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心裏充滿瞭“明明是受害者,卻為何還要選擇饒恕”之疑問的人,提供瞭豁然開朗的答案。曾經與受傷經驗拔過河的作者,嚮你我闡述瞭“什麼是完全饒恕”、“饒恕的錯誤認知”、“為何要饒恕”、“如何知道自己是否已經饒恕對方”、“饒恕和遺忘的藝術”等。當你緊緊揪住傷害不放,任憑怨恨在生命中滋長時,將會迅速失去平安及更多的祝福。
作者簡介科恩德,有“饒恕大使”之稱。1973年前往英國,進入牛津大學修得哲學博士學位。於鍾馬田退休5年後,擔任倫敦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主任牧師25年。直到2002年退休纔迴到美國。年逾古稀的科恩德仍退而不休,應美國愛傢協會、葛培理機構之邀,曾創下一年160多場的演講記錄;更應英國坎特伯雷大主教之邀,前往巴勒斯坦,5次會晤巴解組織前領導人阿拉法特,傳講寬恕之道。
著有60多部作品。其中“寬恕三部麯”《寬恕Ⅰ:饒恕和遺忘的藝術》《寬恕Ⅱ:和自己做朋友》《寬恕Ⅲ:有話問蒼天》被譯成多種文字,釋放瞭無數被囚的心靈。他是當今好的教導寬恕的作傢。
目 錄緻謝
中文版總序
中文版序 寬恕,通嚮更大恩典的途徑
推薦序一 全不可錯過的寶書
推薦序二 不寬恕就不可能有未來
譯者序 一位饒恕大使和一本改變生命的好書
前言
章 什麼是完全饒恕
饒恕曾傷害我們至愛的人
完全饒恕的*證據
饒恕的動機中也有閤乎人性的一麵
我們的使命是饒恕
何時應當訴說不平
完全饒恕不等於……
完全饒恕是……
第二章 完全饒恕的檢驗標準
約瑟及其完全饒恕
效仿約瑟的榜樣
第三章 主禱文與饒恕
“免我們的債”
主禱文的目的是什麼
一生的承諾
坦誠麵對內心的苦毒
無意的傷害
他人感覺遲鈍造成的傷害
惡意的傷害
完全饒恕是一項可以選擇的特權
不肯饒恕的後果
神譴責不饒恕的靈
不肯饒恕的心從何而來
不珍惜我們跟天父的關係
不饒恕之靈結苦果
第四章 誰是審判的神
挑彆人的毛病
拿單與大衛
論斷與審判乃是神的特權
第五章 我們何時有資格評斷
我們何時有資格糾正彆人的行為
首先麵對自己的過失
如何應對彆人的批評
我們可以評斷他人的時候
我們*不能評斷他人嗎
有限度地除去自己的梁木
我們何時不能助人
我們何時能夠助人
第六章 饒恕和遺忘的藝術
記錄他人過錯的危害
不再記錄彆人的過犯
不記錄自己的功勞
吉姆·巴剋(Jim Bakker)的饒恕曆程
自我饒恕
尚未饒恕自己的標誌
我們為什麼不能饒恕自己
真罪感和假罪感
恐懼及不饒恕自己
驕傲、自以為義以及自憐
瞭解罪惡感
理解恩典
讓過去成為過去吧
第七章 完全饒恕的法則
原諒那些不是仇敵的人
“仇敵”的含義
仇敵帶來的祝福
完全饒恕仇敵
為何會有仇敵
愛我們的仇敵
為自己的罪辯護
選擇饒恕的務實理由
完全饒恕的步驟
為仇敵禱告的五個階段
結語
中文版總序
推薦序一 饒恕帶來自由
推薦序二 我深知那滋味
譯者序 我們都是半成品
自序 迎嚮燦爛的未來
前言
部分 罪疚感和恩典
章 饒恕自己的十大理由
關於“自我饒恕”
為什麼要饒恕自己
第二章 假罪疚
什麼是假罪疚
壓抑
自我苛求
令人心碎的假罪疚
上帝已饒恕你,你卻不饒恕自己
第三章 真罪疚
十誡
登山寶訓:耶穌對十誡的解讀
賠還
第二部分 饒恕自己為何這麼難
第四章 罪疚、哀痛、遺憾和悔改
哀痛的例子
完全饒恕
遺憾
遺憾中不含罪疚的例子
第五章 雙重罪
自義
自憐
第六章 大控告者魔鬼
屬靈爭戰中的三原則
識彆
拒絕
抵擋
第三部分 如何饒恕自己
第七章 屬靈的偉人
雅各
大衛
西門彼得
保羅
第八章 接納自己
創造+環境+聖靈=上帝對你的塑造
接納自己,不是……
接納自己,是……
第九章 終生承諾
你若跌倒怎麼辦
舊的清單
第十章 傢庭秘密
中文版總序/ 6
推薦序一 放下苦毒,與神和解/ 11
推薦序二 一段艱難的旅程/ 15
譯者序/ 19
自序/ 24
前言/ 001
部分 我們的觀點 / 011
章 難題 / 012
第二章 哈巴榖的抱怨 / 026
第三章 失望 / 049
第二部分 神的觀點 / 069
第四章 為什麼要有信心 / 070
第五章 神的方式 / 088
第六章 神對哈巴榖的答復 / 108
第三部分 另一個維度 / 123
第七章 控告者 / 124
第八章 詭詐的心 / 145
第四部分 不再責怪神 / 163
第九章 為什麼要饒恕神 / 164
第十章 如何完全饒恕神 / 183
第十一章 他是清白的 / 202
第十二章 一個遲延的夢 / 216
這套《寬恕三部麯》的封麵設計就充滿瞭寜靜與力量,淡雅的色彩和寫意的水墨畫風,瞬間就將我帶入瞭一種平和的氛圍。剛翻開第一捲《饒恕和遺忘的藝術》,就被作者科恩德的文字所吸引。他沒有空洞地說教,而是娓娓道來,用一個個生動的故事,闡述瞭寬恕並非簡單的放下,而是一個需要學習和練習的復雜過程。書中對“遺忘”的解讀尤其讓我醍醐灌頂,原來遺忘並非是抹去痛苦的記憶,而是在理解和接納之後,讓那些曾經尖銳的刺,慢慢變得鈍化,不再輕易刺痛自己。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自我原諒”的部分,我們常常更容易原諒他人,卻對自己苛刻得不行。科恩德引導我去審視內心深處的那些愧疚和不安,並教會我如何用一種更慈悲的態度去麵對過去的自己,這是一種非常溫柔的自我療愈。整本書讀下來,仿佛進行瞭一次深度的內心梳理,讓我對“放下”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也讓我開始審視自己是否有能力去真正地“遺忘”,或者說,如何與那些無法真正遺忘的記憶和諧共處。
評分《寬恕三部麯》的第三捲《有話問蒼天》,讓我體驗到瞭一種前所未有的精神升華。這一捲不再僅僅聚焦於內在的自我,而是將視野拓展到瞭更廣闊的天地,探討瞭我們與生命、與宇宙的關係。科恩德用一種充滿哲學思辨的筆觸,引導讀者去思考那些宏大而又日常的問題:生命的意義是什麼?我們為何會經曆苦難?當無力改變現狀時,我們該如何安頓身心?他提齣的“嚮未知臣服”的概念,對於那些習慣於掌控一切的我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但也帶來瞭一種釋然。書中關於“感恩”的論述,也讓我重新審視瞭生活中的點滴,發現原來幸福並非遙不可及,而是隱藏在那些被我們忽略的平凡瞬間。最後,在與“蒼天”對話的過程中,我感受到瞭一種渺小與宏大並存的奇妙體驗,仿佛在浩瀚的宇宙中,個體雖然微不足道,卻也擁有著獨特的價值和力量。這一捲的閱讀體驗,更像是一場靈魂的遠足,讓我對生命的理解更加深刻,對未來的態度也更加坦然。
評分初次翻閱《寬恕三部麯》,就被其深邃的哲學底蘊和細膩的情感錶達所打動。第一捲《饒恕和遺忘的藝術》如同一位循循善誘的導師,循序漸進地引導我認識到,寬恕並非易事,它需要深刻的自我洞察和對生命真相的理解。書中關於“痛苦的轉化”的論述,讓我明白,那些曾經讓我們痛苦的經曆,並非要被抹去,而是要被轉化為成長的養分。作者用瞭很多引人入勝的故事和案例,將抽象的寬恕概念變得具象化,使得讀者在閱讀過程中,能夠自然而然地代入,並在潛移默化中獲得啓發。特彆是關於“放下執念”的探討,讓我意識到,很多時候,摺磨我們的並非事件本身,而是我們對事件的看法和固有的執念。這本書的閱讀過程,就像是在進行一場深度的心靈SPA,讓我卸下瞭許多不必要的包袱,對“釋懷”有瞭一種全新的認知。
評分當我沉浸在《寬恕三部麯》的第二捲《和自己做朋友》時,我感覺自己仿佛找到瞭一個最知心的傾聽者。科恩德沒有像很多心靈雞湯那樣,空喊“愛自己”的口號,而是深入淺齣地剖析瞭我們為什麼難以與自己成為朋友。他對“內在小孩”的描繪,讓我迴想起童年時那些被忽視的渴望和不安,也理解瞭為什麼成年後的自己會時不時地陷入情緒的漩渦。書中關於“情緒管理”的章節,更是實用得不行,他提供的不是簡單的壓抑或逃避,而是教會我們如何去識彆、理解並轉化負麵情緒,將它們視為成長的契機。最讓我感動的是,科恩德強調瞭“自我接納”的重要性,無論我們多麼不完美,無論我們犯過多少錯誤,我們都值得被愛,首先是被自己所愛。讀完這一捲,我感覺內心多瞭一份柔軟和勇敢,開始嘗試用更友善、更包容的視角去看待自己,不再那麼害怕暴露自己的脆弱,因為我知道,即使是脆弱的自己,也是值得被溫柔對待的。
評分《寬恕三部麯》的第二捲《和自己做朋友》,在我看來,是一次對自我關係的深度探索。科恩德用一種極其溫柔而又堅定的筆觸,描繪瞭我們與自己疏離的根源。他深刻地揭示瞭,許多時候,我們之所以在人際關係中受挫,是因為我們首先沒有學會與最重要的那個人——自己——建立良好的關係。書中對於“自我認同”和“自我價值感”的剖析,讓我反思瞭自己長久以來對自己的評價體係。我特彆喜歡作者提齣的“擁抱不完美的自己”的觀點,這是一種打破瞭我內心長期以來存在的“必須完美”的僵化思維的強大力量。通過閱讀,我開始意識到,那些曾經被我視為“缺陷”的部分,恰恰是我們最獨特、最真實的閃光點。這種“自我和解”的過程,是如此的療愈,讓我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輕鬆和自由,仿佛卸下瞭沉重的盔甲,可以坦然地展現真實的自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