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马克思主义大辞典 | 作者 | 徐光春 |
| 定价 | 380.00元 | 出版社 | 崇文书局(原湖北辞书出版社) |
| ISBN | 9787540345181 | 出版日期 | 2018-04-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精装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本书是帮助党员干部、高校教师、青年学生和广大群众学习、宣传、研究、运用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正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发展、创新、运用的工具书、教科书、历史书,力求为学习、宣传、研究、运用马克思主义遇到疑难问题者提供准确、科学、可靠的答案。全书260万字,含基本概念、原理、代表性著作、代表性人物、重大历史事件、重要会议、思潮流派等2094个条目。 ◆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编译局、《求是》杂志社、武汉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44个党政军学单位90多位专家学者集体编纂;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山东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学、兰州大学等12家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审阅。 ◆代表了当今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成就。 |
| 作者简介 | |
| 主编:徐光春(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主任、首席专家,曾任中央宣传部副部长) 常务副主编:梅荣政(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副主编:卫兴华(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 田心铭(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主要专家、教授) 尹汉宁(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副组长) 沙健孙(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北京大学原副校长) 李捷(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首席专家、求是杂志社社长) 周新城(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 赵 曜(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中央党校教授) 顾海良(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首席专家、教育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原院长) 梁 柱(北京大学一级教授、北京大学原副校长) 靳辉明(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学部委员) 陶德麟(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武汉大学教授、武汉大学原校长) 钟哲明(北京大学教授) |
| 目录 | |
| 编辑推荐 | |
|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湖北省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协同创新中心重点项目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本辞典简直是哲学爱好者的福音!我拿到手的时候,首先被它厚重的分量和精美的装帧所吸引。作为一名对理论学习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我一直希望能有一本权威且系统性的工具书来梳理和深化我对相关概念的理解。这本书的排版非常清晰,每一个词条的解释都力求精准而全面,既有对核心思想的深入剖析,又不乏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的梳理。我尤其欣赏它在处理复杂、抽象概念时所展现出的耐心和条理性,即便是初次接触这些理论的读者,也能通过清晰的逻辑链条逐渐掌握精髓。每次我阅读完某个部分,都感觉脑海中原本纷乱的知识点被重新组织和熨帖,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非常令人满足。它不仅仅是一本字典,更像是一位耐心的导师,在你学习的道路上随时准备为你提供坚实的支持和指引。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关注社会思潮变迁的观察者,我发现这本辞典的选词和收录范围相当具有前瞻性。它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对经典文本的机械性解释上,而是巧妙地融入了对后世发展和不同学派解读的梳理。这对于我们理解当代社会思潮的复杂性至关重要。我经常在查阅一个基础概念后,发现它会自然地引申到更宏观的理论体系中去,这种体系化的编排方式,极大地提升了学习效率。我特别喜欢它在引用和注释上的规范性,每当我对某个观点产生更深的好奇时,总能顺着提供的线索去寻找更原始、更权威的文本出处,这极大地拓宽了我的研究边界。它不仅仅是告诉我“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引导我去思考“为什么是这样”以及“可以如何发展”。
评分这本书的使用体验极其流畅,这对于一本大部头的参考书来说,是相当难得的。纸张的质感、字体的大小、行距的疏密,都体现了出版方在细节上的用心。我不是那种习惯于在电子设备上进行深度阅读的人,一本实体书的物理触感和沉浸感是不可替代的。当我翻阅它时,那种厚重的知识感和踏实感油然而生。在深夜台灯下,对照着书本上的清晰注释和结构图表进行学习,效率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我甚至发现自己开始享受那种“狩猎”知识点的过程,快速地在不同词条之间跳转,建立起知识的联结网络。对于任何需要进行严肃学术研究或希望建立完整知识体系的读者来说,它都是一个值得信赖的“案头必备”。
评分说实话,我一开始对这样一本“辞典”抱有一丝疑虑,总觉得理论工具书难免枯燥乏味,充斥着晦涩的术语堆砌。然而,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固有印象。它的编纂视角显然非常贴合现代读者的需求,不仅保留了原有的学术严谨性,更注重理论的阐释如何与现实问题相勾连。我发现,很多我过去在其他地方读起来感觉像是空洞口号的理论,在这里经过详尽的解析后,立刻变得鲜活且具有穿透力。比如,它对某些特定历史阶段的理论演变是如何进行描述的,那种细致入微的考证工作,让人不禁对编纂者的学术功底肃然起敬。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帮你构建起一个坚实的知识框架,让你在面对纷繁复杂的思潮时,能够迅速定位核心,洞察本质,而不是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
评分老实说,我过去为了弄懂一些核心概念,不得不翻阅好几本不同领域、不同侧重点的著作,常常感到时间被分散,效果不尽如人意。这本书最令我惊喜的一点是它的整合能力。它成功地将原本分散在各个理论分支中的关键概念进行了高度的集成和提炼,形成了一个自洽的、逻辑严密的知识系统。当我试图去理解某个复杂的社会现象背后的理论基础时,我不再需要像无头苍蝇一样东拼西凑,这本书就像一个高精度的定位仪,能迅速将我导向最核心的理论支点。这种高效的学习和查阅体验,极大地节省了我宝贵的时间,让我能够把精力更多地投入到批判性思考和实际应用层面。可以说,它将原本需要数月才能建立起的知识框架,浓缩到了触手可及的范围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