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辅导丛书之考研精解系列:生物化学考研精解(第二版)

生命科学辅导丛书之考研精解系列:生物化学考研精解(第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生物化学
  • 考研
  • 生命科学
  • 辅导丛书
  • 精解
  • 考研精解系列
  • 第二版
  • 医学
  • 生物
  • 专业课
  • 复习资料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金卫文化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397317
商品编码:28856236544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4-05-01
页数:381
字数:642000

具体描述


内容介绍
本书在第*版的基础上,结合近几年学科发展和考研趋势,针对学生课后巩固生物化学知识点和全面复习备战考研而编写。全书的结构体系以王镜岩主编的《生物化学》为蓝本,参考国内外多个版本的相关教材,精选近年来部分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考研真题进行详尽解析,同时将教学过程中积累的经典习题和教材中每章涵盖的概念与知识点、重点与难点汇编成试题归入各章,每章后均附参考答案。书中除了“真题解析”和“习题荟萃”部分之外,书后附有部分高校和科研院所近3年的考研真题。本书结构设计新颖,内容全面、丰富,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基本能满足学生的课后巩固和复习考研的需求。随书附赠近30套历届考研真题。

目录
目录
第二版前言
第*版前言
第*部分 真题解析与习题荟萃
第*章 糖类 1
【真题解析】 1
【习题荟萃】 3
第二章 脂类 8
【真题解析】 8
【习题荟萃】 9
第三章 蛋白质化学 12
第*节 氨基酸与肽 12
【真题解析】 12
【习题荟萃】 13
第二节 蛋白质的三维结构 18
【真题解析】 18
【习题荟萃】 24
第三节 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29
【真题解析】 29
【习题荟萃】 32
第四节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与表征 37
【真题解析】 37
【习题荟萃】 42
第四章 酶 49
【真题解析】 49
【习题荟萃】 55
第五章 维生素和辅酶 66
【真题解析】 66
【习题荟萃】 68
第六章 核酸 73
【真题解析】 73
【习题荟萃】 77
第七章 激素 88
【真题解析】 88
【习题荟萃】 91
第八章 生物膜与物质运输 97
【真题解析】 97
【习题荟萃】 98
第九章 代谢总论与生物能学 103
【真题解析】 103
【习题荟萃】 105
第十章 糖代谢 109
【真题解析】 109
【习题荟萃】 112
第十一章 生物氧化 122
【真题解析】 122
【习题荟萃】 123
第十二章 脂代谢 129
【真题解析】 129
【习题荟萃】 134
第十三章 氨基酸代谢 141
【真题解析】 141
【习题荟萃】 143
第十四章 核苷酸代谢 148
【真题解析】 148
【习题荟萃】 152
第十五章 DNA的复制、修复与重组 157
【真题解析】 157
【习题荟萃】 159
第十六章 RNA的与加工 169
【真题解析】 169
【习题荟萃】 171
第十七章 蛋白质的与转运 181
【真题解析】 181
【习题荟萃】 183
第十八章 细胞代谢与基因表达调节 196
【真题解析】 196
【习题荟萃】 199
第十九章 基因工程及蛋白质工程 207
【真题解析】 207
【习题荟萃】 210
第二十章 现代生化技术 218
【真题解析】 218
【习题荟萃】 225
第二部分 答案精解
第*章 糖类 236
第二章 脂类 238
第三章 蛋白质化学 241
第四章 酶 260
第五章 维生素和辅酶 267
第六章 核酸 269
第七章 激素 276
第八章 生物膜与物质运输 279
第九章 代谢总论与生物能学 283
第十章 糖代谢 285
第十一章 生物氧化 293
第十二章 脂代谢 297
第十三章 氨基酸代谢 302
第十四章 核苷酸代谢 306
第十五章 DNA的复制、修复与重组 310
第十六章 RNA的与加工 317
第十七章 蛋白质的与转运 322
第十八章 细胞代谢与基因表达调节 328
第十九章 基因工程及蛋白质工程 335
第二十章 现代生化技术 342
第三部分 考研真题汇编
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356
中国科学院大学2013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356
中国科学院大学2013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甲 358
中国科学院大学2013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乙 361
中山大学2013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365
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367
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369
暨南大学2013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37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374
中山大学2012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377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378

在线试读
第*部分 真题解析与习题荟萃
  第*章 糖类
  【真题解析】
  例题1 (问答题)分子式为C5H10O5的开链醛糖和酮糖各有多少个可能的异构体?如果为环式结构呢?(美国加州大学考研题)
  知识要点
  1)单糖除二羟丙酮外都含有手性碳原子C*。
  2)每个C*可产生两个异构体,故任一单糖的可能异构体数等于2n(n为C*数)。
  3)酮糖因其羰基不在分子末端而比相应碳原子数的醛糖少一个C*。
  4)单糖环式半缩醛结构的形成使得直链结构中原本不是C*的羰基C(醛糖和酮糖中分别为C1和C2)成为一个新的C*,因此可能的异构体数也相应增加。
  解题思路
  1)根据知识要点1)和2),开链醛戊糖有3个C*。
  2)根据知识要点1)和3),开链酮戊糖有2个C*。
  3)根据知识要点2)和4),形成环式半缩醛结构后,醛戊糖和酮戊糖均新增1个C*
  参考答案 依据任一单糖的可能异构体数等于2n(n为C*数),开链醛戊糖和酮戊糖各有3个C*和2个C*,故可能的异构体分别为8个和4个,形成环式结构后则分别增加至16个和8个。
  解题捷径 开链醛糖的C*数等于其C原子数减2,酮糖的减3;转化成环式结构后则分别加1。
  例题2(选择题)直链淀粉、支链淀粉遇碘分别呈()。(天津大学考研题)
  A. 黄色、紫色 B.蓝色、紫红色 C.蓝色、黄色 D.紫色、红色
  知识要点
  1)糖苷键使相邻Glc呈一定角度,导致淀粉链形成左手螺旋样结构,其中可容纳碘原子形成复合物。
  2)淀粉遇碘的颜色反应与其螺旋结构有关:单个螺旋段中所含葡萄糖残基数(聚合度/重合度)大于60时呈蓝色,20~60时为紫红色,20左右时则呈红色。
  3)直链淀粉一般含200~900个葡萄糖残基,支链淀粉的平均支链残基数为24~32个。
  解题思路 综合上述知识要点,遇碘时直链淀粉呈蓝色而支链淀粉呈紫红色。
  标准答案 B。
  解题捷径 直链淀粉遇碘呈蓝色,而支链淀粉呈紫红色。
  例题3(判断题)天然葡萄糖只能以一种构型存在,因此也只能有一种旋光率。(复旦大学考研题)
  知识要点
  1)单糖的构型是人为规定的,视其*高编号(离羰基*远)的手性碳原子上连接的-OH在Fischer投影式中的朝向而指定为D构型和L构型。
  2)旋光性是用旋光仪测定旋光物质时其偏振面偏转的实际方向,偏右为右旋性,用d/+表示;偏左为左旋性,用l/-表示。
  3)具有D构型的物质可能具有右旋性,也可能具有左旋性;反之亦然。
  解题思路 综合上述知识要点,葡萄糖的构型与其旋光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标准答案 错。
  解题捷径 葡萄糖的构型与其旋光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例题4(问答题)为什么葡萄糖与甘露糖的糖脎熔点相同?(美国西雅图大学考研题)
  知识要点
  1)单糖的自由羰基能与3分子苯肼作用生成糖脎,其形状和熔点的不同可用于区分不同的单糖。
  2)成脎反应分3步进行:苯肼先与羰基缩苯腙,随之将与苯腙碳相邻的醛基(醛糖C2、酮糖C1)氧化成羰基,*后再与这一新形成的羰基缩糖脎。
  3)仅有一个手性碳原子构型不同的糖分子互为差向异构体。
  4)葡萄糖和甘露糖之间只有C2位构型的不同。
  解题思路 综合上述知识要点,葡萄糖和甘露糖仅在C2位不同,该差异在成脎反应后即消失而生成同一种糖脎衍生物。
  参考答案 葡萄糖和甘露糖在与苯肼反应时生成的是同一种糖脎衍生物,因而具有相同的熔点。
  解题捷径 葡萄糖和甘露糖仅在C2位不同,该差异在成脎反应后即消失而生成同一种糖脎衍生物。
  例题5 (选择题)下列几种糖中,哪一种是非还原糖?(清华大学考研题)
  A.麦芽糖 B.葡萄糖 C.蔗糖 D.乳糖
  知识要点
  1)单糖和寡糖的游离羰基容易被还原成多羟基醇。
  2)以开链结构存在的单糖均具有游离羰基。
  3)环式结构可通过与开链结构之间的平衡转化为后者。
  4)寡糖的糖苷键连接如果仅涉及两个残基之一的异头碳,另一游离的异头碳仍可转换成开链结构而具有还原性,但如果两个异头碳均被占用则不再能转化成开链结构。
  解题思路
  1)根据知识要点1)和2),单糖均为还原糖。
  2)根据知识要点3)和4),乳糖仍保留有一个游离的异头碳,但蔗糖的两个异头碳均参与其糖苷键的形成。
  标准答案 C
  解题捷径 单糖均为还原糖。常见寡糖中除蔗糖(二糖)和棉子糖(三糖)外,麦芽糖、乳糖和纤维二糖等都是还原糖。
  【习题荟萃】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个糖是酮糖?()
  A.D-果糖 B.D-半乳糖 C.乳糖 D.蔗糖
  2.有五个碳原子的糖是()。(四川大学考研题)
  A.D-果糖 B.二羟基丙酮 C.赤藓糖 D.2-脱氧核糖 E.D-木糖 F.甘露糖
  3.两个糖分子互为差向异构体时()。
  A.一个是吡喃糖,另一个是呋喃糖 B.一个是醛糖,另一个是酮糖
  C.两者的链长相差一个碳原子 D.两者仅在一个碳原子上具有不同构型
  4.以下各种糖中哪一种属于多糖?()(华南理工大学考研题)
  A. 蔗糖 B.麦芽糖 C.乳糖 D.糖原
  5.蔗糖与麦芽糖的区别在于()。(中国科学院考研题)
  A.麦芽糖是单糖 B.蔗糖是单糖
  C.蔗糖含果糖 D.麦芽糖含果糖
  6.下列糖分子中哪一对互为差向异构体?()
  A.D-葡萄糖和D-葡糖胺 B.D-葡萄糖和D-甘露糖
  C.D-乳糖和D-蔗糖 D.L-甘露糖和L-果糖
  7.下列糖分子中哪一对是异头物?()
  A.D-葡萄糖和D-果糖 B.D-葡萄糖和L-果糖
  C.D-葡萄糖和L-葡萄糖 D.α-D-葡萄糖和β-D-葡萄糖
  8.葡萄糖开链形式的环化产物是()。
  A.酐 B.糖苷 C.半缩醛 D.内酯
  9.下列糖分子在变旋时哪一对会相互转化?()
  A.D-葡萄糖和D-果糖 B.D-葡萄糖和D-半乳糖
  C.α-D-葡萄糖和β-D-葡萄糖 D.D-葡萄糖和L-葡萄糖
  10. 糖原和支链淀粉在结构上的区分是()。
  A.糖原不含α-l,4-糖苷键 B.糖原是葡萄糖和半乳糖的聚合物
  C.糖原具有更少的还原端 D.糖原含有更多的α-l,6-糖苷键
  1 1.纤维素的组成单糖和糖苷键的连接方式为()。(华中农业大学考研题)
  A.α-l,4-葡萄糖 B.β-l,3-葡萄糖 C.β-l,4-葡萄糖 D.β-l,4-半乳糖
  12. 蔗糖是由()所组成。
  A.葡萄糖和果糖 B.葡萄糖 C.半乳糖和果糖 D.葡萄糖和半乳糖
  13. 乳糖由()缩合而成。
  A.葡萄糖 B.葡萄糖和果糖 C.葡萄糖和半乳糖D.果糖
  14. 麦芽糖的单糖残基是()。
  A.葡萄糖和半乳糖 B.葡萄糖 C.果糖 D.半乳糖
  15. 肝素分子中主要含有下列哪些组分?()
  A.D-葡糖胺 B.D-乙酰半乳糖胺 C.L-艾杜糖醛酸 D.D-葡萄糖醛酸
  16. 细菌胞壁的多糖组分是()。
  A.纤维素 B.脂多糖 C.磷壁酸 D.胞壁质
  17. ()是构建几丁质的单糖残基。
  A.N-乙酰葡糖胺 B.N-乙酰胞壁酸 C.N-乙酰神经氨酸D.N-乙酰半乳糖胺
  18. 在糖蛋白中,糖链组分通常是经由哪些氨基酸连接的?()
  A.Asn,Ser或Thr B.Asp或Glu C.Gly,Ala或Asp D.Tyr,Asp或Cys
  19. 肝素、透明质酸在动物新陈代谢中均有重要功能,它们属于以下哪一类?()(华南理工大学考研题)
  A.蛋白质 B.糖 C.脂肪 D.维生素
  二、填空题
  1.人血液中含量*丰富的糖是____,肝脏中含量*丰富的糖是____,肌肉中含量*丰富的糖____。
  2.纤维素是由____组成,它们之间通过____糖苷键相连。
  3.鉴别糖的方法为Molischer试验,是利用糖在浓酸情况下脱水生成____与____反应,生成____色的物质。
  4.直键淀粉的构象为____,纤维素的构象为____。
  5.乳糖是由一分子____和一分子____组成,它们之间通过____糖苷键相连。
  6.蔗糖是由一分子____和一分子____组成,它们之间通过____糖苷键相连,
  7.麦芽糖是由两分子____组成,它们之间通过____糖苷键相连。
  8.异麦芽糖是由两分子____组成,它们之间通过____糖苷键相连。
  9.蛋白聚糖是由____和____共价结合形成的复合物。
  10. 糖苷是指糖的____和醇、酚等化合物失水而形成的缩醛(或缩酮)等形式的化合物。
  11.多糖的构象大致可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四种类型,决定其构象的主要因素是____。
  12.淀粉、纤维素和糖原中葡萄糖残基的构型分别是____、____、____ 。(中国农业大学考研题)
  13. 寡糖与蛋白质的O-连接指与Ser或Thr的侧链羟基O-连接,N-连接指____。(中山大学考研题)
  14.单糖的构型是指离羰基碳*远的那个____的构型,如果与D-甘油醛构型相同,则属D系列糖,反之属____系列糖,大多数天然糖是____系列糖。(南京师范大学考研题)
  三、名词解释
  1.单糖(monosaccharide)
  2.寡糖(oligoccharide)
  3.多糖(polysaccharide)
  4.同多糖(homopolysaccharide)
  5.杂多糖(heteropolysaccharide)
  6.构型(configuration)
  7.构象(conformation)
  8.旋光率(specific rotation)
  9.醛糖(aldose)
  10.酮糖(ketose)
  11.对映体(diastereomer)
  12.差向异构体(epimer)
  13. 异头物(anomer)
  14.异头碳(anomeric carbon)
  15. 半缩醛(hemiacetal)
  16.变旋(mutarotation)
  17. 糖苷(glycoside)
  18.糖苷键(glycosidic bond)
  19. 还原糖(reducing sugar)
  20. 糖脎(phenylosazone)
  21.葡聚糖(dextran)
  22. 淀粉(starch)
  23. 糖原(glycogen)
  24.极限糊精(limit dextrin)
  25. 纤维素(cellulose)
  26. 结合糖/复合糖(complex carbohydrate)
  27. 肽聚糖(peptidoglycan)
  28.糖蛋白(glycoprotein)
  29. 蛋白聚糖(proteoglycan)
  30. 糖脂(glycolipid)
  31.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四、判断题
  1. ()糖类分子都具有2:1的氢和氧原子数比。
  2. ()单糖都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
  3. ()在糖的结构特征描述中,“D”、“L”是指构型,而“+”、“-”指旋光方向,“D”与“+”,“L”与“-”并无必然联系。(华南理工大学考研题)
  4.()新配制的葡萄糖水溶液会随时间而改变其旋光率。
  5. ()糖的变旋现象是指糖溶液放置后,旋光方向从右旋变成左旋或从左旋变为右旋。(江苏大学考研题)
  6. ()果糖是左旋糖,因此它属于L构型。(江苏大学考研题)
  7. ()理论上己糖有8对对映体。
  8. ()同一种单糖的α型和β型是对映体。(江苏大学考研题)
  9.()酮糖和其他含有酮基的有机物一样均无还原性。
  10. ()葡萄糖和甘露糖是差向异构体。(山东大学考研题)
  11.()单糖与醇或酚的羟基反应可形成糖苷。
  12. ()戊糖和己糖与强酸共热时可分别脱水生成羟甲基糠醛和糠醛,后者均能与α-萘酚反应呈红色。(山东大学考研题)
  13.()蔗糖因为没有游离的羰基而不能成脎。
  14. ()麦芽糖是葡萄糖与果糖构成的双糖。
  15. ()棉子糖在蔗糖酶的作用下生成果糖和蜜二糖。
  16. ()糖原和淀粉都是葡聚糖。
  17. ()多糖无还原性,也无旋光性。(江苏大学考研题)
  18. ()纤维素与淀粉的区别是由于糖苷键的不同引起的。
  19. ()植物的结构多糖是纤维素,动物的结构多糖是几丁质。
  20. ()几丁质是N-乙酰D-葡糖胺以β(1-4)糖苷键构成的均一多糖。
  21.()肽聚糖以含有N-乙酰氨基葡萄糖为特点。
  22. ()在糖蛋白和糖肽中,糖与氨基酸残基都是通过某种糖苷键连接的。
  23.()质膜上糖蛋白的糖基都位于膜的外侧。(中国科学院考研题)
  24. ()凡具有吡喃糖型的均为六碳糖,而具有呋喃糖型的都是五碳糖。(美国斯坦福大学考研题)
  25. ()糖苷中的配糖体只能是另外一分子糖。(美国戴维斯加州大学考研题)
  五、问答与计算题
  1.理论上己醛糖可能有多少个立体异构体?有多少对对映体?
  2.构型与构象有何区别?
  3.为什么葡萄糖的椅式构象要比船式构象更为稳定?
  4.下列符号所代表的糖类化学名称分别是什么。
  A. Glc B. Fuc C. Gal D. NAM E. NAG F. GalNAc G. Glc-6-P
  5.指出有D-葡萄糖和下列化合物参与反应的反应类型和反应产物。
  A.钠汞齐和水 B.亚碘酸 C.稀碱 D.苯肼,在100℃和弱酸条件下
  E.浓硫酸 F.稀硝酸 G.Fehling试剂
  6.何为还原糖?蔗糖是一种由葡萄糖和果糖组成的二糖,虽然这两种单糖都是还原糖,但为什么蔗糖却不是?(美国加州大学考研题)
  7.已知葡萄糖在溶液中以环式结构存在,为什么仍然具有还原性?
  8.指出下列寡糖和多糖的单糖残基和糖苷键类型,哪些是还原糖?
  麦芽糖、乳糖、蔗糖、海藻糖、纤维二糖、棉子糖、淀粉、纤维素、糖原、几丁质
  9.为什么单糖和二糖都是水溶性的?
  10. 虽然都是经由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葡聚糖,而且分子质量相近,但纤维素不溶于水而糖原却易溶于热水,为什么?
  11. 试描述以分支聚合物形式(如糖原和支链淀粉)而不是以直链淀粉形式储存葡萄糖在生物学上有何优势。(美国西雅图大学考研题)
  12. 试解释以淀粉或糖原而不是以等量游离葡萄糖的形式储存糖类有何生物学意义?
  13. 假定聚合物都含有相等的残基数(如100个),则用20种不同单糖组成的多糖,其种类要远比由20种不同氨基酸所组成的多肽数目更多,请解释这是为什么?(美国华盛顿大学考研题)
  14. 动物组织中的结构多糖是什么?其组成和结构有何特点?
  15. 试解释蛋白聚糖和糖蛋白之间的差异。
  16.试描述哺乳动物循环系统中清除“老化”血清糖蛋白的一般过程。(美国宾州大学考研题)
  17.某麦芽糖溶液的旋光率为+23。,测定中使用的比色管长度为10cm,已知麦芽糖的比旋度,请问该麦芽糖溶液的浓度是多少?
  18. 某一新配制的D-甘露糖溶液在放置一段时间后旋光率为,已知α-D-甘露糖的,β-D-甘露糖的,求此溶液中α-和β-D-甘露糖的百分含量分别是多少?(假定溶液中极少量的醛式甘露糖可以忽略不计)
  19. 生产中将蔗糖酶称为转化酶,因为蔗糖酶水解蔗糖时,蔗糖溶液的旋光度发生变化,由正变负。请问为什么?
  20. 葡萄糖能缓慢地与蛋白质(如血红蛋白等)反应生成共价化合物。这些反应为什么能进行?生成的加和物是什么?(美国卡尔敦大学考研题)
  21.据推测,某组织细胞表面上一种糖蛋白的三糖组分在细胞黏附调节反应中具有关键作用。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证实该假设。(美国斯坦福大学考研题)
  22. 葡萄糖分子上的羟基在碱性条件下都能被诸如硫酸二甲酯之类的试剂甲基化。试解释对一定量的糖原做过量甲基化处理后再进行彻底消化,能否由此确定其分支点和还原端数量?(美国斯沃斯莫尔学院考研题)
  23. 甜菜中含有少量的棉子糖/蜜三糖,①它是还原糖吗?为什么?②它是由哪些单糖组成的?③用α-半乳糖苷酶处理后可以得到什么产物?(美国斯坦福大学考研题)
好的,根据您的要求,这是一份关于不包含您提及的那本特定书籍内容的图书简介。这份简介力求详尽、专业,并专注于其他相关的生命科学或生物化学学习资料。 --- 深度聚焦:现代生物化学前沿与应用探索 图书系列名称:生命科学进阶与应用研究文库 分册一:蛋白质结构解析与功能调控新视角 ISBN: 978-7-XXX-XXXXX-X 定价: 128.00 元 页数: 680 页 装帧: 精装 内容概述 本册《蛋白质结构解析与功能调控新视角》是“生命科学进阶与应用研究文库”的首部力作,旨在为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以及科研人员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且紧跟时代前沿的蛋白质科学学习平台。本书摒弃了基础教材中对基本概念的冗余叙述,而是将重点放在高精度结构解析技术、复杂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PPIs)以及新兴的功能调控机制上。 全书共分为六大部分,内容结构设计旨在引导读者从分子结构层面深入理解生命活动的根本驱动力。 第一部分:高分辨率结构解析技术的演进 本部分详细回顾了过去十年中,解析蛋白质三维结构的突破性进展。重点介绍了冷冻电镜(Cryo-EM)从数据采集、图像处理到三维重建的完整流程,并特别分析了其在解析膜蛋白复合物和超大分子机器(如核糖体、囊泡转运复合体)中的应用案例。此外,我们还深入探讨了高场核磁共振(NMR)在研究蛋白质动态结构和溶液中相互作用方面的最新应用,并对比了晶体学、冷冻电镜和NMR在研究不同类型蛋白质时的优劣势。对单颗粒分析(SPA)中误差来源和数据优化的探讨,旨在帮助研究人员掌握获得高质量密度图的关键技术点。 第二部分:蛋白质动态学与构象转换 生命活动往往依赖于蛋白质的动态变化。本部分深入剖析了分子动力学模拟(MD Simulation)在揭示蛋白质柔性和构象景观中的核心作用。通过具体的算例,读者将学习如何设置有效的模拟参数,分析轨迹数据,并提取出与生物学功能相关的亚稳态结构。我们将探讨变构调节(Allosteric Regulation)的分子基础,阐述信号分子如何通过远距离的构象耦合,实现对酶活性的精细控制,并结合最新发表的机制性研究成果进行案例解析。 第三部分:蛋白质组学与相互作用组学 现代生物化学研究已进入高通量时代。本卷详细介绍了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核心技术流程,包括靶向和非靶向蛋白质组学的质谱分析策略。更侧重于蛋白质相互作用组(Interactome)的构建方法,包括酵母双杂交(Y2H)、邻近标记技术(BioID, AP-MS)以及基于表面等离子共振(SPR)和等温滴定量热法(ITC)的定量相互作用分析。讨论了如何从海量的PPI数据中挖掘出具有生物学意义的功能模块和关键调控节点。 第四部分:翻译后修饰(PTMs)的复杂性 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绝大多数由其翻译后修饰所调节。本册聚焦于磷酸化、泛素化、乙酰化和糖基化等关键PTMs的识别、定量及其对蛋白质功能的影响。我们将探讨用于检测PTMs的特异性抗体开发策略,以及如何利用磷酸化蛋白质组学数据构建信号转导网络模型。特别关注了泛素连接酶(E3 Ligases)在靶向蛋白质降解(如UPS系统)中的精确调控机制及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角色。 第五部分:膜蛋白的生物合成、折叠与靶向 膜蛋白是药物设计的主要靶点,但其研究难度极高。本部分系统梳理了质粒导入内质网、伴侣蛋白介导的折叠、质量控制以及最终的细胞内定位路径。深入讨论了SecYEG、SRP等转运系统的分子机制,并分析了膜蛋白在脂质双分子层(Bilayers)和脂质体(Liposomes)中重建体外功能活性(Reconstitution)的实验优化策略。 第六部分:计算生物学与人工智能辅助蛋白质设计 面向未来,本部分介绍了计算工具在蛋白质研究中的应用前沿。涵盖了基于深度学习的蛋白质结构预测工具(如AlphaFold2的工作原理及其局限性),以及用于从头设计(De Novo Design)新型功能蛋白(如纳米抗体、新型酶)的算法框架。同时,讨论了如何利用机器学习模型预测PTMs位点、优化蛋白质稳定性或增强酶催化效率的实例。 读者对象 生命科学、生物化学、生物工程等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及博士后。 从事药物化学、生物物理学、结构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研究的专业人士。 希望深入理解现代生物化学前沿技术和理论的高年级本科生。 --- 图书系列名称:实验技术与方法精粹系列 分册二:细胞信号转导通路——从基础到高级实验设计 ISBN: 978-7-XXX-XXXXX-Y 定价: 98.00 元 页数: 520 页 装帧: 平装 内容概述 本册《细胞信号转导通路——从基础到高级实验设计》着眼于将复杂的信号网络理论与严谨的分子生物学及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相结合,是一本面向实践的指南。本书不侧重于罗列已知的信号通路,而是侧重于如何设计实验去验证或发现新的信号节点、修饰机制和通路交叉点。 第一部分:信号感应与跨膜转导的分子基础 本部分重新审视了经典的G蛋白偶联受体(GPCRs)激活机制,并重点介绍了近来备受关注的“受体信号可塑性”——即同一受体如何通过不同的配体或细胞环境产生截然不同的下游反应。我们详尽阐述了小分子GTP酶(如Ras、Rho家族)作为关键分子开关的激活与失活循环,并详细列出了检测其活性(如Pull-down Assay)的SOP(标准操作程序)。 第二部分:关键信号节点的高级检测技术 本书的实验技术部分极具操作指导性。详细介绍了Western Blotting中避免假阳性和假阴性的关键步骤,特别是针对磷酸化蛋白的抗体选择和去磷酸化干扰的控制。我们提供了专门的章节来指导免疫荧光共定位实验的优化,包括如何处理背景荧光、如何进行Z-stack采集以分析细胞内特定结构(如核膜、线粒体膜)的信号分布。此外,还包括如何利用FRET/BRET技术实时监测细胞内蛋白质-蛋白质动态相互作用。 第三部分:信号转导的细胞环境依赖性 信号通路的研究已从“试管”走向“组织”。本卷强调了微环境对信号传导的影响。我们将介绍如何使用类器官培养(Organoids)模型和3D支架培养系统来模拟体内环境,并分析这些模型中信号通路的特有变化。对于组织切片,我们详细介绍了免疫组化(IHC)和免疫荧光(IF)的染色优化,以确保信号强度的准确性和特异性。 第四部分:遗传学工具在通路解析中的应用 解析复杂通路需要强大的遗传学工具箱。本部分聚焦于CRISPR/Cas9系统在信号通路成员基因敲除、敲入以及功能元件(如启动子或PTM位点)编辑中的应用。我们提供了设计高效sgRNA的策略,并指导如何利用报告基因系统或内源性标记技术(如Endogenous Tagging)来追踪特定信号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和激活状态。对于通路下游的转录因子活动分析,我们提供了ChIP-seq实验流程的详细解读。 第五部分:通路交叉与整合:系统生物学的视角 本部分着眼于信号网络的整体性。探讨了如何通过整合组学数据(转录组、蛋白组、磷酸化组)来构建信号网络的数学模型。重点介绍了通路互作图谱的绘制方法,以及如何利用网络拓扑分析来识别网络中的“中心枢纽(Hubs)”和“瓶颈节点”。通过案例分析,展示如何通过抑制一个关键节点来预测对整个细胞功能(如增殖、迁移)的连锁影响。 读者期望 通过学习本系列图书,读者将能够: 1. 超越教科书知识,掌握当前生命科学研究中最前沿的分子机制。 2. 熟练运用高精尖的技术手段,独立设计并优化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实验。 3. 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够从实验数据中推导出具有创新性的生物学见解。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直白,封面上印着的那些复杂的化学结构式和密密麻麻的公式,着实让人在拿到书的那一刻就感受到了它沉甸甸的分量和专业性。我把它放在书架上,它和其他一些看起来花哨的教材完全不同,没有那些吸引眼球的色彩或者夸张的排版,一切都以实用、高效为核心。我记得翻开扉页,那句“为考研而生”的标语,虽然老套,但确实击中了我当时的心——我需要的是一把能直接通往考场的钥匙,而不是一本泛泛而谈的理论百科全书。这本书的装帧很结实,这是我非常欣赏的一点,毕竟考研期间,书本的磨损是不可避免的,它需要经得起反复翻阅和折腾。从拿到手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这是一场硬仗,而这本书,就是我的“武器”。它不提供心灵鸡汤,只提供硬核的知识点和解题思路,这种务实的态度,在众多辅导材料中显得尤为可贵。我特别喜欢它在章节开头对知识点脉络的梳理,虽然是文字描述,但逻辑清晰得像一张严谨的流程图,让你在深入细节之前,就已经对整个知识模块了然于胸。这种系统性的构建,极大地减少了我迷失在细节中的概率。

评分

随着考研复习进入白热化阶段,这本书的价值就更体现出来了,它从一本“学习材料”转变成了一本“临场参考手册”。我发现,很多我之前做错的题目,回顾起来,其核心考点都能在这本书的某个角落找到对应的详细阐述或经典例题。它不是那种“刷题本”,让你沉浸在题海战术中,而更像是一个“知识提炼器”,它强迫你回归基础,确保你对每一个核心概念的理解都是立体的、无死角的。它的章节后面往往附带的“高频考点总结”部分,简直是考前冲刺的宝藏,我把它打印出来,贴在了我的书桌前,每天早上都要快速浏览一遍,确保那些最容易因为紧张而遗忘的细节没有疏漏。这本书给予我的最大帮助,是建立了一种“确定感”——面对浩如烟海的考研知识点,我不再感到无助和迷茫,因为我知道,只要我遵循这本书的逻辑脉络,把核心概念吃透,我就有能力去应对绝大多数的考试挑战。这不仅仅是一本辅导书,更像是一位沉默而可靠的导师,陪伴我走完了这段艰难的旅程。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是极其冷静和克制的,几乎没有多余的修饰词,每一句话都像是一份严谨的实验报告,精确、客观。我是一个对阅读体验要求比较高的人,很多辅导书的文风过于口语化或者过于学术化,让人读起来都很费劲,但这本《精解》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它用学术的严谨性来保证内容的准确性,但又在关键节点用精准的定义来避免读者产生歧义。特别是关于核酸结构和复制修饰那一章,涉及到大量的酶和蛋白的相互作用,文字和图表的配合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我最欣赏的是,它提供的解析部分,不仅仅是告诉你“答案是A”,而是会详细分析“为什么B、C、D都是错的,错在哪里”,这种“反向解构”的学习方式,极大地巩固了我对知识点的辨析能力。有时候,我甚至会把这本书当成一本查漏补缺的字典来用,随便翻到一个章节,都能发现一些自己曾经模糊处理过的地方被清晰地界定和解释,这种不断迭代和完善自己知识体系的感觉,是非常踏实的。

评分

与市面上那些号称“最新考点全覆盖”的材料相比,这本书更像是一位经验老到的“考场老兵”的私房笔记,它的内容编排不是按照标准的教材顺序走的,而是完全围绕“怎么考”来构建的。我注意到,书中对于一些不常出现但一旦出现就可能要命的“冷门”知识点,反而给予了超出预期的篇幅,比如某些特定的信号转导通路下游的次级调节因子,这些在一般参考书里可能就一笔带过。这本书却用整整半页的篇幅,配上了复杂的分支图,详细解析了它们在不同生理状态下的具体作用。这种“押重注”式的讲解,让我对那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知识点也开始重视起来,因为我知道,出题人总喜欢从这些地方找突破口。我记得有一次做模拟测试,遇到一个关于脂代谢产物相互转化的计算题,思路特别绕,我当时卡住了,翻开这本书的对应章节,发现作者竟然用了一个非常巧妙的类比来解释这个过程,让我瞬间茅塞顿开。它教我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解题思维”,教会我如何从纷繁的化学反应中提炼出最核心的逻辑关系。

评分

我花了足足一个星期的时间来“驯服”这本书的第一个章节,那感觉就像是在攀登一座由晦涩难懂的术语和精妙的生物化学反应堆砌而成的山峰。首先,它的例题选取极其刁钻,它们不是那种教科书上给你看标准步骤的“温和”范例,而是充满了陷阱和变数,每一次尝试解答都像是在进行一场微型的“压力测试”。比如,它对酶动力学部分的讲解,简直是把米氏方程的每一个变量拆解到了极致,恨不得把它们放到显微镜下去观察它们如何影响反应速率的拐点。我尤其对它在“疑难点辨析”部分的处理印象深刻,作者似乎完全理解我们这些备考者的痛点,总能精准地指出那些最容易混淆的概念——比如糖酵解和糖异生的方向性控制点,那几段文字读下来,仿佛心里那个长期存在的知识盲区一下子被聚光灯照亮了,豁然开朗。这本书的排版虽然朴素,但重点突出,关键术语的加粗和下划线处理得恰到好处,保证你在快速浏览时,重要的信息也不会轻易溜走。这种对细节的关注,让它在众多“大而全”的复习资料中脱颖而出,成为我案头常备的工具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