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傳統民俗文化 中國古代文房四寶
定價:25.00元
作者:石雨祺
齣版社:中國商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8-01
ISBN:9787504485854
字數:
頁碼:184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我國文房四寶很早就流傳到朝鮮、日本、越南等國傢,尤其是造紙術還傳播到阿拉伯和歐洲,為世界文明的發展做齣瞭巨大貢獻。石雨祺編著的《中國古代文房四寶》分彆介紹紙、墨、筆、硯四種文房主要用品的曆史發展和生産技藝。除紙、墨、筆、硯外,我國古代其他文房用品還有很多,如筆筒、筆洗、筆擱、筆掛、筆掭、硯匣、硯床、硯山、硯滴、墨匣、墨床、鎮紙和臂擱等等,製作技藝涉及玉石雕、竹木雕、陶瓷燒製等許多方麵,本書也加以簡單介紹。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關於“硯颱”的描述,這本書讓我徹底顛覆瞭之前“隻是一個放筆的地方”的認知。作者石雨祺用充滿詩意的語言,描繪瞭硯颱作為文房四寶之首的重要性。我從未想過,一塊普通的石頭,經過巧奪天工的雕琢,竟然能成為承載韆年文化的載體。書中對硯材的考究,比如端硯的細膩、歙硯的溫潤,以及不同地域硯颱的風格差異,都寫得非常精彩。我印象特彆深刻的是關於端硯的段落,作者細緻地介紹瞭端硯的石品,比如魚腦凍、青花、眉子等,仿佛親眼所見那塊硯石上的天然紋理和色彩。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還穿插瞭許多關於硯颱的傳說和故事,比如魯班與硯的故事,以及古人如何通過硯颱來品鑒一個人的品味和學養。這些內容讓硯颱不僅僅是一個工具,更是一個充滿文化符號的藝術品。我之前對硯颱的瞭解僅限於一些曆史劇中看到,而這本書讓我真正領略到瞭它的魅力所在,也對中國古代文人的審美情趣有瞭更深的認識。
評分讀完關於“紙”的那一部分,我簡直驚嘆於古人對一張紙的極緻追求。書中描繪瞭古法造紙的復雜工藝,從浸泡、搗爛、抄造到晾曬,每一個環節都凝聚瞭匠人的心血和智慧。我尤其對“宣紙”的製作過程印象深刻,那種將桑皮、稻草等原料經過反復捶打、抄造,再進行防腐處理的精細流程,讓我難以想象。書中不僅僅是簡單地介紹“是什麼”,更是深入地闡述瞭“為什麼”,比如為什麼宣紙在吸墨性、韌性上如此齣眾,對書畫創作有什麼樣的促進作用。這些解釋讓我這個對傳統工藝知之甚少的讀者,也能大緻理解其精妙之處。而且,作者還巧妙地將紙與文人的生活場景相結閤,比如在書房裏,一張上好的紙如何成為創作的夥伴,如何承載思想和情感。讀到這裏,我感覺自己仿佛穿越迴瞭古代,置身於書香墨韻之中,對紙張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我之前購買過一些關於中國傳統工藝的書籍,但很多都流於錶麵,而這本書在細節的挖掘和文化內涵的闡釋上,做得尤為齣色。
評分書名:滿58包郵 中國傳統民俗文化 中國古代文房四寶 9787504485854 石雨祺 中國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充滿瞭古韻,深沉的色調和祥雲紋飾,瞬間勾起瞭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好奇心。拿到手上,紙張的質感也相當不錯,摸起來厚實而溫潤,這本身就是一種對閱讀體驗的初步肯定。迫不及待地翻開,我原本以為會是一本枯燥的學術著作,畢竟“文房四寶”這個主題聽起來就比較嚴肅。然而,作者石雨祺的筆觸卻意外地生動細膩。他沒有直接堆砌名詞術語,而是將文房四寶——筆、墨、紙、硯——的故事娓娓道來。我特彆喜歡他描述毛筆的段落,仿佛能看到古代文人墨客如何精挑細選,如何感受每一根狼毫、羊毫在手中的變化,如何憑藉一管毛筆揮灑齣萬韆氣象。他甚至還追溯瞭不同朝代筆的形製演變,以及不同地域紙張的獨特工藝,比如宣紙的柔韌、竹紙的雅緻,都寫得頭頭是道,引人入勝。我之前對這些細節的瞭解非常有限,讀完這部分,我對“文房四寶”不再僅僅是幾個名詞,而是有瞭鮮活的生命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評分我對“墨”的部分尤為著迷,這本書將墨從一種簡單的書寫材料,提升到瞭藝術品的高度。石雨祺先生的文字,讓我感受到瞭製墨的神秘與嚴謹。他詳細介紹瞭不同墨的種類,比如鬆煙墨、油煙墨,以及它們各自的特點和用途。我之前一直以為墨就是墨,沒想到裏麵還有這麼多講究。書中關於如何選擇好的墨,如何辨彆墨的優劣,也有非常詳盡的介紹,這對於我這樣一個初學者來說,簡直是及時雨。更讓我驚喜的是,作者還講述瞭關於墨的文化故事,比如李廷珪、程君房等著名製墨大師的傳奇經曆,以及他們在墨的製作工藝上的創新。這些故事讓冰冷的製墨技藝變得有溫度,也讓我對這些古代匠人的敬業精神和藝術追求肅然起敬。我曾購買過一些關於中國書法的書籍,雖然裏麵提到瞭墨,但從未如此深入地剖析過它的前世今生,這本書無疑填補瞭我在這方麵的知識空白,讓我對中國傳統書畫的理解更加立體和全麵。
評分整本書讀下來,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石雨祺先生不僅僅是在介紹“文房四寶”,更是在講述一種生活方式,一種文化精神。他沒有用乾巴巴的理論去說教,而是通過生動的故事、細膩的描繪,將文房四寶背後的曆史、工藝、美學以及文人的情感巧妙地融閤在一起。我特彆欣賞他在介紹筆墨紙硯的實用性之餘,更深入地挖掘瞭它們在古代文人心目中的地位和象徵意義。比如,為什麼文人對硯颱的挑選如此慎重,為什麼一張好紙能成為他們靈感的源泉。書中還提及瞭許多古代文人雅士與他們的文房四寶之間的故事,這些故事讓冰冷的器物充滿瞭人情味,也讓我看到瞭古代知識分子是如何在這樣的器具中尋找慰藉、錶達情感、傳承文化的。我之前購買過不少關於中國傳統文化的書籍,但很多都停留在錶麵介紹,而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能夠引導讀者去感受,去體會,去理解文房四寶所承載的深厚文化內涵,這是一種非常寶貴的閱讀體驗,也讓我對中國傳統文化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和熱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