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世界的中國形象叢書:西歐的中國形象 |
| 作者 | 李勇 |
| 定價 | 50.00元 |
| 齣版社 | 人民齣版社 |
| ISBN | 9787010088723 |
| 齣版日期 | 2010-06-01 |
| 字數 | |
| 頁碼 | |
| 版次 | 1 |
| 裝幀 | 平裝 |
| 開本 | 16開 |
| 商品重量 | 0.440Kg |
| 內容簡介 | |
| 西歐對中國的態度為什麼時好時壞,令人難以把握?這種態度的變動不居不隻是國際關係中的利益問題在作祟,而且還有文化心理的原因。是西歐對中國的文化想象左右著西歐對中國的態度。西歐人眼中的中國形象是西歐人對“中國”的想象。西歐中國形象的根紮在西歐文化精神之中。西歐人想象中國的機製是以西歐文化中異邦原型的重寫為核心的錶意實踐。探究西歐想象中國的曆史脈絡與文化機製是把握西歐對中國的態度變化趨勢的前提。隻有知道西歐是如何想象中國的,中國纔能有效地告訴西歐中國是什麼樣的…… |
| 作者簡介 | |
| 目錄 | |
| 總序 前言 章 形象 節 作為社會集體想象物的形象 第二節 作為錶意實踐的形象 第三節 形象形成的外在條件 第二章 中國形象 節 中國形象的存在形態 第二節 中國形象復雜性形成的內在原因 第三節 中國形象復雜性形成的潛在原因 第三章 西歐 節 西歐的文化特性 第二節 西歐的文化特性對中國形象的影響 第四章 原型的誕生:西歐中國形象的原初形態 節 混沌世界的邊緣:黑暗而遙遠 第二節 巨人族:強大而愚昧 第三節 神的子孫的榮耀:自我意識與他者形象 第四節 價值視野中的他者:樂土與魔窟 第五章 賽裏斯傳奇:古希臘-羅馬後神話時代的中國形象 節 巨人的絲綢之國 第二節 賽裏斯形象:原型與變異 第三節 賽裏斯匿:古代西歐的他者 第六章 賽裏斯·韃靼·契丹:中世紀西歐的中國形象 節 中世紀中國形象的形成 第二節 型像的重寫與具像的爆發 第三節 踏破想象的邊界:中世紀中匿形象的形成原因 第七章 文明之邦:文藝復興到啓濛運動時期的中國形象 節 從傳奇化到理想化 第二節 理想化中國的現實基礎 第三節 理想化中國形象的文化意義 第八章 衰敗的帝國:豈能運動到戰爭時期的中國形象 節 唱衰中國 第二節 現代西歐的自信 第三節 霸權與偏見 第九章 覺醒的巨龍:20世紀西歐的中國形象 節 覺醒的巨龍形象的存在形態 第二節 覺醒的巨龍形象的形成原因 第三節 覺醒的巨龍形象的文化意義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 |
| 編輯推薦 | |
| 本書**部分為“概念的界定”,是為瞭確定西歐中國形象的性質,設立解讀西歐中國形象的立場。第二部分為“曆史形態”,則是對西歐曆史上齣現的中國形象的代錶性形態的清理,力求描述齣西歐曆史上各種代錶性的中國形象形態的基本麵貌,洞見西歐中國形象的曆史發展脈絡。 |
| 文摘 | |
| 序言 | |
我必須說,李勇老師的《西歐的中國形象》這本書,簡直就是一件精心雕琢的藝術品,每一頁都充滿瞭智慧的光芒。我特彆喜歡它那種抽絲剝繭般的分析方法,就像偵探一樣,一點點地揭示齣西歐國傢對中國的認知是如何隨著曆史的變遷而不斷演變的。書中對不同時期、不同階層歐洲人眼中的“中國”進行瞭細緻的描摹,從早期殖民者筆下的“黃金帝國”的想象,到啓濛運動時期對中國哲學和政治製度的贊美,再到工業革命後對中國“落後”的批判,每一個階段的轉變都找到瞭清晰的脈絡和具體的史料支撐。最讓我震撼的是,作者並沒有止步於描述這些“形象”,而是深入剖析瞭這些形象背後所摺射齣的歐洲自身的文化、社會和政治需求。比如,為什麼在某個時期,歐洲會傾嚮於將中國塑造成一個完美的烏托邦?又為什麼在另一個時期,又會將其描繪成一個需要被“拯救”的落後之地?這些問題的解答,讓我們得以窺見歐洲文明自身的脈絡和焦慮。這本書的閱讀體驗非常獨特,它不僅僅提供瞭知識,更是一種思維的訓練,教會我們如何批判性地看待“他者”的形象,以及這些形象是如何被構建齣來的。
評分我對《世界的中國形象叢書》係列一直抱有極大的興趣,而這本《西歐的中國形象》更是其中的佼佼者。李勇老師的研究功力深厚,但他的文字卻絲毫不顯晦澀,反而充滿瞭引人入勝的敘事感。我特彆喜歡書中對那些具體案例的深入分析,比如,他如何通過對十八世紀法國啓濛思想傢筆下中國形象的解讀,揭示齣當時歐洲社會對理性、秩序的追求。又或者,他如何剖析十九世紀英國媒體對中國“落後”與“野蠻”的刻闆描繪,是如何為殖民擴張尋找閤理性的。這些分析讓我看到瞭“形象”是如何被政治、經濟、文化等多種因素相互交織所塑造的。閱讀這本書,我仿佛在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思想漫遊,跟隨作者的腳步,體驗瞭不同時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歐洲人是如何“觀看”中國的。這本書不僅讓我更瞭解西歐對中國的看法,更重要的是,它讓我開始重新審視我們自己是如何看待世界的,以及我們自身形象的塑造過程。
評分坦白說,我並不是一個特彆喜歡閱讀曆史類書籍的讀者,但李勇老師的《西歐的中國形象》徹底改變瞭我的看法。這本書的文字流暢優美,節奏把握得恰到好處,讀起來一點都不枯燥乏味。他筆下的西歐人,他們的好奇、他們的誤解、他們的贊美、他們的批判,都栩栩如生,仿佛就在眼前。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關於“黃禍論”的分析,那種令人不安的想象是如何在歐洲社會中蔓延開來的,以及這種想象背後所根植的深層恐懼。這不僅僅是關於曆史的敘述,更是一種對人類集體心理和文化偏見的深刻洞察。通過這本書,我開始反思,我們中國人自己,又是如何看待西歐的?我們對西歐的“形象”又是如何形成的?這種雙嚮的“形象構建”過程,是如此的值得我們去關注和探討。李勇老師的這本書,提供瞭一個絕佳的切入點,它不僅僅是研究“中國形象”的學術著作,更是一本能夠引發讀者深度思考的啓濛之書。
評分這套《世界的中國形象叢書》簡直打開瞭我的新世界大門!尤其是這本《西歐的中國形象》,我簡直一口氣讀瞭下來,完全停不下來。李勇老師的研究視角真的太獨特瞭,他不是簡單地羅列曆史事件,而是深入挖掘瞭歐洲人是如何一點點構建和重塑對中國的想象的。我以前總覺得我們對歐洲的瞭解更多是官方層麵的,但這本書讓我看到瞭更私人、更細膩的視角。比如,書中對19世紀歐洲旅行者筆下的“東方奇觀”的分析,那些關於絲綢、瓷器、園林的描繪,不僅僅是物品的介紹,更是當時歐洲人內心深處對於異域的渴望和幻想的投射。還有那些關於中國人的刻闆印象,從“勤勞但愚昧”到“神秘的東方哲學”,這些標簽是如何在文學、藝術、甚至當時的科學研究中流傳開來的,真的讓我大開眼界。李勇老師的文字也非常有感染力,讀起來就像是在和一位博學的長者在聊天,他能把復雜的學術觀點用生動有趣的方式講齣來,讓我這個非專業讀者也能輕鬆理解,並且為之著迷。這本書不僅僅是對曆史的迴顧,更是對我們今天如何看待“他者”和“自我”的一種深刻反思。
評分拿到《西歐的中國形象》這本書,我並沒有抱有多大的期待,畢竟“中國形象”這個主題聽起來似乎有些宏大而虛無。然而,李勇老師用他的纔華為我帶來瞭巨大的驚喜。我完全被書中嚴謹的學術態度和精妙的論述所摺服。他並沒有空泛地談論“形象”本身,而是通過大量的原始文獻、藝術作品、甚至是當時報刊雜誌的報道,來勾勒齣不同時期西歐社會對中國的具體認知。我尤其欣賞他對細節的關注,比如書中對某位旅行傢在遊記中對中國某個小鎮的描寫,或者某個畫傢在油畫中對中國服飾的細節刻畫,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卻共同構成瞭那個時代歐洲人對中國最真實(盡管可能帶有偏見)的印象。作者巧妙地將這些碎片化的信息串聯起來,形成瞭一幅清晰而動態的中國在西歐世界中的“變形記”。讀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就像是穿越時空,親身經曆瞭一場跨越幾個世紀的文化對話。它讓我深刻地認識到,我們今天的自我認知,很大程度上也受到瞭過去“他者”如何看待我們的影響,而這種影響,是如此的深遠而復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