象深刻,作者并非简单地批判,而是尝试去理解这些现象产生的根源及其对国家命运的影响。书中对历代王朝政治体制的比较分析,也让我看到了制度的优劣及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适应性。这本书让我对中国古代的政治智慧和治理经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引发了我对当下政治实践的一些反思。

评分

我最近拜读了一本关于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史的著作,如同走进了一幅生动描绘古代中国人日常生活画卷。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没有从宏大的历史事件入手,而是聚焦于普通百姓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节日习俗、娱乐活动等方方面面。作者以极其考究的笔触,描绘了古代社会中不同阶层、不同地域人们的生活细节,从富贵人家的绫罗绸缎到寻常百姓的粗布麻衣,从文人的饮酒品茶到农夫的耕作播种,都栩栩如生。书中对古代节日习俗的描述尤其让我着迷,例如春节的拜年习俗、端午的赛龙舟、中秋的赏月团圆,这些习俗背后蕴含的情感和文化意义,在作者的笔下得到了生动的展现。此外,书中还探讨了古代的婚姻制度、家庭伦理、民间信仰等,这些都让我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温情与人情有了更深的体会。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也让我对中华文明的细腻情感和生活智慧有了更深切的理解。

评分

我最近翻阅了一本关于中国古代科技史的巨著,感觉就像是在进行一场穿越时空的科学探索。这本书没有像许多科普读物那样,仅仅罗列一些发明创造,而是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置于一个更广阔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进行考察。作者不仅详细介绍了火药、造纸术、指南针、印刷术等“四大发明”,还深入探讨了在天文、历法、医学、建筑、农业等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书中对这些科技成果的论述,既有对原理的严谨分析,也有对实践应用的生动描述。我特别被书中关于古代数学和天文学的部分所吸引,作者通过对算经和天文仪器的介绍,展现了古人超乎寻常的智慧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此外,书中还对古代工匠的技艺进行了细致的描绘,让我看到了那些默默无闻的劳动者为中华文明的进步所做出的巨大贡献。这本书不仅让我认识到中国古代在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更让我对中华民族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肃然起敬。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