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B 17761-2018 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 | ||
| 定价 | 21.00 | |
| 出版社 | 中国标准出版社 | |
| 版次 | B1 | |
| 出版时间 | 2018年05月 | |
| 开本 | 16 | |
| 作者 | 中国标准化委员会 | |
| 装帧 | 钉装 | |
| 页数 | 14 | |
| 字数 | 34000 | |
| ISBN编码 | GB177612018 | |
我曾在一个电动车研发部门工作过一段时间,对产品的技术标准和规范有着深刻的体会。这本《GB 17761-2018 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对我们当时的研发工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它不仅仅是一份文件,更是我们在产品设计、性能调校、以及最终产品检测环节的“圣经”。书中详细列出的各项技术指标,比如车辆的动力输出特性、能量回收的效率、车架的疲劳强度测试、以及对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要求,都直接影响着我们产品的竞争力。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电池管理系统的部分,这本书对电池的寿命、安全性、以及充电标准都有明确的规定,这对于当时行业内普遍存在的电池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无疑是强有力的约束。阅读这本书,就像是回到了那个充满挑战和创新的技术研发时期,让我再次体会到标准的力量。它确保了电动自行车这个新兴产业能够在健康、安全、可持续的轨道上发展,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可靠的产品,也为行业内的良性竞争奠定了基础。
评分作为一个对交通工具设计和工程学颇感兴趣的读者,我偶然翻到了这本《GB 17761-2018 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一开始,我纯粹是出于好奇,想了解一下我们日常骑行的电动自行车,在国家层面上是如何被定义和规范的。这本书的内容比我想象的要严谨和专业得多,它不像一本科普书那样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原理,而是直接提供了大量具体的参数、测试方法和技术指标。例如,关于车辆的整体尺寸限制、最大载荷、功率输出的阈值、电池的充电和放电特性,以及各项物理性能的测试流程等,都写得十分详细。我注意到其中有一部分是关于车辆的电气安全,比如绝缘电阻、耐电压等,这让我联想到早期电动车行业的一些安全隐患,比如电池短路、漏电等问题,这本书似乎就是在努力杜绝这些风险。虽然我对其中很多专业术语和公式并不完全理解,但这让我看到了国家在保障产品质量和用户安全方面所付出的努力,以及对整个行业提出的高要求。它更像是一本“工程师手册”的精简版,为行业内的技术人员提供了一个明确的行动指南。
评分我是一名普通用户,最近考虑换一辆电动自行车,所以对市面上的产品进行了一些了解。在浏览各种产品信息时,我经常会看到“符合GB 17761-2018标准”的字样,但具体是什么意思,产品有哪些方面是依据这个标准来制造的,我一直不太清楚。于是,我特意找来了这本《GB 17761-2018 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读完之后,我感觉像是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原来,电动自行车不仅仅是装上电池和电机的自行车,它在速度、续航、制动、甚至车身结构上都有非常具体的要求。比如,这本书里详细规定了电动自行车必须满足的最高车速限制,这很重要,因为之前有很多超速的电动车存在安全隐患。还有关于刹车性能的要求,让骑行者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够更好地控制车辆。我特别留意了关于电池安全的部分,这让我对电动车电池的安全性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这本书的内容对我来说,最直接的价值在于,它让我知道如何去辨别一款电动自行车的质量和安全性,不再是被动接受商家的宣传。它让我对“国标”有了更清晰的理解,也让我对未来购买电动自行车有了更明确的标准。
评分我是一位长期关注电动车行业发展的爱好者,尤其是对那些推动行业进步和规范化发展的技术标准特别感兴趣。这本《GB 17761-2018 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无疑是这个领域的一部重要文献。它详细阐述了电动自行车在设计、制造、测试等各个环节应该遵循的技术要求。我尤其关注其中关于车辆安全性能的部分,比如制动系统、照明系统、车架强度以及电池安全等规定。这些直接关系到骑行者的人身安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曾亲眼见过一些不合格的电动车因为刹车失灵而引发的事故,当时就觉得国家应该出台更严格的法规来约束这类产品。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行业正朝着更安全、更可靠的方向发展。它就像是一张“体检表”,规定了电动自行车必须达到的各项健康指标,确保其能够安全有效地运行。对于我来说,阅读这本书不仅仅是了解技术细节,更是对行业发展趋势的一种观察和判断。我期待看到这些标准能够真正落地,并推动整个电动自行车产业走向成熟。
评分刚拿到这本《GB 17761-2018 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的书,说实话,我之前对电动自行车的认识还停留在“方便代步”的层面,觉得只要能跑就行。但翻开这本书,才意识到事情远比我想象的要复杂和专业。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些关于车辆整体性能的章节,比如最高车速、续航里程、爬坡能力等等。这些参数听起来简单,但背后却牵扯到电机功率、电池容量、传动系统设计等多方面的技术细节。我开始思考,为什么有的电动车跑起来特别“冲”,而有的则平稳顺畅?为什么有些车宣传的续航里程那么夸张,实际使用起来却差强人意?这本书似乎在试图为这些问题提供一个技术上的解释,一套行业内的“标准”。它不是一本教你如何修理电动车的维修手册,也不是一本畅销的科普读物,更像是一份对行业内从业者和监管部门的“参考指南”。我有点好奇,那些在产品说明书上写着的“符合国家标准”究竟意味着什么,这本书里的条条框框是否真的能有效保障消费者的权益,让市面上充斥的电动车产品都能达到一个基本的安全和性能门槛。对于我这样的普通消费者来说,理解这些技术性的描述确实需要一定的耐心,但它至少让我对这个天天接触的产品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不再只是把它当做一个简单的交通工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