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 | 学生古汉语词典-D12版 |
| 定价 | 48.00 |
| ISBN | 9787513532013 |
| 出版社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 作者 | 孙雍长 |
| 编号 | 1200742267 |
| 出版日期 | 2013-06-01 |
| 印刷日期 | 2013-06-01 |
| 版次 | 2 |
| 字数 | 无 |
| 页数 | 814 |
| 前言………………………………3 凡例………………………………6 使用说明…………………………9 音节索引…………………………10 部首检字表…………………12 词典正文……………………1~790 中学古诗文篇目………………………791~814 |
| 主编孙雍长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有学术专著'转注论''管窥蠡测集''训诂原理''老子注译''庄子注译'等7种 编著'古代汉语''古代汉语自学辅导''三湘纪胜''辩才与智慧''古今灯谜汇粹''汉字字谜大典'等8种 古籍整理'经史百家杂钞''太玄''焦氏易林''齐民要术''太平御览'等6种 学术论文80余篇。主编王彦坤 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著作有'古籍异文研究''历代避讳字汇典''文史文献检索教程''现代汉语三音词词典' 主要论文有'古书异文解释中的问题例说''对 lt孔雀东南飞 gt一段文字的梳理''读经志疑''语文辞书利用训诂材料应避免的问题''略论敬讳对汉语言文化的影响'等。 |
| 学生,教师,一般读者 |
| '学生古汉语词典-D12版'是一本中型古汉语学习词典 主要读者对象为中学生。词典收字、收词以满足中学生学习需要为主 同时兼顾中等文化程度其他读者的需要。共收字5025个 复音词7571条 词典在提供例句时尽量xuan择各家中学语文教材中出现的语句 并从体例上也作了区分。另外词典还提供了例句难字括注、易错字小手提示、组词、易混字词辨析、知识窗等项目 其中辨析近150组 知识窗近100个。 |
这本书给我的整体感觉,是一种久违的、踏实的阅读体验。在如今信息碎片化、追求“快餐式”学习的时代,一本厚重的工具书显得尤为珍贵。它要求使用者投入时间和精力去系统地、深入地进行查阅和学习,这种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对知识的“慢消化”。我发现,每当我需要查阅一个词时,我都会不由自主地去浏览它旁边的其他词条,因为编纂者在词条的编排上似乎也融入了一种“邻里效应”,相邻词汇之间常常存在语义或词源上的关联,这种布局无形中鼓励了读者进行知识的横向拓展,而不是只满足于找到那个唯一的答案就合上书本。比如,查阅一个动词后,我可能会顺带留意到这个动词在古代作为名词或形容词时的用法变化,这种知识的串联,极大地丰富了我的词汇网络。这种设计体现了对学习者认知习惯的深刻洞察——真正的学习往往发生在主动探索和联想的过程中,而不是被动接收的结果。这本词典的设计哲学,显然是旨在培养用户对古汉语的整体把握能力,而非仅仅满足于临时的解惑需求,这使得它的实用价值和教育价值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平衡点。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首先,从拿到书的那一刻起,我就感受到了出版社在细节上的用心。封面材质采用了一种略带磨砂质感的纸张,不仅触感舒适,而且不易沾染指纹,保证了书籍的长期美观。色彩搭配上,主色调选择了沉稳的藏青色,搭配烫金的书名和作者信息,显得既古典又专业,完全符合一本严肃的古汉语词典应有的气质。内页的纸张质量也是一流的,米白色纸张有效减轻了长时间阅读带来的视觉疲劳,而且纸张的韧性很好,翻阅时不会轻易出现折痕。最让我惊喜的是其排版布局。字体的选择非常考究,正文采用的是清晰易读的宋体变种,释义部分则使用了更小的磅数,但在对比度和行距上进行了精妙的调整,使得版面既紧凑又不会显得拥挤。重点词条的标注非常醒目,比如加粗、不同颜色的墨水使用,都极大地提高了查阅效率。特别是对于一些多义词的区分,作者巧妙地利用了小标题和分点序号进行归类,逻辑清晰,即便是初学者也能迅速定位到自己需要的义项。整体来看,这本书在物理形态上就体现了一种对知识的尊重,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让人油然而生一种认真对待其中内容的敬畏感,这对于一本工具书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加分项。
评分作为一名对古典文学怀有深厚兴趣的业余爱好者,我一直都在寻找一本既权威又贴近实际使用的工具书,而这本词典的编撰理念恰恰击中了我的需求点。我注意到,编纂者在收录词条时,显然没有陷入纯粹的、僵硬的语源学考据中,而是更注重词汇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语境中的“活性”。例如,对于一些在先秦、汉魏、唐宋时期意义发生微妙偏移的常用词,编纂者没有简单地罗列所有义项,而是辅以了大量的经典例句,并且这些例句的选择非常精准,往往直接截取自那些脍炙人口的篇章,这对于我们理解词汇的“语感”帮助极大。我特别喜欢它对一些特殊词义的解释方式,它不是简单地给出现代汉语的对应词,而是会用更通俗易懂的文言文进行侧面的解释和辨析,这使得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潜移默化地提升自己的古汉语思维能力,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对译”的层面。这种注重“活学活用”的编纂思路,使得这本词典不仅仅是一本“查字典”,更像是一位耐心且博学的私人教师,引导读者深入领会古文的韵味和精妙之处,而不是被繁复的注释所困扰。
评分从一个更宏观的层面来看,这本书的问世,对于推广和普及古汉语学习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我观察到,当前市场上很多面向大众的古汉语学习资料,为了追求所谓的“易懂”,往往在学术严谨性上有所妥协,这使得初学者很容易养成一些错误的语言习惯。而这本词典,则保持了高度的学术水准,它并没有因为要面向更广大的读者群就降低标准。它的解释是基于扎实的文献基础和成熟的古汉语研究成果构建起来的,这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非常可靠的知识锚点。我尤其欣赏它在处理一些有争议的词义时的态度——它通常会列举几种主要的、有代表性的学术观点,并标明这些观点的支持者或出处,这对于希望进一步深究的学习者来说,提供了清晰的学术脉络和研究入口。这种“授人以渔”的编辑思路,使得这本书的价值随着读者的知识增长而持续增值,它既能满足初学者的入门需求,也能成为专业研究者案头的有效参考工具。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是什么”,而是引导你思考“为什么是这样”,体现了编撰者对古汉语研究的深刻理解和责任感。
评分使用这本词典的体验,让我切实感受到编纂团队在“工具性”上所下的苦功。在日常阅读古籍时,最令人头疼的莫过于遇到那些生僻的、只出现过一两次的专用词汇或者异体字。对于这类词,很多通用的工具书往往束手无策,或者给出的解释过于简略,无法解决实际问题。然而,这本词典在处理这些“疑难杂症”时表现出了惊人的包容性和细致度。我曾遇到一个在某篇唐代笔记中出现的、结构复杂的复音词,一般词典根本没有收录。当我翻查这本词典时,惊喜地发现它不仅收录了,而且还将其拆解为构成成分,分别进行了解释,最后再组合出在特定语境下的引申义,附带的引文出处也详细标注到了卷目。这种处理方式极大地拓宽了我的阅读视野,让我不再因为一两个生词而卡壳,阅读的流畅性得到了极大的保障。此外,它对一些具有地域性或时代局限性的词汇的标注也十分到位,比如会明确指出“此词仅见于宋代史书”,这种严谨的限定,避免了使用者将特定语境下的词义误用到其他时代。可以说,它在“查全”和“查准”这两个工具书的核心诉求上,做到了非常出色的平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