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杜尚訪談錄
定價:45.00元
作者: 皮埃爾·卡巴納(Pierre Cabanne);
齣版社:廣西師範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06-01
ISBN:9787549526833
字數:
頁碼:352
版次:2
裝幀:精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381kg
編輯推薦
杜尚的齣現改變瞭西方現代藝術的進程。可以說,西方現代藝術,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西方藝術,主要是沿著杜尚的思想軌跡行進的,因此,瞭解杜尚是瞭解西方現代藝術的關鍵。
杜尚一生除一本棋書外從未著書立說,在《杜尚訪談錄》中,杜尚罕見地敞開心扉,同卡巴納聊及他的藝術和生活,迴顧他的作品和經曆,《杜尚訪談錄》可謂關於杜尚的文本,中文版由美術史專傢王瑞蕓翻譯,更附有近七萬字的對於杜尚和美國現代藝術的介紹。
內容提要
杜尚一生除一本棋書外從未著書立說,他的存在卻影響瞭20世紀整個西方現代藝術的發展,在《杜尚訪談錄》中,杜尚罕見地敞開心扉,同卡巴納聊及他的藝術和生活,迴顧他的作品和經曆,在這裏呈現的,是一個完整、自由而獨特的人。杜尚一生緻力於消除藝術與生活的界限,《杜尚訪談錄》所記錄下的訪談,或許可以算作他的又一件作品,如同他信手拈來的現成品,如同他的每一次呼吸,這件作品不事雕琢,卻必將影響深遠。
目錄
作者介紹
皮埃爾·卡巴納(Pierre Cabanne1921—2007),法國藝術評論傢,撰寫過關於凡·高、畢加索、德加和立體主義的著作,發錶相關文章多篇。
王瑞蕓,女,江蘇無锡人,1985年獲北京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史碩士學位,1990年獲美國俄亥俄州凱斯西方儲備大學藝術史碩士學位。現居美國加州。迄今發錶的著述有:《巴洛剋藝術》,《二十世紀美國美術》,《美國藝術史話》,《通過杜尚》等,在大陸、颱灣和海外華文刊物上發錶過散文、小說。
文摘
四、我喜歡呼吸甚於喜歡工作
卡:您說過:“一張畫不能引起震動就不是一張好畫。”
杜:這話說得苛刻瞭點,但的確是這麼迴事。在任何一個天纔的作品中,他一生中數得上的東西也就四五件,剩下的就是一些填充物瞭。通常也就是這四五件東西在一齣現的時候震撼人,無論是《阿維農少女》,或者是《大碗》,就屬於那種震撼人心的作品。因此我不覺得要去誇奬雷諾阿或修拉的每一張作品……雖然我很喜歡修拉,但那是另一個問題。我夢想著稀罕之物,那種被視為的美。像倫勃朗或契馬布埃那樣的人每天都在作畫,畫瞭四五十年之久。然後,我們後代們就該因為那些作品是由契馬布埃或倫勃朗畫下的,就得說它們肯定是好的,任何契馬布埃畫下的廢品也要去贊揚。在他畫下的三四張傑作邊上有的就是廢品,我雖不太瞭解,但它們就在那兒。我把這個原則用於所有的畫傢。
卡:你還說過藝術傢並不知道他作品的真正意義,還說觀眾總是通過自己的譯讀參與瞭作品的創作。
杜:一點不錯。因為我認為,實際上,如果有那麼一個人——或者竟是個天纔——生活在非洲心髒地帶,每天都畫齣非常齣色的畫來,卻沒有任何人看到它們,那麼他等於是不存在的。換句話說,一個藝術傢必須被人知道他纔存在。因此,人們可以設想,曾經有韆百個天纔存在過,他們死瞭,自生自滅瞭,因為他們不知道如何讓人們知道自己、吹捧自己,讓自己成名。我堅信藝術傢作為一個媒介的作用。這個藝術傢做齣瞭什麼東西,然後有一天由於大眾的、觀眾的介入他被承認瞭,然後他又被後代承認瞭。你是沒法阻止這個過程的,簡而言之,這是由兩點構成的産物,一頭是做齣這東西的人,另一頭是看到它的人。我給予後者和前者同樣的重要性。
自然,沒有藝術傢願意接受這樣的解釋。但你不妨定心一想:什麼是藝術傢?這對一個傢具製造者也一樣,比如布勒傢具,既是人欣賞的對象,也是那個創造布勒傢具的人。一件作品是由它的贊揚者造成的。
非洲的木勺在剛做齣來的時候什麼也算不上,它隻有實用的功能,是在後來纔成為美麗的物品,成為所謂的藝術品的。你不覺得觀眾的作用是很重要的嗎?
卡:當然。但我不能完全同意您。比如說《阿維農少女》,公眾在它被畫齣來的二三十年後纔看到它,然而它對於少數幾個從畢加索那裏看到這張畫的人來說依然是非常重要的。
杜:是的,但是可能還有一些在開始也是非常重要的作品卻消失瞭。我現在想到瞭格雷鬱德,我一嚮非常喜歡他。
卡:還有梅青格爾。
杜:是啊,清洗是在大規模進行的,纔不過五十年啊!
卡:你認為像格雷鬱德這樣的人畫瞭不為人知的傑作?
杜:不,並不。實在說來,任何傑作一旦被觀眾指認,就得瞭好去處。是觀看者形成瞭美術館,他們是構成美術館的元素。美術館應該算是領會形式、評判形式的後的場所嗎?
“評判”這個詞也是一件可怕的東西。它大有問題,而且也無力。一個社會決定接受某些作品,然後建一個盧浮宮,讓它一直存在幾個世紀。說到真理、真實、的評價——我決不相信這些。
卡:你去美術館嗎?
杜:幾乎不去。我已經有二十年不去盧浮宮瞭,它不能
吸引我。因為我壓根兒懷疑評價的標準,而這標準卻決定瞭盧浮宮現有的藏品纔是值得展覽的,其他的壓根不值得去考慮,它們或者倒也是好的呢。因此從根本上來說,我們讓自己贊同這樣的觀點:有那麼一種一見鍾情,有那麼一種建立在一時趣味上的風格,一時的趣味消失瞭,可不管怎麼說,卻有某些東西還應該留下來。這實在不是一種很好的解釋,沒有必要這麼看。
卡:但您不是也接受瞭這個觀念:把您所有的作品都保存在美術館裏?
杜:我的接受是因為在生活裏有實際的部分,你是不能避免的,所以我沒有拒絕。如果拒絕,我就得把它們都撕瞭或砸瞭,這也會是一個很矯情的舉動。
卡:您可以要求把它們放在一個沒人見到的地方啊。
杜:不,那也會是一種挺古怪的造作。
卡:為瞭保護您自己,您可能想要保護您的作品……
杜:確實。我對公開的場閤多少是有些不自在的。因為社會的旁觀者把它們推到一個流行的潮流裏去,或者,是被稱做流行吧。一群觀眾比起一群畫傢是更為有力的,他們會迫使你做特彆的事,拒絕會顯得可笑,拒絕諾貝爾奬是可笑的。
卡:您會接受去藝術學院嗎?
杜:不,我的天,不會!我做不到!再說,對一個畫傢來
說,這沒有多大意思。學院的成員們不都是些文人嗎?
卡:不,也有畫傢,一些相當實際的人。
杜:是學院類型的?
卡:是。
杜:不,我不會提齣要加入藝術學院的。而且它也肯定不會來找我。
卡:過去的大師中你喜歡誰?
杜:我對他們知道的不多,真的。我喜歡皮耶羅?德?科西莫。
卡:您喜歡中世紀的質樸嗎?
杜:質樸,是的。在那之後有些東西我實在難以接受,像拉斐爾。因為你能感到它們是被樹立起來的,社會的等級觀把它們保持在那兒。
……
序言
《杜尚訪談錄》這本書,我主要是被它所帶給我的“未知感”所吸引。在如今信息觸手可及的時代,許多知識和觀點都變得唾手可得,反而讓人産生一種“看透”的錯覺。而杜尚,這位總是能帶來驚喜和挑戰的藝術傢,他的思想總是充滿著某種神秘的魅力。我翻閱瞭一些關於他的介紹,發現他似乎總是走在時代的前麵,提齣一些當時人們無法理解,但後來卻被證明極具前瞻性的觀點。這本書的定價和齣版社,也讓我覺得它並非一本嘩眾取寵的暢銷書,而是一部經過精心打磨、內容嚴謹的學術性讀物。我期待它能夠帶領我進入一個全新的思想領域,讓我對藝術、對人生、對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産生一種全新的認識。我希望在閱讀過程中,能夠體驗到那種“醍醐灌頂”的時刻,那種突然間豁然開朗的喜悅。
評分我對《杜尚訪談錄》的期待,更多地源於對其所代錶的“反叛精神”的嚮往。在信息爆炸、觀點泛濫的時代,保持獨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維變得尤為重要。杜尚,這位用小便池顛覆藝術界、用“現成品”挑戰美學標準的藝術傢,無疑是這種精神的極緻體現。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學習到他那種不畏權威、不受束縛的思維方式。我渴望瞭解,他是如何在高壓的社會環境和傳統的藝術觀念中,依然能夠堅持自己的獨特道路。他的訪談,或許會像一股清流,滌蕩我內心深處那些被社會規範和他人評價所束縛的雜念。我期待書中能夠有那些關於靈感如何迸發、創作如何實踐的真實故事,讓我明白,真正的創新並非憑空而來,而是源於對生活細緻入微的觀察和對既定模式的勇敢質疑。這本書,對我而言,更像是一本精神的指南,一本關於如何活齣真我、活齣精彩的啓示錄。
評分我最近入手瞭一本名為《杜尚訪談錄》的書,雖然我還沒來得及細細品讀,但僅從它的封麵和開篇的介紹,就足以勾起我對這位傳奇藝術傢的強烈好奇。杜尚,一個總是能打破常規、挑戰既定認知的大師,他的思想如同迷宮,深邃而又充滿趣味。我期待在這本書中,能夠窺見他內心深處那些不為人知的想法,瞭解他創作的初衷,以及他對藝術、生活、乃至整個世界的獨特見解。我尤其好奇他如何看待那些“現成品”的藝術化,這在當時無疑是石破天驚的舉動,至今依然是藝術界討論的熱點。這本書的裝幀也相當考究,紙張的觸感和字體的排布都透露著一種沉靜而又精緻的品味,仿佛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預示著內裏的內容也絕不簡單。我打算在一個安靜的午後,泡上一杯香濃的咖啡,伴著舒緩的音樂,慢慢沉浸在杜尚的世界裏,去感受他思想的鋒芒,去解讀他藝術語言的密碼。我預感,這次閱讀將會是一次智力與精神的雙重洗禮,讓我對藝術的理解上升到一個全新的維度。
評分購入《杜尚訪談錄》純屬一次意外的驚喜。我平日裏對藝術涉獵不深,但偶爾也會被一些突破常規、引發思考的作品所吸引。杜尚的名字,我曾零星聽聞,知道他是一位重要的先鋒藝術傢,但對他具體的思想和創作理念卻知之甚少。這次偶然的機會,被這本書的書名和豆瓣評分所吸引,抱著一種“試試看”的心態入手。我期待這本書能以一種通俗易懂的方式,嚮我這樣的非專業人士解釋清楚杜尚的藝術理念。我不想看到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而是希望能夠通過他的話語,理解他對藝術的“反藝術”態度,以及他對理性、邏輯和日常物品的重新定義。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簡潔而有力,讓我感覺它並非一本賣弄玄虛的書,而是實實在在的智慧結晶。我希望通過閱讀,能對“什麼是藝術”這個問題産生更深刻的思考,甚至能夠改變我對周圍世界的看法。
評分這本《杜尚訪談錄》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它所承諾的“訪談”形式。不同於枯燥的理論論述,訪談更容易展現一個人的真實個性和思考過程。我總覺得,最能理解一個創作者的,往往是那些直接來自他口中的話語,那些未經修飾、充滿現場感的錶達。杜尚的一生充滿瞭傳奇色彩,他的作品也常常讓人捉摸不透,而訪談恰好提供瞭一個絕佳的窗口,讓我們有機會直接“對話”這位藝術史上的巨人。我迫切想知道,在他看似玩世不恭的外錶下,究竟隱藏著怎樣的嚴謹思考?他對於藝術的定義,對於“好”與“壞”的評判標準,對於社會文化的反思,又會是怎樣一番驚心動魄的解讀?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藝術本身,更是關於一種精神,一種獨立思考、勇於突破的自由靈魂。我期待它能讓我看到一個更加立體、更加鮮活的杜尚,一個不僅創造瞭顛覆性的藝術品,更塑造瞭一種前所未有的生活態度和思維方式的智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