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展示 |
| 基本信息 |
| 图书名称: | 古代志怪小说鉴赏辞典 |
| 作 者: |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 编 |
| 定价: | 128.00 |
| ISBN号: | 9787532641079 |
| 出版社: | 上海辞书出版社 |
| 开本: | 32开 |
| 装帧: | 精装 |
| 出版日期: | 2014-12-01 |
| 编辑推荐 |
| 内容介绍 |
| 中国古代小说历史悠久,有一个孕育、产生和发展的漫长历程,小说的概念也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古代志怪小说鉴赏辞典》所收小说,时间跨度大,取义广泛,举凡神话、寓言、轶事、志怪、传奇、话本、章回等各种类别,均有众多名篇入选。全书内容丰富,佳构迭出,从不同历史时期、各个社会角度展现了中国古代小说的独特魅力。《古代志怪小说鉴赏辞典》鉴赏文力图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原文作出分析与评价,并致力于发掘其中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传承价值,以帮助读者获得艺术上的享受。 |
| 作者介绍 |
| 目录 |
| 出版说明 凡例 篇目表 正文 汉魏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 宋元明 清 |
|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
| 四、志怪小说与寓言 和志怪小说近似的文学体裁不仅只有传奇,还有寓言。寓言的篇幅都很简短,所写的有人,也有鸟兽鱼虫之属,也有以器物为描写对象的,则往往用拟人化的手法。小说的主题有时比较隐晦模糊;而寓言的主题则十分鲜明,或以小喻大,或借古喻今,基本上用譬喻的形式,作一种讽刺或规劝。至于情节大多相当简单,写一件事,或引一句话,并不一定有一个完整而详细的故事,也不一定对人物的性格或周围的环境作全方位的描摹。 我国古代诸子百家之中,虽无寓言专著,但《庄子》、《列子》诸书中,尤其《庄子》所说的鲲这样的大鱼和鹏这样的大鸟等确实很难说究竟应该归属于神话或志怪,但因都有明显而深刻的寓意,所以视作寓言也完全可以。所有宗教的文献,都充分运用了寓言。西方的《旧约》、《新约》都包孕大量寓言,佛教则有《百喻经》、《杂譬喻经》等文学价值极高的经典流传于世。 正由于这些原因,寓言遂被认为富有哲理性的或思想有深度的文学作品。这一种逻辑推理往往不恰当地被反过来推理,把富有哲理性的或思想深度较高的文学作品在分类上总是往寓言这一方倾斜。志怪小说也存在这个问题,如《应声虫》、《画皮》之类,今天人们恐怕基本上都认为它们是寓言了。 “五四”以来,文学界对《伊索寓言》作了广泛的介绍,中译本先后出版了许多种,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了话剧《伊索》。也有人介绍了法国的寓言,鲁迅也对《百喻经》比较重视。新的寓言作品则有《雪峰寓言》等。就这样,志怪小说和寓言在天平秤上不免呈现了一轻一重的极端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几乎成了定势,似乎志怪小说之中要根本不存在思想有深度、寓意耐人寻味的作品,那些作品者5属寓言,志怪小说则成了都是宣传封建迷信的怪力乱神或荒诞不经的“齐东野语”了。 我们只要追索一下小说的起源与形成,便可以弄清楚某些纠缠不清的概念。东汉桓谭《新论》说:“小说家合丛残小语,近取譬论,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这里已经说得很清楚,“近取譬论”,原是小说创作的常用技法,所说的话,所阐明的道理,对读者的“治身理家”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的。怎能把“近取譬论”的技法运用得成功的作品都划作“寓言”呢? 志怪、传奇等是二千年来传统的提法、传统的分类法,而寓言、小说则是近代的提法和分类法。文学史论各有其历史的民族的背景,从而形成各自不同的体系。 …… |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非常吸引人,古朴的色调和精美的插图,仿佛能将人瞬间带入那个充满神秘与奇幻的古代世界。我一直对志怪小说情有独钟,但苦于很多作品年代久远,语言晦涩,理解起来颇有难度。市面上虽然也有一些关于志怪小说的解读,但要么过于学术化,要么过于浅显,很难找到一本既有深度又不失趣味的读物。当我看到这本书的标题时,心中就燃起了一丝希望。它的定位非常明确——“鉴赏辞典”,这预示着它将为我提供一个系统、专业的赏析框架。我尤其期待它能像“开风气之先”那样,为我打开一扇全新的理解古代志怪小说的大门,让我能更深入地领略这些古老故事的魅力。书名中“文学鉴赏辞典编篆中心编”这样的表述,也让我对内容的权威性和专业性有了信心,相信他们有能力去梳理和解读这些复杂的文学作品。
评分我一直觉得,很多古代的志怪小说,其实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份份奇思妙想的宝藏,里面蕴藏着他们对于宇宙、生命、人性等诸多问题的思考。但由于时代久远,语言的隔阂,以及文化背景的差异,我们现在阅读这些作品,往往难以体会到它们最初的韵味和深刻的内涵。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跨越这些障碍,重新连接古人的智慧。它提出的“开风气之先”的赏析工具,让我联想到它可能不仅仅是提供解读,更能教会我一种赏析的方法,一种理解古代文学的视角。我期待它能引导我去发现那些被忽视的细节,去品味那些被遗忘的情感,去感受那些穿越时空的思想火花。
评分我对古代志怪小说充满敬畏,觉得它们是中华文化中非常独特和宝贵的一部分。我常常觉得,在那些光怪陆离的鬼神故事背后,隐藏着古人最真实的情感和最朴素的愿望。这本书的名字给我一种非常踏实的感觉,因为它直接点明了“鉴赏辞典”的属性,这意味着它并非随意写就的杂谈,而是经过严谨编纂的成果。我希望它能够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向导,带着我在浩瀚的志怪世界中穿梭,指引我欣赏那些精巧的构思,感受那些奇特的想象,理解那些深邃的寓意。我特别想知道,这本书是如何定义和划分古代志怪小说的,以及它会选取哪些代表性的作品来进行深入的分析。
评分我对“辞典”这个词汇有着天然的亲近感。我喜欢那种结构清晰、条理分明的工具书,能够快速检索到我想要的信息,并且能够提供详尽的解释。一本优秀的鉴赏辞典,应该能够系统地梳理某一类文学作品的脉络,包含代表性的作品、作者、创作背景、艺术特色以及重要的学术观点。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做到这一点,能够为我提供一个关于古代志怪小说的“百科全书”式的知识库。如果它能包含一些具体的例子,对原文进行细致的解读和分析,那就更好了。例如,对于一些生僻的字词、典故的解释,以及对情节、人物塑造的深度剖析,这些都是我非常看重的。这本书的定位似乎就是这样的一个工具,能够帮助我在阅读志怪小说时,扫清障碍,获得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最近我读到了一些零散的关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的资料,发现其中很多都与志怪小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一些关于山海异兽的描绘,或是关于神仙鬼怪的传说,在不同时期以不同的形式流传下来,而志怪小说正是承载这些故事的重要载体。我一直在思考,在古代,人们是如何看待这些超自然现象的?他们的想象力是如何构建出如此丰富多彩的志怪世界的?这本书的出现,恰好能满足我这份好奇心。我希望能从中了解志怪小说在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演变,以及它们是如何反映当时社会的思想观念、民俗风情和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的。“文学评论与鉴赏”的字样,也让我期待它能在评论方面有所建树,不仅仅是简单介绍故事梗概,更能引导读者去思考作品背后的意义和价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