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B 17761-2018 電動自行車通用技術條件 | ||
| 定價 | 21.00 | |
| 齣版社 | 中國標準齣版社 | |
| 版次 | B1 | |
| 齣版時間 | 2018年05月 | |
| 開本 | 16 | |
| 作者 | 中國標準化委員會 | |
| 裝幀 | 釘裝 | |
| 頁數 | 14 | |
| 字數 | 34000 | |
| ISBN編碼 | GB177612018 | |
我是一名普通用戶,最近考慮換一輛電動自行車,所以對市麵上的産品進行瞭一些瞭解。在瀏覽各種産品信息時,我經常會看到“符閤GB 17761-2018標準”的字樣,但具體是什麼意思,産品有哪些方麵是依據這個標準來製造的,我一直不太清楚。於是,我特意找來瞭這本《GB 17761-2018 電動自行車通用技術條件》。讀完之後,我感覺像是打開瞭一個全新的世界。原來,電動自行車不僅僅是裝上電池和電機的自行車,它在速度、續航、製動、甚至車身結構上都有非常具體的要求。比如,這本書裏詳細規定瞭電動自行車必須滿足的最高車速限製,這很重要,因為之前有很多超速的電動車存在安全隱患。還有關於刹車性能的要求,讓騎行者在遇到緊急情況時能夠更好地控製車輛。我特彆留意瞭關於電池安全的部分,這讓我對電動車電池的安全性有瞭更直觀的認識。這本書的內容對我來說,最直接的價值在於,它讓我知道如何去辨彆一款電動自行車的質量和安全性,不再是被動接受商傢的宣傳。它讓我對“國標”有瞭更清晰的理解,也讓我對未來購買電動自行車有瞭更明確的標準。
評分剛拿到這本《GB 17761-2018 電動自行車通用技術條件》的書,說實話,我之前對電動自行車的認識還停留在“方便代步”的層麵,覺得隻要能跑就行。但翻開這本書,纔意識到事情遠比我想象的要復雜和專業。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些關於車輛整體性能的章節,比如最高車速、續航裏程、爬坡能力等等。這些參數聽起來簡單,但背後卻牽扯到電機功率、電池容量、傳動係統設計等多方麵的技術細節。我開始思考,為什麼有的電動車跑起來特彆“衝”,而有的則平穩順暢?為什麼有些車宣傳的續航裏程那麼誇張,實際使用起來卻差強人意?這本書似乎在試圖為這些問題提供一個技術上的解釋,一套行業內的“標準”。它不是一本教你如何修理電動車的維修手冊,也不是一本暢銷的科普讀物,更像是一份對行業內從業者和監管部門的“參考指南”。我有點好奇,那些在産品說明書上寫著的“符閤國傢標準”究竟意味著什麼,這本書裏的條條框框是否真的能有效保障消費者的權益,讓市麵上充斥的電動車産品都能達到一個基本的安全和性能門檻。對於我這樣的普通消費者來說,理解這些技術性的描述確實需要一定的耐心,但它至少讓我對這個天天接觸的産品有瞭更深層次的認識,不再隻是把它當做一個簡單的交通工具。
評分我曾在一個電動車研發部門工作過一段時間,對産品的技術標準和規範有著深刻的體會。這本《GB 17761-2018 電動自行車通用技術條件》對我們當時的研發工作起到瞭至關重要的指導作用。它不僅僅是一份文件,更是我們在産品設計、性能調校、以及最終産品檢測環節的“聖經”。書中詳細列齣的各項技術指標,比如車輛的動力輸齣特性、能量迴收的效率、車架的疲勞強度測試、以及對不同環境條件下的適應性要求,都直接影響著我們産品的競爭力。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電池管理係統的部分,這本書對電池的壽命、安全性、以及充電標準都有明確的規定,這對於當時行業內普遍存在的電池質量參差不齊的問題,無疑是強有力的約束。閱讀這本書,就像是迴到瞭那個充滿挑戰和創新的技術研發時期,讓我再次體會到標準的力量。它確保瞭電動自行車這個新興産業能夠在健康、安全、可持續的軌道上發展,為消費者提供瞭更可靠的産品,也為行業內的良性競爭奠定瞭基礎。
評分我是一位長期關注電動車行業發展的愛好者,尤其是對那些推動行業進步和規範化發展的技術標準特彆感興趣。這本《GB 17761-2018 電動自行車通用技術條件》無疑是這個領域的一部重要文獻。它詳細闡述瞭電動自行車在設計、製造、測試等各個環節應該遵循的技術要求。我尤其關注其中關於車輛安全性能的部分,比如製動係統、照明係統、車架強度以及電池安全等規定。這些直接關係到騎行者的人身安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曾親眼見過一些不閤格的電動車因為刹車失靈而引發的事故,當時就覺得國傢應該齣颱更嚴格的法規來約束這類産品。這本書的齣現,讓我看到行業正朝著更安全、更可靠的方嚮發展。它就像是一張“體檢錶”,規定瞭電動自行車必須達到的各項健康指標,確保其能夠安全有效地運行。對於我來說,閱讀這本書不僅僅是瞭解技術細節,更是對行業發展趨勢的一種觀察和判斷。我期待看到這些標準能夠真正落地,並推動整個電動自行車産業走嚮成熟。
評分作為一個對交通工具設計和工程學頗感興趣的讀者,我偶然翻到瞭這本《GB 17761-2018 電動自行車通用技術條件》。一開始,我純粹是齣於好奇,想瞭解一下我們日常騎行的電動自行車,在國傢層麵上是如何被定義和規範的。這本書的內容比我想象的要嚴謹和專業得多,它不像一本科普書那樣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釋原理,而是直接提供瞭大量具體的參數、測試方法和技術指標。例如,關於車輛的整體尺寸限製、最大載荷、功率輸齣的閾值、電池的充電和放電特性,以及各項物理性能的測試流程等,都寫得十分詳細。我注意到其中有一部分是關於車輛的電氣安全,比如絕緣電阻、耐電壓等,這讓我聯想到早期電動車行業的一些安全隱患,比如電池短路、漏電等問題,這本書似乎就是在努力杜絕這些風險。雖然我對其中很多專業術語和公式並不完全理解,但這讓我看到瞭國傢在保障産品質量和用戶安全方麵所付齣的努力,以及對整個行業提齣的高要求。它更像是一本“工程師手冊”的精簡版,為行業內的技術人員提供瞭一個明確的行動指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