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麦克卢汉与媒介生态学
定价:35.00元
作者:兰斯·斯特拉特
出版社:河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1-01
ISBN:978756492474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美国福德汉姆大学终生全职教授兰斯·斯特拉特的又一新著——《麦克卢汉与媒介生态学》,授权河南大学出版社就要出版了。兰斯说:“拙著所要表达和解说的,是一种在20世纪得到极大整合的知识传统,这主要是在讲英语的区域,尤其是在北美。但是,这也是一种根植于古老文明世界的知识传统,在禁止使用视觉图像的以色列先知中,在探讨口语表达与书面文字差异的古希腊哲学家中,皆有所述。尼尔·波兹曼,我的导师,把这一领域命名为'媒介生态学'……”通观兰斯教授的这部新著,他是结合麦克卢汉关于传播、文化、语言、符号、文学、艺术、建筑、技术、信息、系统等等领域的研究,来阐释和揭示媒介生态学的广阔视界的,让人耳目一新!
内容提要
目录
序言 媒介生态学与麦克卢汉的遗赠 媒介与麦克卢汉讯息 科尔兹布斯基与麦克卢汉 引出原因的结果与引导模式 麦克卢汉与新媒介 数电子羊:在媒介生态学语境中理解信息 国家的衰落:新媒介环境中社会体系的命运 论时间偏向 英雄与/作为传播 :人性的内涵 自恋与模仿言语:感觉与自我而挣扎 译后记
作者介绍
兰斯·斯特拉特(Lancestrate),现任美国福德汉姆大学(FordhamUniversity)终生全职教授,新媒介计划专业研究中心主任。为媒介生态学协会创始人并任第*任会长(为期十余年),连续担任该协会学术期刊《媒介生态学探索》(ExplorationsinMediaEcology)主编达6年之久。主要从事传播理论、媒介生态学、新媒体理论的教学和科研,在全球媒介生态学史论和新媒体研究等领域卓有建树,曾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著作近20种。近五年出版的专著有《时间偏向论及普通语义学和媒介生态学论文集》《娱乐至死:重访尼尔波兹曼的美丽世界》《麦克卢汉与媒介生态学》等;合编有多部重要文集,其中包括《柯尔布斯基和其他……》《麦克卢汉的馈赠》等;并主编“媒介生态学书系”和“理解媒介生态学丛书”各一种。
译者简介:
胡菊兰,女,1982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外语系,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现任河南大学大学外语部教授,从事英语语言文学与译介学的教学和专业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中西文化比较、跨文化交际及翻译学。主持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英内隐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研究》(2003年)《当代翻译策略互补性研究》(2010年)两项;发表语言学、欧美文学及跨文化交际等领域的学术论文、译文二十余篇,出版教材、译著多部,其中《图像时代》(古林人民出版壯,2003年)获得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文摘
序言
这本《麦克卢汉与媒介生态学》的书名,就如同一个精心设计的邀请函,邀请我去探索一个充满智慧和洞见的领域。我一直觉得,媒介不仅仅是传递信息的工具,它们本身就具有塑造我们感知和理解世界的能力。而“媒介生态学”这个词,更是让我联想到一种更加宏观和动态的视角,它似乎不仅仅关注媒介本身的特征,更关注媒介与人类社会、文化、思想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就像研究一个生物生态系统一样,关注各种要素之间的相互依存和演化。我好奇的是,作者是如何将麦克卢汉的思想融入到媒介生态学的框架中?麦克卢汉的那些经典论断,比如“媒介即信息”,在今天看来又有着怎样的新的解读和意义?在信息爆炸、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我们如何理解和运用媒介生态学的理论,来应对随之而来的挑战?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帮助我更深刻地理解当下这个被各种媒介深刻塑造的社会,洞察那些隐藏在信息表面之下的结构性变化,从而更好地导航在这个充满变数的时代。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带着一种厚重感,黑色的底色搭配金色的书名,仿佛预示着内容非同寻常。翻开扉页,扑面而来的是一种知识的海洋,让我对这本书充满了期待。我一直对传播学和现代社会的关系很感兴趣,而“媒介生态学”这个概念本身就充满了吸引力,它暗示着一种更宏观、更系统地看待信息传播的方式,不仅仅局限于信息本身,更关注信息传播环境的演变。联想到当下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媒介层出不穷,它们是如何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甚至是社会结构?这本书的标题似乎给了我一个深入探索的契机,让我能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去审视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世界。我迫不及待地想了解作者是如何构建起“媒介生态学”这个理论框架的,它包含了哪些核心的观点和方法论?它是否能为我们理解当今社会面临的各种媒介现象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分析工具?尤其是在数字时代,信息碎片化、算法推荐、社交媒体的兴起,这些都对我们的认知和互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拨开迷雾,提供一些深刻的洞见,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并适应这个快速变化的媒介环境。
评分拿到这本书,第一感觉就是它一定不是一本轻松的读物。厚度适中,但那种沉甸甸的感觉,总让人觉得里面蕴含着沉甸甸的思考。我对于“媒介生态学”这个概念一直抱有强烈的好奇心,总觉得它比单纯的“媒介理论”来得更具象,更像是探讨信息与我们生存环境之间的一种共生关系。想象一下,就如同生物学家研究生态系统一样,我们是否也可以将各种媒介——从古老的文字到如今的社交网络——看作是构成我们认知和社会结构的一个个“物种”或“元素”,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彼此影响,共同塑造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这本书的标题正是抓住了这一点,让我开始思考,我们身处的媒介环境,究竟是如何像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一样,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以一种我们可能尚未完全意识到的方式,改变着我们思考、感知和互动的方式。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打开一扇新的大门,让我能够以一种更加系统和辩证的眼光,去审视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媒介现象,从而更好地理解我们自身以及我们所处的时代。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直接点燃了我对信息传播和人类认知之间关系的强烈好奇。一直以来,我都对“媒介”这个概念有着模糊的理解,知道它很重要,但总觉得不够系统。《媒介生态学》这个词,让我眼前一亮,它暗示了一种将信息传播视为一种“环境”的视角,就像生物学的生态系统一样,各种媒介相互作用,共同构建了我们感知和理解世界的“生态”。我尤其期待的是,这本书如何将麦克卢汉这位传播学巨匠的思想,与“媒介生态学”这个概念进行融合。麦克卢汉的理论总是那么富有前瞻性,而“媒介生态学”似乎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框架来理解他的思想如何在当下依然适用。我想知道,作者是如何解释不同媒介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它们是如何相互影响、演变,甚至改变我们的思维模式和社会结构的?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这本书能否为我提供一套有力的分析工具,帮助我拨开眼前的迷雾,更清晰地认识我们所处的媒介环境,以及它对我们个体和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评分当我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时,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种关于“环境”的宏大概念。我一直认为,媒介是我们信息获取和交流的“环境”,而这个环境的改变,必然会深刻影响我们自身的认知和行为。所以,“媒介生态学”这个提提,立刻就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它似乎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去理解我们是如何被我们所处的各种媒介所塑造,又如何反过来影响着这些媒介的发展。我期待这本书能够解答我长久以来的一些疑问:比如,为什么我们会沉迷于某种社交媒体?为什么某些信息传播得如此之快,而另一些信息却难以触及?是什么因素决定了我们对信息的接受程度和理解方式?将麦克卢汉的理论与“媒介生态学”结合起来,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获得一种更加系统和深刻的理解,能够站在一个更高的维度,去审视我们与信息、与媒介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我们所处的世界,并在这个世界中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