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知日 現代霓虹藝術力
:45.00元
作者:蘇靜
齣版社:中信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7-01
ISBN:9787508661544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美國當代藝術在戰後成功取代歐洲藝術,也成為影響日本現代藝術發展的重要標誌。強調本土化的日本現代藝術,不時帶齣的物哀氣質和工匠技法,讓他們的藝術特徵幾乎一眼可辨。
如何認識一個國傢的魅力?不妨從他們的現代藝術入手,《知日?現代霓虹藝術力》特集,帶你走進日本藝術傢的精神內核,與日本現代藝術的藝術傢共舞。從日本現代藝術的源流、代錶藝術傢、畫廊、策展人、藝術祭……全麵認識造就現代日本魅力的藝術。
內容提要
專門關注日係內容的超人氣媒體品牌「知日ZHIJAPAN」推齣《知日》特集第35彈——《知日?現代霓虹藝術力》特集!
《知日?現代霓虹藝術力》特集,是什麼讓一個國傢擁有無限魅力?藝術,是讓人認識一個國傢的*好窗口。日本很“酷”嗎?看看他們的藝術你就明白瞭!是什麼讓日本如此“酷”?這群日本現代藝術傢你需要瞭解!
日本現代藝術的軌跡、影響世界的日本現代藝術傢、6大日本現代美術關鍵詞;
村上隆、河原溫、小野洋子、橫尾忠則、井上有一、山口晃、天明屋尚、今津景、Chim↑Pom……10 位*代錶的日本現代藝術傢故事;
《美術手帖》,造就日本現代藝術的雜誌;站在“新日本主義”的肩膀上,村上隆×會田誠對談;
普通人也可以“買藝術”?日本現代藝術收藏指南;
漫畫是藝術嗎?Shiriagari壽用黑色幽默玩轉漫畫的藝術;
日本寫真、插畫的藝術軌跡;策展人長榖川祐子,賦予藝術第二次生命;
縱橫日本各地的藝術祭,在地藝術的體驗之旅;藝術與記憶的儲存區,東京天王洲寺田倉庫……
目錄
特集 現代霓虹藝術力
日本現代藝術的軌跡:19452016確立與擴張、交替與循環
影響世界的日本藝術巨匠30人
追趕藝術的烏龜
說說你的日本現代藝術初體驗
從繪畫與雕刻,到想象的無限宇宙 解讀日本現代藝術的六個關鍵詞
買下屬於你的日本現代藝術,就是現在!
這本雜誌造就瞭戰後美術!《美術手帖》與日本現代藝術的過去、現在、將來時
對談:村上隆× 會田誠 站在“新日本主義”的肩膀上
“超扁平”村上隆,實則超立體
河原溫:I AM STILL ALIVE
小野洋子未來的藝術會變得更加不一樣
橫尾忠則 時空的靈性
井上有一 守貧揮毫 本來無法
山口晃 往前降落 嚮下仰望
天明屋尚 法外之美的譜係
今津景破碎曆史的破壞與重生
惡童Chim↑Pom 在藝術的上空炸一下
策展人,賦予作品二次生命
漫畫是藝術嗎?
Shiriagari壽 從彌次郎和喜多郎開始的黑色幽默
你的插畫,成功吸引瞭我的注意
情攝之間,愛是身體戰後寫真的光影與軌跡
寺田倉庫 藝術與記憶的儲存區
藝術是什麼?藝術什麼都不是
藝術祭 在地藝術體驗之旅
彆冊日和手帖
不二與永恒來自富士山的祝願
字研 実験工房 / 伝統論爭 / 読売アンデパンダン展 / スーパーフラット
regulars
phototgrapher 奧山由之 夢與現實的曖昧邊界綫
book山崎曜的書籍設計蝶
manga新井亞樹《啾啾加奈子》
magazine《GARO》 :青年人,用盡全力畫漫畫吧!
俳句 萩
施小煒×施依依 東京生活記事 第三迴 尋找日本新年的搗年糕活動
作者介紹
撰稿人
feature
李一
80後專欄作傢,獨立藝術策展人,前電通社成員,現定居東京,任東京藝術博覽會(ART FAIR TOKYO)海外事業推進擔當,對於昭和時期文化及日本當代藝術有著深入研究和獨到見解。
黃迪
1991年生,畢業於國立廣島大學文學研究科,主攻日本美術史、女性研究。現東京在住,供職於東神田的當代藝術畫廊,負責青年日本藝術傢在海外的宣傳與推廣,常活躍於新加坡、颱灣、香港的當代藝術展會。
潘力
上海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日本美術和公共藝術研究者。著有《日本美術:從現代到當代》《浮世繪》等。
小林夏美
撰稿人、自由譯者。畢業於首都大學東京,專攻錶象文化論專業。在日15年,對於當代藝術的發展和日本的亞文化有係統研究,曾多次協助《知日》進行采訪取材。
regulars
山崎曜
1962年生於東京,裝幀藝術傢。大學畢業後,學習法國工藝裝幀,如今教授裝幀,並努力嘗試享受素材的錶現方式。“手作書教室”(手で作る本の教室)主宰,東京製本俱樂部會員。
安藤傑尼斯
網站內容編輯、業餘畫漫畫的、電子遊戲收藏傢。“沒未來的小崽子。”
彼得貓(彭永堅)
從佛山、東京、廣州到上海,一直生活在外,洞察力屬AB型。《周末畫報》全國創意總監,南方電影論壇、廣州書墟發起人,於2009年創辦“彼得貓?古本店”。
李長聲
旅日作傢、日本齣版文化史研究專傢。曾任日本文學雜誌副主編,著有《哈,日本》《日下書》《枕日閑談》《紙上聲》等。
受訪人
岩渕貞哉
《美術手帖》雜誌主編。1975年生於橫濱,畢業於慶應義塾大學經濟學部。2002年進入《美術手帖》編輯部,2008年任主編,2012年起兼任美術齣版社編輯部部長。
小野洋子
藝術傢。1933年生於東京,1952年進入日本學習院大學哲學係就讀。翌年,前往紐約。20世紀60年代,積極參加紐約先鋒派藝術活動,並與約翰?凱奇等藝術傢一起影響瞭“激浪派”。1969年與約翰?列儂結婚,並一起進行和戰的藝術活動。2009年,威尼斯雙年展授予小野洋子金獅奬,錶彰她“對語言藝術的革命性突破”。
山口晃
藝術傢,1969年生於東京,成長於群馬縣,畢業於東京藝術大學油畫專業。2002年,名作“東京圖六本木晝圖”完成,奠定瞭他之後時空穿梭的幻想大和繪畫風。2013年,憑藉《奇怪的日本美術史》(へんな日本美術史)獲得小林秀雄奬。
天明屋尚
藝術傢,1966年生於東京,自學美術,曾做過唱片公司藝術指導等工作。2001年提齣“新日本畫”的概念,2009年,開始提倡華美、破格的美學概念“BASARA”。
今津景
藝術傢,1980年生,畢業於多摩美術大學。2009年獲“VOCA展2009現代美術的展望——新平麵的藝術傢們”佳作奬,2013年獲絹榖幸二奬勵奬。目前,兼任多摩美術大學教師,作品還在世界範圍的藝術博覽會上頻頻露麵,她將網上收集來的圖片用電腦進行解體和重組,並將演算後的結果畫在畫布上的這一畫風,受到收藏傢和藝術愛好者的廣泛好評。
Chim↑Pom
由卯城龍太、林靖高、Ellie、岡田將孝、稻岡求、水野俊紀6人組成的藝術團體,2005年結成。2006年,在東京舉辦個展“SUPER RAT”。2008年10月,在廣島上空寫下“ピカッ”(pika)字樣的作品《讓廣島上空炸一下》引起輿論騷動。2010年參加聖保羅雙年展。2015年,被Prudential Eye Awards選為亞洲*青年藝術傢。
長榖川祐子
策展人、藝術評論傢。1957年生於兵庫縣,現任東京都現代美術館策展主任、多摩美術大學教授。曾任職於水戶藝術館、世田榖美術館,1999年參與瞭金澤21世紀美術館的建館工作,為建築、藏品等諸多方麵提齣瞭創造性建議,並策展過多項日本國內外雙年展,擔任第29屆聖保羅雙年展聯閤策展人及第12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藝術顧問。
Shiriagari壽
漫畫傢、當代藝術傢,以漫畫《彌次喜多 in DEEP》和《地球防衛傢的人們》等作品中的批判精神和Heta-Uma畫風而被熟知,並以此獲得手塚治蟲文化奬。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後,以災後日本為主題創作的係列作品《那一日開始的漫畫》獲得瞭文化廳藝術祭漫畫部門奬。2014年,作為漫畫傢獲得紫綬勛章。
奧山由之
攝影傢。1991年生於東京,20歲便獲得榮獲瞭第34屆“寫真新世紀”(寫真新世紀)奬,後齣版寫真集《Girl》和《A REAL UN REAL AGE》等。以獨特的視覺風格活躍於廣告、雜誌、MV等領域的創作,被稱作“天纔”。
撰稿人
feature
李一
80後專欄作傢,獨立藝術策展人,前電通社成員,現定居東京,任東京藝術博覽會(ART FAIR TOKYO)海外事業推進擔當,對於昭和時期文化及日本當代藝術有著深入研究和獨到見解。
黃迪
1991年生,畢業於國立廣島大學文學研究科,主攻日本美術史、女性研究。現東京在住,供職於東神田的當代藝術畫廊,負責青年日本藝術傢在海外的宣傳與推廣,常活躍於新加坡、颱灣、香港的當代藝術展會。
潘力
上海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日本美術和公共藝術研究者。著有《日本美術:從現代到當代》《浮世繪》等。
小林夏美
撰稿人、自由譯者。畢業於首都大學東京,專攻錶象文化論專業。在日15年,對於當代藝術的發展和日本的亞文化有係統研究,曾多次協助《知日》進行采訪取材。
regulars
山崎曜
1962年生於東京,裝幀藝術傢。大學畢業後,學習法國工藝裝幀,如今教授裝幀,並努力嘗試享受素材的錶現方式。“手作書教室”(手で作る本の教室)主宰,東京製本俱樂部會員。
安藤傑尼斯
網站內容編輯、業餘畫漫畫的、電子遊戲收藏傢。“沒未來的小崽子。”
彼得貓(彭永堅)
從佛山、東京、廣州到上海,一直生活在外,洞察力屬AB型。《周末畫報》全國創意總監,南方電影論壇、廣州書墟發起人,於2009年創辦“彼得貓?古本店”。
李長聲
旅日作傢、日本齣版文化史研究專傢。曾任日本文學雜誌副主編,著有《哈,日本》《日下書》《枕日閑談》《紙上聲》等。
受訪人
岩渕貞哉
《美術手帖》雜誌主編。1975年生於橫濱,畢業於慶應義塾大學經濟學部。2002年進入《美術手帖》編輯部,2008年任主編,2012年起兼任美術齣版社編輯部部長。
小野洋子
藝術傢。1933年生於東京,1952年進入日本學習院大學哲學係就讀。翌年,前往紐約。20世紀60年代,積極參加紐約先鋒派藝術活動,並與約翰?凱奇等藝術傢一起影響瞭“激浪派”。1969年與約翰?列儂結婚,並一起進行和戰的藝術活動。2009年,威尼斯雙年展授予小野洋子金獅奬,錶彰她“對語言藝術的革命性突破”。
山口晃
藝術傢,1969年生於東京,成長於群馬縣,畢業於東京藝術大學油畫專業。2002年,名作“東京圖六本木晝圖”完成,奠定瞭他之後時空穿梭的幻想大和繪畫風。2013年,憑藉《奇怪的日本美術史》(へんな日本美術史)獲得小林秀雄奬。
天明屋尚
藝術傢,1966年生於東京,自學美術,曾做過唱片公司藝術指導等工作。2001年提齣“新日本畫”的概念,2009年,開始提倡華美、破格的美學概念“BASARA”。
今津景
藝術傢,1980年生,畢業於多摩美術大學。2009年獲“VOCA展2009現代美術的展望——新平麵的藝術傢們”佳作奬,2013年獲絹榖幸二奬勵奬。目前,兼任多摩美術大學教師,作品還在世界範圍的藝術博覽會上頻頻露麵,她將網上收集來的圖片用電腦進行解體和重組,並將演算後的結果畫在畫布上的這一畫風,受到收藏傢和藝術愛好者的廣泛好評。
Chim↑Pom
由卯城龍太、林靖高、Ellie、岡田將孝、稻岡求、水野俊紀6人組成的藝術團體,2005年結成。2006年,在東京舉辦個展“SUPER RAT”。2008年10月,在廣島上空寫下“ピカッ”(pika)字樣的作品《讓廣島上空炸一下》引起輿論騷動。2010年參加聖保羅雙年展。2015年,被Prudential Eye Awards選為亞洲*青年藝術傢。
長榖川祐子
策展人、藝術評論傢。1957年生於兵庫縣,現任東京都現代美術館策展主任、多摩美術大學教授。曾任職於水戶藝術館、世田榖美術館,1999年參與瞭金澤21世紀美術館的建館工作,為建築、藏品等諸多方麵提齣瞭創造性建議,並策展過多項日本國內外雙年展,擔任第29屆聖保羅雙年展聯閤策展人及第12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藝術顧問。
Shiriagari壽
漫畫傢、當代藝術傢,以漫畫《彌次喜多 in DEEP》和《地球防衛傢的人們》等作品中的批判精神和Heta-Uma畫風而被熟知,並以此獲得手塚治蟲文化奬。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後,以災後日本為主題創作的係列作品《那一日開始的漫畫》獲得瞭文化廳藝術祭漫畫部門奬。2014年,作為漫畫傢獲得紫綬勛章。
奧山由之
攝影傢。1991年生於東京,20歲便獲得榮獲瞭第34屆“寫真新世紀”(寫真新世紀)奬,後齣版寫真集《Girl》和《A REAL UN REAL AGE》等。以獨特的視覺風格活躍於廣告、雜誌、MV等領域的創作,被稱作“天纔”。
文摘
序言
作為一個常年混跡於二手書店和綫上圖書交易平颱的老書蟲,我最近淘到瞭一本讓人眼前一亮的雜誌,《知日·現代霓虹藝術力》。雖然我本人對日本的藝術領域並不是特彆專精,但這次的購書經曆,卻意外地打開瞭我對這個主題的認知大門。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它的視覺呈現,厚重的紙張,精美的印刷,每張圖片的質感都仿佛可以觸摸到。那些充滿張力的現代藝術作品,從裝置藝術到街頭塗鴉,再到影像裝置,都以一種非常直觀的方式呈現在讀者麵前。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霓虹”的解讀,它不僅僅是簡單的燈光符號,更是一種城市文化、一種精神錶達的載體。這本書的編排方式也很彆緻,並非枯燥的學術論述,而是通過大量的采訪、圖解和作者的感悟,將復雜的藝術理念變得容易理解。我仿佛跟著作者的腳步,漫步在東京、大阪的街頭巷尾,感受著那些隱藏在角落裏的藝術氣息。它讓我看到瞭現代日本藝術的多元性,不再是刻闆印象中的浮世繪或者動漫,而是更加前衛、更加大膽、更加貼近當代生活的藝術實踐。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是一種沉浸式的探索,讓我對“藝術”這個概念有瞭更深的理解。
評分《知日·現代霓虹藝術力》這本書,對我而言,是一次意外的啓迪。我原本以為“霓虹藝術”就是那種閃爍的招牌,充滿商業氣息,但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認知。它讓我看到,“霓虹”作為一種藝術語言,所能承載的豐富含義和所能創造的無限可能。我被書中那些極具想象力的裝置藝術所震撼,它們不僅僅是視覺的衝擊,更是對空間、光影、甚至觀眾心理的巧妙運用。我喜歡書中對藝術傢創作過程的細緻描繪,那種對材質、色彩、形式的極緻探索,讓我看到瞭藝術傢的匠心獨運。同時,這本書也展現瞭日本現代藝術的社會關懷,許多作品都深刻地探討瞭科技發展、環境問題、社會變遷等當代議題。我從中看到瞭藝術傢們的敏銳觀察和獨立思考,他們用藝術的方式,為我們提供瞭一個反思當下、展望未來的窗口。這本書的閱讀過程,就像一場充滿驚喜的探索之旅,讓我不斷發現新的視角和新的可能。
評分這次有幸翻閱瞭《知日·現代霓虹藝術力》,我必須說,這絕對是一次令人驚喜的閱讀體驗。我嚮來對那些能夠捕捉時代脈搏、展現社會變遷的藝術形式頗感興趣,而這本書恰恰滿足瞭我這一點。它沒有故作高深地去分析那些晦澀難懂的藝術理論,而是用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帶領我們走進現代霓虹藝術的內心世界。書中對藝術傢創作理念的深入挖掘,讓我看到瞭他們如何從日常生活中汲取靈感,如何用創新的手法去錶達對現實的思考。我特彆被那些關於城市景觀和公共藝術的篇章所吸引,那些充滿生命力的作品,仿佛是城市本身在呼吸、在訴說。這本書的文字流暢而富有感染力,我時常被作者的筆觸所打動,仿佛也身臨其境地感受到瞭藝術傢們創作時的激情與掙紮。它讓我意識到,藝術不僅僅是陳列在博物館裏的展品,更是融入生活、影響我們的無處不在的力量。這本書提供瞭一個全新的視角,讓我重新審視我們身邊的世界,並從中發現那些被忽略的美麗與意義。
評分《知日·現代霓虹藝術力》這本書,讓我對“藝術”這個詞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在此之前,我對日本的現代藝術認知比較模糊,總覺得停留在一些淺顯的印象中。但這本書以一種非常係統而又富有魅力的形式,為我打開瞭一扇全新的大門。我喜歡書中對“霓虹”這一元素的多維度解讀,它不僅僅是一種視覺符號,更是一種情感的寄托,一種時代的印記。我被那些充滿想象力的裝置藝術和公共藝術作品所深深吸引,它們打破瞭傳統藝術的邊界,與城市空間、與觀眾産生瞭奇妙的互動。書中對藝術傢創作過程的深入挖掘,讓我看到瞭他們的思考、他們的堅持,以及他們對藝術不懈的追求。我從中體會到瞭現代日本藝術的獨特之處,它既有傳統文化的底蘊,又有對未來的大膽探索。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是一種精神上的洗禮,讓我對藝術有瞭更廣闊的視野和更深刻的感悟。
評分當我拿到《知日·現代霓虹藝術力》這本書的時候,我並沒有抱有太高的期待,畢竟藝術類書籍有時會過於小眾或學術化。然而,這本書的齣現,徹底打消瞭我的疑慮。它以一種非常親切和易懂的方式,將現代霓虹藝術的魅力展現得淋灕盡緻。我尤其欣賞書中對藝術作品的解讀,作者並沒有簡單地羅列作品,而是深入剖析其背後的創作理念、文化背景以及社會影響。那些關於藝術傢訪談的內容,更是讓我感受到瞭他們的熱情和創造力。我被那些充滿實驗性和顛覆性的作品所吸引,它們挑戰著傳統的審美觀念,也引發瞭我對“美”的重新思考。這本書的排版設計也非常齣色,大量的圖片和流暢的文字相結閤,讓閱讀過程更加愉悅。它讓我看到瞭日本現代藝術的活力和創新,也讓我對“霓虹”這一元素有瞭全新的認識。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關於藝術的書,更是一次關於文化、關於生活、關於未來的思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