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 材 名 称 | 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 | ||
| 主 编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 版 次 | 2016年11月 |
| 出 版 社 | 商务印书馆 | 开 本 | 32开 |
| I S B N | 9787100124508 | 页 数 | |
| 定 价 | 109.00 | 重 量 | |
作为工具书的实用性方面,这本书的表现简直是超乎预期的“多功能”。我原本只是指望它能查个字、解个词,但用下来发现,它简直是为初高中学习量身定做的全能助手。比如,它收录了大量的常用规范汉字及其笔顺图解,对于纠正我们从小养成的错误书写习惯非常有帮助。更别提那些专门针对学生需求的板块,比如常见易混淆的词语辨析,那简直是做语文练习时的“救星”。我记得有一次遇到一个非常拗口的文言文实词,其他地方都查不到,翻开这本,竟然有详细的解释和现代汉语的对照翻译。这种“一册在手,万事不愁”的感觉,极大地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减少了因工具不足而产生的挫败感。
评分从一个对工具书品质有一定要求的读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在内容更新和准确性上的把控,体现了商务印书馆一贯的专业水准。我们都知道,语言是活的,词汇的意义和用法会随着时代不断演变。我特意对比了几个近几年才流行起来的网络热词和一些新修订的规范用语,发现新版词典的处理方式非常审慎和科学,既没有盲目追赶潮流,也没有对时代变化视而不见,而是采用了非常严谨的收录和标注方法。这种与时俱进又不失权威性的平衡感,是判断一本工具书是否值得长期信赖的关键。我感觉手里拿着的不是一个静止的文本,而是一个不断打磨、力求完善的语言数据库,这对于要求精准表达的学生群体来说,至关重要。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甸甸的质感,拿在手里就有一种庄重感和信赖感。我特别喜欢它那种经典的商务印书馆的风格,虽然是新版,但依旧保持了那种老派的、严谨的学术气息。精装的封面,摸上去有一种细微的纹理,感觉非常耐用,就算是经常翻阅也不会轻易损坏。内页的纸张选择也相当考究,不是那种廉价的白纸,而是略微泛黄的米白色,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特别疲劳,这对于需要长时间查阅工具书的学生来说简直是福音。排版布局上,字体的选择和行距的把控都做得非常到位,每一个词条都清晰易辨,检索起来效率极高。而且,据说这次的修订在很多方面都做了与时俱进的调整,这对于我们这些习惯了快速获取信息的新一代使用者来说,非常重要。我个人觉得,光是这份对细节的打磨,就值回票价了,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文化产品。
评分我印象最深的是它在释义上的深度和广度。我以前用的很多词典,解释都比较流于表面,很多生僻词或者现代新出现的词汇往往解释得含糊不清,但这一本完全不同。它对于同一个词的不同用法和语境的区分做得非常细致入微,简直像是请了一位资深的语言学家手把手在教你。比如,同一个动词,它会清晰地列出“及物用法”、“不及物用法”,甚至连一些只有在特定文学作品中才会出现的古义或引申义都一一标注出来,配上精准的例句,让人茅塞顿开。尤其是一些成语和俗语,它不仅解释了字面意思,还追溯了典故来源,这对于提高语文素养,尤其是在写作文或者做阅读理解时,提供了强大的背景支撑。这种对知识的“刨根问底”的态度,是我作为一名学习者最需要的。
评分这本书的便携性和易用性,也是我非常欣赏的一点。虽然是精装本,但整体的重量控制得相当出色,我常常把它放在书包里,和教材一起带着去图书馆或者自习室,一点都不会觉得累赘。翻阅体验尤其顺畅,索引和目录的设计逻辑性很强,即便是第一次使用,也能迅速找到想要查询的部分,不需要复杂的学习成本。有时候深夜赶作业,周围环境光线不是很好,但这本词典的墨色印刷对比度非常高,即便是昏暗中看,那些黑色的字迹依旧清晰有力,不会造成阅读上的压力。总而言之,它在“高信息密度”和“高用户友好度”之间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真正做到了将深奥的语言知识以最易于获取的方式呈现给学习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