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日 现代霓虹艺术力

知日 现代霓虹艺术力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苏静 著
图书标签:
  • 日本文化
  • 霓虹艺术
  • 现代艺术
  • 设计
  • 视觉文化
  • 流行文化
  • 艺术史
  • 当代艺术
  • 文化研究
  • 知日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英典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61544
商品编码:28356066736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6-07-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知日 现代霓虹艺术力

:45.00元

作者:苏静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7-01

ISBN:978750866154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美国当代艺术在战后成功取代欧洲艺术,也成为影响日本现代艺术发展的重要标志。强调本土化的日本现代艺术,不时带出的物哀气质和工匠技法,让他们的艺术特征几乎一眼可辨。

如何认识一个国家的魅力?不妨从他们的现代艺术入手,《知日?现代霓虹艺术力》特集,带你走进日本艺术家的精神内核,与日本现代艺术的艺术家共舞。从日本现代艺术的源流、代表艺术家、画廊、策展人、艺术祭……全面认识造就现代日本魅力的艺术。

内容提要


专门关注日系内容的超人气媒体品牌「知日ZHIJAPAN」推出《知日》特集第35弹——《知日?现代霓虹艺术力》特集!

《知日?现代霓虹艺术力》特集,是什么让一个国家拥有无限魅力?艺术,是让人认识一个国家的*好窗口。日本很“酷”吗?看看他们的艺术你就明白了!是什么让日本如此“酷”?这群日本现代艺术家你需要了解!

日本现代艺术的轨迹、影响世界的日本现代艺术家、6大日本现代美术关键词;

村上隆、河原温、小野洋子、横尾忠则、井上有一、山口晃、天明屋尚、今津景、Chim↑Pom……10 位*代表的日本现代艺术家故事;

《美术手帖》,造就日本现代艺术的杂志;站在“新日本主义”的肩膀上,村上隆×会田诚对谈;

普通人也可以“买艺术”?日本现代艺术收藏指南;

漫画是艺术吗?Shiriagari寿用黑色幽默玩转漫画的艺术;

日本写真、插画的艺术轨迹;策展人长谷川祐子,赋予艺术第二次生命;

纵横日本各地的艺术祭,在地艺术的体验之旅;艺术与记忆的储存区,东京天王洲寺田仓库……

目录


特集 现代霓虹艺术力

日本现代艺术的轨迹:19452016确立与扩张、交替与循环

影响世界的日本艺术巨匠30人

追赶艺术的乌龟

说说你的日本现代艺术初体验

从绘画与雕刻,到想象的无限宇宙 解读日本现代艺术的六个关键词

买下属于你的日本现代艺术,就是现在!

这本杂志造就了战后美术!《美术手帖》与日本现代艺术的过去、现在、将来时

对谈:村上隆× 会田诚 站在“新日本主义”的肩膀上

“超扁平”村上隆,实则超立体

河原温:I AM STILL ALIVE

小野洋子未来的艺术会变得更加不一样

横尾忠则 时空的灵性

井上有一 守贫挥毫 本来无法

山口晃 往前降落 向下仰望

天明屋尚 法外之美的谱系

今津景破碎历史的破坏与重生

恶童Chim↑Pom 在艺术的上空炸一下

策展人,赋予作品二次生命

漫画是艺术吗?

Shiriagari寿 从弥次郎和喜多郎开始的黑色幽默

你的插画,成功吸引了我的注意

情摄之间,爱是身体战后写真的光影与轨迹

寺田仓库 艺术与记忆的储存区

艺术是什么?艺术什么都不是

艺术祭 在地艺术体验之旅

别册日和手帖

不二与永恒来自富士山的祝愿

字研 実験工房 / 伝統論争 / 読売アンデパンダン展 / スーパーフラット

regulars

phototgrapher 奥山由之 梦与现实的暧昧边界线

book山崎曜的书籍设计蝶

manga新井亚树《啾啾加奈子》

magazine《GARO》 :青年人,用尽全力画漫画吧!

俳句 萩

施小炜×施依依 东京生活记事 第三回 寻找日本新年的捣年糕活动

作者介绍


撰稿人

feature

李一

80后专栏作家,独立艺术策展人,前电通社成员,现定居东京,任东京艺术博览会(ART FAIR TOKYO)海外事业推进担当,对于昭和时期文化及日本当代艺术有着深入研究和独到见解。

黄迪

1991年生,毕业于国立广岛大学文学研究科,主攻日本美术史、女性研究。现东京在住,供职于东神田的当代艺术画廊,负责青年日本艺术家在海外的宣传与推广,常活跃于新加坡、台湾、香港的当代艺术展会。

潘力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日本美术和公共艺术研究者。著有《日本美术:从现代到当代》《浮世绘》等。

小林夏美

撰稿人、自由译者。毕业于首都大学东京,专攻表象文化论专业。在日15年,对于当代艺术的发展和日本的亚文化有系统研究,曾多次协助《知日》进行采访取材。

regulars

山崎曜

1962年生于东京,装帧艺术家。大学毕业后,学习法国工艺装帧,如今教授装帧,并努力尝试享受素材的表现方式。“手作书教室”(手で作る本の教室)主宰,东京制本俱乐部会员。

安藤杰尼斯

网站内容编辑、业余画漫画的、电子游戏收藏家。“没未来的小崽子。”

彼得猫(彭永坚)

从佛山、东京、广州到上海,一直生活在外,洞察力属AB型。《周末画报》全国创意总监,南方电影论坛、广州书墟发起人,于2009年创办“彼得猫?古本店”。

李长声

旅日作家、日本出版文化史研究专家。曾任日本文学杂志副主编,著有《哈,日本》《日下书》《枕日闲谈》《纸上声》等。

受访人

岩渕贞哉

《美术手帖》杂志主编。1975年生于横滨,毕业于庆应义塾大学经济学部。2002年进入《美术手帖》编辑部,2008年任主编,2012年起兼任美术出版社编辑部部长。

小野洋子

艺术家。1933年生于东京,1952年进入日本学习院大学哲学系就读。翌年,前往纽约。20世纪60年代,积极参加纽约先锋派艺术活动,并与约翰?凯奇等艺术家一起影响了“激浪派”。1969年与约翰?列侬结婚,并一起进行和战的艺术活动。2009年,威尼斯双年展授予小野洋子金狮奖,表彰她“对语言艺术的革命性突破”。

山口晃

艺术家,1969年生于东京,成长于群马县,毕业于东京艺术大学油画专业。2002年,名作“东京图六本木昼图”完成,奠定了他之后时空穿梭的幻想大和绘画风。2013年,凭借《奇怪的日本美术史》(へんな日本美術史)获得小林秀雄奖。

天明屋尚

艺术家,1966年生于东京,自学美术,曾做过唱片公司艺术指导等工作。2001年提出“新日本画”的概念,2009年,开始提倡华美、破格的美学概念“BASARA”。

今津景

艺术家,1980年生,毕业于多摩美术大学。2009年获“VOCA展2009现代美术的展望——新平面的艺术家们”佳作奖,2013年获绢谷幸二奖励奖。目前,兼任多摩美术大学教师,作品还在世界范围的艺术博览会上频频露面,她将网上收集来的图片用电脑进行解体和重组,并将演算后的结果画在画布上的这一画风,受到收藏家和艺术爱好者的广泛好评。

Chim↑Pom

由卯城龙太、林靖高、Ellie、冈田将孝、稻冈求、水野俊纪6人组成的艺术团体,2005年结成。2006年,在东京举办个展“SUPER RAT”。2008年10月,在广岛上空写下“ピカッ”(pika)字样的作品《让广岛上空炸一下》引起舆论骚动。2010年参加圣保罗双年展。2015年,被Prudential Eye Awards选为亚洲*青年艺术家。

长谷川祐子

策展人、艺术评论家。1957年生于兵库县,现任东京都现代美术馆策展主任、多摩美术大学教授。曾任职于水户艺术馆、世田谷美术馆,1999年参与了金泽21世纪美术馆的建馆工作,为建筑、藏品等诸多方面提出了创造性建议,并策展过多项日本国内外双年展,担任第29届圣保罗双年展联合策展人及第12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艺术顾问。

Shiriagari寿

漫画家、当代艺术家,以漫画《弥次喜多 in DEEP》和《地球防卫家的人们》等作品中的批判精神和Heta-Uma画风而被熟知,并以此获得手冢治虫文化奖。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后,以灾后日本为主题创作的系列作品《那一日开始的漫画》获得了文化厅艺术祭漫画部门奖。2014年,作为漫画家获得紫绶勋章。

奥山由之

摄影家。1991年生于东京,20岁便获得荣获了第34届“写真新世纪”(写真新世紀)奖,后出版写真集《Girl》和《A REAL UN REAL AGE》等。以独特的视觉风格活跃于广告、杂志、MV等领域的创作,被称作“天才”。

撰稿人

feature

李一

80后专栏作家,独立艺术策展人,前电通社成员,现定居东京,任东京艺术博览会(ART FAIR TOKYO)海外事业推进担当,对于昭和时期文化及日本当代艺术有着深入研究和独到见解。

黄迪

1991年生,毕业于国立广岛大学文学研究科,主攻日本美术史、女性研究。现东京在住,供职于东神田的当代艺术画廊,负责青年日本艺术家在海外的宣传与推广,常活跃于新加坡、台湾、香港的当代艺术展会。

潘力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日本美术和公共艺术研究者。著有《日本美术:从现代到当代》《浮世绘》等。

小林夏美

撰稿人、自由译者。毕业于首都大学东京,专攻表象文化论专业。在日15年,对于当代艺术的发展和日本的亚文化有系统研究,曾多次协助《知日》进行采访取材。

regulars

山崎曜

1962年生于东京,装帧艺术家。大学毕业后,学习法国工艺装帧,如今教授装帧,并努力尝试享受素材的表现方式。“手作书教室”(手で作る本の教室)主宰,东京制本俱乐部会员。

安藤杰尼斯

网站内容编辑、业余画漫画的、电子游戏收藏家。“没未来的小崽子。”

彼得猫(彭永坚)

从佛山、东京、广州到上海,一直生活在外,洞察力属AB型。《周末画报》全国创意总监,南方电影论坛、广州书墟发起人,于2009年创办“彼得猫?古本店”。

李长声

旅日作家、日本出版文化史研究专家。曾任日本文学杂志副主编,著有《哈,日本》《日下书》《枕日闲谈》《纸上声》等。

受访人

岩渕贞哉

《美术手帖》杂志主编。1975年生于横滨,毕业于庆应义塾大学经济学部。2002年进入《美术手帖》编辑部,2008年任主编,2012年起兼任美术出版社编辑部部长。

小野洋子

艺术家。1933年生于东京,1952年进入日本学习院大学哲学系就读。翌年,前往纽约。20世纪60年代,积极参加纽约先锋派艺术活动,并与约翰?凯奇等艺术家一起影响了“激浪派”。1969年与约翰?列侬结婚,并一起进行和战的艺术活动。2009年,威尼斯双年展授予小野洋子金狮奖,表彰她“对语言艺术的革命性突破”。

山口晃

艺术家,1969年生于东京,成长于群马县,毕业于东京艺术大学油画专业。2002年,名作“东京图六本木昼图”完成,奠定了他之后时空穿梭的幻想大和绘画风。2013年,凭借《奇怪的日本美术史》(へんな日本美術史)获得小林秀雄奖。

天明屋尚

艺术家,1966年生于东京,自学美术,曾做过唱片公司艺术指导等工作。2001年提出“新日本画”的概念,2009年,开始提倡华美、破格的美学概念“BASARA”。

今津景

艺术家,1980年生,毕业于多摩美术大学。2009年获“VOCA展2009现代美术的展望——新平面的艺术家们”佳作奖,2013年获绢谷幸二奖励奖。目前,兼任多摩美术大学教师,作品还在世界范围的艺术博览会上频频露面,她将网上收集来的图片用电脑进行解体和重组,并将演算后的结果画在画布上的这一画风,受到收藏家和艺术爱好者的广泛好评。

Chim↑Pom

由卯城龙太、林靖高、Ellie、冈田将孝、稻冈求、水野俊纪6人组成的艺术团体,2005年结成。2006年,在东京举办个展“SUPER RAT”。2008年10月,在广岛上空写下“ピカッ”(pika)字样的作品《让广岛上空炸一下》引起舆论骚动。2010年参加圣保罗双年展。2015年,被Prudential Eye Awards选为亚洲*青年艺术家。

长谷川祐子

策展人、艺术评论家。1957年生于兵库县,现任东京都现代美术馆策展主任、多摩美术大学教授。曾任职于水户艺术馆、世田谷美术馆,1999年参与了金泽21世纪美术馆的建馆工作,为建筑、藏品等诸多方面提出了创造性建议,并策展过多项日本国内外双年展,担任第29届圣保罗双年展联合策展人及第12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艺术顾问。

Shiriagari寿

漫画家、当代艺术家,以漫画《弥次喜多 in DEEP》和《地球防卫家的人们》等作品中的批判精神和Heta-Uma画风而被熟知,并以此获得手冢治虫文化奖。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后,以灾后日本为主题创作的系列作品《那一日开始的漫画》获得了文化厅艺术祭漫画部门奖。2014年,作为漫画家获得紫绶勋章。

奥山由之

摄影家。1991年生于东京,20岁便获得荣获了第34届“写真新世纪”(写真新世紀)奖,后出版写真集《Girl》和《A REAL UN REAL AGE》等。以独特的视觉风格活跃于广告、杂志、MV等领域的创作,被称作“天才”。

文摘







序言



《都市夜语:光影交织的霓虹叙事》 在钢铁森林的缝隙中,在车水马龙的喧嚣深处,有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它以最直白的色彩勾勒出最朦胧的情绪,以最闪烁的光芒映照出最深刻的思索——那就是霓虹。这本书,并非是对某个特定文化的浅尝辄止,而是邀请您一同潜入,感受光影流转中,一座座城市所孕育出的,一种普遍而又私密的叙事。 我们并非仅仅是在描绘一盏盏发光的招牌,或是那些被夜晚吞噬的街角。本书的笔触,更像是穿透了霓虹的光幕,去触碰那些隐藏在其后的脉搏。从上世纪工业文明的崛起,到信息爆炸时代的碎片化表达,霓虹作为一种视觉符号,它所承载的时代印记、社会变迁,以及个体在其中的沉浮,都被我们一一拾起。 您将在这里读到,那些曾经照亮夜空、吸引目光的霓虹灯,是如何从最初的实用功能,演变成一种艺术表达,一种文化象征,甚至是一种集体记忆的载体。我们会追溯其起源,探究其发展,分析其在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独特表现形式。它可能是一个城市夜晚的灵魂,也可能是某个时代浮华的剪影。 本书将引导您关注霓虹所构建的“场域”。在一个被霓虹灯浸染的空间里,时间仿佛被拉长,现实与虚幻的界限变得模糊。那些闪烁的文字,跳跃的色彩,是如何影响我们的情绪,唤醒我们的回忆,又如何塑造我们对周遭环境的感知?我们会从视觉、心理、社会等多个维度,深入解析霓虹灯现象。 我们将不仅仅聚焦于其“光”的一面,更会探讨其“影”的意义。霓虹的光芒之下,往往潜藏着城市的另一番景象:那些不为人知的角落,那些被遗忘的故事,那些在灯红酒绿中依旧默默坚守的身影。光与影的对比,是理解霓虹最深层的维度之一。 本书的内容,将是多层次的,既有对历史脉络的梳理,也有对当下现状的观察,更有对未来趋势的思考。我们将通过丰富的案例,生动的细节,带领您领略不同城市在霓虹灯下的风情万种。无论是东方古韵与现代光影的融合,还是西方都市的经典霓虹叙事,亦或是新兴城市中涌现的独特表达,都将在此一一呈现。 然而,这并非一本冰冷的学术研究。我们更希望,它能成为您在城市漫步时,一个温柔的注脚,一段引人深思的伴侣。当您下次行走在夜色之中,看到那些闪耀的霓虹,或许能从中读出更多超越光彩本身的故事,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温度与情感。 《都市夜语:光影交织的霓虹叙事》,旨在为您打开一扇窗,让您看到那些被忽视的,却又如此真实的存在。它关乎城市,关乎时间,关乎我们每个人与这片光影世界的连接。它是一次关于观察的邀请,一次关于感知的唤醒。

用户评价

评分

《知日·现代霓虹艺术力》这本书,让我对“艺术”这个词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在此之前,我对日本的现代艺术认知比较模糊,总觉得停留在一些浅显的印象中。但这本书以一种非常系统而又富有魅力的形式,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我喜欢书中对“霓虹”这一元素的多维度解读,它不仅仅是一种视觉符号,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一种时代的印记。我被那些充满想象力的装置艺术和公共艺术作品所深深吸引,它们打破了传统艺术的边界,与城市空间、与观众产生了奇妙的互动。书中对艺术家创作过程的深入挖掘,让我看到了他们的思考、他们的坚持,以及他们对艺术不懈的追求。我从中体会到了现代日本艺术的独特之处,它既有传统文化的底蕴,又有对未来的大胆探索。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一种精神上的洗礼,让我对艺术有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刻的感悟。

评分

这次有幸翻阅了《知日·现代霓虹艺术力》,我必须说,这绝对是一次令人惊喜的阅读体验。我向来对那些能够捕捉时代脉搏、展现社会变迁的艺术形式颇感兴趣,而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这一点。它没有故作高深地去分析那些晦涩难懂的艺术理论,而是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带领我们走进现代霓虹艺术的内心世界。书中对艺术家创作理念的深入挖掘,让我看到了他们如何从日常生活中汲取灵感,如何用创新的手法去表达对现实的思考。我特别被那些关于城市景观和公共艺术的篇章所吸引,那些充满生命力的作品,仿佛是城市本身在呼吸、在诉说。这本书的文字流畅而富有感染力,我时常被作者的笔触所打动,仿佛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艺术家们创作时的激情与挣扎。它让我意识到,艺术不仅仅是陈列在博物馆里的展品,更是融入生活、影响我们的无处不在的力量。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重新审视我们身边的世界,并从中发现那些被忽略的美丽与意义。

评分

《知日·现代霓虹艺术力》这本书,对我而言,是一次意外的启迪。我原本以为“霓虹艺术”就是那种闪烁的招牌,充满商业气息,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让我看到,“霓虹”作为一种艺术语言,所能承载的丰富含义和所能创造的无限可能。我被书中那些极具想象力的装置艺术所震撼,它们不仅仅是视觉的冲击,更是对空间、光影、甚至观众心理的巧妙运用。我喜欢书中对艺术家创作过程的细致描绘,那种对材质、色彩、形式的极致探索,让我看到了艺术家的匠心独运。同时,这本书也展现了日本现代艺术的社会关怀,许多作品都深刻地探讨了科技发展、环境问题、社会变迁等当代议题。我从中看到了艺术家们的敏锐观察和独立思考,他们用艺术的方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反思当下、展望未来的窗口。这本书的阅读过程,就像一场充满惊喜的探索之旅,让我不断发现新的视角和新的可能。

评分

当我拿到《知日·现代霓虹艺术力》这本书的时候,我并没有抱有太高的期待,毕竟艺术类书籍有时会过于小众或学术化。然而,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打消了我的疑虑。它以一种非常亲切和易懂的方式,将现代霓虹艺术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我尤其欣赏书中对艺术作品的解读,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作品,而是深入剖析其背后的创作理念、文化背景以及社会影响。那些关于艺术家访谈的内容,更是让我感受到了他们的热情和创造力。我被那些充满实验性和颠覆性的作品所吸引,它们挑战着传统的审美观念,也引发了我对“美”的重新思考。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非常出色,大量的图片和流畅的文字相结合,让阅读过程更加愉悦。它让我看到了日本现代艺术的活力和创新,也让我对“霓虹”这一元素有了全新的认识。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艺术的书,更是一次关于文化、关于生活、关于未来的思考。

评分

作为一个常年混迹于二手书店和线上图书交易平台的老书虫,我最近淘到了一本让人眼前一亮的杂志,《知日·现代霓虹艺术力》。虽然我本人对日本的艺术领域并不是特别专精,但这次的购书经历,却意外地打开了我对这个主题的认知大门。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的视觉呈现,厚重的纸张,精美的印刷,每张图片的质感都仿佛可以触摸到。那些充满张力的现代艺术作品,从装置艺术到街头涂鸦,再到影像装置,都以一种非常直观的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霓虹”的解读,它不仅仅是简单的灯光符号,更是一种城市文化、一种精神表达的载体。这本书的编排方式也很别致,并非枯燥的学术论述,而是通过大量的采访、图解和作者的感悟,将复杂的艺术理念变得容易理解。我仿佛跟着作者的脚步,漫步在东京、大阪的街头巷尾,感受着那些隐藏在角落里的艺术气息。它让我看到了现代日本艺术的多元性,不再是刻板印象中的浮世绘或者动漫,而是更加前卫、更加大胆、更加贴近当代生活的艺术实践。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一种沉浸式的探索,让我对“艺术”这个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