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曆史評論03 曆史新聲:中國傑齣青年曆史學人 9787549544370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發表於2024-11-10
東方曆史評論03 曆史新聲:中國傑齣青年曆史學人 9787549544370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基本信息
書名:東方曆史評論03 曆史新聲:中國傑齣青年曆史學人
定價:39.00元
作者:許知遠
齣版社:廣西師範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10-01
ISBN:9787549544370
字數:
頁碼:380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558kg
編輯推薦
如果說時代精神能夠造就一代的史傢,一代史傢的著述也總摺射齣那個時代的魅力的話,那麼我們就有充分的理由認真、細心地研讀今天的曆史學傢的作品,不僅僅是為裏麵的知識學問,也為我們所處的當下確立坐標,為未來尋找方嚮。
內容提要
《東方曆史評論》第3輯選取瞭十五位中國傑齣青年曆史學人,希望從他們的訪談和代錶作裏找尋這個時代的“誌氣”。如果說民國時代的曆史學者麵對的挑戰,是讓史學擺脫經學附庸的地位,成為近代的曆史學,那麼我們今天的挑戰則是擺脫階級和革命史觀的敘事,創造一個更新的,同時也還原一個曾經的曆史學。
目錄
編者的話:曆史新聲
陳遠 :做學問是為解答自己的疑惑 采訪:方可成
院係調整中的燕京大學 撰文:陳遠
瀋巍:幽暗的史學 采訪:肖海生
戲夢颱北:新編京劇中的政治隱喻 撰文:瀋巍
崇明:迴到近代自由主義傳統 采訪:楊瀟、戴濰娜
革命的終結—論孚雷的革命研究 撰文:崇明
馮筱纔:重識曆史經驗的價值 采訪:肖海生
上海下層民眾對“五四運動”的反應 撰文:馮筱纔
付海晏:影射史學或集體的寫作均不可取 采訪:彭劍
安世霖的悲劇 :1946年白雲觀火燒案研究 撰文:付海晏
薑鵬:曆史學者做通俗化工作從未間斷 采訪:方可成
一個曹操,各自錶述 撰文:薑鵬
李裏峰:如果曆史無用,則一切皆可曰無用 采訪:方曌
土改中的工作隊 撰文:李裏峰
梁誌:尋根溯源,清算冷戰的遺産 采訪:鄧誌新
在、穩定和民主間權衡 撰文:梁誌
馬建標:在同情之理解中研究曆史 采訪:方曌
不朽的傢國夢:五四知識分子的國傢認同 撰文:馬建標
唐小兵:重新認識知識人傳統的曆史譜係 采訪:綠茶
重訪中國革命 :以德性為視角 撰文:唐小兵
肖清和:儒傢基督徒身份認同下的兩頭蛇 采訪:戴濰娜、楊瀟
耶穌形象:明末清初西學東傳的典型案例 撰文:肖清和
昝濤:這個時代的史學危機更嚴重 采訪:勵軒
土耳其的民族主義與“族史重構” 撰文:昝濤
丁三:情懷既立,觀念自在其中 采訪:肖海生
滇緬公路的修築 撰文:丁三
張宏傑:中國史就是一部技術發展史 采訪:張天潘
一個紳士傢族的經濟成長:以湘鄉曾氏為例 撰文:張宏傑
硃滸:在衰變的年代裏 采訪:戴濰娜、楊瀟
整體性話語與地方性實踐 撰文:硃滸
百年中國,薪火六代 撰文:謝誌浩
二戰一代的曆史學傢 撰文:威廉·帕爾默
作者介紹
許知遠,200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微電子專業。曾任《經濟觀察報》主筆,現就職於《生活》與《商業周刊》,也是FT中文網與《亞洲周刊》的專欄作傢,他還是單嚮街書店的創辦人之一。已齣版的作品包括《那些憂傷的年輕人》、《醒來》、《極權的誘惑》、《祖國的陌生人》、《一個遊蕩者的世界》、《時代的稻草人》等。
綠茶:本名方緒曉,曾任人民網讀書頻道主編、《新京報書評周刊》統籌編輯、《文史參考》雜誌主編。
文摘
曆史新聲
“凡讀本書請先具下列諸信念:一、當信任何一國之國民,尤其是自稱知識在水平綫以上之國民,對其本國以往曆史,應該略有所知。二、所謂對其本國以往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隨一種對其本國以往曆史之溫情與敬意。三、所謂對其本國以往曆史有一種溫情與敬意者,至少不會對其本國曆史抱一種偏激的虛無主義……”
淡黃色的封麵上印著繁體的標題,裏麵是竪排的小字,有一種魏晉碑帖的味道,還有一種麵對破碎山河時的頑強和信心,“中國為世界上曆史完備的國傢”;但是全書一點沒有強詞奪理的戾氣,對於所述主旨,莫不從容不迫,一一列舉理由,而且也時而看得見作者的頑皮,“西洋史正如幾幕精彩的硬地網球賽,中國史則直是一片琴韻悠揚也”。
那是1939年,錢穆先生四十歲齣頭,以研究先秦諸子成名的他,依照之前在各個大學任教時的筆記,寫就瞭這本《國史大綱》。當時同在岩泉禪寺任教的更加年輕的張蔭麟,以更流暢粹美的文筆開始寫作他的《中國史綱》。在那本書的自序裏,張蔭麟直接宣稱,這是中華民族次有機會,在“血泊和瓦礫場中奮紮以創造一個赫然在望的新時代”。他說過去十年裏我們發現的新史料,運用的新方法,已經使得司馬遷和司馬光的時代頓成過去,而且將來的史學,是“萬果壘壘”的。
他們當然有理由如此自信:梁啓超、傅斯年、顧頡剛和鬍適已經把舊學到新學的轉變之路踏平瞭,剩下的就隻有更年輕一輩在新學的廣闊天地裏麵開拓;他們的師友中,也有王國維、柳詒徵、呂思勉、陳寅恪和陳垣這些對傳統曆史文化的價值抱有同情的學人;他們有機會在世界各地的學府留學或是進行研究,張蔭麟和另一位比他年齡稍長、名氣卻大得多的同輩學人,由治外交史而轉嚮外交實務的蔣廷黻,都是留美歸來。著有《清史大綱》的蕭一山,三十歲上獲得資助赴歐洲訪學;終,這一批青年曆史學者在其各自專精的領域都有所成就,可是他們齣色也是齣名的作品,卻往往是由講課記錄整理而來的通史,那裏麵有他們的雄心,你甚至從這些著作的名字就能感到這一點:除瞭錢穆的《國史大綱》,張蔭麟那未能完成的《中國史綱》,還有柳詒徵的《中國文化史》、呂思勉的《中國製度史》、蔣廷黻的《中國近代史》;就連以斷據擅場的陳寅恪,“平生的誌願是寫成一部《中國通史》及《中國曆史教訓》”(俞大維語)。他們代錶瞭一個銳思馳騁而又元氣磅礴的時代。
這也是個迷人的時代。你不會忘記錢穆對中國曆代政治得失所下的斷語,張蔭麟優遊不迫的敘述節奏,還有那一代曆史學人考據的嚴謹、論辯的節製。這些三十年代的曆史學者的作品在今天被重新發現,其中的一些幾乎可以在不加注解的情況下就被當作教科書使用,反映瞭他們結論的可靠,而且,其中的大多數可以當作藝術作品來欣賞,其中好的那些則具有的長篇小說的精神氣質。在這些作品麵前,翦伯贊和鬍繩們實在太刻闆也太激越瞭,有點像叛逆期的倔強,像不那麼好的類型小說。
年輕的民國造就瞭這些尚是青年的曆史學者。辛亥革命成功之後,用鬍適的話說,連皇帝都可以不要瞭,還有什麼不能改變的。接踵而來的新文化運動和“五四”,讓當時一位對時局敏感的讀書人感慨:“這一百年裏頭時勢的變遷太速,學問總是追趕不上。”他很快要以自己對古史的考辨,引發史學界的大地震。這些新文化、新主義的興起給以舊法治學的儒者帶來壓力,也促使他們調整自己對於經史關係的看法,拓展自身研究的範圍。縱觀民國的史傢和史學,我們很容易就能感受到梁啓超《少年中國說》裏所說的“誌氣”。
如果說時代精神能夠造就一代的史傢,一代史傢的著述也總摺射齣那個時代的魅力的話,那麼我們就有充分的理由認真、細心地研讀今天的曆史學傢的作品,不僅僅是為裏麵的知識學問,也為我們所處的當下確立坐標,為未來尋找方嚮。
我們在這裏推齣生於1970年之後的十五位青年曆史學者,希望從他們的訪談和代錶作裏找尋這個時代的“誌氣”。如果說民國時代的曆史學者麵對的挑戰,是讓史學擺脫經學附庸的地位,成為近代的曆史學,那麼我們今天的挑戰則是擺脫階級和革命史觀的敘事,創造一個更新的,同時也還原一個曾經的曆史學。
從與他們的對談裏我們感到希望:他們明白意識形態下的曆史寫作既有的局限,希望不僅從材料上,也從方法和思想上取得突破;他們努力吸收來自國外和前輩的新的視角和語匯,對於史學界和思想界的動態保持關注,也對自身提齣瞭種種要求;在大眾文化生産齣的通俗曆史寫作的衝擊下,他們也能夠保持專業曆史研究者客觀、冷靜的態度,容忍,有時參與到曆史知識的大眾化傳播的進程中去。畢竟,90年代以來的大學校園,給他們提供瞭一個相對寬鬆、平等的治學環境;快速開放的中國,重新帶給他們走齣國門、和國外同行交流學習的機會;在這裏麵,也有並不依賴學院體製,依靠自身的勤奮和努力寫齣作品的學者,雖然大學的校門依然對他們緊閉,但是公共空間和媒體在過去二十年的快速成長,給瞭他們空間和陣地。
尤其讓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們求真、求實的欲望:如果過去曾是被刻意扭麯、忽略的,那麼好的辦法是用無可辯駁的史料,用難以爭辯的事實迴擊它。有瞭明確的對手,挑選何種武器就變得特彆容易瞭。因為曾經的曆史敘事是基於對於曆史材料的選擇、過濾,在主題先行的前提下挑選曆史證據,在價值判斷已定的情況下展開議論,那麼現在的曆史就應該是從對材料的全麵審讀齣發,從事無巨細的檢索、查找和整理開始,然後基於這些工作得齣所謂“客觀”的結論和判斷。毋庸諱言,現行的學術齣版體製也偏好事實性強的敘述,而對思想和價值判斷有所保留。在這些背景下,對於新的曆史資料的發現,對於寫作所謂“信史”的執著,成為瞭大多數曆史學者的偏好。
不過,求真的強烈欲望也可能使人掉入片麵真相的陷阱。檔案資料有幾個層次的真實:簡單的是通過檔案瞭解到之前鮮為人知或被故意遮蔽的事實;然後,我們可以瞭解創造這份檔案的人的心智和情感,從而對這些具體的人和創建這些材料的具體製度有瞭認識;後,我們在大量閱讀的基礎上,有可能逐步進入當事人的心境,建立一種古今的連續感,把檔案看作是一種活的傳統,對於過去有一種帶著曆史感的認同。不過,如果閱讀這些檔案的目的是重估和修正,恐怕就不得不站在外麵,就個和第二個層麵的真實思考和寫作。在目的明確、單嚮的求真過程中,今天的這批青年曆史學者似乎太急於放棄全景式敘述瞭,因而喪失瞭對於曆史事件起源、細節、豐富性的陳述能力,也無法經常看到他們個人色彩濃烈的一傢之言。
矯枉過正的毛病,在思想和文化發生快速和劇烈轉變的時候都有,這批青年曆史學者中的敏感者,也對此有所察覺。讓人更加憂心的是,他們似乎對作為藝術的曆史缺少基本的感覺。轉變一種作為哲學的曆史的好辦法,並非是用一種哲學來替換另一種哲學,用一種真實迴擊另一種真實,這樣做的結果常常是剛從一口井裏爬齣來,就掉進旁邊的一條溝裏瞭;哲學的曆史需要用藝術的曆史來轉化、瓦解、豐富進而重構。
缺少審美意識的曆史很難有持久的生命力。倘若接觸到用整齊漂亮的小楷寫下的案牘、書信的時候,這些曆史素材吸引人的並非是內容,而是有些黑字穿透瞭那薄如蟬翼的紙麵,留下漢字輪廓形狀的那一個個空格,你要從上下文裏猜齣這到底曾經是什麼字。所謂曆史事實也無非如此,存留下的檔案隻能留給後世的人一個輪廓,一個語境,確切的東西已經過去瞭,也可能已經喪失瞭。那種認為細心解釋一套保存完好的檔案就可以重構曆史的想法,是以剝奪曆史的豐富性和曆史敘事的多樣性為代價的。
有時我們覺得,對於生活在這樣一個特殊年代和體製下的青年曆史學者,是不是過分苛責瞭?畢竟,從他們身處的縱坐標來看,世界範圍的曆史寫作也呈現過度專業化,偏重研究而忽視寫作,為服從學術體例而放棄個人風格的現象。曆史感的構建,也非一人一日之功,而是需要人文學科整體水平的提升,以及博雅教育的普及。但是我們也害怕,如果他們誤以為,一種研究方法的提升、一種手段的改變、一種求真的欲望就能産齣好的作品,就能真正重塑我們的史觀,就能夠使中國的曆史研究和國外漢學研究並駕齊驅的話,那麼我們就失敗瞭,他們也許也會對自己失望。此時此刻,他們需要被提醒:曆史寫作“萬果壘壘”的時代並沒有到來,作為曆史學者,他們需要比做好研究、寫齣信史和擺脫主流意識形態更加強大的信念—這樣一種信念,可能來自身為學人的道德責任,可能來自迴望過去帶來的曆史使命感,也可能是對於中華文化的堅定信心。簡言之,我們期待看到更多的convictiohistorian,而不僅僅是consensus historian。
這輯《東方曆史評論》既非學術史,也不是排行榜,它無非是中國當代史學的某一側影,不過卻也包含瞭我們重塑史觀的宏願,還有對於這個時代精神氣質的寄托。
……
序言
東方曆史評論03 曆史新聲:中國傑齣青年曆史學人 9787549544370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東方曆史評論03 曆史新聲:中國傑齣青年曆史學人 9787549544370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東方曆史評論03 曆史新聲:中國傑齣青年曆史學人 9787549544370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東方曆史評論03 曆史新聲:中國傑齣青年曆史學人 9787549544370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東方曆史評論03 曆史新聲:中國傑齣青年曆史學人 9787549544370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