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实用知识问答与解读
定价:58.00元
作者:翟继光
出版社:立信会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1-01
ISBN:9787542955937
字数:
页码:36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实用知识问答与解读》以问答的形式全面介绍了环境保护税及其相关制度,分为七章。章为环境保护税的立法背景;第二章为环境保护税的纳税人与税目税额;第三章为环境保护税的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第四章为环境保护税的税收优惠;第五章为环境保护税的征收管理;第六章为环境保护税的税务稽查;第七章为环境保护税的法律责任与争议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实用知识问答与解读》适宜作为各级税务机关以及广大企事业单位进行《环境保护税法》培训的教材,也适宜作为广大公民了解和掌握《环境保护税法》的科普读本。
目录
章 环境保护税的立法背景
节 现行排污费基本制度
1.1.1 排污费的缴纳人是谁,排污费征管的基本制度是什么
1.1.2 如何核定污染物排放种类、数量
1.1.3 如何征收排污费
1.1.4 如何使用排污费
1.1.5 违反排污费相关制度需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第二节 现行涉及环境保护的税收制度
1.2.1 个人取得的环境保护奖金是否可以免征个人所得税
1.2.2 个人向环境保护公益事业的捐赠是否可以在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
1.2.3 企业向环境保护公益事业的捐赠是否可以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1.2.4 企业污染环境缴纳的罚款、罚金是否可以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1.2.5 环境保护非营利组织的收入是否可以免纳企业所得税
1.2.6 企业从事环境保护项目的所得是否可以减免企业所得税
1.2.7 环保小微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是否可以享受企业所得税低税率优惠
1.2.8 企业从事环境保护的研发费用是否可以享受加计扣除的企业所得税优惠
1.2.9 创业投资企业从事环境保护创业投资是否可以享受抵扣应纳税所得额的企业所得税优惠
1.2.1 0环保企业是否可以享受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的企业所得税优惠
1.2.1 1企业综合利用资源是否可以享受减计收入的企业所得税优惠
1.2.1 2企业购置环保设备是否可以享受税额抵免的企业所得税优惠
1.2.1 3对环境有污染的哪些消费品需要缴纳消费税
第三节 现行环境保护制度
1.3.1 环境保护的基本制度有哪些
1.3.2 对环境保护如何进行监督管理
1.3.3 如何保护和改善环境
1.3.4 如何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1.3.5 如何进行环境保护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
1.3.6 违反环境保护义务应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第四节 现行大气污染防治制度
1.4.1 大气污染防治的基本制度是什么
1.4.2 大气污染防治标准和限期达标规划是什么
1.4.3 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如何进行监督管理
1.4.4 燃煤和其他能源污染防治措施有哪些
1.4.5 工业污染防治措施有哪些
1.4.6 机动车船等污染防治措施有哪些
1.4.7 扬尘污染防治措施有哪些
1.4.8 农业和其他污染防治措施有哪些
1.4.9 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合防治措施有哪些
1.4.1 0重污染天气应对措施有哪些
1.4.1 1违反大气污染防治义务需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
第二章 环境保护税的纳税人与税目税额
第三章 环境保护税的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
第四章 环境保护税的税收优惠
第五章 环境保护的征收管理
第六章 环境保护税的税务稽查
第七章 环境保护税的法律责任与争议处理
作者介绍
文摘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实用知识问答与解读》:
1.3.6 违反环境保护义务应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答:根据《环境保护法》第六章的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法排放污染物,受到罚款处罚,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自责令改正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处罚数额按日连续处罚。上述规定的罚款处罚,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按照防治污染设施的运行成本、违法行为造成的直接损失或者违法所得等因素确定的规定执行。地方性法规可以根据环境保护的实际需要,增加款规定的按日连续处罚的违法行为的种类。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超过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排放污染物的,县级以上人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责令其限制生产、停产整治等措施;情节严重的,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批准,责令停业、关闭。
建设单位未依法提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者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批准,擅自开工建设的,由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处以罚款,并可以责令恢复原状。
违反《环境保护法》规定,重点排污单位不公开或者不如实公开环境信息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公开,处以罚款,并予以公告。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有下列行为之一,尚不构成犯罪的,除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外,由县级以上人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
(1)建设项目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被责令停止建设,拒不执行的;
(2)违反法律规定,未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污染物,被责令停止排污,拒不执行的;
(3)通过暗管、渗井、渗坑、灌注或者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者不正常运行防治污染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违法排放污染物的;
(4)生产、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生产、使用的农药,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
因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造成损害的,应当依照《侵权责任法》的有关规定承担侵权责任。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环境监测机构以及从事环境监测设备和防治污染设施维护、运营的机构,在有关环境服务活动中弄虚作假,对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负有责任的,除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外,还应当与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其他责任者承担连带责任。
提起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时效期间为3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受到损害时起计算。
上级人民及其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下级人民及其有关部门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发现有关工作人员有违法行为,依法应当给予处分的,应当向其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提出处分建议。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而有关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不给予行政处罚的,上级人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直接作出行政处罚的决定。
地方各级人民、县级以上人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过、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其主要负责人应当引咎辞职:
(1)不符合行政许可条件准予行政许可的;
(2)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包庇的;
(3)依法应当作出责令停业、关闭的决定而未作出的;
(4)对超标排放污染物、采用逃避监管的方式排放污染物、造成环境事故以及不落实生态保护措施造成生态破坏等行为,发现或者接到举报未及时查处的;
……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洁大气,深蓝色的背景搭配烫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字样,显得十分庄重。拿到手时,沉甸甸的书本质量就让人感觉很扎实,纸张的触感也很好,阅读起来应该是很舒适的。我本身是做环保相关工作的,所以对这本书的期待非常高,希望它能从根本上解决我们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许多模糊地带和疑问。特别是关于征税环节、计税依据、减免政策等方面,我希望能有更详尽、更贴合实际的解答。当然,作为一本“实用知识问答与解读”,我更看重的是它能否提供切实可行的操作指南,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和执行法律条文,避免不必要的风险。这本书是否能真正成为我们工作中的“良师益友”,我拭目以待。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关注点在于,它是否能够提供一套系统性的学习框架。环境保护税法的实施,意味着企业在环保投入方面将面临直接的经济压力,而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税收筹划,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是我非常关心的问题。这本书如果能从宏观层面解读税法的立法初衷和政策导向,再深入到微观层面分析不同税收优惠政策的应用条件,以及如何通过技术改造、清洁生产等方式来降低税负,那将是非常有价值的。我希望它不仅仅是一本答疑解惑的书,更能为企业提供前瞻性的指导,帮助我们提前布局,在日益严格的环保法规下,实现可持续发展。
评分我是一名环境监测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在工作中,我们经常需要为企业的排污情况提供数据支持,而环境保护税法直接与这些数据挂钩。因此,我非常关注书中关于污染物排放量核算、监测方法规范以及数据准确性等方面的论述。如果书中能详细介绍不同污染物种类的监测标准和技术要求,并解释在实际监测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技术难题以及如何解决,那将对我们非常有帮助。此外,书中对于如何界定“应税污染物”以及如何区分“正常排放”与“超标排放”,如果能有清晰的界定和案例说明,那将极大地提高我们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也为后续的税收征管提供可靠依据。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关注中国环境政策的学者,我一直致力于理解各项法律法规如何真正落地并产生影响。环境保护税法作为我国税收制度改革的重要一环,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备受瞩目。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停留在对法律条文的简单解释,而是能够更深入地剖析其背后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例如对不同行业竞争格局的影响、对地方经济发展模式的重塑,以及对公众环境意识的提升等方面。如果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前瞻性的分析,预测未来环境保护税法可能的发展趋势,或者探讨其在与其它环保政策的协同作用,那将极大地拓展我的研究视野,为更全面地理解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提供新的视角。
评分作为一名刚接触环境保护税法不久的企业法务,我一直觉得这项法律条文虽然清晰,但在实际落地过程中却充满了各种细枝末节的困扰。尤其是涉及不同行业、不同污染物种类的税额计算,以及如何进行准确的申报和缴纳,常常让我感到无从下手。这本书的出现,恰好填补了我学习过程中的这一空白。我尤其好奇的是,书中对于那些“疑难杂症”的处理,例如跨境污染、季节性排放、以及联合治理项目如何界定责任主体等问题,是否会有比较深入的探讨。如果能结合一些真实案例,并给出具体的分析和建议,那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将大大提升,也能帮助像我一样的初学者,快速掌握精髓,避免走弯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