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杜尚访谈录
定价:45.00元
作者: 皮埃尔·卡巴纳(Pierre Cabanne);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6-01
ISBN:9787549526833
字数:
页码:352
版次:2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381kg
编辑推荐
杜尚的出现改变了西方现代艺术的进程。可以说,西方现代艺术,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西方艺术,主要是沿着杜尚的思想轨迹行进的,因此,了解杜尚是了解西方现代艺术的关键。
杜尚一生除一本棋书外从未著书立说,在《杜尚访谈录》中,杜尚罕见地敞开心扉,同卡巴纳聊及他的艺术和生活,回顾他的作品和经历,《杜尚访谈录》可谓关于杜尚的文本,中文版由美术史专家王瑞芸翻译,更附有近七万字的对于杜尚和美国现代艺术的介绍。
内容提要
杜尚一生除一本棋书外从未著书立说,他的存在却影响了20世纪整个西方现代艺术的发展,在《杜尚访谈录》中,杜尚罕见地敞开心扉,同卡巴纳聊及他的艺术和生活,回顾他的作品和经历,在这里呈现的,是一个完整、自由而独特的人。杜尚一生致力于消除艺术与生活的界限,《杜尚访谈录》所记录下的访谈,或许可以算作他的又一件作品,如同他信手拈来的现成品,如同他的每一次呼吸,这件作品不事雕琢,却必将影响深远。
目录
作者介绍
皮埃尔·卡巴纳(Pierre Cabanne1921—2007),法国艺术评论家,撰写过关于凡·高、毕加索、德加和立体主义的著作,发表相关文章多篇。
王瑞芸,女,江苏无锡人,1985年获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史硕士学位,1990年获美国俄亥俄州凯斯西方储备大学艺术史硕士学位。现居美国加州。迄今发表的著述有:《巴洛克艺术》,《二十世纪美国美术》,《美国艺术史话》,《通过杜尚》等,在大陆、台湾和海外华文刊物上发表过散文、小说。
文摘
四、我喜欢呼吸甚于喜欢工作
卡:您说过:“一张画不能引起震动就不是一张好画。”
杜:这话说得苛刻了点,但的确是这么回事。在任何一个天才的作品中,他一生中数得上的东西也就四五件,剩下的就是一些填充物了。通常也就是这四五件东西在一出现的时候震撼人,无论是《阿维农少女》,或者是《大碗》,就属于那种震撼人心的作品。因此我不觉得要去夸奖雷诺阿或修拉的每一张作品……虽然我很喜欢修拉,但那是另一个问题。我梦想着稀罕之物,那种被视为的美。像伦勃朗或契马布埃那样的人每天都在作画,画了四五十年之久。然后,我们后代们就该因为那些作品是由契马布埃或伦勃朗画下的,就得说它们肯定是好的,任何契马布埃画下的废品也要去赞扬。在他画下的三四张杰作边上有的就是废品,我虽不太了解,但它们就在那儿。我把这个原则用于所有的画家。
卡:你还说过艺术家并不知道他作品的真正意义,还说观众总是通过自己的译读参与了作品的创作。
杜:一点不错。因为我认为,实际上,如果有那么一个人——或者竟是个天才——生活在非洲心脏地带,每天都画出非常出色的画来,却没有任何人看到它们,那么他等于是不存在的。换句话说,一个艺术家必须被人知道他才存在。因此,人们可以设想,曾经有千百个天才存在过,他们死了,自生自灭了,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让人们知道自己、吹捧自己,让自己成名。我坚信艺术家作为一个媒介的作用。这个艺术家做出了什么东西,然后有一天由于大众的、观众的介入他被承认了,然后他又被后代承认了。你是没法阻止这个过程的,简而言之,这是由两点构成的产物,一头是做出这东西的人,另一头是看到它的人。我给予后者和前者同样的重要性。
自然,没有艺术家愿意接受这样的解释。但你不妨定心一想:什么是艺术家?这对一个家具制造者也一样,比如布勒家具,既是人欣赏的对象,也是那个创造布勒家具的人。一件作品是由它的赞扬者造成的。
非洲的木勺在刚做出来的时候什么也算不上,它只有实用的功能,是在后来才成为美丽的物品,成为所谓的艺术品的。你不觉得观众的作用是很重要的吗?
卡:当然。但我不能完全同意您。比如说《阿维农少女》,公众在它被画出来的二三十年后才看到它,然而它对于少数几个从毕加索那里看到这张画的人来说依然是非常重要的。
杜:是的,但是可能还有一些在开始也是非常重要的作品却消失了。我现在想到了格雷郁德,我一向非常喜欢他。
卡:还有梅青格尔。
杜:是啊,清洗是在大规模进行的,才不过五十年啊!
卡:你认为像格雷郁德这样的人画了不为人知的杰作?
杜:不,并不。实在说来,任何杰作一旦被观众指认,就得了好去处。是观看者形成了美术馆,他们是构成美术馆的元素。美术馆应该算是领会形式、评判形式的后的场所吗?
“评判”这个词也是一件可怕的东西。它大有问题,而且也无力。一个社会决定接受某些作品,然后建一个卢浮宫,让它一直存在几个世纪。说到真理、真实、的评价——我决不相信这些。
卡:你去美术馆吗?
杜:几乎不去。我已经有二十年不去卢浮宫了,它不能
吸引我。因为我压根儿怀疑评价的标准,而这标准却决定了卢浮宫现有的藏品才是值得展览的,其他的压根不值得去考虑,它们或者倒也是好的呢。因此从根本上来说,我们让自己赞同这样的观点:有那么一种一见钟情,有那么一种建立在一时趣味上的风格,一时的趣味消失了,可不管怎么说,却有某些东西还应该留下来。这实在不是一种很好的解释,没有必要这么看。
卡:但您不是也接受了这个观念:把您所有的作品都保存在美术馆里?
杜:我的接受是因为在生活里有实际的部分,你是不能避免的,所以我没有拒绝。如果拒绝,我就得把它们都撕了或砸了,这也会是一个很矫情的举动。
卡:您可以要求把它们放在一个没人见到的地方啊。
杜:不,那也会是一种挺古怪的造作。
卡:为了保护您自己,您可能想要保护您的作品……
杜:确实。我对公开的场合多少是有些不自在的。因为社会的旁观者把它们推到一个流行的潮流里去,或者,是被称做流行吧。一群观众比起一群画家是更为有力的,他们会迫使你做特别的事,拒绝会显得可笑,拒绝诺贝尔奖是可笑的。
卡:您会接受去艺术学院吗?
杜:不,我的天,不会!我做不到!再说,对一个画家来
说,这没有多大意思。学院的成员们不都是些文人吗?
卡:不,也有画家,一些相当实际的人。
杜:是学院类型的?
卡:是。
杜:不,我不会提出要加入艺术学院的。而且它也肯定不会来找我。
卡:过去的大师中你喜欢谁?
杜:我对他们知道的不多,真的。我喜欢皮耶罗?德?科西莫。
卡:您喜欢中世纪的质朴吗?
杜:质朴,是的。在那之后有些东西我实在难以接受,像拉斐尔。因为你能感到它们是被树立起来的,社会的等级观把它们保持在那儿。
……
序言
购入《杜尚访谈录》纯属一次意外的惊喜。我平日里对艺术涉猎不深,但偶尔也会被一些突破常规、引发思考的作品所吸引。杜尚的名字,我曾零星听闻,知道他是一位重要的先锋艺术家,但对他具体的思想和创作理念却知之甚少。这次偶然的机会,被这本书的书名和豆瓣评分所吸引,抱着一种“试试看”的心态入手。我期待这本书能以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向我这样的非专业人士解释清楚杜尚的艺术理念。我不想看到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是希望能够通过他的话语,理解他对艺术的“反艺术”态度,以及他对理性、逻辑和日常物品的重新定义。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洁而有力,让我感觉它并非一本卖弄玄虚的书,而是实实在在的智慧结晶。我希望通过阅读,能对“什么是艺术”这个问题产生更深刻的思考,甚至能够改变我对周围世界的看法。
评分我对《杜尚访谈录》的期待,更多地源于对其所代表的“反叛精神”的向往。在信息爆炸、观点泛滥的时代,保持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变得尤为重要。杜尚,这位用小便池颠覆艺术界、用“现成品”挑战美学标准的艺术家,无疑是这种精神的极致体现。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学习到他那种不畏权威、不受束缚的思维方式。我渴望了解,他是如何在高压的社会环境和传统的艺术观念中,依然能够坚持自己的独特道路。他的访谈,或许会像一股清流,涤荡我内心深处那些被社会规范和他人评价所束缚的杂念。我期待书中能够有那些关于灵感如何迸发、创作如何实践的真实故事,让我明白,真正的创新并非凭空而来,而是源于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对既定模式的勇敢质疑。这本书,对我而言,更像是一本精神的指南,一本关于如何活出真我、活出精彩的启示录。
评分《杜尚访谈录》这本书,我主要是被它所带给我的“未知感”所吸引。在如今信息触手可及的时代,许多知识和观点都变得唾手可得,反而让人产生一种“看透”的错觉。而杜尚,这位总是能带来惊喜和挑战的艺术家,他的思想总是充满着某种神秘的魅力。我翻阅了一些关于他的介绍,发现他似乎总是走在时代的前面,提出一些当时人们无法理解,但后来却被证明极具前瞻性的观点。这本书的定价和出版社,也让我觉得它并非一本哗众取宠的畅销书,而是一部经过精心打磨、内容严谨的学术性读物。我期待它能够带领我进入一个全新的思想领域,让我对艺术、对人生、对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产生一种全新的认识。我希望在阅读过程中,能够体验到那种“醍醐灌顶”的时刻,那种突然间豁然开朗的喜悦。
评分这本《杜尚访谈录》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所承诺的“访谈”形式。不同于枯燥的理论论述,访谈更容易展现一个人的真实个性和思考过程。我总觉得,最能理解一个创作者的,往往是那些直接来自他口中的话语,那些未经修饰、充满现场感的表达。杜尚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作品也常常让人捉摸不透,而访谈恰好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窗口,让我们有机会直接“对话”这位艺术史上的巨人。我迫切想知道,在他看似玩世不恭的外表下,究竟隐藏着怎样的严谨思考?他对于艺术的定义,对于“好”与“坏”的评判标准,对于社会文化的反思,又会是怎样一番惊心动魄的解读?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艺术本身,更是关于一种精神,一种独立思考、勇于突破的自由灵魂。我期待它能让我看到一个更加立体、更加鲜活的杜尚,一个不仅创造了颠覆性的艺术品,更塑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生活态度和思维方式的智者。
评分我最近入手了一本名为《杜尚访谈录》的书,虽然我还没来得及细细品读,但仅从它的封面和开篇的介绍,就足以勾起我对这位传奇艺术家的强烈好奇。杜尚,一个总是能打破常规、挑战既定认知的大师,他的思想如同迷宫,深邃而又充满趣味。我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窥见他内心深处那些不为人知的想法,了解他创作的初衷,以及他对艺术、生活、乃至整个世界的独特见解。我尤其好奇他如何看待那些“现成品”的艺术化,这在当时无疑是石破天惊的举动,至今依然是艺术界讨论的热点。这本书的装帧也相当考究,纸张的触感和字体的排布都透露着一种沉静而又精致的品味,仿佛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预示着内里的内容也绝不简单。我打算在一个安静的午后,泡上一杯香浓的咖啡,伴着舒缓的音乐,慢慢沉浸在杜尚的世界里,去感受他思想的锋芒,去解读他艺术语言的密码。我预感,这次阅读将会是一次智力与精神的双重洗礼,让我对艺术的理解上升到一个全新的维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