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理想国 生活十讲
定价:36.00元
作者:蒋勋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1-01
ISBN:9787563398423
字数:
页码:25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341kg
编辑推荐
蒋勋,云门舞集的“精神导师”,林青霞“的偶像”,融会贯通文学、艺术、美学之大家,“台北人物”。多年来,用布道的心情传播对美的感动,善于唤醒低眉垂睫、沉哑喑灭的美(张晓风语)。在台湾有着巨大的威信和影响力。
《孤独六讲》掀起了蒋勋作品的阅读浪潮,而《生活十讲》延续这一脉络,并将视角投入更为广阔的文化之中,透过点滴生活,透视文化本质。此次再版推出。
台湾和大陆文化相同,地缘相亲,问题相近,蒋勋用温暖、悲悯、平和、智慧的方式讲述台湾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种种困境,对我们今日的生活,仍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和反思价值。
内容提要
《理想国·生活十讲》是一本关于生活的书——
每个人都应有自己的定位和独特的生命价值
要气节,也要性情;要理性,也要幻想
《理想国·生活十讲》是台湾广播节目“文化广场”的结集,安抚过监狱中很多绝望而困顿的人。
在台湾,蒋勋的讲座常常是一票难求;而文字的传播无远弗届。在本书中,作者娓娓道来,在广阔的生活中选取了十个侧面:价值、官学、伦理、信仰、物化、创造力、文学力、爱与情、情与欲、新食代。借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反映文化的本质。
旧有的社会转型、伦理道德重建,在这种情况下,人的物化、官学的限制、信仰的缺失和急功近利,似乎都不可避免,新的价值、官学、伦理和信仰亟待建立。在这个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文学刊物却日益萎靡,我们需要文学,去体味生命的过程。 中国社会很早就进入了理性时代,而神话的缺失,却过早带走了我们的童年和想象力。爱是一生的功课,如果可以真正诚实地面对问题,就不会有那么多情与欲的挣扎。“忙”即是心的死亡。在越来越匆忙的生活中,要学会停下脚步,享受绿色和有机的生活。
蒋勋的文辞优美,直指本质,悲悯却并不忧伤。在这个问题迭出的时代,带给我们一种发自内心、温暖而坚定的力量。
目录
自序
讲 新价值
第二讲 新官学
第三讲 新伦理
第四讲 新信仰
第五讲 谈物化
第六讲 创造力
第七讲 文学力
第八讲 爱与情
第九讲 情与欲
第十讲 新食代
作者介绍
蒋勋,一九四七年生,福建长乐人。文化大学史学系艺术研究所毕业,后负笈法国巴黎大学艺术研究所。一九七六年返台。曾任《雄狮》美术月刊主编、东海大学美术系主任。现任《联合文学》社长。著有艺术论述《美的沉思》《徐悲鸿》《齐白石》《破解米开朗基罗》《天地有大美》《美的觉醒》等,散文《岛屿独白》《欢喜赞叹》《大度山》等,诗作《少年中亲》《多情应笑我》《祝福》《眼前即是如画的江山》《来日方长》等,小说《新传说》《情不自禁》《写给Ly’s M》《因为孤独的缘故》《秘密假期》等。
文摘
“够了”的快乐哲学
许多人喜欢比较,比身上是不是穿的服装,开的车子是不是BMW,或是捷豹;也有人是比精神方面的,近上了谁的课,看了哪一本书。听起来是不同的比较,精神的比较好像比物质的比较还高尚一点。
其实不。我认为,有比较之心就是缺乏自信。有自信的人,对于自己所拥有的东西,是一种充满而富足的感觉,他可能看到别人有而自己没有的东西,会觉得羡慕、敬佩,进而欢喜赞叹,但他回过头来还是很安分地做自己。
就像宗教或哲学里所谓的“圆满自足”,无欲无贪,充分地活在快乐的满足中。
这和“禁欲”不一样。好比宗教有成熟的和不成熟的宗教,不成熟的宗教就是在很快、很急促的时间内,要人做到“无欲无贪”,所以提倡禁欲。成熟的宗教反而是让你在欲望里面,了解什么是欲望,然后你会得到释然,觉得自在,就会有新的快乐出来,这叫做圆满自足。
西方的工业革命比我们早,科技发展比我们快,所以他们已经过了那个比较、欲求的阶段,反而回来很安分地做自己。他不会觉得赚的钱少就是不好,或是比别人低贱,也不会一窝蜂地模仿别人、复制别人的经验。在巴黎从来不会同时出现四千多家蛋塔店,这是不可能会发生的事。可是,你会在城市的某一个小角落,闻到一股很特别的香味,是咖啡店主人自己调出来的味道。二十年前,你在那里喝咖啡,二十年后,你还是会在那里喝咖啡,看着店主人慢慢变老,却还是很快乐地在那里调制咖啡。
这里面有一种不可替代的满足感吧!
我觉得每一次重回巴黎大的快乐,就是可以找回这么多人的自信。每一个角落都有一个人的自信,而且安安静静的,不想去惊扰别人似的。
譬如冰淇淋店的老板,他卖没有牛奶的冰淇淋,几十年来店门前总是大排长龙。但他永远不会想说多开几家分店。他好像有一种“够了”的感觉,那个“够了”是一个很难的哲学:我就是做这件事情,很开心,每一个吃到我冰淇淋的人也都很快乐,所以,够了。
这种快乐是我一直希望学到的。
……
序言
这本书的内容,怎么说呢,给我了一种非常奇妙的感受。起初拿到它,觉得书名有些“高大上”,以为会是那种读起来让人昏昏欲睡的理论堆砌。但翻开之后,我发现自己错了,而且错得离谱!作者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引路人,他没有急于抛出那些令人望而却步的学术概念,而是先从我们最熟悉的生活入手,比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们如何看待自己,以及我们每天都在做的各种选择。然后,他才缓缓地引入“理想国”的核心思想,但绝不是生搬硬套,而是用一种非常流畅、自然的方式,将那些古老的智慧与当下的现实融为一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其中关于“美好生活”的讨论,作者并没有给出一个标准答案,而是引导我们去探索自己内心深处对“美好”的定义。他提出的那些问题,比如“我们是为了什么而工作?”,“什么才能真正让我们感到快乐?”,都直击人心,让我忍不住停下来,反复咀嚼。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是在接受知识的灌输,而是在进行一场自我探索的旅程。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思考那些被我忽略了的,但却至关重要的东西。这是一本能够触动灵魂的书,每次读完,都感觉心灵被洗涤了一番,更加清澈透亮。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是一种强烈的“拨乱反正”的感觉。我一直认为,很多人在忙碌的生活中,渐渐丢失了对“为什么”的追问,也对“什么才是真正重要”感到迷茫。这本书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作者以一种非常温和但又极具力量的方式,引导我们去思考那些我们似乎已经默认,但却可能并不正确的观念。比如,在关于“追求卓越”的讨论中,他并没有鼓励盲目的竞争和攀比,而是引导我们去思考,我们所追求的“卓越”究竟是什么?它应该建立在怎样的基础上?这种思考方式让我感到耳目一新,也让我开始重新评估自己的人生目标。书中的一些章节,让我对“幸福”的理解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我以前可能更倾向于将幸福与物质的拥有或成就的大小划等号,而这本书则让我明白,真正的幸福可能更关乎内心的平和、与他人的连接以及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作者用非常接地气的方式,把那些看似高深的哲学理念,转化成了能够指导我们日常生活的智慧。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卸下了很多不必要的包袱,对生活有了更清晰、更积极的认识。
评分这本《理想国:生活十讲》实在是一本让我惊喜的书。我一直对哲学思考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很多哲学著作读起来都感觉晦涩难懂,更别提将其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了。然而,这本书的出现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作者以一种极其亲切、深入浅出的方式,将柏拉图那宏大而抽象的“理想国”概念,一点一点地剖析,并巧妙地融入到我们每一个普通人的生活场景之中。我尤其喜欢作者在讲解“正义”那一讲时,并没有空谈理论,而是通过生活中种种具体的例子,比如家庭内部的公平分配、职场中的合作关系,甚至人际交往中的界限感,来阐述“正义”是如何体现在我们日常点滴中的。这种方式让我豁然开朗,原来哲学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星空,而是触手可及的土壤,滋养着我们的生活。书中对于“理念”的探讨也让我受益匪浅,作者没有止步于解释柏拉图的原意,而是引导读者去思考,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追求怎样的“理念”,又该如何去践行。阅读的过程就像是在和一位智者进行一场真诚的对话,他循循善诱,让我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模式和价值取向。总而言之,这本书让我对哲学有了全新的认识,也给了我很多关于如何更有意义地生活的启示。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整体感觉是,它提供了一个看待世界和生活的新视角,并且这种视角是基于一种非常深刻的哲学思想。作者巧妙地将“理想国”中的一些关键理念,比如关于“治愈”和“教育”的部分,与我们现代社会中面临的各种挑战结合起来。我特别赞赏作者在探讨“治愈”时,不仅仅局限于身体健康,而是深入到心理层面,以及社会整体的健康状态。他提出了很多关于如何构建一个更有利于个体身心健康、以及社会和谐发展的环境的思考,这些都非常有现实意义。在“教育”这一讲中,作者并没有拘泥于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而是强调了培养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健全人格的重要性。这让我联想到现在教育体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让我更加坚定地认为,真正的教育应该着眼于长远,培养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并且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个体。这本书让我认识到,柏拉图的思想并非陈旧的古董,而是历久弥新,能够为我们解决当下的困境提供宝贵的借鉴。阅读过程中,我经常被作者的深刻洞察力所折服,他能够看到事物的本质,并用简洁的语言将其表达出来。
评分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仅仅是一本解读哲学经典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活出”哲学的实践指南。作者并没有将“理想国”视为一个遥不可及的乌托邦,而是将其视为一个可以被我们努力实现的生活蓝图。他把“理想国”中的一些基本原则,比如“秩序”、“和谐”和“美德”,都巧妙地融入到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例如,在讨论“秩序”时,作者并没有仅仅停留在政治层面,而是延伸到了个人生活的组织,比如时间管理、精力分配,以及如何在一个混乱的世界中找到内心的平静。在关于“和谐”的部分,作者则强调了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并提出了许多关于如何构建更健康、更可持续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生态的建议。而“美德”的探讨,则让我反思了自己在诚实、勇气、智慧等方面的不足,并鼓励我去努力培养这些品质。这本书让我觉得,哲学不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可以渗透到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行动准则。它给了我很多启发,让我开始思考如何在一个不完美的世界中,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理想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