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類學(第2版) 鄭光美主編 生物學 鳥類研究 動物學 鳥類研究參考書籍 北京師範大學齣版社

鳥類學(第2版) 鄭光美主編 生物學 鳥類研究 動物學 鳥類研究參考書籍 北京師範大學齣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鳥類學
  • 動物學
  • 生物學
  • 鳥類研究
  • 參考書籍
  • 鄭光美
  • 北京師範大學齣版社
  • 第二版
  • 科普
  • 自然科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學源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北京師範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3139477
商品編碼:28572431449

具體描述

本書的編寫著重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的介紹,力求反映國內外鳥類科學的新進展以及與保護、利用有關的實踐經驗。全書分為4編,即鳥類的形態與功能,鳥類的起源、進化與分類,鳥類的生態生物學以及鳥類學212作方法。這個體係體現瞭理論與實踐並重,注意對獨立工作能力的培養,也能從工作方法方麵反映當前的進展和熱點,這在已有的國外《鳥類學》教科書中尚未見到,是一個新的嘗試。要達到上述目標有很大難度,不能僅靠參閱已有的教材,還必須大量查閱文獻,而且是從事過有關領域研究.纔能做到精選內容。此外,一本好的教科書應力求反映齣我國鳥類學傢的研究成果,讓年輕讀者知道我國鳥類學研究領域的現狀,以便籌劃未來,同時也讓國外同行更好地瞭解中國。本書邀請的一些編寫者侯連海、李福來、張曉愛、陸健健、畢寜等先生,都是長期從事有關領域研究的少數專傢之一,由他們參加撰寫,顯然會提高教材的質量。其餘的中、青年編寫者大多曾是我的學生,他們長期從事教學或科研工作,有些還到國外深造,青齣於藍。在寫作中我們共同擬定編寫大綱,稿成之後復經逐字逐句修改補充,後統定。鬥轉星移,多年之後作為同行一起工作、切磋學藝,倍感親切。我想這也是加速人纔成長的廠種途徑。

第一編鳥類的軀體結構與功能 
第1章體被 
1.1皮膚 
1.2羽毛 
第2章骨骼及肌肉係統 
2.1骨骼係統 
2.2肌肉係統 
2.3鳥類的飛行 
第3章消化係統 
第4章呼吸係統與發聲器官 
4.1呼吸係統 
4.2發聲器官 
第5章循環係統 
第6章泌尿生殖係統 
6.1泌尿係統 
6.2生殖係統 
第7章神經係統、感官和內分泌 
7.1神經係統 
7.2感官 
7.3內分泌 
第二編鳥類的起源、進化與分類 
第8章鳥類的起源與進化 
8.1鳥類的起源 
8.2鳥類的輻射與進化 
8.3鳥類飛行的起源假說 
第9章分類學基本原理與方法 
9.1分類階元 
9.2分類學特徵 
9.3種的形成與係統發育 
第10章現存鳥類類群 
10.1常用分類鑒定術語 
10.2現存鳥類分類 
第三編鳥類的生態生物學 
第11章鳥類的繁殖係統 
11.1鳥類的婚配係統 
11.2性選擇 
11.3婚外父權 
11.4巢寄生 
11.5閤作繁殖 
第12章領域與領域行為 
12.1領域及其功能與類型 
12.2鳥類領域的形狀與大小 
12.3領域的建立與維持 
12.4鳥類領域行為的利弊分析 
第13章鳥巢與築巢行為 
13.1鳥巢的功能與結構 
13.2鳥巢的類型 
13.3築巢活動 
13.4集群營巢與聯閤營巢 
第14章鳥卵及孵卵行為 
14.1鳥卵的形狀、顔色和大小 
14.2卵 期 
14.3窩卵數 
14.4鳥類的孵卵行為 
第15章雛鳥的生長和發育 
15.1鳥類發育的一般模式 
15.2雛鳥的生長模式 
15.3 影響生長率變異的因素 
15.4身體各組成部分的變化 
15.5體溫調節的發育 
第16章鳥類種群數量及調節 
16.1概述 
16.2鳥類種群的結構與空間分布 
16.3鳥類種群數量及其變動 
16.4鳥類種群數量的調節 
第17章鳥類群落 
17.1鳥類群落的構成與動態 
17.2種的多樣性 
17.3競爭 
17.4生態位與集團結構 
第18章鳥類的分布 
18.1陸地鳥類的地理分布 
18.2主要棲息地類型的鳥類 
18.3鳥類的擴散 
第19章鳥類的遷徙與定嚮 
19.1概述 
19.2鳥類遷徙的起因 
19.3遷徙前的生理準備 
19.4鳥類遷徙的機製 
19.5鳥類遷徙的路徑 
19.6氣候對鳥類遷徙的影響 
19.7遷徙停歇期生態學 
19.8鳥類遷徙的定嚮和導航機製 
第20章鳥類的譜係地理學 
20.1譜係地理學簡介 
20.2 譜係地理學的研究內容與方法 
20.3譜係地理學的理論基礎 
20.4譜係地理分布格局 
第21章鳥類的鳴聲 
21.1鳴聲的功能 
21.2鳥類的嗚唱學習 
21.3鳴唱多樣性 
21.4鳥類鳴聲的變異性 
第22章鳥與人類 
22.1鳥與人類生活 
22.2鳥類在自然界的作用 
22.3威脅鳥類生存的主要因素 
22.4鳥類資源的保護、管理及閤理利用 
22.5鳥害與鳥害的綜閤治理 
22.6鳥類疾病與人體健康 
第四編鳥類學工作方法 
Ⅰ.一般工作方法 
Ⅱ.鳥類的野外辨識 
Ⅲ.鳥類棲息地的調查方法 
Ⅳ.陸地鳥類數量調查方法 
Ⅴ.鳥類行為監測方法 
Ⅵ.鳴聲的記錄和分析方法 
Ⅶ.分子生物學技術在鳥類學研究中的應用 
參考文獻 
索引


鳥類行為生態學導論 本書旨在為對鳥類行為及其與環境相互作用感興趣的讀者提供一個全麵而深入的入門指南。內容涵蓋瞭鳥類行為研究的核心概念、經典理論以及現代研究方法,重點關注鳥類如何適應其獨特的生存環境,以及它們在種群動態和生態係統中扮演的角色。 第一部分:基礎與理論框架 第一章:鳥類行為研究的曆史與發展 本章追溯鳥類行為研究的演變曆程,從早期的博物學觀察,到二十世紀的行為學革命,特彆是對本能與學習的深入探討。我們將介紹關鍵的曆史事件和裏程碑式的科學傢,例如洛倫茲、蒂恩伯根和馮·弗裏希的工作,並討論這些早期理論如何奠定現代行為生態學的基礎。同時,也會探討動物行為學(Ethology)與更廣泛的生態學、進化生物學是如何相互融閤,形成今天的行為生態學(Behavioral Ecology)這一交叉學科。 第二章:進化視角下的行為起源 行為是適應性進化的産物。本章將深入探討自然選擇在塑造鳥類行為中的作用。我們將闡述適應度(Fitness)的概念,並解釋行為性狀如何像形態或生理特徵一樣,受到選擇壓力的篩選。重點討論行為的遺傳基礎,以及如何區分由基因決定的刻闆行為和通過經驗學習獲得的靈活行為。內容將涉及群體遺傳學原理在解釋行為變異性方麵的應用。 第三章:行為生態學的核心原則:權衡與最優模型 行為生態學的核心思想之一是“權衡”(Trade-offs)。本章將係統介紹最優模型(Optimal Models),例如覓食最優理論(Optimal Foraging Theory, OFT)。我們將詳細分析生物體在獲取資源、躲避捕食和繁殖投入之間必須做齣的資源分配決策。通過數學模型和實地案例,展示鳥類如何進化齣最大化其長期生存和繁殖成功的行為策略。 --- 第二部分:個體行為模塊 第四章:覓食生態學與營養策略 本章專注於鳥類如何獲取、處理和利用食物資源。我們將分類介紹不同食性的鳥類(食蟲、食榖、食肉、雜食)的獨特覓食技術,如蜂鳥的取食機製、猛禽的捕獵戰術。深入探討環境異質性(如食物的分布密度和質量)如何影響鳥類的選擇偏好和活動時間安排。此外,也將討論微量營養素的獲取以及食物儲存行為(如鬆鴉的藏食行為)的生態學意義。 第五章:領地與空間行為 領地是鳥類生存競爭的核心。本章詳細分析領地的定義、類型(繁殖領地、越鼕領地、覓食領地)及其界定機製。重點討論“領地大小的理想自由模型”(Ideal Free Distribution, IFD)以及“報酬-成本比”在決定個體是否捍衛領地上的作用。我們將考察鳥類如何利用聽覺和視覺信號來標記和保衛其空間資源,並探討領地質量與繁殖成功率之間的定量關係。 第六章:繁殖生物學I:求偶與配對係統 本章是關於繁殖行為的開端。我們將探討求偶展示的多樣性,從復雜的鳴唱到炫目的視覺信號。詳細解析不同配對係統(如一夫一妻製、多夫一妻製、多妻製)的進化基礎及其對親代投資模式的影響。特彆關注性選擇(Sexual Selection)如何驅動配偶選擇和性二型性的形成,包括雌性選擇(Mate Choice)和雄性競爭(Male Competition)的策略。 第七章:繁殖生物學II:親代投資與育雛 討論繁殖的後半部分——孵卵、孵化和育雛。分析親代投資(Parental Investment)的分配原則,以及父母雙方如何在育雛責任上進行協商或衝突。本章也將深入研究幼鳥行為的發展,包括對人類或特定物種印記(Imprinting)現象的生態學解釋,以及雛鳥的乞食策略和對父母信號的辨識能力。 --- 第三部分:社會性與群體動態 第八章:社會性行為的進化:閤作與衝突 鳥類生活往往是群居的,社會性行為的進化是行為生態學的核心議題。本章將集中探討閤作行為的進化,尤其是互惠利他主義(Reciprocal Altruism)和親緣選擇(Kin Selection,通過漢密爾頓法則闡述)。我們將分析群體中的等級製度(Dominance Hierarchies)如何運作,以及這種結構如何在減少內部衝突的同時,提升群體的整體生存機會(例如,集體警報)。 第九章:通訊與信號傳遞 高效的通訊是復雜社會行為的基礎。本章將詳細考察鳥類通訊的模式,重點放在鳴聲(Song)和鳴叫(Call)的結構、功能及其生態學意義。分析鳴聲的“信號成本”——例如,鳴唱的復雜性如何嚮潛在配偶或競爭者傳遞關於個體質量的信息(“誠實信號”理論)。此外,也將涉及化學信號和視覺信號在不同情境下的應用。 第十-十章:環境壓力下的行為響應 本章探討鳥類如何通過行為調整來應對環境挑戰。討論鳥類對極端溫度和資源稀缺的應對策略,例如遷徙行為的決策機製(何時起飛、路綫選擇、導航生理學)。此外,也將分析鳥類如何識彆和規避捕食者,包括學習警戒信號和模仿有毒物種的貝氏擬態(Batesian Mimicry)行為。 --- 第四部分:研究方法與未來展望 第十一章:鳥類行為研究的技術與工具 本章麵嚮實踐,介紹當前行為生態學研究中常用的定量方法。內容包括野外觀察技術(如時間分配法、掃描采樣)、動物追蹤技術(如GPS/加速度計記錄儀的應用)、以及行為的生理學基礎研究(如激素水平與決策的關係)。重點強調如何設計嚴謹的實驗來檢驗進化假設,並評估數據的統計分析方法。 第十二章:行為生態學的前沿問題 本章展望領域內的熱點研究方嚮。討論氣候變化對鳥類行為時間安排(Phenology)的衝擊,以及行為的快速進化能力(如對城市環境的適應)在物種形成中的潛在作用。最後,探討個體行為差異(Personality)在群體生態學中的重要性,以及我們如何利用跨學科知識來指導鳥類保護實踐。 參考書目與術語錶 本書附帶詳盡的術語錶,幫助讀者理解行為生態學中特有的專業詞匯,並提供一份精選的、涵蓋不同主題的權威性學術文獻列錶,供有誌於深入研究的讀者參考。

用戶評價

評分

作為一名對鳥類行為學抱有濃厚興趣的業餘愛好者,我發現這本書的價值遠超齣瞭傳統“動物學”教科書的範疇。它並沒有將自己局限在枯燥的分類和解剖描述上,而是將行為學的視角融入到瞭對鳥類各個生命周期的闡述中。舉個例子,書中對鳥類“發聲器官”的描述,不僅僅停留在鳴管的結構解析上,更進一步討論瞭不同鳴聲復雜性的進化優勢,甚至涉及到瞭環境噪音對鳴唱頻率的影響,這種跨學科的融閤處理,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趣味性和深度。每一次翻閱,我都會被那些精妙的適應性設計所摺服。例如,關於食性特化和喙部形態之間精確匹配的論述,配以大量的形態測量數據支持,讓人不得不對自然選擇的力量心生敬畏。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嚴謹,但又不失科學的魅力,它總能在關鍵處點齣最核心的科學問題,引導讀者進行批判性思考。它不是那種讀一遍就束之高閣的書籍,而是那種需要經常翻閱,對照實際觀察進行驗證和思考的“工作手冊”。

評分

這本《鳥類學(第2版)》簡直是為我們這些狂熱的鳥類愛好者量身定做的寶典!我第一次翻開它時,那種撲麵而來的知識的厚重感就讓我肅然起敬。鄭光美主編團隊的嚴謹態度在每一個章節都體現得淋灕盡緻,從鳥類的係統發生到形態結構,再到生理機能,簡直是麵麵俱到。尤其是關於鳥類飛行力學的那幾章,圖文並茂的解釋,配上精確的數學模型推導,讓我這個非專業齣身的人都能茅塞頓開。以前總覺得鳥類的遷徙是個玄之又玄的謎團,但這本書裏詳細闡述瞭磁場感知、太陽定位等機製,簡直是打開瞭新世界的大門。它不僅僅是一本教科書,更像是一部詳盡的“鳥類百科全書”,裏麵收錄瞭大量的專業術語和最新的研究成果,即便是老鳥也能從中挖掘齣新的知識點。我特彆欣賞它對不同鳥目分類的細緻劃分和特徵描述,精準到讓人不得不佩服作者們紮實的田野功力和實驗室研究深度。這本書的排版也做得非常齣色,插圖清晰銳利,為理解復雜的解剖結構提供瞭極大的便利。對於任何想要深入瞭解鳥類世界的讀者來說,這都是一本不可或缺的案頭參考書,翻閱它帶來的知識滿足感,是其他任何泛泛之談的讀物都無法比擬的。

評分

拿到這本“鳥類學第二版”的時候,我的第一反應是:這可真是一部重量級的學術著作啊!我此前接觸過幾本國外的鳥類學教材,總感覺在本土化和案例的貼近性上略有欠缺,但這本書完全彌補瞭這一遺憾。它對中國特有鳥種的描述,那種深厚的地域情懷和細緻入微的觀察,讓我倍感親切。我尤其喜歡它對鳥類生態學部分的處理方式,不僅僅羅列瞭物種信息,更是深入探討瞭它們在特定生態係統中所扮演的角色,比如不同鳴聲在種群交流中的復雜社會學意義。讀到關於繁殖生物學的那一部分,關於求偶展示和親代投資的策略分析,簡直讓人嘆為觀止,仿佛透過文字看到瞭生命進化的鬼斧神工。這本書的敘事節奏非常穩定,既有宏觀的演化曆史,也有微觀的分子生物學進展,使得整個鳥類學的知識體係得以完整而有邏輯地呈現。對於準備考研或進行相關科研工作的同仁來說,這本書提供的理論深度和廣度是毋庸置疑的,那些參考文獻的引用也極其權威和全麵,為進一步的學術探索指明瞭方嚮,絕對是值得反復研讀的珍品。

評分

這本書的齣版,對於國內鳥類研究領域無疑是一次重要的裏程碑。我注意到,與上一版相比,第二版明顯吸收瞭近些年分子生物學和保護生物學領域飛速發展的成果。比如,在遺傳多樣性和種群結構分析這一塊,作者們引入瞭許多新的分子標記技術的研究案例,這讓原本偏嚮於形態和野外觀察的傳統鳥類學研究,增添瞭現代科學的硬核力量。我個人最欣賞它在保護生物學上的前瞻性論述。它不僅講述瞭哪些物種瀕危,更深入剖析瞭導緻其衰退的驅動因素——棲息地破碎化、氣候變化影響下的生理極限等等,並提齣瞭基於生態學原理的保護策略。這使得這本書不僅具有基礎研究的價值,更具有強烈的現實指導意義。對於希望從事鳥類資源保護或生態修復的專業人士來說,它提供瞭一個堅實而全麵的理論框架,絕對是工具箱裏最重要的一件工具。它告訴我們,研究鳥類,最終是為瞭更好地保護這個星球上最靈動、最脆弱的生靈。

評分

坦白說,這本書的篇幅和信息密度初看可能會讓人有些望而生畏,但這恰恰是其價值的體現。它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導師,耐心地為你鋪陳鳥類世界錯綜復雜的知識網絡。我特彆喜歡它在介紹各個鳥類科屬時所采用的“關鍵特徵對比”方法,通過對比如解剖學、行為學和分子證據,幫助讀者快速抓住不同分類群之間的本質區彆。這種對比式的學習方法,極大地提高瞭知識的辨識度和記憶效率。對於我這種常年在外觀察鳥類的人來說,這本書的參考價值簡直無可替代。當我在野外遇到一個難以鑒定的物種,或者對某個行為現象感到睏惑時,翻開這本書,總能找到可以支撐我推斷的科學依據。它不僅僅是知識的集閤,更是一種科學思維的訓練場,它教會我們如何像一個真正的鳥類學傢那樣去觀察、去記錄、去提問和去解答。這本書的價值,隻有真正沉浸其中,纔能體會到它如涓涓細流般滋養學術成長的力量。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