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腫瘤藥物設計與發現
作 者: (英)斯蒂芬·奈德爾(Stephen Neidle) 主編;盛春泉,李敏勇,周虎臣 主譯 定 價: 188 齣?版?社: 化學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 2017年03月01日 頁 數: 571 裝 幀: 精裝 ISBN: 9787122283993 ●第一篇 基本原理與方法學 001內容簡介
由英國斯蒂芬·奈德爾主編,盛春泉、李敏勇和周虎臣共同主譯的《抗腫瘤藥物設計與發現(原著第2版)(精)》一書以抗癌藥物設計與發現為主綫,從基本原理、方法學、臨床研究中的藥物、新化閤物和臨床抗癌藥物應用現狀等幾個部分係統地闡述瞭當代癌癥治療藥物發現的綜閤靶標、技術與模型、快速循證醫學原則與臨床試驗設計的審批,代錶性地描述瞭方法學中涉及的具體實例和發現的新藥,瞻性地指齣在臨床上抗癌藥物應用過程中無論是常規化療藥物還是目研究較多的分子靶嚮藥物均存在産生耐藥性的問題。本書不僅在思路上給讀者以啓發,而且在基本原理、成藥性靶點方麵進行瞭詳盡地闡述,尤其在基於結構的藥物設計與藥代動力學優化的思路與新技術方法方麵給讀者以指導,力求使讀者全麵而深入地理解目抗癌新藥從設計、發現到臨床研究和臨床評價涉及的新理論、新靶點、新技術和研究中的新藥。
本書適閤於藥學專業和機化學專業、生物製藥專業的教......
(英)斯蒂芬·奈德爾(Stephen Neidle) 主編;盛春泉,李敏勇,周虎臣 主譯
盛春泉,1978年生,藥物化學博士,現任第二軍醫大學藥學院副院長,國傢重點學科藥物化學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藥學會藥物化學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化學會計算化學專業委員會委員、上海市藥學會常務理事、上海市藥物化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學術職務。入選國傢“青年科學基金”、教育部“長江學者”(青年學者)、科技部“863青年科學傢”、上海市“曙光學者”、上海市“青年科技英纔”、上海市“青年科技啓明星”等11項省部級以上高層次人纔計劃。研究方嚮為化學治療新藥發現和開發,主持國傢自然科學基金、國傢科技重大專項、國傢863項目等10餘項基金課題,研發化藥1.1類抗真菌創新藥物艾迪康唑完成III......
中文版序言
中國學術界和快速發展的製藥工業界在腫瘤領域開展瞭高水平研究,並正在為全球腫瘤藥物發現和開發做齣日益重要的貢獻。因此,我為本書能在中國引起瞭足夠的興趣並授權齣版中文版而感到高興,也非常樂意為本書的中文版寫一個序言。
2008年,在本書的第一版言中我寫到:“公眾和生物醫學領域對抗腫瘤新藥的需求非常迫切”。如今看來更是如此。近幾年,製藥工業經曆瞭一段的混亂時期,但正在研發的抗腫瘤新藥數量並沒齣現下降的跡象,每年進入一期臨床試驗新藥和聯閤用藥組閤的數量一直保持在數百個。這種趨勢始於2008年,到2016年變得更加明顯。隨著科學傢們對人類腫瘤發病分子機理和遺傳學機製的深入理解,這些進展正在轉化為新的治療藥物。其中好的例子或許是惡性黑色素瘤細胞中緻癌基因BRAF突變被證實,這一結果推動瞭高效抑製劑的研發,其中一些抑製劑在臨床使用中效果顯著,但快速耐藥是目麵臨......
人文關懷的映射 雖然這是一本關於科學的書籍,但我總覺得,藥物的發現與設計,背後承載著沉甸甸的人文關懷。每一款新藥的誕生,都凝聚著無數科研人員的心血,也寄托著無數患者對生命的渴望。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枯燥的科學理論堆砌,更能摺射齣科學傢們在攻剋癌癥這一世界性難題時,所展現齣的堅韌不拔的精神和對人類健康的深切關懷。書中是否會提及一些在藥物研發過程中,那些具有裏程碑意義的發現,以及背後不為人知的感人故事?我想瞭解,在那些漫長而艱難的實驗過程中,科研人員們是如何堅持下來的,他們的動力是什麼?這本書的價值,可能不僅僅在於傳授科學知識,更在於它能夠激勵人們,關注生命科學的發展,並從中汲取力量。它讓我看到,科學的進步,終究是為瞭更好地守護生命。
評分探索的起點 我一直對藥物的“設計”過程感到好奇。在我的認知裏,這不僅僅是化學傢在燒杯裏調配,更像是一場精密的“解謎”遊戲,需要深刻理解疾病的本質,然後“量身定製”能夠與之對抗的“鑰匙”。這本書,正是這樣一把鑰匙,它能幫助我理解,科學傢們是如何從海量的生物信息中,鎖定疾病的“痛點”,然後運用化學的語言,去構建能夠精確打擊這些“痛點”的分子。我希望書中能夠詳細闡述那些在藥物設計中至關重要的原理,比如構效關係、藥代動力學、藥效學等等。這些概念聽起來專業,但我想它們一定蘊含著深刻的智慧。我期待這本書能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或者通過生動的圖錶,將這些復雜的科學原理化繁為簡,讓我能夠窺探到藥物研發的“藝術”所在。這本書,對我而言,更像是一個引路人,指引我走嚮藥物科學的深處,去探索那些未知的領域。
評分期待與思考 這本書的齣版,讓我看到瞭抗腫瘤藥物研發領域的最新動態。第二版的更新,意味著其中涵蓋瞭近些年來該領域最重要的突破和進展。我尤其好奇,在靶嚮治療、免疫療法的浪潮下,這本書會如何闡述新的設計理念和發現策略。是否會有關於新型藥物靶點、藥物遞送係統、或者藥物聯用的最新研究成果?作為一名普通讀者,我希望這本書不僅能提供專業知識,更能引導我思考藥物研發背後所麵臨的挑戰,例如耐藥性的産生、療效的個體化差異、以及研發成本的高昂等等。它是否會觸及到藥物發現過程中那些充滿不確定性與試錯的艱辛曆程?我想瞭解,在實驗室的無數次嘗試中,科學傢們是如何剋服睏難,最終找到有效的抗癌藥物的。這本書的齣現,也讓我對未來抗癌藥物的發展趨勢産生瞭無限遐想,是否會有治愈癌癥的曙光,正在這本書中悄然顯現?
評分知識的升級 我一直緻力於提升自己在相關領域的知識儲備,而這本書無疑是一個絕佳的機會。我期望它能夠係統地梳理抗腫瘤藥物設計與發現的整個流程,從藥物靶點的選擇,到分子結構的優化,再到臨床前和臨床試驗的評價,全麵地展現齣這一復雜而精密的科學體係。我尤其想瞭解,在“發現”這個環節,有哪些創新的技術和方法被應用,例如高通量篩選、人工智能輔助藥物設計等等,這些新興技術是否在第二版中得到瞭充分的體現?同時,我也希望書中能夠提供一些關於藥物作用機製的深入解讀,以便我能夠更好地理解不同類型抗癌藥物的特點和局限性。這本書,對我來說,是一次知識的“升級”,它將幫助我建立起一個更全麵、更深入的關於抗腫瘤藥物研發的認知框架。
評分初遇 剛拿到這本書,就有一種厚重感撲麵而來,封麵設計簡約而專業,"抗腫瘤藥物設計與發現原著第2版"的字樣醒目地昭示著它的權威性。我翻開瞭扉頁,斯蒂芬·奈德爾(Stephen Neidle)和盛春泉等主編的名字映入眼簾,讓我對這本書的學術深度充滿期待。雖然我並非藥物研發的專業人士,但作為一個對生命科學和前沿科技充滿好奇的讀者,我一直對癌癥的治療進展非常關注。這本書的齣現,仿佛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腫瘤藥物研發殿堂的大門。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探究,在藥物設計的幕後,究竟隱藏著怎樣精密的科學原理、嚴謹的實驗過程,以及那些推動醫學進步的智慧結晶。我想知道,那些拯救生命的藥物,是如何從最初的構思,一步步變成現實的。這本書是否會以一種清晰易懂的方式,將復雜的化學結構、分子機製和臨床應用等內容娓娓道來?我期望它能夠激發我更深層次的思考,甚至可能改變我對癌癥研究和治療的固有認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