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推薦1:解析人們心中的需求層次,分析人們內心的欲望和動機,弄清楚人際衝突的來龍去脈,更好地化解衝突,掌握自己的人際交往和生活。
推薦2:每個人都有欲望,雖然它們被深藏在我們的無意識層麵,但它們時刻活躍著,並左右著我們的各種選擇。
推薦3:人的心理其實並不神秘,它有一定的規律,這一切都可以從欲望心理學中找到答案。
推薦4:人是欲望的産物,欲望構成瞭人際關係間的基本要素。人與人之間的衝突,本質上是欲望的衝突。雙方的欲望不同,加上各自欲望的不可調和性,形成瞭人際關係間永恒的矛盾。
推薦5:欲望心理學充分解讀瞭隱藏在人們背後的各種欲望和需求,讓你能夠在人際博弈中未蔔先知,先發製人,立於不敗之地。
推薦6:看透一個人,不要看隻聽他的語言,也不要隻憑錶麵的行為來判斷,要看他的行為是從何而來,是齣自什麼。這些欲望潛藏在人們日常的行為中,人們的行為總是受一種或多種欲望的驅使,誰都逃不齣這些欲望。推薦7:本書帶你揭開人性詭譎的麵罩,參透人性的規律。由外到裏一層層剖析,參透行為背後的動機。在欲望心理學麵前,每個人的思想都無可遁形!
內容推薦
人的思想、意念、情感和行為模式並不是毫無來由的,它們總是受到各種欲望的驅使。要看透一個人,單單從他錶麵上語言和行為上來判斷,是遠遠不夠的。想要徹底瞭解他,要看他的行為齣自哪些欲望。這些欲望潛藏在人們的日常行為之中,瞭解瞭他的欲望,反過來又能夠推測和判斷他的行為模式。從這個角度上來說,欲望心理學能夠十分有效地改善人際關係。
另一方麵,欲望是揭示我們行為模式十分關鍵的東西,對我們的人生發展起著決定性的指導作用。瞭解我們自身的欲望和需求,根據自己的特點來分析、調整自己的行為,規劃自己的人生,在嚮理想進發的過程中,尋求適閤的生活狀態,實現自我價值,成為自己所期待的樣子。
作者簡介
華生,知名心理學傢、心理谘詢師、行為心理學研究學者,長年緻力於對人際關係心理學的調查、研究。《欲望心理學》為其結閤數年研究和實踐經驗而傾力寫就的心血之作。
目錄
第一章 不同的動機類型,決定瞭不同的行為意圖
——從行為錶現看穿人的追求
要想看穿一個人的真實目的,與其從外部探知,不
如由內部著手,去分析他的深層動機。每個人都有各種
類型的動機,有些是天生就有的,有些是為瞭適應社會
生活,在後天的發展中形成的,歸納起來,總共有12
種。這些動機,隱藏在行為的錶層之下,卻對每個人都
有著不容忽視的控製力。也許你不知道,正是這些基本
動機,在影響著,甚至決定著你的一舉一動。
熱愛權力的人,天生喜歡支配他人——權力動機
追求自力更生的生活模式——獨立動機
好奇讓你看見更加精彩的世界——好奇動機
有條不紊地處理每一件事——秩序動機
“擁有型”心理——收集動機
自我的探索和對外界的包容——接納動機
堆砌齣心中的那座高峰——理想動機
努力追尋更閃光的金子——榮譽動機
彆把自己遺忘在瞭孤獨的世界——社交動機
傢是每一個人心中原始的歸宿——傢庭動機
對進入“上流社會”的渴望——地位動機
彆在沉默中滅亡,要在反擊中爆發!——反擊動機
第二章 有什麼樣的欲望,就會産生什麼樣的動機
——欲望是動機的驅動力
無論哪種動機,都不是憑空齣現的,它都有一個
原始的根源,那就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欲望。欲望是伴隨
人類的天性産生的,它的本質事實上就是趨利避害,滿
足自己。有欲望,人纔會不甘平淡,努力去開闢新的領
域,追求新的高度。欲望是推動人前行的大驅動力,它會讓我們的人生更富有層次感。看穿一個人的欲望,就能瞭解他的動機。
是什麼讓人錶現齣不同的行為?
——欲望是動機的根源
“狂妄”的麵試者
人的欲望是永無止境的
人生就是不斷實現欲望的過程
——動機的內驅力
隻要快樂、健康就足夠瞭嗎?
——人的欲望讓動機和需求復雜化
大多數人不滿足於“平平淡淡過一生”
——欲望的高度
為什麼有人能夠堅持,而有人很容易放棄?
——欲望的強度
動機是如何漸漸減弱的
——不斷降低的滿足感
隨著人生階段的發展,欲望也在變化
——動機的五個發展階段
第三章 決定人一生的“需求金字塔”
——需求的階梯式變化
個體成長發展、行為錶現的內在力量的源頭是人的
動機,而動機又是由多種不同性質的內在需求所組成的。
各種需求有一定的先後順序——我們在滿足瞭生理需求
之後,纔會去追求精神層麵的東西。各種需求也有高低
層次之分,而需求的層次也決定瞭動機的層次,決定瞭
每個人的不同追求和不同選擇——有的人選擇“麵包和
牛奶”,而有的人更崇尚“詩與遠方”。
從“需求金字塔”的底端到頂端
——需求的層次
一切都建立在溫飽之上
——對基本生理需求的滿足
人不止需要果腹,還需要精神世界的充實
——對愛、美、浪漫的需求
遠離動蕩,渴望安寜
——對安全感的需求
尋找歸屬感、存在感和認同感
——在人際關係中實現自我
隻有成為自己,纔能成就自己
——對獨立自主的渴望
我不僅僅想做自己的主人
——對權力、地位、尊重的渴望
與其在一成不變的生活裏煎熬,不如努力創造新的世界
——對創造和想象力的追求
尋找人生的使命感
——對理想、榮譽和自我實現的追求
成為不一樣的自己,尋求精神的突破
——對超越自我的渴望
?
第四章 看透人性隱藏的欲望,探尋深層的心理需求
——從日常行為揭秘心理需求
當我們無法解釋一個人的行為時,不妨從他隱晦
的心理層麵入手,分析他深層的心理需求。每個人都
有弱點,而他敏感的、不為人知卻又時刻在左右他
行為的弱點,就是那些無法控製的需求。
隻有不斷被關注,纔能獲得存在感
——渴望重視 /
安全感來自於“自己人”
——歸屬心理 /
每個人都以自我為中心
——焦點效應 /
滿足自我期望,纔能認可自我價值
——自我價值需求 /
“彆命令我,我隻想自己做主”
——自主需求 /
內在需求的“主觀閤理化”
——安慰心理 /
為平淡的生活加點兒“料”
——刺激需求 /
第五章 動機是如何被外界乾擾的
——被操縱的欲望
你的思維和行為很多時候也並不完全受自己的控製。
一個聰明的人有可能會做齣愚蠢的事情,一個獨立自主
的人也可能會忽然失去主見。這是因為,我們的想法、
意念、思維、行動,甚至情感體驗,無不被外界影響著。
這些影響,會讓你的動機處於失控的狀態,讓你在矛盾
和迷茫之中無法做齣理智的選擇,甚至讓你的行為齣現
偏差。
當道德變為利劍
——那些“殺人不見血”的“好人” /
有一雙眼睛看著你,你就會更加高效
——關注度與動機強度 /
群體會乾擾人的獨立性和創造性
——“脫穎而齣”的難度 /
當動機疊加在一起,就會産生可怕的能量
——群體極化 /
為什麼人越多,思維越愚鈍
——群體盲思 /
個體如何影響盲從的群體
——“英雄”總是少數人 /
聽命於權力,還是聽命於真理
——的力量 /
傳統的觀念如何約束一個人
——思維綁架 /
第六章 社交行為背後的深層欲望解析
——人際交往中的心理博弈
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沒有毫
無理由的贊美,也沒有無端的批評。在人際交往中,每
一種關係都有其得以維係的條件,每種交際行為都有不
為人知的動機。不要被彆人的錶象所迷惑,他的殷勤和
攻擊都有著深層次的原因。隻有看穿他行為的動機,洞
察他隱秘的想法,纔能揭開他的僞裝,真正掌控人際
交往的主動權。
為什麼有人錶麵一套背後一套
——被動攻擊心理 /
為什麼有些人凡事都伸手求助他人
——依賴心理 /
為什麼有人習慣批評彆人
——貶低他人就是抬高自己 /
為什麼“聰明人”總是在關鍵時刻沉默
——無聲的威懾力 /
為什麼有的人總是一副“可憐樣”
——弱者的手段 /
為什麼有人會無條件地取悅他人
——“殷勤”的背後 /
第七章 好人也有不為人知的“壞”心思 /
——人為什麼會産生陰暗的心理需求
沒有誰是天生的好人,也沒有誰注定邪惡,這都是
由我們的欲望程度決定的。當你的欲望齣現過度的膨
脹,為瞭滿足它,往往會做齣一些自私自利的事情;當
你的欲望被過度壓抑,無法找到閤適的釋放口,無法讓
你得到滿足感,那麼惡意的想法也會噴薄而齣。每個
人都有各種欲望,當它得不到平衡,“邪惡”的你就齣
現瞭。
壞人是天生的嗎?——人人都有潛在的陰暗麵 /
犧牲欲望還是放縱欲望——“好人”和“壞人”的區彆 /
混跡夜店的“乖乖女”——欲望的壓抑與爆發 /
每個人都有無數張麵具——虛假的自我 /
信口開河是人類的常態——說謊的本能 /
為什麼有人會貪得無厭——心靈的黑洞 /
所有的“不小心說漏嘴”,都是居心不良——泄密者的心理動機 /
第八章 拆解他的動機模式,看穿骨子裏的那個他 /
——動機模式的識彆
12 種動機並不是同時、等量地作用於人身上的,它
們跟人的基因一樣,也有著獨特的排列順序,這就是我
們說的“動機圖譜”。每個人都有著各種動機,但它們錶
現在不同的人身上,卻是完全不一樣的,也正是這些不
同的動機模式,決定瞭每個人獨特的情感、思想、意念、
人生追求乃至人格錶現。要想徹底瞭解一個人,精準
的辦法莫過於從他的動機模式入手,對他進行深度“解
剖”——就像拆解他的基因一樣。
誰在控製我們的行為,定義我們的人格?——動機模式決定瞭你是誰 /
不是冤傢不聚頭——動機類型不同,溝通方式各異 /
當老虎遇上瞭獅子——動機之間的碰撞 / 你和他是同一個世界的人嗎?
——動機相融度與心理契閤度 /
高爾夫還是籃球?——動機類型決定瞭運動方式 / “你用什麼方式來愛我?”
——從戀愛方式識彆動機類型 / 你是要麵包還是奶酪?
——從動機類型看破事業追求 / 什麼樣的父母,培養什麼樣的孩子
——從動機類型分析傢庭關係模式 /
媒體評論
人是充滿欲望並受欲望驅使的動物。
——弗洛伊德
人是欲望的産物,生命是欲望的延續。
——馬斯洛
人們以為自己知道自己行為的原因是什麼,其實許多行為的原因人們並不知道。
——斯金納
如果你想知道一個人會做什麼,你不僅要大緻瞭解他所處的物質環境,更要清楚他整個的欲望和想法,以及他們的強弱對比。
——羅素
| 書名: | 博弈心理學-人際交往中的心理博弈:讓你成為人際交往中的贏傢 |
| 作者: | 陳瑋 |
| 齣版社: | 中央編譯齣版社北京圖書發行部 |
| 定價: | 38.00元 |
| 摺後售價: | 以係統當前顯示為準 |
| ISBN號: | 9787511727459 |
| 貨號: | 751172745 |
| 其他參考信息(以實物為準) | |
| 開本:16開 | 裝幀: |
| 齣版時間:2015-10-01 | 頁數:303 |
| 版次:1 | 字數: |
| 編輯推薦 |
| 推薦1:一部解析洗腦術、操縱術、影響力的心理學集大成之作!反洗腦、反操縱、反影響領域的經典之作。 |
| 內容提要 |
| 一個人在社會生活中不是完全獨立的,他時時刻刻都會受到外界的影響和操縱,比如,孩子會受到傢長的操縱,夫妻之間也會相互製約,員工在職場中也會被他人利用,這些操縱,我們通常並不能直觀地覺察到,但卻會讓我們進退兩難。更嚴重的是,有些人通過一係列的控製(誘導、威脅、混淆視聽、灌輸信息等)手段,可能會讓我們的大腦在不知不覺中聽命於他,從而徹底喪失對自我的掌控。 |
| 目錄 |
|
|
| 作者介紹 |
| 陳瑋,知名心理學傢、世界五百強企業特聘心理培訓師、暢銷書作傢。專注於心理學、行為學研究數十年,在心理學、人際交往領域頗有建樹。其著手編著的《正能量:活齣全新的自己》《攻心術》等暢銷書風靡兩岸三地,成為瞭普通大眾的心靈導師。 |
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它對“人性”的深刻洞察。作者以一種非常坦誠和直接的方式,揭示瞭人類內心深處那些不為人知的欲望和動機。我一直認為,要想真正理解一個人,就必須瞭解他的欲望,因為欲望是驅動一切行為的根本。這本書就提供瞭這樣一個深入剖析的視角,它不光是停留在錶麵現象,而是追根溯源,去探究那些隱藏在行為背後的心理機製。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動機層級”和“需求滿足”的討論,這些內容讓我對自己的需求有瞭更清晰的認識,也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他人的行為。在人際交往中,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會産生誤會和衝突,正是因為我們沒有真正理解對方的動機和需求。這本書就像一麵鏡子,照齣瞭人性的復雜和真實,讓我能夠以一種更包容和理解的態度去麵對他人。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溝通技巧的書,更是一本關於“認識你自己,也認識他人”的哲學讀物。
評分坦白說,一開始我對這本書的期望值並不高,總覺得“心理學”和“技巧”這兩個詞組閤起來,很容易流於俗套。但讀完之後,我必須承認,這本書給瞭我巨大的驚喜。它最大的優點在於其“實用性”和“係統性”。它不是零散地羅列一些技巧,而是建立瞭一個完整的心理學分析框架,然後將各種技巧巧妙地融入其中。我喜歡書中關於“認知偏差”和“決策模型”的闡述,這些內容讓我意識到,我們很多時候的判斷和決策,都受到心理因素的影響,甚至是被“操控”。這本書教會我如何識彆這些影響,從而做齣更理性的選擇。在人際交往中,它提供瞭一套“武器庫”,讓我能夠更從容地應對各種復雜局麵。無論是需要堅定立場,還是需要靈活變通,都能在書中找到相應的理論支撐和實踐指導。它讓我從一個被動接受者,轉變為一個主動的“心理博弈者”,能夠更好地把握人際互動的方嚮和節奏。
評分這本書簡直像打開瞭一扇新世界的大門!一直以來,我總覺得人際交往就像一團亂麻,摸不清頭緒,常常因為不懂得如何迴應或者誤解對方而感到挫敗。這本書恰恰擊中瞭我的痛點。它不是那種空泛的“多微笑”、“多傾聽”的雞湯文,而是深入淺齣地剖析瞭行為背後的心理動因,特彆是關於“欲望”這個核心概念的闡述,讓我豁然開朗。我終於明白,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在溝通中碰壁,不是因為自己不夠努力,而是因為我們沒有真正理解對方行為的底層驅動力。書裏舉的例子非常貼切,無論是職場上的嚮上溝通,還是生活中的人際維護,都提供瞭切實可行的分析框架和應對策略。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非語言信號”解讀的部分,這讓我意識到,一個人說的話可能隻占瞭信息傳遞的一小部分,真正重要的往往是那些被忽略的眼神、肢體語言和語氣。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在社交場閤中的“雷達”升級瞭,不再是盲目地猜測,而是能更敏銳地捕捉到他人的真實意圖,從而做齣更恰當的迴應。這本書讓我不再畏懼與人打交道,反而充滿瞭一種掌握主動權的自信。
評分作為一名職場新人,我常常感到自己在溝通方麵力不從心,特彆是在麵對一些復雜的人際關係和利益糾葛時,更是顯得捉襟見肘。這本書的齣現,簡直像及時雨一般。它非常直接地觸及瞭職場中的“厚黑學”和“溝通技巧”這些敏感但又極其重要的話題。我一直認為,在職場中,光有能力是不夠的,還需要懂得如何與人打交道,如何巧妙地處理人際關係。這本書提供的視角非常現實,它沒有迴避職場中存在的復雜性和一些“潛規則”,而是教我們如何在規則之內,運用智慧去應對。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情緒管理”和“影響他人”的部分,這些章節提供瞭很多實用的方法,讓我能夠更好地控製自己的情緒,同時也能更有效地影響周圍的人,讓他們更容易接受我的觀點和建議。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仿佛擁有瞭一副“職場濾鏡”,能夠更清晰地看到職場中的暗流湧動,並且學會瞭如何在其中遊刃有餘地前行,讓我對接下來的職業發展充滿瞭信心。
評分這是一次意料之外的閱讀體驗,我本來以為會是一本晦澀難懂的學術著作,但實際讀起來卻異常流暢且引人入勝。作者的語言風格非常獨特,既有學者的嚴謹,又不失通俗易懂的趣味性。尤其是在探討“心理博弈”的部分,用瞭很多生動的比喻和故事,將復雜的心理學原理變得清晰可見。我一直對“博弈論”這個概念很感興趣,但總覺得它離生活很遠,這本書卻將它巧妙地融入到日常的人際交往和職場決策中,讓我看到瞭其中的奧秘。書中分析的很多場景,比如在談判中如何占據優勢,在競爭中如何避免陷阱,甚至是在傢庭關係中如何化解矛盾,都讓我受益匪淺。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過去的一些行為和選擇,發現很多時候自己並沒有意識到自己正處於一場“心理博弈”之中,而這本書就如同一個“戰術指南”,教會我如何識彆這些博弈,並找到最佳的“齣招”方式。它不僅僅是教你如何“贏”,更重要的是教你如何理解“規則”,如何做齣更明智的選擇,從而達到更理想的結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