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无机化学 第6版
定价:100.0元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ISBN:9787040492750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版次:2018年5月第1版
字数:1850千字
内容简介
本书译自M.Weller等人编写的Inorganic Chemistry (6thedition),由西北大学李珺等翻译,史启祯审稿。全书分为三篇:基础、元素及其化合物、前沿,共27章。每章内还设有提要、应用相关文段、例题和自测题,章后附有延伸阅读资料、练习题和辅导性作业。
读者可通过扫描书内二维码查看彩色插图。
本书可作为化学化工类相关专业的无机化学双语教材,亦可作为其他相关专业的教学参考书,并可供有关科研单位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可使读者在学习无机化学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专业英语水平。
目录
一篇 基础
1章 原子结构
类氢原子的结构
1.1 光谱信息
1.2 量子力学的某些原理
1.3 原子轨道
多电子原子
1.4 钻穿和屏蔽
1.5 构造原理
1.6 元素的分类
1.7 原子性质
延伸阅读资料
练习题
辅导性作业
2章 分子结构和成键
Lewis结构
2.1 八隅律
2.2 共振
2.3 VSEPR模型
价键理论
2.4 氢分子
2.5 同核双原子分子
2.6 多原子分子
分子轨道理论
2.7 理论简介
2.8 同核双原子分子
2.9 异核双原子分子
2.10 键的性质
2.11 多原子分子
2.12 计算方法
结构和键的性质
2.13 键长
2.14 键强
2.15 电负性和键焓
2.16 氧化态
延伸阅读资料
练习题
辅导性作业
......
3章 简单固体的结构
4章 酸和碱
5章 氧化和还原
6章 分子的对称性
7章 配位化合物导论
8章 研究无机化学的物理方法
第二篇 元素及其化合物
9章 周期性变化趋势
10章 氢
11章 第1族元素
12章 第2族元素
13章 第13族元素
14章 第14族元素
15章 第15族元素
16章 第16族元素
17章 第17族元素
18章 第18族元素
19章 d区元素
20章 d金属络合物:电子结构和性质
21章 配位化学:络合物的反应
22章 d区元素金属有机化学
23章 f区元素
第三篇 前沿
24章 材料化学和纳米材料
25章 催化
26章 生物无机化学
27章 药物无机化学
资源节
索引
拿到这本《无机化学(第六版)》的时候,我首先被它的版式设计所吸引。整体感觉非常现代、清晰,一点也不像一些传统的学术教材那样显得老旧和沉闷。每章的标题都醒目而富有引导性,章节内的内容划分也十分合理,小标题的使用让信息结构一目了然,我可以快速定位到我需要的内容。书中文字的排版也经过了精心设计,字体大小适中,行间距也恰到好处,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最让我惊喜的是,它大量运用了高质量的插图和图表。这些插图并非简单的装饰,而是深度融合了内容,用来解释复杂的概念、展示化学结构、分析实验数据。我尤其喜欢那些关于分子轨道理论的示意图,它们以一种非常直观的方式展现了电子云的分布和轨道的相互作用,让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形象。还有那些统计图表,数据的呈现非常清晰,使得趋势和关联性一目了然。这种精美的视觉呈现,极大地提升了我的阅读体验,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它不像有些书那样,只有文字堆砌,而是真正做到了图文并茂,而且是高质量的图文结合。每次翻阅,都能感受到出版方的用心和专业。一本好的教材,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内容,还需要有良好的阅读体验,而这本书在这两方面都做得非常出色,绝对是一本值得收藏和反复研读的经典之作。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它不是零散地罗列知识点,而是构建了一个严谨的知识体系。从基础概念的引入,到复杂理论的推导,再到各种应用场景的阐述,整个过程都循序渐进,层层递进,让你能够逐步深入地理解无机化学的精髓。我特别欣赏它在讲解某个新概念时,会先回顾之前学过的相关知识,帮助我们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避免了“断层”的感觉。例如,在讲解配合物稳定性时,它会自然地联系到酸碱理论、氧化还原反应等前面学过的概念,让你明白这些概念是如何相互关联,共同作用的。这种“融会贯通”的学习方式,对于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非常有帮助。而且,书中对每一个理论的解释都力求严谨,逻辑链条清晰,没有模糊不清的地方。即使是对于一些相对晦涩难懂的理论,作者也通过层层剥茧的方式,一步一步地引导读者去理解。我感觉作者在编写这本书的时候,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充分考虑到了我们学习的难点和可能遇到的困惑,并提前做好了相应的解释和铺垫。这种严谨而不失灵活的编排方式,让我觉得学习过程更加顺畅,也更加有成就感。它让我真正理解了“学以致用”的意义,不仅仅是掌握书本上的知识,更是培养一种科学思维方式。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的“双语教材”设计实在太贴心了,对于我们这种经常需要阅读英文文献的学生来说,简直是福音。原本担心双语会显得累赘,影响阅读流畅性,但实际体验下来,完全是多虑了。中文的翻译非常流畅自然,完全没有那种生硬的“翻译腔”,保留了原文的严谨和逻辑性。而英文原文的对照,也让你随时可以对照学习,特别是那些在中文里不太容易找到精确对应词汇的概念,通过英文原文的对照,能获得更深刻的理解。我记得在学习配位化学那部分时,涉及到一些描述配体与中心原子之间相互作用的专业术语,中文翻译已经很准确了,但对照英文原版,我能更清晰地感受到其背后的理论渊源和学界惯用表达。书中大量使用的专业术语,在中文和英文之间都做了清晰的标注和解释,极大地减少了我们在不同语言体系下学习和沟通的障碍。而且,它并非简单地将中文和英文并列,而是巧妙地将两种语言的优势结合起来,形成一种互补的学习模式。例如,在某些复杂的理论推导部分,英文原文的简洁和精确更能体现其逻辑性,而中文的详细解释又能帮助我们快速理解其中的关键步骤。这种设计不仅提升了学习效率,更重要的是,它为我们未来的学术研究打下了坚实的语言基础,让我们在与国际同行交流时更加自信。
评分我一直以来都觉得无机化学这门学科,如果不能辅以足够多的案例和应用,就容易变得枯燥乏味。而这本《无机化学(第六版)》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出色。它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传递,更是在其中融入了大量的现实世界中的应用案例,让我看到了无机化学在各个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价值。比如,在讲解固态化学时,书中不仅仅罗列了各种晶体结构,还详细介绍了不同晶体材料在电子、能源、催化等领域的具体应用,例如半导体材料的制备、锂离子电池中的电极材料等等。这些鲜活的例子,让我觉得化学原理不再是孤立的知识点,而是与我们生活的世界紧密相连。还有在环境化学章节,书中讨论了重金属离子的去除、酸雨的形成与防治等问题,这些都与我们息息相关,也让我们深刻体会到无机化学在解决现实环境问题中的重要作用。这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极大地激发了我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我不再是被动地记忆公式和反应方程式,而是开始思考这些化学原理在实际生活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书中提供的案例覆盖面很广,从工业生产到日常生活,从材料科学到生命科学,都涉及到了无机化学的身影。这让我对无机化学的认知有了全新的提升,不再局限于实验室的烧杯试管,而是看到了它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评分这本《无机化学(第六版)》绝对是我近期阅读过的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教材之一。从书本的装帧到印刷质量,都透着一股严谨认真的学术气息。拿到手的那一刻,我就被它沉甸甸的分量和清晰的排版所吸引。翻开扉页,作者李珺教授的名字赫然在目,作为译者,他的名字就足以让人对内容的权威性和准确性产生极大的信心。这本教材并非是那种空泛理论的堆砌,而是真正将无机化学的精髓以一种既严谨又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无论是对于初次接触无机化学的本科生,还是希望深入研究相关领域的进阶学者,都能从中获益良多。书中对概念的阐述非常到位,例如在讲解化学键理论时,不仅给出了经典的分子轨道理论,还结合了价键理论等多种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帮助读者从不同角度理解共价键的形成和性质。更值得称赞的是,书中大量的图示和实验数据,使得抽象的化学原理变得直观生动。许多复杂的反应机理和结构模型,都配有精美的三维示意图,让我在阅读时仿佛置身于实验室,亲眼观察化学现象的发生。这种可视化程度极高,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难度。此外,每章后面的习题设计也非常有梯度,从基础概念的巩固到综合运用能力的提升,都考虑得十分周全。我尤其喜欢其中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思考题,它们能够激发我主动去查阅资料、独立思考,从而真正将知识内化。总而言之,这是一本集理论深度、实践指导和学习体验于一体的优秀无机化学教材,强烈推荐给所有对此领域感兴趣的朋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