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华古汉语大辞典
定价:79.00元
作者:王松茂 ,解保勤
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04-01
ISBN:9787806265697
字数:2100000
页码:1237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这部词典的编纂宗旨、收词范围、体例细则、出版计划等等,特邀在京的语言学家和教授,进行了反复研究和讨论,後形成文字,作为编纂者和出版者共同遵循的纲领。
本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释义所引书证,大都引用先秦文献中的语句或者高等、中等学校文言教材中的语句。
②标明词性,以利于理解古代语句的用法及其组合的规律,全面地掌握古汉语句子内部结构的规律,准确地理解古汉语词句所表达的意义,也便于吸取古汉语简明的句法,作为我们写作的借鉴;③字目或单音词及词条都用汉语拼音方案字母注音,使读者能够发出正确的读音,具有推广普通话的作用;④字目及所属词条全部使用规范化的字体,不使用淘汰的异体字或繁体字,促进祖国文字的统一和标准化。
本书选收字目11000个左右,包括单音词、多音词、词组、成语等。所收字目及所属词条以解决中等文化水平的读者在阅读古代文献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为原则,以向高等院校及中等学校教师提供“质疑问难”的语文工具书为目的。
目录
前言
凡例
汉语拼音方案
汉语拼音索引
词典正文
笔画查字表
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坦白讲,阅读古籍对我来说一直是个挑战,常常因为一个词语的理解偏差,导致对整段话乃至整篇文章的把握出现偏差,那种挫败感是很影响兴致的。这套辞典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阅读体验。它的释义逻辑性极强,往往会先给出最核心的含义,然后层层递进,解释其在不同语境下的引申义。这种结构设计,非常适合非专业人士循序渐进地理解。我发现,以前那些让我望而却步的古文段落,在有了它作为参照后,变得清晰可解,甚至能品味出其中蕴含的韵味和情感色彩。它让古文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象牙塔,而变成了触手可及的文化遗产,极大地激发了我继续深入探索古典文化的欲望,这是一本真正能“点亮”阅读体验的工具书。
评分我是一名中文系的学生,过去常用的那几本旧辞典,总觉得在处理近现代向古代过渡时期的那些词汇时显得力不从心,或者说,在收录上总感觉有些保守。这本《中华古汉语大辞典》在这一点上做得极其出色,它似乎拓宽了“古汉语”的边界,收录了不少在魏晋南北朝乃至唐宋诗词中频繁出现、但尚未完全固定成型的过渡性词语和表达方式。这对于我们进行更细致的文本校勘和风格分析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每当我遇到一个拿不准的词组,翻开它,总能找到令人信服的例句和清晰的语境分析。这本工具书的价值,已经超越了简单的“查字典”,它在某种程度上塑造了我们对“规范古汉语”的认知框架。它不仅是知识的汇集,更是一种学术态度的体现。
评分这本厚重的典籍,初翻开时,扑面而来的是一种历史的沧桑感,仿佛置身于古老的书房,空气中弥漫着墨香。那些密密麻麻的字迹,每一个笔画都凝聚着岁月的沉淀,让人油然而生敬畏之心。我尤其欣赏它在收录词条时的广度与深度,不仅涵盖了历代经典文献中的核心词汇,对于那些在现代汉语中已然失传的、充满韵味的古语词,更是做了详尽的考证和解释。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沉浸其中,为一个生僻词的多个释义和用例而驻足良久,感受古代先贤们如何用精炼的文字构建起他们那个宏大的思想世界。编纂者显然下了极大的功夫去梳理不同历史阶段词义的演变脉络,这使得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部浓缩的汉语发展史,对于任何一个对古典文学抱有热忱的人来说,这都是案头不可或缺的镇山之宝。它的装帧和印刷质量也值得称赞,经得起反复翻阅的考验。
评分说实话,拿到这套书的时候,我内心是既期待又有些许忐忑的,毕竟“大辞典”三个字的分量太重了。然而,当我真正开始使用它来辅助我研读那些晦涩难懂的文言文时,我发现我的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它的检索系统设计得相当人性化,虽然篇幅巨大,但查找起来却并不费力。更令人称道的是,它对同一个词在不同朝代、不同典籍中的细微语义差异的处理,做得非常到位。这对于我们这些非专业的爱好者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过去我查一个词,往往只能得到一个笼统的解释,读起古籍来总感觉隔着一层纱,而这本辞典提供的多维度解析,就像是为我揭开了层层迷雾,让我对文本的理解瞬间鲜活起来,充满了立体感。它真正做到了“ جامع”而不“滥”,取舍之间见真章。
评分最近迷上了抄写古籍,想借此来体会一下古人书写的意境。但抄着抄着就发现,遇到不认识的字词是常有的事,尤其是那些生僻的异体字或者通假字,让人很是头疼。幸好有这本大部头在手边。我特别留意了一下它对异体字的处理方式,发现它在释义的同时,往往会标注出这个异体字对应的规范写法,并且提供了清晰的源头出处。这种细致入微的处理,极大地满足了我这种“考据癖”的需求。它就像一位耐心且学识渊博的老师,随时在你旁边为你答疑解惑,让你在沉浸于古代文字的优美之时,不会因为不解其意而感到沮丧。它的厚重感,与其说是重量,不如说是知识的密度,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心里也踏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