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展示 |
| 基本信息 |
| 图书名称: | 古代志怪小说鉴赏辞典 |
| 作 者: |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 编 |
| 定价: | 128.00 |
| ISBN号: | 9787532641079 |
| 出版社: | 上海辞书出版社 |
| 开本: | 32开 |
| 装帧: | 精装 |
| 出版日期: | 2014-12-01 |
| 编辑推荐 |
| 内容介绍 |
| 中国古代小说历史悠久,有一个孕育、产生和发展的漫长历程,小说的概念也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古代志怪小说鉴赏辞典》所收小说,时间跨度大,取义广泛,举凡神话、寓言、轶事、志怪、传奇、话本、章回等各种类别,均有众多名篇入选。全书内容丰富,佳构迭出,从不同历史时期、各个社会角度展现了中国古代小说的独特魅力。《古代志怪小说鉴赏辞典》鉴赏文力图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原文作出分析与评价,并致力于发掘其中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传承价值,以帮助读者获得艺术上的享受。 |
| 作者介绍 |
| 目录 |
| 出版说明 凡例 篇目表 正文 汉魏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 宋元明 清 |
|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
| 四、志怪小说与寓言 和志怪小说近似的文学体裁不仅只有传奇,还有寓言。寓言的篇幅都很简短,所写的有人,也有鸟兽鱼虫之属,也有以器物为描写对象的,则往往用拟人化的手法。小说的主题有时比较隐晦模糊;而寓言的主题则十分鲜明,或以小喻大,或借古喻今,基本上用譬喻的形式,作一种讽刺或规劝。至于情节大多相当简单,写一件事,或引一句话,并不一定有一个完整而详细的故事,也不一定对人物的性格或周围的环境作全方位的描摹。 我国古代诸子百家之中,虽无寓言专著,但《庄子》、《列子》诸书中,尤其《庄子》所说的鲲这样的大鱼和鹏这样的大鸟等确实很难说究竟应该归属于神话或志怪,但因都有明显而深刻的寓意,所以视作寓言也完全可以。所有宗教的文献,都充分运用了寓言。西方的《旧约》、《新约》都包孕大量寓言,佛教则有《百喻经》、《杂譬喻经》等文学价值极高的经典流传于世。 正由于这些原因,寓言遂被认为富有哲理性的或思想有深度的文学作品。这一种逻辑推理往往不恰当地被反过来推理,把富有哲理性的或思想深度较高的文学作品在分类上总是往寓言这一方倾斜。志怪小说也存在这个问题,如《应声虫》、《画皮》之类,今天人们恐怕基本上都认为它们是寓言了。 “五四”以来,文学界对《伊索寓言》作了广泛的介绍,中译本先后出版了许多种,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了话剧《伊索》。也有人介绍了法国的寓言,鲁迅也对《百喻经》比较重视。新的寓言作品则有《雪峰寓言》等。就这样,志怪小说和寓言在天平秤上不免呈现了一轻一重的极端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几乎成了定势,似乎志怪小说之中要根本不存在思想有深度、寓意耐人寻味的作品,那些作品者5属寓言,志怪小说则成了都是宣传封建迷信的怪力乱神或荒诞不经的“齐东野语”了。 我们只要追索一下小说的起源与形成,便可以弄清楚某些纠缠不清的概念。东汉桓谭《新论》说:“小说家合丛残小语,近取譬论,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这里已经说得很清楚,“近取譬论”,原是小说创作的常用技法,所说的话,所阐明的道理,对读者的“治身理家”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的。怎能把“近取譬论”的技法运用得成功的作品都划作“寓言”呢? 志怪、传奇等是二千年来传统的提法、传统的分类法,而寓言、小说则是近代的提法和分类法。文学史论各有其历史的民族的背景,从而形成各自不同的体系。 …… |
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我对“文学评论与鉴赏”这类书籍有着天然的亲近感。我常常在阅读文学作品时,会陷入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迷茫,总觉得作品的深层意蕴、作者的匠心独运之处,自己未能完全领会。因此,一本优秀的鉴赏辞典,对我来说,简直是如虎添翼。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作品名和作者,更能够深入到作品的艺术手法、思想内涵、时代背景等多个维度进行细致的剖析。例如,对于一些著名的志怪故事,它是否能揭示其流传的过程、不同版本之间的差异,以及它对后世文学产生的具体影响?对于其中的一些隐晦的象征意义,它是否能给出合情合理的解释?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点拨”式的解读,让我能够从更高的视角去审视和理解这些古老的文字,从而提升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起得非常有意思,“开风气之先”这几个字,让我立刻联想到了古代志怪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它们往往是最早的、最具有想象力的文学形式之一,为后来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作为一本“鉴赏辞典”,它的责任无疑是重大的,它需要梳理清楚这条“先河”的来龙去脉,并且向读者展示这条河流的波澜壮阔。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以一种严谨而不失趣味的方式,为我们呈现古代志怪小说的发展脉络、代表作品、主要流派以及在文学史上的贡献。它应该能够帮助读者理解,为什么这些看似怪诞的故事,能够穿越千年,依然散发着迷人的光彩。我希望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部承载着中国古代奇思妙想的文化史诗的导读。
评分“辞典与”这个词放在书名后面,给我一种非常特别的联想。它似乎暗示着这本书的编纂方式和内容呈现,会超越传统辞典的范畴。传统的辞典多是词条式的解释,而这本书或许会融入更多的学术研究成果,甚至是一些前沿的文学理论。我很好奇,在“文学评论与鉴赏”的基础上,“辞典与”还能带来怎样的惊喜?是否会包含一些未曾被广泛关注的志怪小说片段?是否会对一些经典作品进行全新的、颠覆性的解读?我猜测,它可能会像一个引言,为读者提供一个了解古代志怪小说世界的“工具箱”,但同时又提供了一个可以深入探索的“地图”。这种“辞典”与“探索”相结合的模式,让我觉得非常新颖和具有吸引力。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激发我的更多思考,让我不仅仅是停留在被动接受知识,而是能够主动地去挖掘、去研究、去发现。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真是出乎意料地精美,我收到的时候简直眼前一亮。封面采用了一种复古的暗纹纸,触感温润,印金的“正版现货 古代志怪小说鉴赏辞典”几个大字在灯光下流光溢彩,非常有质感。书脊的装订也非常牢固,看得出是用心制作的。翻开扉页,纸张是偏黄的米色,厚实且不反光,对眼睛非常友好,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劳。排版方面,字号大小适中,行距也设置得恰到好处,即使是密密麻麻的文字,看起来也不会觉得拥挤。封底的介绍文字也写得十分得体,点出了这本书“开风气之先”的定位,让人对内容充满期待。整体来说,这本书无论是外观还是内在的纸张、排版,都给人一种拾起一本珍藏品的感觉,让人爱不释手。在如今电子书盛行的时代,能收到这样一本实体精美的书,实在是一件难得的乐事。我甚至觉得,仅仅是作为一件摆件,它也能为我的书架增添不少文化气息。
评分我一直对古代志怪小说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总感觉自己阅历尚浅,对其中的很多典故、隐喻理解得不够透彻。市面上也零零散散看过一些相关的文章,但大多不成体系,难以形成系统的认知。偶然间得知了这本书,就被“鉴赏辞典”这个名字吸引了。我对辞典类书籍一向有种莫名的好感,觉得它们是知识的宝库,能够系统地梳理和解答疑惑。这本书的出版,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让我看到了深入探索志怪小说世界的希望。我尤其期待它能在梳理各种志怪传说、神怪形象、民间信仰等方面提供清晰的脉络和深入的解读,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这些古老故事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社会背景。希望它能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带领我一点点拨开迷雾,领略中国古代志怪小说的独特魅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