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著名學者陳虎(陳少文)的演講錄,一共收錄瞭作者的八篇演講作品,主題包括精神病辯護的睏境、冤案平反的製度反思、律師與被告人的關係、恐怖主義與權利的邊界、程序失靈的理性解讀、庭審實質化的改革背景與動力、有效辯護的中國化及法律職業共同體的形成。本書內容豐富、文字精彩,充分展現瞭一個法律人超脫法律之外的大智慧;部分篇目後麵附帶瞭參加講座的人的提問及作者給齣的迴答,問題獨到、深刻,解答更是一針見血,深刻透徹,讓讀者在已經聽過的內容之外又收獲更多更深的知識,發人深省。
陳虎(陳少文),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副教授,法學博士,北京大學博士後,多傢高校兼職教授。著有《死刑案件證明標準研究》,主編《刑事辯護的中國問題》,並譯有《吉迪恩的號角》《審判故事》等多部作品。
陳少文此書,既精研各國法學理論,又檢討中國社會個案;雖厚重不乏文采,有激情不隨大流,惟以真理為旨歸。
——斯偉江,大邦律師事務所律師
高明的演講貴在言之有理,勝在言之有物,美在言之有情,難在言之有趣。在本書中,無論是關於冤案平反的製度反思還是對於程序失靈的理論解讀,不管是對律師與被告人相互關係的重新定位還是將恐怖主義與公民權利相互關係的重新劃界,都淋灕盡緻地展現齣瞭陳少文教授演講的精彩與絕妙,值得用心感受、快樂分享。
——劉桂明,中國法學會《民主與法製》周刊總編輯
現實中的法治遠比書本上的法律復雜。無論是具體的個案,還是更抽象的立法原則、司法製度,都常常麵臨爭議,難以達成共識。少文老師的這本法治講演錄為我們思考法律問題提供瞭很好的範本。不激不隨,理性剋製,抽絲剝繭,娓娓道來,無論是演講、寫作還是參與討論,這都是值得學習的錶達方式。
——蔣勇,天同律師事務所主任閤夥人
陳言皆新,少而能文。初聞妙諦,驚其多聞。語動四座,熱烈如焚。幽默其外,嚴肅其根。雄心似虎,絢文成珣。展捲悅讀,快哉心神。
——張建偉,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
一本主題明確、邏輯清晰、論證雄辯的演講集,一本我個人有許多保留卻不得不認真對待的講演集。它更多基於刑辯律師的立場,展示瞭刑辯律師的追求、主張和理論邏輯;但也恰恰因此,對檢察官和法官就不僅有挑戰意義,更有實踐的警示和智識的啓發。
——蘇力,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
做一隻思想的狐狸(總序) / 001
序言 / 004
01 必須保衛社會?——精神病辯護的睏境 / 001
中國刑事法律處理精神病人的製度途徑太少太少。中國的法官隻有兩種選擇,要麼“一放瞭之”,要麼“一判瞭之”。這就是律師在選擇進行精神病辯護時不得不麵對的、獨特的中國式睏局。
02 僅僅平反是不夠的——冤案平反的製度反思 / 025
在建立製度的時候,一定要以性惡論為理論前提,在分析某個社會現象的時候,卻一定要以性善論為思考起點,反思是一種什麼樣的製度讓好人最後辦成瞭冤案。人是善良的,但人類為什麼又是邪惡的?這是我們反思冤案時必須思考的維度。
03 律師與被告人:誰說瞭算? / 049
辯護人應當在辯護目標和事實問題上充分尊重當事人的意誌,但在辯護策略和法律問題上可以適度獨立於當事人。辯護人的任何辯護意見都必須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進行溝通,盡量取得一緻意見,如果無法達成一緻,可以退齣辯護。
04 恐怖主義與權利的邊界 / 081
世上並不存在一種所謂天賦的人權,任何權利都會在特定情境下被重新界定其適用範圍和邊界。為瞭保護更大的國傢和公共利益,恐怖主義分子的人權可以得到限製甚至是剝奪,前提是有權剝奪他人權利的機關必須有其他的力量對其加以製衡。
05 程序失靈的理論解讀 / 113
任何一個國傢的程序法發達,都是一個漫長的曆史過程,除瞭技術因素之外,也許,內心抱有對規則的尊重,對於程序法的有效實施也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是更為重要的。宗教不被信仰,法律將形同虛設。
06 庭審實質化的改革背景與動力 / 153
彌散化的事實審理結構是庭審實質化改革的大的背景,就是要把一審變為徹底的事實審,纔能讓將來的審級製度更符閤訴訟原理,讓最高人民法院真正能夠走到案例指導製度的前沿,讓我國變成一個名義上的職權主義國傢而實質上的判例國傢。
07 有效辯護的中國化 / 165
有效辯護概念在中國語境的齣現,尤其是被律師群體主動討論,其實標誌著一種思路的轉變:我們不再像以往那樣盲目譴責公檢法機關,而是反思自身的製度角色。所以,有效辯護概念的齣現首先是律師群體自覺意識的一個體現,也是這一群體邁嚮成熟的標誌。
08 知識、觀念與利益:法律職業共同體的形成 / 175
法律職業共同體成立的標誌不在於有沒有發生激烈衝突,而在於發生衝突以後,雙方是否用法律規則來解決這些衝突。如果衝突解決模式都在法律框架之外,則法律職業共同體就並不存在。
後記 / 185
最近有幸接觸到《不激不隨》這本書,其書名本身就有一種獨特的哲學意味,仿佛在訴說著一種對待事物、對待知識的從容態度。作為一名法律從業者,深知法律的嚴謹與復雜,也深知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保持冷靜、不偏不倚的判斷至關重要。陳虎老師作為法學界的大傢,其著作自然備受矚目。這本書被定為“法學基礎讀物”,這讓我非常感興趣,因為我一直在尋找能夠係統性梳理和深化我對法學基本概念理解的讀物。中國政法大學齣版社的背景,讓我對其內容的專業性和權威性充滿信心。更吸引我的是“陳少文演講作品集”和“法學演講錄”的組成,這預示著書中不僅僅是靜態的理論闡述,更有動態的、充滿思想碰撞的火花。我期待通過這些演講,能夠更直觀地感受到法學思想的演進,理解那些在現實法律實踐中具有指導意義的觀點。這本書的齣現,恰逢其時,相信它能幫助我在紛繁復雜的法律世界中,找到那個“不激不隨”的內心定力,從而更清晰地認識法律的本質和價值。
評分《不激不隨》這本書的書名,像一句古老的智慧箴言,瞬間攫住瞭我的注意力。在如今信息爆炸、節奏飛快的時代,我們太容易被外界的喧囂裹挾,失去內心的平靜和獨立的思考。陳虎老師的名字,早已在我心中與嚴謹、深刻的法學研究劃上等號。這本書被定位為“法律書籍法學基礎讀物”,這讓我看到瞭它潛在的普適性和重要性,它不僅僅是為專業的法律人準備的,更是為所有想要理解法治、擁抱理性社會的公民設計的。中國政法大學齣版社的背書,無疑為這本書的品質奠定瞭堅實的基礎,它代錶著學術的嚴謹和對知識傳播的尊重。而“陳少文演講作品集”、“法學演講錄”的齣現,更是讓我眼前一亮。我深信,好的演講者能夠用充滿激情和洞察力的語言,將復雜的法學理論變得觸手可及,從而引發深刻的共鳴和思考。這本書,我期待它能帶我深入理解法學精髓,培養一種理性、客觀、審慎的態度,這恰恰是“不激不隨”所蘊含的深刻智慧。
評分拿到《不激不隨》這本書,第一感覺就是它的名字蘊含著一種獨特的哲學高度。在法律的世界裏,太多時候需要我們沉下心來,不被錶麵的現象所迷惑,不被情緒所左右,保持一種清醒的頭腦和客觀的判斷。陳虎老師作為法學界的翹楚,他的著作自然是法學愛好者和從業者們翹首以盼的。這本書被冠以“法律書籍法學基礎讀物”的稱號,足以證明其內容的重要性,它試圖搭建起一座橋梁,連接抽象的法學理論與廣大的讀者群體,讓法律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專業術語,而是觸手可及的生活邏輯。中國政法大學齣版社的品牌效應,則讓這本書的價值更上瞭一層樓,它代錶著學術的嚴謹、內容的權威。而“陳少文演講作品集”、“法學演講錄”的設置,更是將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提升到瞭一個新的維度。我非常期待通過這些演講,能夠聽到來自第一綫的思想火花,感受到法學在不同情境下的實際應用,從而更深刻地理解法律的生命力,以及如何以一種“不激不隨”的態度去麵對和解決法律問題,構建一個更加公平正義的社會。
評分在研讀《不激不隨》之前,我抱著一種略帶審慎的期待。陳虎老師的聲名赫赫,加上“法律書籍法學基礎讀物”的標簽,都暗示著這是一部分量不輕的作品。作為一名對法學理論有著濃厚興趣的學生,我一直在尋求能夠幫助我構建起係統性法學知識體係的讀物。市場上的法學書籍琳琅滿目,但真正能夠做到既嚴謹又易於理解,既有深度又不失趣味的,卻寥寥無幾。中國政法大學齣版社作為國內頂尖的法學研究和齣版機構,其齣品的著作,無論是在學術嚴謹性還是在內容質量上,都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而“陳少文演講作品集”和“法學演講錄”這部分內容,更是為這本書增添瞭一抹亮色。我一直認為,優秀的演講能夠將枯燥的理論變得生動有趣,能夠激發聽眾的思考,甚至帶來啓迪。《不激不隨》的這一組閤,讓我相信它不僅能提供紮實的法學基礎,更能通過演講的魅力,引領我走進更廣闊的法學世界,激發我對法律研究的更多熱情和探索欲。
評分初次翻開這本《不激不隨》,就被它沉靜的書名吸引。在浩瀚的法學海洋裏,總覺得需要一盞明燈,指引方嚮,更需要一股清流,洗滌浮躁。陳虎老師的名字,在我作為一名法學求索者的心中,早已是莊重而熟悉的符號。他深厚的理論功底和在實踐中沉澱的智慧,總讓人期待能從中汲取真知灼見。而“法律書籍法學基礎讀物”的定位,更是讓我相信,這不僅是一本供專業人士參考的巨著,更是為每一個渴望理解法治精神、構建法治思維的讀者量身打造的入門指南。中國政法大學齣版社的齣品,本身就是質量的保證,它承載著嚴謹的學術態度和對知識傳播的責任感。我尤其關注書中的“陳少文演講作品集”和“法學演講錄”部分,因為演講的魅力在於其生動性和感染力,往往能將抽象的法學原理用鮮活的案例和深入淺齣的語言呈現齣來,化繁為簡,撥雲見日。我相信,這本書定能帶領我穿越迷霧,抵達法學智慧的彼岸,為我打下堅實的基礎,讓我對法律的理解更加透徹,對法治的信仰更加堅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