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系统治疗从系统式家庭治疗发展而来,其工作范围不再局限于家庭,而是拓展到了个别心理治疗、团体治疗及其他社会系统的咨询,是靠前认可的心理治疗四大主要流派之一。无论是对系统思想的爱好者、系统治疗的初学者,还是对系统工作的实践者,本书都是一本的学习参考书。作者以专业而生动的笔触,从系统治疗与咨询的发展脉络、与实践相关的系统理论出发,写到系统工作实践的基础,再到系统治疗与咨询的具体方法和各种设置,使读者能够将浩如烟海的系统理论和实践知识尽收眼底。此外,本书采用了大量简洁而形象的案例,提供了一系列操作指南和列表,以方便读者的理解和运用。系统治疗与咨询所固有的系统观、创造性、灵活多元的特点将会在本书中一一呈现。如果读者对系统治疗与咨询有所好奇或疑问,也能够在本书中得到启发或找到答案。 (德)阿里斯特·冯·施利佩,(德)约亨·施魏策 著;史靖宇,赵旭东,盛晓春 译 著作 阿里斯特·冯·施利佩,哲学博士,教授,心理治疗师。在奥斯纳布吕克大学临床心理学专业任教多年,现任威腾-赫尔德克大学家族企业的领导与动力学教授,魏因海姆系统教育与发展研究所培训教师。我是一名正在探索心理咨询领域的新手,偶然翻阅了《系统治疗与咨询教科书》,这本书带给我一种截然不同的理解世界的方式。我一直以来接触到的心理学理论,更多地关注个体的内心世界,比如情绪、认知、人格等。而这本书则将我的视野从“个体”扩展到了“系统”,让我开始思考,一个人所处的环境,特别是家庭,是如何深刻地影响他的存在和行为的。书中的“家庭结构”和“边界”概念对我来说尤其具有颠覆性。我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家庭成员之间的“边界”是否清晰,是否健康,以及模糊的边界会导致怎样的结果。通过书中的一些案例,我看到了一个家庭中,如果父母的边界与孩子的边界不清,孩子可能会承担过多的责任,或者在情感上过度依赖。反之,如果家庭成员之间过于疏远,又可能导致孤立感和缺乏支持。这种从宏观视角去理解个体问题的角度,让我感到非常新颖和深刻。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家庭,以及过去我所经历的各种关系,尝试用“系统”的眼光去分析其中的动力。虽然我还没有掌握具体的咨询技巧,但仅仅是这种思维模式的转变,就让我觉得收获巨大。这本书让我明白,任何一个看似“有问题”的人,都不能孤立地去看待,而是要将其置于他所处的整个关系网络中去理解,这是一种更加全面和富有同情心的视角。
评分最近在梳理一些关于人际互动的知识,偶然间看到了《系统治疗与咨询教科书》。虽然我不是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但这本书的内容对我理解日常生活中的人际交往,特别是家庭内部的互动模式,提供了非常多的启发。我一直对“家庭动态”这个话题很感兴趣,总觉得有时候家庭成员之间会出现一些难以言说的“张力”,或者莫名其妙的矛盾。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对这些现象的理解。作者在书中详细阐述了“家庭角色”的形成和影响,以及“代际传递”的概念。我从中看到了很多我们家庭中可能存在的“模式”,比如某些性格特征或者处理问题的方式,似乎在几代人之间重复出现。这让我感到非常震惊,原来我们很多时候并不是在“独立地”做选择,而是受到了家族历史和固有模式的影响。书里还提到了“沟通的层次”,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表面上在争论一个具体的问题,但实际上触及的是更深层的情感需求和未被满足的期望。我开始学习如何去识别这些深层的东西,并尝试用更健康的方式去表达。这本书没有给我很多具体的“操作指南”,更多的是一种思维框架的搭建,让我能够以一种更系统、更全面的方式去观察和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觉得这对于提升我的人际智慧非常有帮助。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给我的“人际关系诊疗手册”,虽然我还没深入研究到“系统治疗”这个更专业的领域,但《系统治疗与咨询教科书》中关于“沟通模型”和“互动模式”的阐述,已经让我受益匪浅。我一直觉得自己在跟家人、朋友沟通的时候,总是会陷入一些奇怪的僵局,有时候明明是好意,但说出来的话却总会引起误会。读了这本书,我才明白,原来我们很多时候都在重复着无效的沟通模式,比如“指责-辩解”、“抱怨-安慰”之类的恶性循环。书里用大量的图表和案例分析,拆解了这些常见的沟通陷阱,并提供了很多“润滑剂”式的沟通技巧,比如如何积极倾听,如何用“我”开头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是用“你”来指责对方。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家庭规则”的探讨,它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所谓的“规矩”,其实是无形中塑造了我们家庭成员的行为,有些是健康的,有些则可能限制了我们的成长。我开始反思我家里的那些“不成文的规定”,以及它们对我们每个人产生的影响。这本书并不是那种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充满了实践指导意义,让我读起来很有代入感,也很有成就感,感觉自己真的在学习如何改善人际关系。我迫不及待地想在生活中尝试书中的一些技巧,看看能否为我的家庭和友情带来一些积极的改变。
评分作为一名对人类行为和心理发展感兴趣的普通读者,《系统治疗与咨询教科书》给我带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视角。我一直认为,很多时候,一个人的问题根源在于他自身的心理创伤或者性格缺陷。但是,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固有认知。它让我明白了,“系统”的力量是多么巨大。我尤其被书中关于“家庭规则”和“家族历史”对个体命运影响的论述所吸引。我开始意识到,我们每个人都并非独立存在的个体,我们深埋于我们所处的家庭系统之中,受到祖辈、父辈以及兄弟姐妹的深刻影响,即使是那些我们从未见过的人。书中的“叙事疗法”部分,虽然只是触及皮毛,但也让我看到了如何通过改变故事来重塑现实的可能性。我一直觉得,我们的人生故事是由自己书写的,但这本书告诉我,家族的故事,集体的记忆,也在无形中为我们的人生设定了框架。这让我对“命运”有了全新的理解,它不再是不可捉摸的偶然,而是与我们所处的系统,与我们的家族历史紧密相连。我虽然还没有能力去进行系统的咨询,但仅仅是理解了“系统”的重要性,就让我对如何看待自己,如何与他人建立更健康的连接,有了更深的思考。这本书让我感到一种“宏大”的视野,也让我对自己和所处的世界有了更深的敬畏。
评分最近迷上了一本关于心理咨询的书,名字叫《系统治疗与咨询教科书》。虽然我一直对心理学很有兴趣,但接触到“系统治疗”这个概念还是头一次。这本书给我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让我对人际关系、家庭动力以及个体如何在复杂的社会网络中运作有了更深的理解。作者用非常生动和易于理解的语言,将一些看似深奥的理论化繁为简,举了很多贴近生活的例子,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咨询师如何从一个“系统”的视角去分析问题,而不是仅仅聚焦于个体本身。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萨提亚家庭模式”的介绍,它让我明白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模式是如何影响每个人的行为和感受的。以前我总觉得很多问题都是某个人的错,但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开始意识到,很多时候是整个系统出了问题,每个人都在其中扮演着特定的角色,而且这些角色往往是相互影响、相互塑造的。书里还讲到了如何通过改变沟通方式来打破僵局,重建健康的家庭关系,这一点对我非常有启发。很多时候,我们在家庭中遇到的沟通障碍,并不是因为缺乏爱,而是因为沟通的方式不对。这本书提供了很多实用的技巧,让我开始思考如何在家中尝试一些新的沟通模式。虽然我还没有真正参与到系统的咨询实践中,但光是阅读这本书,就已经让我对如何看待自己和周围的人有了全新的视角。我感觉自己不再是被动地卷入到各种关系冲突中,而是多了一份主动性和洞察力,去理解这些关系背后的运作机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