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 | 康熙字典音读订误(精) |
| 定价 | 88.00 |
| ISBN | 9787101099515 |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 作者 | 王力 |
| 编号 | 1201170706 |
| 出版日期 | 2015-02-01 |
| 印刷日期 | 2015-02-01 |
| 版次 | 1 |
| 字数 | 590千字 |
| 页数 | 无 |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这次购书体验非常棒,拿到书时,那种油墨的清香和中华书局特有的古朴风格就扑面而来。这本书的排版设计非常精良,注释和正文的区分清晰明了,这对于需要频繁查阅和对比的工具书来说至关重要。我最近正好在整理一些明清时期的戏曲唱词,常常遇到一些读音存疑的问题。以往的工具书只能提供一个固定的读音,而王力先生的订误,则会深入剖析为什么这个读音在《康熙字典》中可能被记录得不够准确,或者说,反映的是某个特定历史阶段的读音习惯。这对我理解当时文学作品的实际吟诵状态提供了极大的帮助,极大地拓宽了我的研究思路,让我对“正音”和“俗音”之间的张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说实话,我一开始看到“订误”两个字还有点犹豫,生怕这是一本枯燥乏味的文字校勘集。但翻开之后才发现,王力先生的文字功底和学术洞察力实在非凡。他的论述逻辑性极强,即使是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也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厚学养。这本书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指出《康熙字典》中可能存在的细微错误,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套成熟的、基于历史语言学视角的审视体系。这种体系化的纠错和论证过程,极大地提升了我们对这部权威性典籍的理解层次。我立刻找了《康熙字典》原版来对照,发现很多看似微不足道的地方,背后都隐藏着音韵学上的重大差异和演变线索。这本书的阅读体验,与其说是阅读一本学术专著,不如说是在跟随一位大师进行一场精妙的“语音考古之旅”。
评分这本书真是让我眼前一亮!我一直对古代汉语的语音演变很感兴趣,尤其是清朝的官方标准音是如何确立和流传的。这本书的装帧很考究,中华书局的出品果然让人放心,纸张的质感和印刷的清晰度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准。虽然我还没有完全深入研读,但从目录和前言就能看出作者在考据上的严谨和细致。这种汇集了历代音韵学大家心血的著作,绝对是案头必备的工具书。它不仅仅是关于一个字典的“订误”,更是一部展现中国古代音韵学研究脉络的缩影。对于研究《康熙字典》的学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审视和修正的视角,相信能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把握当时汉语音系的实际面貌。我特别期待能深入研究其中关于某些复杂音节的处理,这往往是古代音韵学研究中的难点和聚焦点。
评分我一直认为,对经典最好的致敬,就是保持批判性的继承。王力先生的《康熙字典音读订误》正是体现了这种学者的风范。它不是全盘否定权威,而是在承认其历史功绩的基础上,进行细致入微的勘误和补充。这种严谨的学术态度,在当下快节奏的出版环境中显得尤为珍贵。从结构上看,全书的论证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即便是涉及到复杂的反切原理或韵部归属问题,作者也往往能用清晰的语言进行阐释。这本书对我而言,已经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康熙字典》的辅助读物,它更像是一部关于中国传统音韵学研究方法的入门指导,引导读者如何进行科学、负责任的古代语言考证工作。
评分这本书的厚度着实让人敬畏,但翻阅起来却有一种沉甸甸的满足感。作为一名古典文学爱好者,我深知《康熙字典》在汉字学和文献学中的基石地位。然而,任何时代的权威文本都可能存在时代局限性。王力先生的这部力作,正是站在更高的时间维度上,对这一历史遗产进行了一次审慎的“校准”。我尤其欣赏其中引用的各种旁证材料,跨越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方言、韵书乃至民间俗音的记录,使得论证过程扎实可信,而非空泛的推测。对于我这种主要关注古典诗词音韵押韵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解开许多千古疑案的金钥匙。它让我明白,语言的生命力在于变化,即便是看似凝固的官方标准,也充满了流动的历史痕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