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40000词现代汉语词典 9787557902179

多功能40000词现代汉语词典 9787557902179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汉语大字典编纂处 著
图书标签:
  • 词典
  • 汉语词典
  • 现代汉语
  • 工具书
  • 语言学习
  • 词汇
  • 参考书
  • 教学
  • 40000词
  • 9787557902179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和生源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四川辞书出版社
ISBN:9787557902179
商品编码:28753362402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7-07-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多功能40000词现代汉语词典

定价:68.00元

作者:汉语大字典编纂处

出版社:四川辞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7-01

ISBN:978755790217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学好语言的有力助手!

内容提要


《多功能40000词现代汉语词典》是一部适合学生、教师及学生家长使用的中型语文词典。词典以收录现代汉语词语为主,兼收学生和其他读者在阅读中经常遇到的文言词语,尤其注意收入了改革开放30余年来出现的新词新语及以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所收条目,包括字、词、成语及其他熟语约40000条。

目录


凡例4音节表8新旧字形对照表13部首检字表14(一)部首目录14(二)检字表16(三)难检字笔画索引65
词典正文1-816(附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
附录817汉语拼音方案818汉字笔画分类、名称表821汉字笔顺规则表823常用标点符号用法简表824我国历代纪元简表826节气表829地质年代简表830

作者介绍


《汉语大字典》编纂处:为《汉语大字典》的编写工作需要成立,是川鄂两省编写领导小组和大字典编委会的执行机构,负责《汉语大字典》日常工作,由四川省新闻出版局直接领导。

文摘


序言



《中华传统戏曲人物造型艺术赏析》 内容简介 本书深入剖析了中国传统戏曲——京剧、昆曲、越剧等主要剧种中,人物造型艺术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全书共分六章,配有大量珍贵的高清彩图与线描图例,旨在为戏曲爱好者、舞台美术设计专业人士以及文化研究者提供一部全面而详实的参考指南。 第一章:戏曲造型的文化溯源与美学基础 本章追溯了戏曲人物造型艺术的起源,从古代祭祀舞蹈、傩戏遗风,到宋元南戏、杂剧的初步成型,探讨了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演变轨迹。重点阐述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如“形神兼备”、“以简驭繁”、“阴阳和谐”等观念如何渗透和指导戏曲造型的设计。我们分析了脸谱的几何抽象美、服装的色彩象征体系,以及头饰的等级秩序感,揭示了这些元素背后蕴含的哲学思辨和伦理规范。书中详细对比了不同地域、不同流派在造型基础上的细微差异,强调了“程式化”这一核心美学特征的内涵——它并非僵化的模仿,而是一种高度提炼和概括的艺术语言。 第二章:脸谱的符号系统与性格解码 脸谱,被誉为“脸上的文章”,是戏曲造型中最具视觉冲击力的部分。本章对四大类脸谱——整脸、三块瓦脸、十字脸、碎脸进行了系统性的归类与解析。我们不仅罗列了经典脸谱的绘制技法(如勾、抹、贴、相),更深入挖掘了色彩的文化内涵:红色代表忠勇,黑色象征刚直,白色象征奸诈,绿色代表英武或莽撞。每一类脸谱所对应的典型人物性格、身份背景(如帝王将相、神仙鬼怪、忠臣奸臣)都被细致地对照分析。此外,书中还收录了数位当代著名老艺术家的“绝版”或“独创”脸谱图样,附带其绘制心路历程的访谈摘录,展示了脸谱艺术在当代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第三章:行头(服装)的等级制度与叙事功能 戏曲服装,即“行头”,是划分人物身份、地域、年龄和情态的重要载体。本章详细介绍了蟒袍、靠、帔、褶等主要服装形制的设计要点和穿着规范。例如,蟒袍的纹样(如蟒纹、海水江崖纹)与穿着场合(朝堂、喜庆);靠(武将铠甲)的结构(靠背、四靠旗、靠裙)如何体现武士的威猛;帔(文官、女性)的褶饰变化如何暗示其命运走向。书中辅以大量的服装细节图,对比展示了苏式、川式、徽式等不同地域派系在服装做工、材质选择上的地域特色,并探讨了服装如何通过“水袖”、“云肩”等配件,成为肢体语言的延伸,辅助演员完成叙事任务。 第四章:头面与髯口——发饰与须髯的精微艺术 头面(头饰)和髯口(胡须)是塑造人物“精、气、神”的关键元素。本章专门探讨了女性角色(花旦、青衣、武旦)所佩戴的各式头饰,如“凤冠”、“蝶翅”、“马尾”等,分析了其材质(绒花、珠翠、片子)与造型如何呼应角色的身份和年龄。对于男性角色,髯口的设计则尤为讲究,根据人物的年龄和性格,分为“整髯”、“张髯”、“八字髯”、“山羊胡”等数十种,每一种都有其特定的文化指代意义。本书首次将不同流派(如谭派、梅派)在髯口处理上的细微差异,以并置对比的方式呈现,让读者直观感受艺术家的独特匠心。 第五章:舞台光影下的造型转换与视觉魔术 戏曲造型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舞台表演。本章聚焦于灯光、空间与服装、脸谱的互动关系。我们分析了传统戏曲中如何利用有限的舞台空间和基础灯光设备,通过服装的亮色反光、脸谱的立体结构,实现人物在舞台上的瞬间转换与情感强化。特别分析了“换装”这一高难度技巧,如“变脸”、“抖袖”、“扯衣”等,这些技术如何被精心设计的服装结构所支撑,从而达到“移形换影”的艺术效果。 第六章:当代传承与创新中的造型语言 最后,本章对当代戏曲艺术在继承传统造型的基础上所进行的探索与创新进行了梳理。通过对近二十年来新编历史剧、神话剧的优秀案例进行分析,探讨了如何在新材料、新工艺(如立体剪裁、现代染织技术)的引入下,既保持戏曲造型的程式化内核,又能展现出符合时代审美的视觉效果。本书旨在激发新一代戏曲工作者对传统造型艺术的敬畏之心,并鼓励他们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进行富有洞察力的艺术再创造。 本书图文并茂,既有严谨的学术梳理,又不乏生动的艺术描述,是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戏曲人物造型艺术的必备参考书。

用户评价

评分

从使用体验上来讲,这本书的检索效率低得令人发指。首先,它的部首查字法设计得不够人性化,有些词语的部首划分与我习惯的习惯认知存在偏差,导致我光是确定首字部首就要花费比查字典本身更长的时间。更糟的是,它的索引部分做得非常混乱,不像一本专业的工具书那样清晰明了,查找起来需要反复跳页,极大地打断了思考的连贯性。试想,当你在写作或阅读中遇到一个需要立即查明的词汇时,你最需要的是快速定位,而不是进行一场寻宝游戏。这本书在这方面完全没有达到专业词典应有的水准。每一次使用都变成了一次对耐心的考验,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倾向于直接放弃查找,转而去猜测词义,这完全违背了拥有工具书的初衷。一本好的词典,应该是沉默而高效的助手,而不是一个需要你花时间去学习如何使用的复杂机器。

评分

关于这本词典的装帧和设计,简直是无法直视。封面设计极其老气,那种九十年代初期的那种红蓝配色的粗糙设计感扑面而来,让人完全提不起兴趣去打开它。更不用提它那笨重的开本,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完全不便携,你不可能指望把它塞进公文包或者背包里随身携带,这意味着它只能被固定在书桌的一角,限制了它的使用场景。如果设计者想要它成为一本“随时可查阅”的工具,他们显然没有考虑到现代人移动化的生活方式。一本工具书,首先得是容易获取和使用的。此外,装订工艺也令人担忧,翻动几次后,书页边缘就已经有些松动,我担心用不了多久就会出现掉页的现象。这种低劣的制作工艺,配上它所宣称的“权威”地位,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反差,让人对其内在的质量也产生了深深的怀疑,仿佛在说,连外表都如此敷衍,内容还能有多么严谨呢?

评分

这本词典的排版简直是一场灾难,字号小得像是蚂蚁在爬行,别说中老年读者了,我一个常年伏案工作的年轻人看着都觉得费劲。更别提它那廉价的纸张,油墨味儿重得让人怀疑是不是直接从印刷厂里拉出来的,翻了几页手上就沾了一层黑灰。我本来是抱着极大的期待,毕竟“40000词”这个数字听起来相当可观,希望能解决我日常阅读和写作中遇到的疑难杂症,结果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一个充满了视力挑战和化学气味的“新世界”。尤其是在查找那些生僻字的时候,细小的字体在昏暗的灯光下简直是酷刑,需要我拿着放大镜才能勉强分辨出笔画结构。而且,很多词条的释义简略得像是给专业人士准备的速查手册,对于初学者来说,根本无法提供足够的语境和例句支撑。这本书与其说是“现代汉语词典”,不如说是一本需要特定光照条件和良好肺活量才能勉强使用的工具书。我花了大量时间试图适应这种阅读体验,但最终还是放弃了,放在书架上积灰可能是它最好的归宿了,对得起它那刺鼻的气味。

评分

我必须得吐槽一下这本词典的“多功能”定位,我真没看出来它到底“多功能”在哪里了。所谓的“现代汉语”,给我的感觉更像是停留在上个世纪的语言样本库。我查阅了几个近些年才出现的网络热词和一些新出现的社会学概念词汇,结果都是抱歉,找不到任何踪迹。这对于一本宣称是“现代”的工具书来说是致命的缺陷。语言是活的,是不断进化的,一本优秀的词典理应紧跟时代的步伐,反映最新的语言生态。这本书的收录标准似乎非常保守,甚至可以说是僵化。我甚至试着查了一些日常口语中常用但书面语不多的词语,得到的解释也是含糊其辞,缺乏权威性。这让我对它在学术研究方面的应用价值产生了深深的怀疑。如果我需要查阅的是权威、与时俱进的解释,我宁愿去查阅在线数据库,至少它们能提供实时的更新和更丰富的引文支持。这本书更像是一本历史文物,而不是一本实用的工具。

评分

说实话,我购买这本书是冲着那个巨大的词汇量去的,想象着能拥有一本包罗万象的语言宝库。然而,这种量上的堆砌并没有带来质的飞跃,反而显得内容质量参差不齐,甚至有些词条的收录显得十分鸡肋。很多我平时很少能用到的、甚至有些古旧的词语占据了大量的篇幅,而一些真正具有现代交际意义的、被广泛使用的词汇的解释却非常敷衍。比如,它对某些同义词的区分讲解得不到位,有时候只是简单地罗列了几个近义词,却未能深入剖析它们在语气、语境上的微妙差异,这对于需要精准表达的人来说是非常不友好的。词典的价值在于精炼和准确,而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大而空”,像是一个塞满了各种杂物的仓库,找一件需要的物品需要花费极大的耐心去翻找。如果能把收录的重点放在提高现有词条的深度和准确性上,而不是盲目追求数量,这本书的价值会大大提升。现在的状态,更像是一本缺乏编辑打磨的初稿合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