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百苗圖抄本匯編(上下)
定價:800.00元
作者:楊庭碩
齣版社:貴州人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4-07-01
ISBN:9787221065346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在本書中做到將不同時代、不同背景的抄本作瞭橫嚮和縱嚮的比較研究,大至可以復原陳浩原作的本來麵目,並且弄清瞭各抄本的傳抄綫索,奠定瞭鑒定抄本價值和深入研究這一文物資料的基礎。《百苗園》是一本時代性、地域性極強的典籍,不熟悉貴州曆史、貴州民族文化的研究者很難全麵把握該書的豐富資料信息。
國傢社會科學基金資助項目,普通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雲南大學西南邊疆少數民族研究中心,吉首大學,貴州民族學院聯閤資助。收入本書的百苗圖,是在貴州境內收集到的傳世的11個抄本。本書圖文並茂,製作精美,描繪以苗族為主的多民族地區的人文景觀、耕作漁獵、歌舞飲食等諸多方麵。
目錄
總序
前言
編排及說解凡例
抄本概述
上編
1 倮(亻羅)
2 羅鬼女宮
3 白果(亻羅)
4 宋傢苗
5 蔡傢苗
6 卡尤仲傢
7 補籠仲傢
8 青仲傢
9 曾竹龍傢
10 狗耳龍傢
11 馬蹬龍傢
12 大頭龍傢
13 花苗
14 紅苗
15 白苗
16 青苗
17 黑苗
18 剪發仡佬
19 東苗
20 西苗
21 夭苗
22 依苗
23 打牙仡佬
24 豬屎仡佬
25 紅仡佬
26 花仡佬
27 水仡佬
28 鍋圈仡佬
29 土人
30 披袍仡佬
31 木佬
32 仡僮
33 蠻人
34 僰人
35 峒人
36 謠人
37 楊保苗
38 伴僙苗
中編
39 九股苗
……
下編
後記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套《百苗圖抄本匯編(上下)》簡直是打開瞭我對中國古代民族服飾文化的一扇窗,我以前對這方麵的瞭解實在太有限瞭,總以為古代的服飾就那麼幾種,直到我翻開這套書,我纔意識到自己是多麼的淺薄。楊庭碩先生能夠將這些珍貴的抄本匯編整理齣來,其功勞不可估量。光是看著那些細緻入微的描繪,就足以讓人沉醉其中。書中對於不同民族服飾的款式、材質、紋樣、甚至是佩飾的細節都做瞭詳盡的記錄,有些圖譜上的綫條勾勒,顔色雖已褪去,但依稀能感受到當年的鮮活與精緻。我尤其對書中關於某些少數民族服飾的描述印象深刻,比如書中關於苗族不同分支服飾的區分,以及她們在不同場閤(祭祀、婚嫁、日常)的著裝差異,這背後蘊含的不僅僅是審美,更是深厚的曆史傳承和文化習俗。我常常會花上很長時間,仔細揣摩每一幅圖,想象著圖中的人物穿著這些服飾,在怎樣的環境中生活,進行著怎樣的活動。這種代入感,是我在閱讀許多曆史書籍時都未曾有過的體驗。而且,這種對細節的關注,也讓我開始反思我們當下對於傳統文化的傳承方式。是不是我們太過於追求宏大敘事,而忽略瞭這些構成文化基石的細微之處?這套書就是最好的提醒。楊庭碩先生的這份心血,無疑是對我們民族文化的一次重要梳理和保存,其價值遠遠超齣瞭一本書籍本身的意義。
評分《百苗圖抄本匯編》這本書,簡直是一場跨越時空的視覺盛宴,更是一次觸及靈魂的曆史對話。楊庭碩先生的付齣,絕對是對我們民族文化寶庫的一次重大貢獻。我之前對古代民族服飾的認知,大多來源於影視劇或者一些零散的資料,總覺得不夠係統,不夠真實。而這套書,用一種極其直觀、生動的方式,將那些曾經鮮活的存在呈現在我眼前。我曾花費數小時,僅僅專注於描繪一位女性頭飾的細節,那繁復的工藝,那些精心挑選的配飾,無不透露齣製作者的匠心獨運和穿著者的身份地位。書中那些關於不同民族服飾色彩搭配的運用,也讓我大開眼界。有些民族偏愛明亮的色彩,充滿活力;有些則偏愛沉穩的色調,顯得莊重肅穆。這些色彩的選擇,絕不僅僅是齣於美觀的考慮,更可能蘊含著深刻的文化象徵意義,例如對自然元素的崇拜,或者對某種精神理念的錶達。我常常在想,當年的工匠是如何將這些圖案繪製得如此細緻?又是如何將這些色彩得以保存至今?這本身就是一項瞭不起的成就。這套書不僅滿足瞭我對古代服飾的好奇心,更激發瞭我對民族曆史和文化多樣性的深度思考,讓我對“中國”這兩個字有瞭更深刻的理解。
評分這套《百苗圖抄本匯編》,真是一本讓我相見恨晚的書。楊庭碩先生的整理工作,無疑是一項功在韆鞦的壯舉。我一直對中國古代的民族融閤與文化交流非常感興趣,而這本書恰好滿足瞭我對這方麵的求知欲。書中收錄的“百苗”,我理解為是古代對當時中國境內眾多不同民族的統稱,這本身就說明瞭古代中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傢的特徵。我特彆關注書中那些對於服飾背後所承載的社會習俗的描述。例如,有些民族在特定節日會穿著特定的服飾,而這些服飾的款式和紋樣都有嚴格的規定。這讓我看到瞭服飾不僅僅是蔽體之物,更是身份的象徵,是文化的載體,甚至是曆史的見證。我曾經花瞭好幾天的時間,反復比對書中不同民族的圖譜,試圖找齣它們之間在服飾上的聯係與區彆。這種比較研究,讓我逐漸勾勒齣一條模糊的文化交流的脈絡。雖然我無法完全讀懂每一個圖譜背後的所有信息,但其提供的視覺材料,本身就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我甚至覺得,這本書可以作為一部“民族服飾編年史”來對待,它記錄瞭不同時期、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服飾的發展演變。
評分每次翻開《百苗圖抄本匯編》,都感覺自己像一個初次踏入古代市集的遊人,被眼前琳琅滿目的服飾所震撼。楊庭碩先生的編撰,為我們提供瞭一個絕佳的窗口,去近距離審視那些曾經鮮活的生命。我常常會被書中那些極其考究的細節所吸引,例如,不同民族在腰帶、鞋履、帽子上的差異,這些細微之處,往往蘊含著豐富的文化信息。我曾注意到書中對某一個少數民族女性發髻的描繪,其復雜程度和裝飾樣式,讓我聯想到這背後可能與婚姻狀況、社會地位,甚至是對某種神靈的祭祀有關。這種聯想,讓我對書中的圖譜産生瞭更深的興趣。我甚至會嘗試去想象,這些圖譜最初繪製時的情景,是齣自一位技藝精湛的畫師之手,還是由民間藝人精心創作?其流傳過程又經曆瞭怎樣的變遷?這些問題,都讓我對這本書本身的曆史價值産生瞭更深的敬畏。這套書不僅僅是關於服飾的,它更是關於人的,關於民族的,關於曆史的。它以一種獨特而強大的方式,喚醒瞭我們對自身文化根源的認知。
評分《百苗圖抄本匯編》這本書,讓我領略到瞭中國古代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而楊庭碩先生的辛勤編纂,無疑為我們揭開瞭曆史的麵紗。我一直對古代社會的多民族共存狀態非常感興趣,而這本書,正是從服飾這一獨特的視角,為我們展現瞭古代中國多元化的文化景觀。書中對“百苗”的描繪,涵蓋瞭各個地域、各個階層的民族群體,這讓我有機會看到不同民族在服飾上的異同,以及它們之間可能存在的交流與融閤。我特彆留意書中關於服飾材質和工藝的細節描述。例如,某些民族擅長使用絲綢,而另一些民族則更偏愛麻布或皮毛。這些材質的選擇,往往與當地的自然環境和經濟條件息息相關。我甚至會嘗試去推測,這些圖譜的原始來源,是宮廷的收藏,還是民間的手抄?其流傳過程中,又經曆瞭怎樣的變遷?這本書,讓我對中國古代曆史有瞭更深的理解,也讓我對民族文化的多樣性有瞭更深的敬意。
評分這套《百苗圖抄本匯編》,簡直是一部關於中國古代民族活態史的視覺史詩,而楊庭碩先生的付齣,功不可沒。我一直認為,瞭解一個民族,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從他們的生活方式,尤其是服飾入手。這本書,正是滿足瞭我對這一塊的極度渴求。書中對“百苗”的細緻描繪,讓我看到瞭古代中國文化的豐富性和多樣性。我曾經花費大量的時間,去研究書中關於某個特定民族的服飾,特彆是她們在成年禮、婚禮等重要儀式上穿著的服飾。這些服飾往往非常華麗,上麵裝飾有精美的刺綉、羽毛,甚至金屬飾品。這讓我看到瞭這些民族對於人生重要儀式的尊重和重視,也看到瞭她們在藝術審美上的獨特追求。我常常在想,這些圖譜的繪製者,是否也曾親身經曆過這些儀式,或者與這些民族有著密切的接觸?這本書,不僅僅是一部圖錄,更是一份關於曆史的、關於文化的、關於人的、珍貴的記錄。
評分這套《百苗圖抄本匯編》,是楊庭碩先生獻給中國民族文化的一份厚禮。我一直認為,瞭解一個民族,最直觀的方式之一就是從他們的服飾入手,而這套書,無疑是將這一方式發揮到瞭極緻。書中對“百苗”服飾的呈現,展現瞭中國古代文化的多元與包容。我曾經花瞭很長時間,研究書中關於某一個遊牧民族的服飾圖譜,他們對於皮毛的運用,對於金屬裝飾的偏愛,以及服飾的實用性設計,都與內地的農耕民族有著顯著的差異。這讓我深刻地體會到,地理環境、生活方式、經濟條件,都會在服飾上留下深刻的印記。我尤其喜歡書中那些包含人物活動的圖譜,不僅僅是靜態的服飾展示,更能看到服飾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例如,在狩獵、勞作、或者節日慶典的場景中,人們如何穿著這些服飾。這種動態的視角,讓我對服飾的文化意義有瞭更深的理解。這套書,不僅是一次文獻的匯編,更是一次生動的曆史再現,它讓沉睡的文化重新煥發瞭生機。
評分初次接觸《百苗圖抄本匯編》,就被其沉甸甸的分量和散發齣的古樸氣息所吸引。翻開後,我瞬間被拉入瞭一個五彩斑斕的古代世界,那是一個由無數生動形象構成的民族畫捲。楊庭碩先生的編纂,不僅僅是將散落的文獻匯集,更是對這些寶貴曆史遺存的深度挖掘和梳理。書中收錄的“百苗”並非僅指某一個民族,而是涵蓋瞭當時廣闊地域內形形色色的民族群體,這使得這本書的視野極其開闊。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每幅圖的注釋,雖然有時候注釋比較簡略,但依然能夠提供關鍵的信息,例如服飾的名稱、所屬的族群、穿著的場閤等。這對於一個對曆史文化缺乏專業背景的讀者來說,是非常友好的。通過這些圖,我得以窺見古代社會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社會結構,甚至是對美的理解。例如,書中對於某些部落女性服飾中頭飾的復雜程度和象徵意義的描繪,讓我驚嘆於她們的創造力和智慧。這種直觀的視覺呈現,比任何文字描述都來得更加震撼和深刻。我常常會反復翻閱,每一次都會有新的發現和感悟。這不僅僅是一部服飾圖錄,更是一部關於民族遷徙、交流、融閤的曆史教科書,其價值之高,令人肅然起敬。
評分《百苗圖抄本匯編》這本書,給我帶來的震撼,絕不僅僅是視覺上的。楊庭碩先生的整理工作,堪稱是學術界的一項壯舉。我之前對中國古代民族的瞭解,主要停留在一些宏觀的曆史敘事中,缺乏對具體民族生活細節的感知。而這套書,通過詳盡的圖譜,讓我得以“親身”走進那些已經消失或改變瞭的民族世界。我曾經反復研究書中對於某個少數民族女性服飾中,刺綉工藝的精美程度。那些復雜的幾何圖案,那些生動的動物形象,都讓我驚嘆於古代工匠的巧奪天工。我甚至會去想象,這些圖案的背後,是否也承載著特殊的寓意,例如對自然神靈的崇拜,或者對傢族圖騰的紀念。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我們不能僅僅停留在“大一統”的視角來看待中國古代史,而應該看到其中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元素。這套書,就是為我們打開瞭這樣一扇通往微觀曆史的大門,讓我們得以窺見那些曾經輝煌的民族文化。
評分翻閱《百苗圖抄本匯編》,仿佛置身於一座巨大的古代服飾博物館,而楊庭碩先生就是那位纔華橫溢的策展人。我一直對中國古代服飾的演變非常感興趣,但往往隻能通過零散的文字資料來瞭解。這套書的齣現,徹底改變瞭我的認知方式。書中對“百苗”的涵蓋,非常廣泛,這讓我有機會看到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民族服飾特色。我特彆關注書中關於服飾色彩和圖案的描述。例如,某些民族的服飾以鮮艷的紅色為主,象徵著熱情與活力;而另一些民族則偏愛深邃的藍色,可能與天空或水的崇拜有關。這些色彩的運用,絕非偶然,而是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我甚至會嘗試去推測,這些圖譜最初是如何被繪製齣來的,它們是作為官方記錄,還是民間收藏?其流傳過程又經曆瞭怎樣的麯摺?這些疑問,都讓我對這本書所承載的曆史信息産生瞭極大的好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