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58包郵 中國傳統民俗文化 中國古代文房四寶 9787504485854 石雨祺 中國

滿58包郵 中國傳統民俗文化 中國古代文房四寶 9787504485854 石雨祺 中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石雨祺 著
圖書標籤:
  • 民俗文化
  • 傳統文化
  • 文房四寶
  • 中國文化
  • 曆史
  • 藝術
  • 石雨祺
  • 圖書
  • 包郵
  • 9787504485854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東宇盛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中國商業齣版社
ISBN:9787504485854
商品編碼:28842260170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5-08-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傳統民俗文化 中國古代文房四寶

定價:25.00元

作者:石雨祺

齣版社:中國商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8-01

ISBN:9787504485854

字數:

頁碼:184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我國文房四寶很早就流傳到朝鮮、日本、越南等國傢,尤其是造紙術還傳播到阿拉伯和歐洲,為世界文明的發展做齣瞭巨大貢獻。石雨祺編著的《中國古代文房四寶》分彆介紹紙、墨、筆、硯四種文房主要用品的曆史發展和生産技藝。除紙、墨、筆、硯外,我國古代其他文房用品還有很多,如筆筒、筆洗、筆擱、筆掛、筆掭、硯匣、硯床、硯山、硯滴、墨匣、墨床、鎮紙和臂擱等等,製作技藝涉及玉石雕、竹木雕、陶瓷燒製等許多方麵,本書也加以簡單介紹。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中國傳統民俗文化:文房四寶的雅韻與傳承 中國,一個擁有悠久曆史和燦爛文明的國度,其傳統民俗文化如同浩瀚的星河,閃耀著無數璀璨的文化瑰寶。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無數代人薪火相傳,積澱形成瞭豐富多彩、獨具特色的民俗風情。而在這其中,文房四寶——筆、墨、紙、硯,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更是承載瞭文人的情懷、書畫的藝術,以及中華民族獨特的審美追求。 一、 文房四寶:文人墨客的靈魂伴侶 文房四寶,並非僅僅是書寫工具,它們更是一種文化符號,一種生活態度,一種精神寄托。 筆: 毫端有乾坤,筆尖傳萬象。中國古代的毛筆,選材考究,工藝精湛。有狼毫的銳利,羊毫的柔韌,兼毫的剛柔並濟。不同的筆毫粗細、長短、彈性,造就瞭韆姿百態的書寫效果。從剛勁有力的篆隸,到飄逸灑脫的行草,再到端莊秀麗的楷書,一支筆,足以揮灑齣藝術的靈魂。它不僅僅是描繪文字的工具,更是情感的延伸,是思想的載體。一筆落下,或雄渾壯闊,或婉約細膩,都凝聚著書寫者一生的學養與感悟。 墨: 墨分“鬆煙墨”與“油煙墨”。古代的製墨工藝,更是集采煙、配料、研磨、晾曬、成型於一體的復雜流程。優質的墨,色澤深邃,墨香清遠,研磨後能産生豐富的墨色層次,或濃鬱如漆,或淡雅如煙。一滴墨,能幻化齣萬韆色彩,書寫齣生命的光影。它不僅僅是黑色的顔料,更是情感的宣泄,是意境的渲染。落筆成墨,暈染開來,便是畫傢筆下的山川河流,詩人筆下的悲歡離閤。 紙: 紙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其材質的輕盈、柔韌與吸墨性,為中國書畫藝術的發展提供瞭物質基礎。從宣紙的“生宣”、“熟宣”,到其他各種紙張,它們都有著各自獨特的紋理和特性。一張潔白的紙,便是畫傢筆下的畫布,便是書法傢揮毫的舞颱。它承載著創作者的靈感,記錄著曆史的印記,也見證著文化的傳承。 硯: 硯,作為盛放和研磨墨的器具,同樣是文房四寶中的重器。端硯的石質溫潤,歙硯的色澤古樸,洮硯的紋理細膩,易水硯的質地堅硬,每一種硯都承載著地域的特色和曆史的積澱。一方好硯,研墨而不損筆,發墨而不耗墨,能讓墨色均勻,光澤飽滿。它不僅是實用的工具,更是藝術品,其硯池的形狀、硯麵的雕刻,都體現瞭古代工匠的巧思與匠心。 二、 文房四寶背後的民俗意蘊 文房四寶的背後,蘊含著豐富的民俗文化意蘊,滲透在中國古代文人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之中。 雅緻的生活追求: 文房四寶不僅僅是工具,更是文人雅士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擺設。一間素雅的書房,幾件精緻的文房器具,便能營造齣寜靜緻遠的氛圍。文人墨客常常在此讀書、寫字、繪畫、品茶、撫琴,享受著精神的富足與生命的雅趣。文房四寶的陳設,也反映瞭主人對生活品質的追求,對美的感悟。 修身養性的重要途徑: 在古代,讀書寫字被視為修身養性的重要途徑。研墨、運筆、落紙,每一個過程都要求心無旁騖,氣定神閑。通過書寫,人們可以梳理思緒,陶冶情操,磨練意誌。尤其是書法,被譽為“無聲的詩,立體的畫”,它不僅鍛煉人的手眼協調能力,更能培養人的耐心、毅力和審美能力。 文化傳承的載體: 文房四寶是古代書籍、書畫創作的必備工具,它們直接參與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産與傳播。無數的經典著作、傳世書畫,都離不開文房四寶的功勞。它們見證瞭曆史的變遷,記錄瞭時代的風貌,成為瞭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産。 尊師重道的體現: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尊師重道是極為重要的品德。學生嚮老師贈送文房四寶,是一種錶達敬意和感激之情的方式。而老師傳授書寫技藝,也是一種言傳身教,將知識和品格一同傳遞。 三、 文房四寶的傳承與發展 時至今日,雖然科技飛速發展,電子書寫工具層齣不窮,但文房四寶的魅力依然不減。它們承載的文化價值,已經超越瞭單純的實用功能,成為一種連接過去與現在、傳承民族精神的重要紐帶。 藝術的生命力: 書法、國畫等傳統藝術形式,依然擁有廣泛的愛好者群體。無數的書法傢、畫傢,依然秉持著對文房四寶的熱愛,在傳統的基礎上進行創新與發展,賦予它們新的生命力。 收藏與鑒賞的價值: 精緻的文房器具,尤其是名傢製作的筆墨紙硯,因其曆史價值、藝術價值和工藝價值,成為瞭重要的收藏品。人們通過收藏和鑒賞,得以近距離接觸和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教育與普及的意義: 越來越多的學校和教育機構開始重視書法、國畫等傳統藝術的教學,將文房四寶引入課堂,讓年輕一代有機會親身體驗傳統文化的韻味,培養他們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現代生活的點綴: 即使在現代快節奏的生活中,一些文房四寶的設計也融入瞭現代審美,成為瞭傢居裝飾、辦公用品中的一道亮麗風景。它們在不經意間,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一份古樸的雅緻和文化的底蘊。 中國傳統民俗文化博大精深,文房四寶隻是其中一個縮影。它們以其獨特的魅力,訴說著中國古代文人的風雅,展現著中華民族的智慧與創造力,更是我們連接傳統、感受文化、傳承精神的寶貴財富。

用戶評價

評分

關於“硯颱”的描述,這本書讓我徹底顛覆瞭之前“隻是一個放筆的地方”的認知。作者石雨祺用充滿詩意的語言,描繪瞭硯颱作為文房四寶之首的重要性。我從未想過,一塊普通的石頭,經過巧奪天工的雕琢,竟然能成為承載韆年文化的載體。書中對硯材的考究,比如端硯的細膩、歙硯的溫潤,以及不同地域硯颱的風格差異,都寫得非常精彩。我印象特彆深刻的是關於端硯的段落,作者細緻地介紹瞭端硯的石品,比如魚腦凍、青花、眉子等,仿佛親眼所見那塊硯石上的天然紋理和色彩。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還穿插瞭許多關於硯颱的傳說和故事,比如魯班與硯的故事,以及古人如何通過硯颱來品鑒一個人的品味和學養。這些內容讓硯颱不僅僅是一個工具,更是一個充滿文化符號的藝術品。我之前對硯颱的瞭解僅限於一些曆史劇中看到,而這本書讓我真正領略到瞭它的魅力所在,也對中國古代文人的審美情趣有瞭更深的認識。

評分

讀完關於“紙”的那一部分,我簡直驚嘆於古人對一張紙的極緻追求。書中描繪瞭古法造紙的復雜工藝,從浸泡、搗爛、抄造到晾曬,每一個環節都凝聚瞭匠人的心血和智慧。我尤其對“宣紙”的製作過程印象深刻,那種將桑皮、稻草等原料經過反復捶打、抄造,再進行防腐處理的精細流程,讓我難以想象。書中不僅僅是簡單地介紹“是什麼”,更是深入地闡述瞭“為什麼”,比如為什麼宣紙在吸墨性、韌性上如此齣眾,對書畫創作有什麼樣的促進作用。這些解釋讓我這個對傳統工藝知之甚少的讀者,也能大緻理解其精妙之處。而且,作者還巧妙地將紙與文人的生活場景相結閤,比如在書房裏,一張上好的紙如何成為創作的夥伴,如何承載思想和情感。讀到這裏,我感覺自己仿佛穿越迴瞭古代,置身於書香墨韻之中,對紙張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我之前購買過一些關於中國傳統工藝的書籍,但很多都流於錶麵,而這本書在細節的挖掘和文化內涵的闡釋上,做得尤為齣色。

評分

書名:滿58包郵 中國傳統民俗文化 中國古代文房四寶 9787504485854 石雨祺 中國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充滿瞭古韻,深沉的色調和祥雲紋飾,瞬間勾起瞭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好奇心。拿到手上,紙張的質感也相當不錯,摸起來厚實而溫潤,這本身就是一種對閱讀體驗的初步肯定。迫不及待地翻開,我原本以為會是一本枯燥的學術著作,畢竟“文房四寶”這個主題聽起來就比較嚴肅。然而,作者石雨祺的筆觸卻意外地生動細膩。他沒有直接堆砌名詞術語,而是將文房四寶——筆、墨、紙、硯——的故事娓娓道來。我特彆喜歡他描述毛筆的段落,仿佛能看到古代文人墨客如何精挑細選,如何感受每一根狼毫、羊毫在手中的變化,如何憑藉一管毛筆揮灑齣萬韆氣象。他甚至還追溯瞭不同朝代筆的形製演變,以及不同地域紙張的獨特工藝,比如宣紙的柔韌、竹紙的雅緻,都寫得頭頭是道,引人入勝。我之前對這些細節的瞭解非常有限,讀完這部分,我對“文房四寶”不再僅僅是幾個名詞,而是有瞭鮮活的生命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評分

我對“墨”的部分尤為著迷,這本書將墨從一種簡單的書寫材料,提升到瞭藝術品的高度。石雨祺先生的文字,讓我感受到瞭製墨的神秘與嚴謹。他詳細介紹瞭不同墨的種類,比如鬆煙墨、油煙墨,以及它們各自的特點和用途。我之前一直以為墨就是墨,沒想到裏麵還有這麼多講究。書中關於如何選擇好的墨,如何辨彆墨的優劣,也有非常詳盡的介紹,這對於我這樣一個初學者來說,簡直是及時雨。更讓我驚喜的是,作者還講述瞭關於墨的文化故事,比如李廷珪、程君房等著名製墨大師的傳奇經曆,以及他們在墨的製作工藝上的創新。這些故事讓冰冷的製墨技藝變得有溫度,也讓我對這些古代匠人的敬業精神和藝術追求肅然起敬。我曾購買過一些關於中國書法的書籍,雖然裏麵提到瞭墨,但從未如此深入地剖析過它的前世今生,這本書無疑填補瞭我在這方麵的知識空白,讓我對中國傳統書畫的理解更加立體和全麵。

評分

整本書讀下來,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石雨祺先生不僅僅是在介紹“文房四寶”,更是在講述一種生活方式,一種文化精神。他沒有用乾巴巴的理論去說教,而是通過生動的故事、細膩的描繪,將文房四寶背後的曆史、工藝、美學以及文人的情感巧妙地融閤在一起。我特彆欣賞他在介紹筆墨紙硯的實用性之餘,更深入地挖掘瞭它們在古代文人心目中的地位和象徵意義。比如,為什麼文人對硯颱的挑選如此慎重,為什麼一張好紙能成為他們靈感的源泉。書中還提及瞭許多古代文人雅士與他們的文房四寶之間的故事,這些故事讓冰冷的器物充滿瞭人情味,也讓我看到瞭古代知識分子是如何在這樣的器具中尋找慰藉、錶達情感、傳承文化的。我之前購買過不少關於中國傳統文化的書籍,但很多都停留在錶麵介紹,而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能夠引導讀者去感受,去體會,去理解文房四寶所承載的深厚文化內涵,這是一種非常寶貴的閱讀體驗,也讓我對中國傳統文化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和熱愛。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