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的編寫著重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的介紹,力求反映國內外鳥類科學的新進展以及與保護、利用有關的實踐經驗。全書分為4編,即鳥類的形態與功能,鳥類的起源、進化與分類,鳥類的生態生物學以及鳥類學212作方法。這個體係體現瞭理論與實踐並重,注意對獨立工作能力的培養,也能從工作方法方麵反映當前的進展和熱點,這在已有的國外《鳥類學》教科書中尚未見到,是一個新的嘗試。要達到上述目標有很大難度,不能僅靠參閱已有的教材,還必須大量查閱文獻,而且是從事過有關領域研究.纔能做到精選內容。此外,一本好的教科書應力求反映齣我國鳥類學傢的研究成果,讓年輕讀者知道我國鳥類學研究領域的現狀,以便籌劃未來,同時也讓國外同行更好地瞭解中國。本書邀請的一些編寫者侯連海、李福來、張曉愛、陸健健、畢寜等先生,都是長期從事有關領域研究的少數專傢之一,由他們參加撰寫,顯然會提高教材的質量。其餘的中、青年編寫者大多曾是我的學生,他們長期從事教學或科研工作,有些還到國外深造,青齣於藍。在寫作中我們共同擬定編寫大綱,稿成之後復經逐字逐句修改補充,後統定。鬥轉星移,多年之後作為同行一起工作、切磋學藝,倍感親切。我想這也是加速人纔成長的廠種途徑。
第一編鳥類的軀體結構與功能
第1章體被
1.1皮膚
1.2羽毛
第2章骨骼及肌肉係統
2.1骨骼係統
2.2肌肉係統
2.3鳥類的飛行
第3章消化係統
第4章呼吸係統與發聲器官
4.1呼吸係統
4.2發聲器官
第5章循環係統
第6章泌尿生殖係統
6.1泌尿係統
6.2生殖係統
第7章神經係統、感官和內分泌
7.1神經係統
7.2感官
7.3內分泌
第二編鳥類的起源、進化與分類
第8章鳥類的起源與進化
8.1鳥類的起源
8.2鳥類的輻射與進化
8.3鳥類飛行的起源假說
第9章分類學基本原理與方法
9.1分類階元
9.2分類學特徵
9.3種的形成與係統發育
第10章現存鳥類類群
10.1常用分類鑒定術語
10.2現存鳥類分類
第三編鳥類的生態生物學
第11章鳥類的繁殖係統
11.1鳥類的婚配係統
11.2性選擇
11.3婚外父權
11.4巢寄生
11.5閤作繁殖
第12章領域與領域行為
12.1領域及其功能與類型
12.2鳥類領域的形狀與大小
12.3領域的建立與維持
12.4鳥類領域行為的利弊分析
第13章鳥巢與築巢行為
13.1鳥巢的功能與結構
13.2鳥巢的類型
13.3築巢活動
13.4集群營巢與聯閤營巢
第14章鳥卵及孵卵行為
14.1鳥卵的形狀、顔色和大小
14.2卵 期
14.3窩卵數
14.4鳥類的孵卵行為
第15章雛鳥的生長和發育
15.1鳥類發育的一般模式
15.2雛鳥的生長模式
15.3 影響生長率變異的因素
15.4身體各組成部分的變化
15.5體溫調節的發育
第16章鳥類種群數量及調節
16.1概述
16.2鳥類種群的結構與空間分布
16.3鳥類種群數量及其變動
16.4鳥類種群數量的調節
第17章鳥類群落
17.1鳥類群落的構成與動態
17.2種的多樣性
17.3競爭
17.4生態位與集團結構
第18章鳥類的分布
18.1陸地鳥類的地理分布
18.2主要棲息地類型的鳥類
18.3鳥類的擴散
第19章鳥類的遷徙與定嚮
19.1概述
19.2鳥類遷徙的起因
19.3遷徙前的生理準備
19.4鳥類遷徙的機製
19.5鳥類遷徙的路徑
19.6氣候對鳥類遷徙的影響
19.7遷徙停歇期生態學
19.8鳥類遷徙的定嚮和導航機製
第20章鳥類的譜係地理學
20.1譜係地理學簡介
20.2 譜係地理學的研究內容與方法
20.3譜係地理學的理論基礎
20.4譜係地理分布格局
第21章鳥類的鳴聲
21.1鳴聲的功能
21.2鳥類的嗚唱學習
21.3鳴唱多樣性
21.4鳥類鳴聲的變異性
第22章鳥與人類
22.1鳥與人類生活
22.2鳥類在自然界的作用
22.3威脅鳥類生存的主要因素
22.4鳥類資源的保護、管理及閤理利用
22.5鳥害與鳥害的綜閤治理
22.6鳥類疾病與人體健康
第四編鳥類學工作方法
Ⅰ.一般工作方法
Ⅱ.鳥類的野外辨識
Ⅲ.鳥類棲息地的調查方法
Ⅳ.陸地鳥類數量調查方法
Ⅴ.鳥類行為監測方法
Ⅵ.鳴聲的記錄和分析方法
Ⅶ.分子生物學技術在鳥類學研究中的應用
參考文獻
索引
作為一名對鳥類行為學抱有濃厚興趣的業餘愛好者,我發現這本書的價值遠超齣瞭傳統“動物學”教科書的範疇。它並沒有將自己局限在枯燥的分類和解剖描述上,而是將行為學的視角融入到瞭對鳥類各個生命周期的闡述中。舉個例子,書中對鳥類“發聲器官”的描述,不僅僅停留在鳴管的結構解析上,更進一步討論瞭不同鳴聲復雜性的進化優勢,甚至涉及到瞭環境噪音對鳴唱頻率的影響,這種跨學科的融閤處理,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趣味性和深度。每一次翻閱,我都會被那些精妙的適應性設計所摺服。例如,關於食性特化和喙部形態之間精確匹配的論述,配以大量的形態測量數據支持,讓人不得不對自然選擇的力量心生敬畏。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嚴謹,但又不失科學的魅力,它總能在關鍵處點齣最核心的科學問題,引導讀者進行批判性思考。它不是那種讀一遍就束之高閣的書籍,而是那種需要經常翻閱,對照實際觀察進行驗證和思考的“工作手冊”。
評分這本《鳥類學(第2版)》簡直是為我們這些狂熱的鳥類愛好者量身定做的寶典!我第一次翻開它時,那種撲麵而來的知識的厚重感就讓我肅然起敬。鄭光美主編團隊的嚴謹態度在每一個章節都體現得淋灕盡緻,從鳥類的係統發生到形態結構,再到生理機能,簡直是麵麵俱到。尤其是關於鳥類飛行力學的那幾章,圖文並茂的解釋,配上精確的數學模型推導,讓我這個非專業齣身的人都能茅塞頓開。以前總覺得鳥類的遷徙是個玄之又玄的謎團,但這本書裏詳細闡述瞭磁場感知、太陽定位等機製,簡直是打開瞭新世界的大門。它不僅僅是一本教科書,更像是一部詳盡的“鳥類百科全書”,裏麵收錄瞭大量的專業術語和最新的研究成果,即便是老鳥也能從中挖掘齣新的知識點。我特彆欣賞它對不同鳥目分類的細緻劃分和特徵描述,精準到讓人不得不佩服作者們紮實的田野功力和實驗室研究深度。這本書的排版也做得非常齣色,插圖清晰銳利,為理解復雜的解剖結構提供瞭極大的便利。對於任何想要深入瞭解鳥類世界的讀者來說,這都是一本不可或缺的案頭參考書,翻閱它帶來的知識滿足感,是其他任何泛泛之談的讀物都無法比擬的。
評分拿到這本“鳥類學第二版”的時候,我的第一反應是:這可真是一部重量級的學術著作啊!我此前接觸過幾本國外的鳥類學教材,總感覺在本土化和案例的貼近性上略有欠缺,但這本書完全彌補瞭這一遺憾。它對中國特有鳥種的描述,那種深厚的地域情懷和細緻入微的觀察,讓我倍感親切。我尤其喜歡它對鳥類生態學部分的處理方式,不僅僅羅列瞭物種信息,更是深入探討瞭它們在特定生態係統中所扮演的角色,比如不同鳴聲在種群交流中的復雜社會學意義。讀到關於繁殖生物學的那一部分,關於求偶展示和親代投資的策略分析,簡直讓人嘆為觀止,仿佛透過文字看到瞭生命進化的鬼斧神工。這本書的敘事節奏非常穩定,既有宏觀的演化曆史,也有微觀的分子生物學進展,使得整個鳥類學的知識體係得以完整而有邏輯地呈現。對於準備考研或進行相關科研工作的同仁來說,這本書提供的理論深度和廣度是毋庸置疑的,那些參考文獻的引用也極其權威和全麵,為進一步的學術探索指明瞭方嚮,絕對是值得反復研讀的珍品。
評分這本書的齣版,對於國內鳥類研究領域無疑是一次重要的裏程碑。我注意到,與上一版相比,第二版明顯吸收瞭近些年分子生物學和保護生物學領域飛速發展的成果。比如,在遺傳多樣性和種群結構分析這一塊,作者們引入瞭許多新的分子標記技術的研究案例,這讓原本偏嚮於形態和野外觀察的傳統鳥類學研究,增添瞭現代科學的硬核力量。我個人最欣賞它在保護生物學上的前瞻性論述。它不僅講述瞭哪些物種瀕危,更深入剖析瞭導緻其衰退的驅動因素——棲息地破碎化、氣候變化影響下的生理極限等等,並提齣瞭基於生態學原理的保護策略。這使得這本書不僅具有基礎研究的價值,更具有強烈的現實指導意義。對於希望從事鳥類資源保護或生態修復的專業人士來說,它提供瞭一個堅實而全麵的理論框架,絕對是工具箱裏最重要的一件工具。它告訴我們,研究鳥類,最終是為瞭更好地保護這個星球上最靈動、最脆弱的生靈。
評分坦白說,這本書的篇幅和信息密度初看可能會讓人有些望而生畏,但這恰恰是其價值的體現。它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導師,耐心地為你鋪陳鳥類世界錯綜復雜的知識網絡。我特彆喜歡它在介紹各個鳥類科屬時所采用的“關鍵特徵對比”方法,通過對比如解剖學、行為學和分子證據,幫助讀者快速抓住不同分類群之間的本質區彆。這種對比式的學習方法,極大地提高瞭知識的辨識度和記憶效率。對於我這種常年在外觀察鳥類的人來說,這本書的參考價值簡直無可替代。當我在野外遇到一個難以鑒定的物種,或者對某個行為現象感到睏惑時,翻開這本書,總能找到可以支撐我推斷的科學依據。它不僅僅是知識的集閤,更是一種科學思維的訓練場,它教會我們如何像一個真正的鳥類學傢那樣去觀察、去記錄、去提問和去解答。這本書的價值,隻有真正沉浸其中,纔能體會到它如涓涓細流般滋養學術成長的力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