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强、马云、郭台铭、蔡崇信、蔡明介、曾鸣、秦朔、阑夕……
鼎力推荐!
互联网是创新平台,
数据是自然资源,
计算是能源动力!
书名:在线(2-1)
定价:59.00元
作者:王坚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2018-05
页码:344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ISBN:9787508686059
王坚博士是极少数在早期就把互联网看得如此透彻的人。他对于互联网、数据、计算的理解和解读是透过浮躁的评论和评价,直击本质的。他更像是一个技术圈的哲人和预言者,为技术的突破,人类的未来勾画蓝图。在这本新版《在线》中,特别加入他的成果和实践,你可以读到城市大脑、云栖小镇等一次次的进化过程。无论身处传统行业还是技术公司,这本书对你而言都有非凡的意义!
"50多万年前的关键词是光明与黑暗,
50多年前的关键词是数字和模拟,
而今天的关键词是在线与离线。
移动互联网是比传统互联网在线程度更深的互联网。对于成熟的互联网来说,手机只是诸多的在线设备之一,慢慢地,每一个设备都会变成互联网的终端。
的竞争力,是把所有人都可能拥有的东西变成财富,让沙子变成硅。大家都把大数据当作金矿,想要掘金。但在王坚看来,大数据的厉害之处是把沙子变成了硅。
当计算变成一种公共服务的时候,所有人的创造力都会被激发出来。创造力是人类的资源,同时也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
互联网成了基础设施,也是创新平台;数据成了生产资料,也是自然资源;计算成了公共服务,也是能源动力。这三者结合裂变的结果是新经济的出现,王坚把它称作计算经济,它是在线时代的经济。
算法是计算经济的灵魂。如果说PageRank(网页排名)算法影响了互联网的过去,那么区块链算法可能会影响我们的未来。
在线让我们看到了完整的世界,也遇上了全新的挑战。人类不会恐惧挑战,这源自人类的自信。
面对在线世界,的限制就是我们的想象力。无论如何,我们已经走在的技术创新之路上了。
"
"推荐序一 IV
推荐序二 VI
推荐序三 XIII
作者序 X
时代的困惑错位和纠结
2 互联网和数据的困惑
10 云和计算的错位
17 离线和在线的纠结
从数字到在线的进化
27 在线是互联网的本能
32 原子比特化,比特在线化
44 地图、照片和音乐的进化
52 在线是世界的新大陆
62 数据比信息更有价值
69 数据是战略资源
72 望远镜、显微镜和雷达
78 相信数据,是一种自信
从计算机到计算的进化
88 计算,是一种新公共服务
100 只有公共云,没有公有云和私有云
109 “飞天”让计算成为公共服务
119 云计算的化学反应
122 “去IOE”是计算替代了计算机
互联网的进化
140 移动互联网催生在线时代
150 App很好,Web更好
153 YunOS是操作系统的在线梦
163 万物互联网上的新物种
追寻在线凌云梦
180 计算的在线之梦
189 传统和创新同行,大和小同台
196 计算成为创新的能力
201 数据成为世界新财富
从门洛公园到云栖小镇
213 门洛公园,照亮全世界
215 云栖初心,为了创新者而创
224 云栖大会,为了无法计算的价值
237 云栖小镇,创新与计算同行
互联网、数据和计算的聚变
254 互联网成了基础设施,也是创新平台
258 数据成了生产数据,也是自然资源
262 计算成了公共服务,也是能源动力
266 聚变产生的计算经济
从摩尔定律到在线定律
274 火、新大陆和电
280 在线定律
人类的自信
287 阳光下的阴影人类的自信
296 对别人的敬仰,对自己的自信
306 城市大脑,下一个10年的登月计划
318后 记
"
"王坚
阿里巴巴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阿里云创始人,云栖小镇及雪浪小镇创立者、城市大脑提出者,杭州市云栖科技创新基金会发起人,人称“博士”。
?? 2008年9月,加入阿里巴巴集团担任架构师一职,负责集团技术架构以及基础技术平台建设。
?? 2009年9月,创建阿里云计算公司并任总裁,领导团队自主研发了大规模分布式计算系统——“飞天”,建立了互联网规模的通用计算平台,完成了云计算公共服务的商业化。同年提出并主导了阿里巴巴集团“去IOE”战略。
?? 2010年8月开始,率领团队孵化并打造了YunOS,建立起商业化的操作系统平台,用于手机、汽车和电视等智能设备。
?? 2012年9月,被任命为阿里巴巴集团技术官。2014年,成立跨杭州和西雅图的iDST(Institute of Data Science & Technologies),从事前瞻性研究。
?? 2013年年初,在杭州发起创立云栖小镇,为年轻人打造不一样的创业创新环境。
?? 2014年,荣获“电视台年度全国十大科技创新人物”称号。
?? 2016年4月,在云栖小镇提出了城市大脑设想和构架,并在杭州开始建设,让城市大脑像电网和交通设施一样,成为未来城市新的基础设施。
?? 2017年8月,在无锡发起创立雪浪小镇,推动制造业和互联网相互,让互联网和数据成为制造业的新基础。
?? 2017年9月,创立杭州市科技公益基金会——杭州市云栖科技创新基金会。2017年12月,倡议发起2050大会,让年青人因科技而团聚。
?? 2017年12月,阿里云主导的“飞天云操作系统核心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获得中国电子学会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加入阿里巴巴集团前,王坚曾任微软亚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曾是杭州大学、浙江大学心理学系,博士生导师兼系主任。
更多信息请登录www.beingonline.net
"
作为一名在互联网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从业者,我读过不少关于技术、管理和企业战略的书籍。然而,当看到《在线 王坚 阿里巴巴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 中信出版社》这个书名时,我内心涌现出的是一种截然不同的期待。这并非仅仅是对一个技术大牛过往经历的流水账式回顾,也并非是泛泛而谈的理论堆砌。我预感,这本书一定蕴含着一种深刻的、来自一线实践的洞察力。王坚博士在阿里巴巴的角色,他所推动的技术创新,尤其是他对“在线”这一概念的理解,必然是与众不同的。我很好奇,他会将“在线”这个词的内涵延展到何种程度?是仅仅指代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业务上的应用,还是会触及更宏观的、关于商业生态、用户连接、乃至社会运作模式的根本性变革?中信出版社的书,往往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思想性,我相信这本书也会如此。我期待它能为我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去审视当前互联网行业的格局,去思考我们作为从业者,在“在线”时代应该如何定位自己,如何抓住机遇,如何应对挑战。这本书,在我看来,更像是一份面向未来、来自前沿的“作战指南”。
评分我对那些能够深刻解读时代变革的书籍有着近乎狂热的追求。而《在线 王坚 阿里巴巴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 中信出版社》这个书名,无疑正中我的“靶心”。王坚博士,这个名字本身就代表着一种技术力量和战略远见。在阿里巴巴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科技巨头中担任如此重要的职位,他对“在线”的理解,必然是超脱于表象的,触及到更本质的层面。我非常想知道,他将如何从一个技术的高度,去阐释“在线”对于企业生存、创新乃至社会进步的意义。是关于数字化的基础设施,是关于数据驱动的决策,还是关于一种全新的连接方式和生态构建?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一个机会,去重新审视我们所处的“在线”世界,去理解那些驱动这一切变革的核心力量。中信出版社的品质保证,让我相信这本书不会是空泛的理论,而是充满了智慧的洞察和深刻的分析。我期待着,它能为我打开一扇通往更清晰、更前瞻的“在线”时代的大门。
评分我一直以来都对那些能够洞察时代脉搏、引领技术潮流的人物深感钦佩。王坚博士,作为阿里巴巴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其在行业内的影响力毋庸置疑。当我知道他有了这样一本新书《在线》,我立刻被吸引了。书名中的“在线”,简洁却极具概括性,它触及了我们当下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而王坚博士的解读,我坚信会带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见解。我脑海中浮现的是,他将如何从一个技术专家的角度,去解构“在线”这个概念的深层含义,它不仅仅是物理空间的延伸,更可能是认知模式、价值传递、乃至社会关系的重塑。中信出版社的选择,也让我对这本书的质量有了信心,他们出版的书籍往往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思想深度。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领我,深入理解“在线”时代的技术驱动力,以及它如何深刻地影响着企业战略、商业模式和个人发展。这本书,在我看来,就像是一张引人入胜的蓝图,描绘着一个正在被“在线”深刻改变的未来。
评分我算是一个对科技趋势保持高度敏感的读者,尤其是那些能够引领行业发展的人物,他们的思考总是能给我带来新的启发。王坚博士,作为阿里技术核心的掌舵者之一,他的名字本身就代表着一种技术力量和创新精神。当看到《在线 阿里巴巴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 王坚 中信出版社》这本书时,我毫不犹豫地将其加入了我的必读清单。我好奇的不仅仅是他在阿里巴巴技术帝国建设中的具体贡献,更是他对“在线”这个词背后蕴含的战略思考。在当今世界,几乎所有的商业活动、信息传播、甚至是人际交往,都离不开“在线”的支撑。那么,在王坚博士的眼中,“在线”究竟意味着什么?它是否代表着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一种颠覆性的社会组织方式?我还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和方法论,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在线”时代的企业运营逻辑,以及普通人如何在这个时代抓住机遇。中信出版社的书籍,总能给我带来阅读的愉悦感和思想的冲击力,我相信这本书也不会例外。
评分这本书光是名字就勾起了我极大的兴趣。“在线”二字,直接戳中了当下互联网时代最核心的命题,而“王坚”和“阿里巴巴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的头衔,则更是为这本书蒙上了一层神秘而又权威的面纱。我一直关注着中国互联网科技的发展,尤其对那些推动行业变革的关键人物充满好奇。王坚博士,在我看来,绝对是其中举足轻重的一位。我很好奇,他作为阿里技术帝国的重要构建者,究竟是如何看待“在线”这个概念的?它仅仅是线上交易,还是包含更深层次的商业模式、社会结构乃至思维方式的转变?这本书又将如何从一位技术领军人物的视角,去剖析和解读这个无处不在的“在线”?中信出版社的名字也让我对书籍的品质有了更高的期待,他们向来以出版有深度、有思想的图书著称。我猜测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不会像某些技术书籍那样枯燥晦涩,而是会充满洞见,引人思考。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书中会分享哪些具体的案例、思考和远见,来阐述“在线”对于一个企业的生存发展、对于整个社会进步的意义。这本书,在我心中,已经不仅仅是一本关于互联网的书,更像是一把钥匙,可以开启我对未来科技趋势的更深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